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秦风余响:西和七夕风俗的复兴

作者:刘锡诚乞巧风俗乞巧歌秦风仪式歌少女群体

摘要:西和七夕风俗是第一个在我国国家层面上受到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和的七夕风俗及乞巧歌,作为“秦风”的遗响,在继西周和秦之后陇南地区被边缘化的封闭社会环境中,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历史途程,能以比较完整的形态传承延续至今,意义非凡。七夕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全民节日不同,在其初期或原初的意义上,其参与主体是未婚的少女,在其后的发展中,逐渐把少妇这个群体囊括进来。节俗的内涵,主要是在“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六个环节组成的祭拜巧娘娘的仪式上,吟唱各种社会内容的乞巧歌。乞巧歌是社会历史和少女群体民俗的重要载体,乞巧歌是依附于七夕这一特定节候而产生和咏唱妇女的社会心理诉求的口头文学。故而,七夕节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儿节。乞巧节文化内涵的核心是“乞巧”和“巧”。“巧”是妇女对人生的憧憬,是他们现实生活的需要,是他们改变悲苦命运的法宝。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CN:37-1178/K)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民俗研究》刊发的各类文章,注重学术质量,提倡学术创新。杂志设有学术论坛、田野调查报告、民俗史、民俗学史、民俗书林、学术信息等栏目。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