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从“再教育”到“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二战后德国纳粹历史教育的失范与重构

作者:孙文沛; 阮一帆德国历史教育纳粹历史阿多诺奥斯维辛

摘要:纳粹历史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纳粹历史反思和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战后初期直至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纳粹历史教育经历了一次失范与重构,主要表现为教育流派、逻辑起点与叙事范式的转变。占领时期美国政府依照杜威等学者对纳粹主义根源的诊断,在西占区发起“再教育”运动以克服德国的专制传统,以实用主义的教育方式揭露纳粹罪行和德国人民的集体罪责。联邦德国建立后,文化教育学的复归彻底改变了50年代纳粹历史教育的逻辑和范式,教育界在“美好过去”的自我设定下对纳粹历史采取沉默与逃避的态度,最终导致1959年反犹浪潮的爆发。1966年阿多诺发表《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报告,指明了纳粹历史教育对德国社会的重要性,将“大屠杀”设定为纳粹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批判放弃思考和判断的纳粹“追随者”,从而引领纳粹历史教育率先转向批判教育学范式并走上正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教育学报

《教育学报》(CN:11-5306/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