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对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遗迹年代的认识

作者:田广林; 翟超红山文化牛河梁第二地点遗迹年代

摘要: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遗迹由早至晚的发展顺序应为:(1)下层灰坑阶段(N2Z4H1);(2)下层圆形冢敷石墓阶段;(3)上层圆形冢与祭坛阶段(N2Z4B、N2Z3);(4)上层方形冢阶段(N2Z4A、N2Z2、N2Z6、N2Z1);(5)后上层冢阶段(N2Z4、N2Z5)。目前对“第二地点中心大墓”的提法并不严谨,牛河梁第二地点积石冢各墓葬并不共时,不存在哪一座墓,足以统领其他所有墓葬的情况。传统上,红山文化祭祀以“坛、庙、冢、台”这样四类典型遗迹来概括认识,但是红山文化绵延近两千年,这四类建筑也不是共时的。红山文化祭祀传统的变迁值得再深入研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N:21-1192/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载政治学、经济学、哲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教育学、图书馆学、美学理论、音乐理论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以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优秀科研成果。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