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渔山列岛夏季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作者:金文育; 彭欣; 王宁; 刘俊峰渔山列岛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摘要:于2014年8月, 在浙江宁波渔山列岛布设4个岩礁断面开展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分析其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该调查共采集到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98种, 包括大型底栖动物70种和大型底栖藻类28种; 其中优势种有9种, 分别为小结节滨螺[Echinolittorina radiata (Souleyet)]、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 (Wiegmann)]、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带偏顶蛤[Modiolus comptus (Sowerby)]、栗色拉沙蛤[Lasaea nipponica (Keen)]、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 japonica (Pilsbry)], 刺巨藤壶[Megagbalanus volcano (Pilsbry)], 以及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 (Linnaeus)]和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 (Marteus)]。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8 515.50 g/m2, 平均丰度为6 841.63 个/m2; 各断面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89±0.14、0.38±0.01和3.66±0.52。ABC曲线分析表明, 4个断面受到一定扰动。与历史资料相比, 该区域物种数减少明显, 生物量和丰度有所增加, 优势种被个体较小的日本笠藤壶、条纹隔贻贝等物种所演替。上述结果可为渔山列岛潮间带开发保护管理及其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CN:37-1151/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海洋科学》读者对象为:潜在置业者、置业投资者以及开发商、中介、广告策划、房地产业链上的建筑建材装饰、室内配套等生产及供应商以及家居时尚的爱好者。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