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论农业生产方式对两汉黄河下游水患的影响

作者:李伊波; 樊志民耕作方式种植结构水土流失水患灾害黄河下游汉代

摘要:两汉时期黄河下游水患在次数和危害程度上均有较大差异。从农业生产方式上看,主要缘于两汉以山、陕峡谷流域和泾、渭、北洛河上游为主的黄河中游地区耕作方式和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耕作方式方面,东汉时期这一地区牛耕区域较之西汉大幅缩减,利于水土保持;种植结构方面,东汉时期这一地区麦作面积增加和粟作面积减少,利于水土保持。此外,从作物种植场所选择上看,西汉时期黄河下游民众利用冬麦的防灾功效"缘堤垦殖",将冬麦扩植于河道及其滞洪区内,助长了黄河水患的发生;东汉王景治河后河道及滞洪区乱垦滥建的现象得到控制,有利于黄河相对安流局面的出现。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人民黄河

《人民黄河》(CN:41-1128/TV)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人民黄河》中文优秀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治黄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期刊二等奖、黄河水利委员会先进集体。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