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浅谈大班幼儿交往活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改善策略

作者:王红美幼儿交往攻击性行为

摘要:幼儿由于家庭、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身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往往会出现身体上和言语上的攻击,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抢走他人的东西等。这类攻击性行为在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往往使攻击者被排斥和隔离,被攻击者心理恐惧。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幼儿性格与品德的形成。《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从而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启迪

《启迪》(CN:61-1476/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启迪》立足基础教育,兼顾高等教育,刊发原创性文章。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探讨提供一方平台,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