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人之为人”的道德涵育--论儒家人性论与现代公民道德建设

作者:王敏儒家人性论公民道德人格塑造现代转化

摘要:儒家人性论的发展在先秦、宋明和清代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时代特点。孔子认为人性善恶取决于后天习染,孟子强调道德修养源于先天善端的涵育,荀子以为理想人格的形成依靠后天的礼法教化。张载、二程、朱熹、王阳明等在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整体架构下,强调通过涵养德性、变化气质成就理想的道德人格。戴震、王夫之等人均强调后天的教育对善性养成的重要性。儒家人性论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个人修养和国家德治的重大思想指引,如何汲取其有益的思想文化资源,创构新的人性理论,以切实提升公民道德建设水平,最终实现社会有序发展下的个体全面自由发展,从而推进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顺利完成,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人文

《人文》(CN:61-1005/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人文》是我国唯一以“人文”冠名的学术理论刊物。自创刊以来的近半个世纪,它一贯明确倡导彪炳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文明,践行学术研究中的学术性、思想性和原创性,以质衡文,出精品,创一流,积极地参与到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进程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