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近代化”范式中的中国公益慈善研究:一个述评框架

作者:林光祺中国公益慈善史停滞观进化观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公共领域

摘要:改革前,在一元化体制高度亢进的背景下,一方面,慈善史研究长期缺位,这并不说明“进化史学”本身出现了“范式”危机,而说明常规科学赖以存在的公民社会基础根本无法形成,因此我们陷入了“前范式”危机,归根结底,就是不受约束的权力对学术严厉控制、肆意扭曲的制度危机;另一方面,国家化的“公益”动员也造成了灾难,这并不说明公益膨胀导致了私权利灾难,而说明任何现代权力/利主体(不管是公共权力还是私人权利)都没有存在的空间,因此我们陷入了特权带来的灾难,归根结底,就是国家主义膨胀下公益与私益“同归于尽”的制度灾难。改革后,随着一元化控制的松动,一方面,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开始发育;另一方面,公益慈善史研究开始兴起,在海外汉学的影响下,逐渐被纳入到褒义“近代化”范式中去。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学界对中国公益慈善史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人文主义一科学主义”、“停滞观一进化观”两对理想类型,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四种完全不同的研究倾向,即儒教慈善“停滞”观一西化式“现代化”论、传统慈善“进化”观一中国式“近代早期”论、民间公益的“公共领域论”以及“国家高度渗透社会论”。上述论争对我们的启示在于,首先,研究可以有偏好,制度不应存偏见.因此,争取多元化的制度环境,应当成为各派学者共同持守的底线。其次,主义可以拿来,问题还须土产,因此,应当从“走出前现代”而不是从“反思现代性”的本土问题背景出发,去看待中国公益慈善史的研究价值。再次,人性上的普世伦理与制度上的特殊差异是两个问题:一方面,应认同“普世人性无高下之分”,因此要反对那种把中国人与西方人作为两种类型的“文化比较一国民性优劣�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CN:62-1213/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辟有西部大开发、博士论坛、经济理论与实践、财政与金融、统计与会计、法律经济等栏目,集理论性、学术性、政策性、资料性于一体。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