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从“象隹而舞”到“方相之舞”——“傩”考(下)

作者:刘怀堂

摘要:“難”是由 即堇之初文与殷商图腾“隹”会意演变而来,其本义为祀神祈雨,这种祭祀仪式即为“象隹而舞”。之后,这一本义为“驱疫”所替代,进而将“逐鬼”扩展进来, 在周朝成为“驱疫逐鬼”之“難”。到孔子《论语》之时,“難”演进为专门佑人的巫术活动或仪式——“傩”,即“方相之舞”,并从周代众多的巫术活动或仪式中独立出来。傩之由 (或)堇——隹——(魌——夔)——難(商之“象隹而舞”)——傩(周之“方相之舞”),而隹就成为傩神或傩神原型。傩之巫术性质很突出,在其产生之时或稍后有一支就已脱离于傩祭祭坛而成为世俗的仪式性展演。源于“傩”之祭祀与非祭祀扮演构成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两大支流,即中国戏剧史上的“明河”与“潜流”。哔始于周代的“傩”之置换于“難”,客观上促使傩戏真正地登上中国戏剧史的舞台。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CN:45-1052/J)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民族艺术》刊发各类关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文章,尤其欢迎选题独特、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的文稿,提倡立体性跨学科研究。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