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康有为改组“保皇会”前后史事考辨

作者:王大文康有为保皇会帝国宪政会改组身份认同

摘要: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在清延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后,1906年10月,康有为设想改保皇会为国民宪政会(党)。①同年12月,熊希龄主张改名为帝国宪政会并同梁启超商讨改组方案,康有为接受梁启超、熊希龄的方案。1907年3月,“帝国宪政会”、“中华帝国宪政会”正式成为康有为等人新的身份标识。清廷党禁的持续、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帝国宪政会的自身局限等多种合力,造成了保皇会第一次改组后即面临认同危机:革命派等其他政治势力未接受其新形象,帝国宪政会内部也没有形成新的完整的身份认同。1912年,康有为等计划改帝国宪政会为国民党,此计划最终夭折。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清史研究

《清史研究》(CN:11-2765/K)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