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化解交通“血栓”的智能出行

作者:谢来; 王姝晗交通负荷空座公共交通公交出行三四万科复兴门北京公交集团公交站资源最大化

摘要:冬日傍晚,在北京、武汉、济南等城市的一些公交站台,寒风中的乘客们望眼欲穿,在缓缓移动的车流中寻找等待公交车的身影。下班高峰时段,由于路况拥堵,乘客可能苦等几十分钟都等不来一趟车,最后等来了一辆公交车,发现早已挤得满满的,正待失望之时,紧跟着又有三四辆空车"扎堆"进站。这样的场景对于习惯了公交出行的市民们而言,是再熟悉不过了。和世界其他国际的大都市一样,我们国家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拥堵也成了多年的"老大难"。从硬件上看,现有许多大城市里的公交设施和人力已经接近运载力的极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交通的"血栓"无解,如今济南等城市将智能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公共交通,将现有交通资源最大化合理分配,减少了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也许不久的将来,市民们等车时就能知道下一班车会在什么时间到站,车上是否有空座,前方路况如何……智能交通带来的变化,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齐鲁周刊

《齐鲁周刊》(周刊)创刊于1989年,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齐鲁周刊社主办,CN刊号为:37-1339/D,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齐鲁周刊》历经发展,形成了高学历、高收入、高品位的主流读者群——省、市政府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读者群;企业高管人员读者群;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行业读者群;高等院校师生读者群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中产阶层读者群。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