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公共理性与阐释的公共性问题

作者:谭安奎公共理性阐释学认知伦理融贯论

摘要:如果我们要基于公共理性建立阐释学的新范式,以克服西方主流阐释学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我们就不能只是重申理性的公共性特征,而是要把公共理性理解成为一种新的理性形态。这种公共理性蕴含着传统理性概念中的认知要素,但后者无力确保真理或共识,因此它还有进一步的伦理规定性。然而,除了特定的历史和政治文本之外,我们不能为保证确定性对文学文本的阐释提出更高的认知标准和公共理性的伦理约束。公共理性的启示在于,我们应当迈向一种以融贯性为基础、以现有最佳信念为导向的真理观,从而确立一种对文本阐释的公共性的和开放式的理解,以同时避免纯粹主观的强制阕释和以客观性自居的专断阐释。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江海学刊

《江海学刊》(CN:32-1013/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江海学刊》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努力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表了大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学术理论文章,策划组织过许多重大学术理论问题的讨论,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反响。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