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略论知青对下乡所在地的影响——基于黑龙江燎原农场知青口述史料的研究

作者:鲁京京黑龙江知青农场口述史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中毕业生1968年

摘要:1965年8月,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下,爱辉县组建了县首届知识青年建设山区先锋队。该队由81名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组成,在距县城西北60公里处的桦树排子建立了营林新村。1968年4月,新村迁至罕达汽大队以西的九道沟,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开荒种地,建立农场,并将此农场定名为燎原农场。从此,知识青年相继分期分批到农场落户。至1970年止,农场先后接收知识青年600余人。这些知青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上山”来到燎原农场,为北大荒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荒拓土,建设边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黑龙江还是“北大荒”,大批的土地未被开垦,粮食产量也不高。在这种背景下,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25.36万名知青奔赴“北大荒”上山下乡。燎原农场就是知青的上山下乡所在地之一。这里原是无人居住的荒原,仅仅是知青开垦土地一项工程就用了三年的时间。1965年,81个知识青年喊着“脚踏荒原炼红心”的口号,带着国家无偿提供的五台东方红54和东方红75开赴荒原。初到荒原,知青住的是用大苫布搭的帐篷,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冬季在帐篷里用大油桶子取暖,刚开始是平放着油桶烧,后来知青越来越多,帐篷约有一百多米长,油桶只能竖放着烧,不分昼夜地取暖。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周刊,突出建设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