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关于康德“人是目的”的理解

作者:李飞康德人性理性道德哲学

摘要: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了'人是目的'这一道德绝对命令。从绝对命令,康德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始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能把人当作工具。他强调人不应该像物一样被用作工具或者手段,而应该是被当作目的而存在;同时,人是目的强调人的行为要合乎理性。关于其实现,康德认为'人是目的'的道德律令可具体化为法律规定的个人权利。这条道德律令被誉为是道德形而上学最崇高的论断。然而,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一道德律令的意义,一直争论不断。批评者认为,这一律令如康德的哲学一样晦涩、抽象太理想主义,太执着于应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可否认,这样的批评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抽象并非康德哲学所独有,同时人是目的应该是先导,先确立评价标准,然后然就释然才具有价值依据。他把启蒙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要求提高到了绝对命令的高度,得出了人道主义的时代精神的高度哲学概括。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是以教育学类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应用技术型大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本刊的重点与特色,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