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略论《歧路灯》中的能性述补结构

作者:王秀玲 秦晓华能性述补结构

摘要:现代汉语普通话用在动词后面表动作行为可能性的“得”,《歧路灯》对应的有“得”、“的”、“哩”三个,其中表可能的“得/的”见于“动+得/的+补+(宾)”、“动+得/的+(宾)”、“动+宾+不得”、“动+不得/的+(宾)”四种格式;表可能的“哩”仅见于“动+哩+(宾)”和“动+不哩+(宾)”两种格式。普通话保留了《歧路灯》表可能“得”的绝大多数格式,区别仅在于《歧路灯》尚存的“动+宾+不得”在普通话中已经消亡;河南方言上述格式则均未沿用下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2002年,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南阳师范学院主办,CN刊号为:41-1327/Z,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刊载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诚请海内外学者和学术新秀赐稿。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