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不同灌溉模式稻田氮素淋失特征

作者:吴蕴玉; 张展羽; 郝树荣; 陈文猛; 潘永春...地下排水氮素流失控制灌溉覆秸秆旱作浅水勤灌

摘要:氮素淋溶渗漏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测桶试验研究控制灌溉(CI)、覆秸秆旱作(DPS)和浅水勤灌(FSI)在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和黄熟期5个生育阶段地下排水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氮(TN)淋失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后,各处理地下排水中NH+4-N、NO-3-N和TN浓度均快速升高。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地下排水量占总排水量的64.6%~73.4%,且NH+4-N、NO-3-N和TN浓度高,氮素流失量大。不同灌溉模式各生育阶段内地下排水中的氮素形式均以NH+4-N为主,约占TN的47.2%~59.4%,NO-3-N约占TN的30.3%~43.4%,地下排水是NH+4-N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CI和DPS较FSI地下排水量减少45.8%和69.9%,氮素流失负荷减少42.5%和71.6%,但CI增产4.6%,DPS长时间水分胁迫导致减产3.7%。综合考虑,控制灌溉模式在节水减排的同时保持较高产量,而覆秸秆旱作模式在减少氮素流失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CN:42-1420/TV)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节水灌溉》读者对象:水利、农业、林业、花卉、园林等厅(局)及其科研设计院(所)、各项目单位、节水工程施工单位从事节水灌溉工作的业务主管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