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稻麦两熟系统产量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基于Meta分析

作者:朱冰莹; 马娜娜; 余德贵稻麦两熟秸秆还田产量meta分析长江流域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明确稻麦两熟系统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稻麦两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近20年的文献数据,使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长江流域稻麦产量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稻麦产量,但是,水稻产量的响应程度要显著强于小麦。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小麦秸秆还田量大于3 750 kg·hm~(-2)时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在长江下游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显著降低小麦产量,而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在长江流域,小麦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基肥N肥以尿素形态施用下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小麦产量,但以复合肥形态施用下小麦产量对水稻秸秆还田的响应不显著。在稻秸还田条件下,全生育期N肥用量大于200 kg·hm~(-2)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N肥用量不超过200 kg·hm~(-2)时,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全生育期P肥最适用量为40~60 kg·hm~(-2),在此条件下,秸秆还田均能显著增加稻麦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30 g·kg~(-1)时,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稻麦产量;但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如大于30 g·kg~(-1))时,水稻秸秆还田却降低了小麦产量。旋耕显著降低了稻秸还田下小麦产量,但其他耕作方式却能够显著增加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的正效应。此外,麦秸还田下,水稻产量在不同栽培方式间也存在差异。[结论]秸秆还田能够增加稻麦产量,但还田效益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特点、土壤本底条件、耕作栽培及水肥管理等因素。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CN刊号为:32-1148/S,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作物遗传育种、生理生态、栽培与耕作,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生命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应用化学及农业工程等学科的研究论文、实验技术、文献综述、科研简报以及反映最新成果的科技快讯。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