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植物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作者:杨晓燕; 吕厚远; 夏正楷考古学家孢粉分析香港中文大学人类文化中美洲地区植物淀粉粒

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很多研究方法逐渐被应用到考古学,为考古学家提供了更多古人类文化的信息,并衍生出新的研究方向如分子生物考古、环境考古、冶金考古和植物考古等等。植物考古以考古出土的植物遗存为研究对象,借助一些植物学的方法认识和了解古代人与植物的相互关系①,比如古代人类经济生活、农作物的起源和传播、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大植物遗存、孢粉和植硅体成为植物考古的主要研究对象。大植物遗存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广泛应用②,浮选法更是在赵志军先生的努力下逐渐在各个考古发掘工地推广,但将考古遗址中的孢粉、植硅体、淀粉粒等微体化石应用到考古学中还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孢粉分析虽然在国内考古学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大多只限于环境背景的恢复,李宜垠③对伴人植物花粉做过一些探讨,使孢粉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更进一步;植硅体在中国稻作农业研究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④;至于近二十年来在澳大利亚和中美洲地区植物考古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淀粉粒分析(Starch grains analysis),在国内几乎还没有出现,文献所见只有香港中文大学吕烈丹博士的一篇短文四。她在介绍考古器物的残余物分析时,对淀粉粒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提及到她对南方洞穴遗址中淀粉粒保存与埋藏环境的研究。本文详细总结了淀粉粒分析在国外考古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实验方法,以期促进植物考古学在我国考古学中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考古与文物

《考古与文物》(CN:61-1010/K)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考古与文物》办刊宗旨: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多民族共同体——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流变;研究传统文化的物态表现形式及其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古代遗迹以及文物和艺术品的发现、辨识和阐释,来展现和积累中华物质文明的重要资料,从而丰富、扩大、甚至修正人们对自己过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理解。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