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论乡村草根乐班的经济运作——基于20世纪苏北“唢呐班”经济运作习俗变迁的调查分析

作者:赵宴会苏北唢呐班经济运作文化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作为一种地道的乡村草根乐班,服务于农村民俗活动的“唢呐班”在苏北地区普遍存在,至少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唢呐班艺人在长期的从艺生活中,逐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经济运作习俗。20世纪以来,唢呐班固有的经济运作习俗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经济收入在原有显性、隐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机动化显性、公开化隐性、半隐半显性等类型;经济分配由“模糊性分配”方式逐渐演变为平均型、分档型、固定型、提成型等方式;在常规性支出的基础上增加了“请客、送礼、回扣”等经济支出项目。这些变化,体现了唢呐班固有经济运作与市场经济运作的融合、唢呐班经济运作的“高语境文化”特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与“活态性”特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CN:45-1052/J)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民族艺术》刊发各类关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文章,尤其欢迎选题独特、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的文稿,提倡立体性跨学科研究。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