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渭河平原古代农业的发展与变化——华县东阳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作者:赵志军渭河平原古代旱作农业粟和黍水稻和小麦

摘要:植物考古新发现揭示:仰韶文化早期,渭河平原处在农业起源的过渡阶段,采集狩猎在当地人类生活中的比重日渐衰落,以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生产的比重日渐增强。仰韶文化中期:渭河平原完成由采集狩猎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进入到以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为主导经济的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夏商周时期:从西亚传入的小麦在渭河平原农业生产中的地位突然大幅度提升,种植规模扩大,在粮食消费中所占比重显著提升,虽然还没有完全取代粟和黍两种小米,但已经处在了与粟同等重要的地位,标志着中国历史时期的"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即将形成。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华夏考古

《华夏考古》(CN:41-1014/K)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华夏考古》是中国文物考古大省河南惟一的考古学专业期刊,集考古学资料性和学术性为一体,是河南乃至全国发表文物考古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