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关于确定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探讨

作者:廉毅; 沈柏竹; 高枞亭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高纬度地区ism经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00hpa高度场热带地区下游地区北部

摘要:文中利用作者曾定义的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地区(122.5°E,40°N)的建立标准,根据相同的方法,分别计算了沿112.5,117.5,和122.5°E上,20°N及以北每隔5个纬度东亚夏季风建立、持续和撤退时间(候),将某年持续和多年平均持续候数相比的标准化值,定义为一种沿某一经圈上某一纬度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ISMφ,还分析了该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量场和500hPa高度场的相关。结果表明:(1)沿117.5°E经度上,东亚夏季风在20,25,30,35,和40°N建立的平均日期分别为27.26,28.54,34.43,37.12和37.65(候),撤退平均日期分别为54.44,5369,51.85,48和46.76(候),其中117.5°E,20°N代表南海的中北部,文中确定的该区夏季风建立、撤退日期分别为27.26(候)和54.44(候),与国内学者公认的5月4候(28候)和10月1候(55候)相当吻合;(2)沿1125°E、117.5°E和122.5°E的同一纬度上,东亚夏季风建立的平均日期并不相同,西边先于东边建立,每隔5个经度,相差约1~2候,而撤退的平均日期(30°N及以北)分布则相反,东边先撤退;(3)沿117.5°E,30°N和35°N的ISMφ和沿122.5°E,40°N的ISMφ均与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大部7~8月降水量呈正相关,与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呈反相关,显著性水平α>0.05,表明JSMφ与中国大陆夏季主要雨带有很好的相关性;(4)ISMφ所反映的中国大陆副热带地区东亚夏季风强弱既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又与中高纬度的鄂霍茨克海高压相关密切,而中国东部副热带以北的中纬度地区东亚夏季风强弱与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相关更为密切;(5)探讨确定随经度和纬度而变化的东亚夏季风指数ISMφ,将有可能避免幅员辽阔的中国大陆由一个夏季风强度指数来衡量而掩盖了东亚夏季风在向北推进和向南撤退时的多样性,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东�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气象学报

《气象学报》(CN:11-2006/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