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论后世俗社会与宗教的现代性

作者:刘久清宗教的现代性世俗化后世俗社会台湾民间信仰的现代性转型

摘要:传统性与现代性在概念架构上固然分属两极,实质上却是无法完全分离、同时并存于今日社会。亦即要论析宗教在今日社会的处境,绝不能只是片面强调其适应现代社会情境的必要,否则,就会如世俗化理论般固然曾一度是讨论宗教现代性的主流观点,却不旋踵而需面对所谓世俗化理论的失败。哈贝马斯(J.Habermas)提出的后世俗社会概念,为宗教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提供了一个相安的可能,也就是为宗教如何既能因应今日社会的特质以求生存发展,又能维持其传统精神与特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路径。此一路径所以可能之关键,在于多元现代性。本文之作,则在将此一思路适度梳理后,藉由中华现代性的概念检视我国宗教与现代性的关系,并以儒家是否为宗教之讨论,与台湾民间信仰的现代性转型为例阐述之。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普陀学刊

《普陀学刊》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