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新西兰电影《钢琴课》的女权主义解读

作者:卢杨夏蒙新西兰电影女权主义解读

摘要:电影《钢琴课》由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指导,讲述了语言表达障碍的妻子背叛不理解自己的丈夫,与邻居通过一架钢琴结缘并最终相爱的故事。该片荣获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影片中运用大量背景音乐和特写镜头向观众展示了哑女艾达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不少专业的影评人认为,电影《钢琴课》能获得无数赞誉,一方面原因是导演简·坎皮恩自身的女性身份及其对女权主义的深入解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简·坎皮恩在电影叙事的设计中充分运用了轰动意识的策略,进而让简·坎皮恩自身的价值观、素质立场等方面完整地展现在这部电影中。本文将电影《钢琴课》的女权主义解读作为重点,深入分析了电影女主角艾达的精神世界。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考试周刊

《考试周刊》(CN:22-1381/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周二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考试周刊》秉承“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办刊宗旨,坚持“质量第一,品牌第一”的办刊理念。刊社还聘请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资深专家、知名学者为特约编审,严格审稿制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