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感性存在审美观的形而上概括与形而下分析——格尔兹文化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意义

作者:苏东晓马克思主义美学感性存在形而下格尔兹哲学原理感性观念文化分析伊博人费尔审美关系

摘要:<正> 马克思的"感性"概念源自于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在《未来哲学原理》中写道:"旧哲学的出发点是这样一个命题:‘我是一个抽象的实体,一个仅仅思维的实体,肉体不是属于我的本质的’;新哲学则以另一个命题为出发点:‘我的一个实在的感觉的本质,肉体总体就是我的"自我",我的实体本身’。由此可见,旧哲学为了防止感性观念玷染抽象概念,是在与感觉处于不断矛盾、敌对状态中进行思想的;新哲学则正相反,是在与感觉和睦、协调的状态中进行思想的。旧哲学承认感觉的真理性……但是只是隐晦地、抽象地、不自觉地、勉强地承认,只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新哲学则相反,是愉快地、自觉地承认感性的真理性的:新哲学是光明正大的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以从事哲学、美学、文艺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为读者群。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