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清代香山县基层建置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刘桂奇; 郭声波香山清代社会力量结构变迁地理位置地缘关系近代中国城镇形态

摘要:自明代澳门开埠至晚清国门洞开,香山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香港、广州等地区形成优良的地缘关系,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作用及时代地位日渐显要。关于此,学界围绕着其城镇形态、区际流动、海外移民、商人社会、留学运动、政商人才等话题均有不少精彩论述,不过对历史上香山县基层建置及其区划结构变迁则论述不多。“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其灼然者矣。”历史上县下基层建置及其区划的结构合理、功能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基层社会的正常管理与运转,亦关乎各种社会力量的生长。本文意在对清代香山县基层建置之变迁及其属性加以论述,立足个案,从历史政治地理的视角,考察一般地方政权管控基层社会的区划架构,同时考察沿海地方政权对域内海岛的日常行政管治。一 明清以来的乡都制清代香山县基层区划建制沿袭明制。明嘉靖年间,其基层区划的基本设置为10乡10都1坊,即全县统设为10乡,除其中1乡领1都1坊外,其他9乡各领1都,而每个都(坊)各领若干图、村(街)。此外,为解决番禺、新会、顺德一些大户在香山的寄庄问题,以其寄庄户本籍所在县名为名号,另有侨立番禺都、新会都、顺德都,各领若干图。乡以统都(坊),都(坊)以统图、村(街),构成“乡→都→图、村”的基层区划层级结构(见表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海洋史研究

《海洋史研究》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自创刊以来,开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建构一个国际性海洋史研究基地与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国海洋史研究。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