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商品概念的术语革命——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意义探析

作者:石佳 王庆丰商品术语革命哲学意义

摘要:马克思将商品范畴置于《资本论》的开端,按照恩格斯关于“术语革命”的论断,正是在商品概念的内涵上,马克思开始与古典经济学发生了真正的断裂。由于关注商品交换这一现象层面,斯密对商品的分析陷入了两种价值论的矛盾之中,无法达到对商品自身“二重性”的自觉认识。直至马克思以二重性观念重新剖析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细胞形式的商品及其所包含的二重形式的劳动,才实现了从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商品概念,揭示出商品中承载着的人与人之间特定的社会交往方式。《资本论》中的商品论凸显的是经济术语的道义伦理维度,商品范畴实质上表征了人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非本真、异化的生存状态。马克思的商品分析,深入到了现代人的存在方式这一社会历史的本质层面,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动机即寻求人类自由解放的充分具体化。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南京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CN:32-1302/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南京社会科学》获奖情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全国中文优秀期刊;CSSCI来源期刊。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