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从音义关系看中古来母字的上古音来源(上)——兼论K-l-式双音同源词的产生

作者:黄易青来母字上古音复辅音音义关系以义正音双音同源词

摘要:上古来母字的意义可归纳为连续、重复、反复、多数以及条状、通灵等相近相通的特征,作为象声词则多表示声音的持续、重复、反复。意义特征与肖声功能的一致性显示了音与义的内在联系和引申规律,由此得到词源上的来母的表义表音功能。带有来母字较为凝固的双音词,为两个语素组成,其中来母音节也具有连续、反复等上述相关意义特征,证明这些词在更早时由一个主音节加一个表示持续意义或声音特征的从音节来母字组成:K-+l-=K-l-。这是一种以上古音义自然关系和发音节省原则为基础的、把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汇发展结构,在后代以至现代仍然具有生产新词的活力。语言中,叠音K-K-结构与K-l-结构都可以表示意义和声音的持续重复,两式可以交替;而记载语言的文字并未都能实现交替,导致叠音结构K-K-的次音节与K-l-结构次音节读音在同一字形上的交替,进而形成K-音节既有原声母又有来母的叠韵同义异读。从谐声系统看,K-l-中l-音节字的声符既有与喉牙唇音纠葛的,也有真正反映语音实际的纯来母的,说明文字的谐声系统并不能准确反映语言的语音系统。语言事实反映的来母的单纯与谐声系统表现的来母与其他声母交替的矛盾,说明文字上谐声的纠葛表象不能解释为语言中语音的实质是复辅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以反映中心及中心以外有关专业的研究成果,并与国内外学术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为目的。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