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20世纪20年代中国小说流浪叙事中的“启蒙”书写

作者:张佳鸣流浪叙事启蒙异国他乡

摘要: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这一特殊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潮是——以"人"的觉醒和对"人"关注的——"启蒙"。一批作家选择了"流浪"这一特殊的行为题材,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发掘。以郁达夫和郭沫若为代表的留学生作家主要通过流浪异国学子对于尊严以及生理层面渴求的示范性效应达到对国民内在潜力的一种激发性的启蒙;而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作家主要通过对于制造流浪者悲剧的封建专制和愚弱国民性的批判性效应达到对于束缚民众自我认知因素的解救性启蒙。整体上说,20世纪20年代中国小说的流浪叙事是在"异域外国"和"本国他乡"两个场域下,对于流浪者作为"人"的价值的实现,完成了异曲同工的"启蒙"性书写。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华夏文化论坛

《华夏文化论坛》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秉持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人文科学的宗旨,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