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京韵大鼓音乐的语音特征——《京韵大鼓音乐新论》(六)

作者:陈钧京韵大鼓曲艺音乐语音特征语言特征中国曲艺革新创造北京卷

摘要:第一节京韵大鼓音乐的语音构成及其特征 提起京韵大鼓,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地指出它的北京语言特征。如《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北京卷》“综述”中写道:“为了适应北京听众的需要和审美要求,大鼓书的语言的四声完全北京化。”[2]又如《中国曲艺志.北京卷》中写道:“1884年起,刘宝全往返于京津之间,……二十岁以后正式演唱怯大鼓,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对怯大鼓进行了革新。一是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中国音乐词典》“京韵大鼓”条目中称“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等著名唱家和韩永禄、白凤岩、霍连仲等弦师,又进行了革新创造:用北京语音说唱”。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乐府新声

《乐府新声》(CN:21-1080/J)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乐府新声》紧密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