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从“单向型涵化”到“关系型涵化”——移动社交媒介陪伴下的未成年人成长

作者:吴倩涵化理论关系型涵化移动社交媒介未成年人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涵化理论,为沉迷于电视媒介的“沙发土豆”亮起黄牌。而今,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发展得如火如荼,依托网络技术而生的移动社交媒介以其无可比拟的便携性和开放性,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伴侣”。涵化效果在移动互联的“多屏”时代衍生出新样态,未成年网民因其成长阶段的特殊性,更易受到涵化效果的影响——以社交应用软件为代表的移动媒介产品鱼龙混杂,于未成年人而言更加具备“危险”的诱惑力,严重干扰着其正常的认知形成和人格养成。要克服“关系型涵化”的副作用.须从涵化理论的内核中寻找启发,为未成年“网虫”敲响警钟,为“数字原住民”营造一个益于其成长的网络社交环境。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CN:33-1395/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关注青少年思想与行为,探索当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反映青少年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青少年工作规律,服务青少年事业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