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手机》的传播学解读——兼议电子对话式传播及其与真实交流的关系

作者:张华手机人际传播电子对话式传播自我属性心灵交流

摘要:电视剧《手机》以虚构叙事文本反映了手机对人和社会的巨大影响,描绘出当代社会媒介大发展和人际关系疏离、传统价值观念滑落之间的因果关系图谱。如果将新媒介的考察纳入到勒纳"社会演进三阶段"的谱系中就会发现,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应用的确表征着社会进步。但信息传播新技术的介入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人际传播形态的电子对话式传播,而后者的显要特征是人际传播"非在场性"的出现和"感觉上的可靠性"的下降。这虽然影响着人际传播的效果,但判断人际传播能否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标准是个体间"自我属性"的相遇,而非传播媒介的应用及其先进与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季刊)创刊于2003年,由宁波市教育局主管,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主办,CN刊号为:33-1422/G4,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为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探索远程开放教育规律,繁荣各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为促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