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不期而遇的“现代性”:清末民国中国佛教学术方法的特色及其启示

作者:王建光中国佛学现代性清末民国学术方法

摘要:清末以降,中国社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危局,传统思想文化和学术方法也因之遭受到异样文明的巨大挑战,面临着具有强大工业内涵和学术力量的'现代性'的解读与解构。作为一种学术方法的现代性,它对中国传统佛教的社会角色、思想特色、发展路径等都形成了强烈的挑战。中国佛教那种在东亚和中国周边其他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甚至是不证自明的文化上的优势和道义上的至上性也受到不同学术文化力量的怀疑与审视。这个时期,经历过西方思想和学术方法影响的中国佛教也正处在现代性学术力量解读的压力之下,正在进行着自己艰难的现代性进程。在历史的不经意间,其思想、教义、修行方式、社会影响和学术方法等都完成了一个转身。这个转身又一次丰富和强化了中国佛学的思想魅力和学术方式,促进了二十世纪中国佛学的发展。回顾和研究这段历史,对于目前处在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的中国佛教(包括海外华人区中的中国佛教)来说,有着重要的可资借鉴的方法论意义。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普陀学刊

《普陀学刊》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