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失血性休克模型中纤溶功能和抗凝血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作者:谢海啸; 王明山; 潘景业; 张艳杰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抗凝血酶失血性休克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中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纤溶功能)和抗凝血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40只成年Sprague Daw ley(SD)大鼠,通过快速放血使其处于休克状态,随机分为8组:休克前组、休克1 h组、休克2 h组、休克4 h组、休克6 h组、休克8 h组、休克12 h组和休克24 h组,每组各5只。观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PAI-1:A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含量、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纤溶酶原活性(PLG:A)及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的动态变化。结果与休克前比较,各休克组PLG:A、AT:A逐渐降低,于休克后2 h均显著降低(P〈0.01)。休克后血浆tPA:Ag和PAI-1:Ag、FDP、DD增加(P〈0.01),分别于休克后2~8 h达到峰值,随后tPA:Ag随休克的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血浆FIB于休克1 h明显增加(P〈0.01),随着休克的发展,于休克2 h开始下降,休克12 h降至最低值。结论在失血性休克过程中早期纤溶功能亢进,而后趋向受抑状态,抗凝血酶呈消耗性下降,纤溶和抗凝系统失衡在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CN:31-1915/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检验医学》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的方法与试剂、仪器的性能和特点内容。既体现了上海检验医学界的学术水平,也为全国各级临床检验人员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新理论、新技术。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