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论蒙古族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戏剧类的缺失

作者:李艳梅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传统戏剧蒙古剧

摘要:我国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在已颁布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十个类别的九类都有入选的项目,唯独在"传统戏剧"一类中缺失。造成蒙古族非物质文化中戏剧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作为戏剧产生与兴盛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城市这一因素长期缺失,影响到蒙古族戏剧的出现;二是当蒙古族入主中原定居城市时,正是汉语言的元杂剧走向成熟之际,元杂剧中大量吸收了契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学的多种艺术成分,成为汉族、蒙古族及其他民族共同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蒙古族长期以来没有进行本民族语言的戏剧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了蒙古剧,至今仍在发展、完善。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民族丛刊》(CN:23-1021/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黑龙江民族丛刊》旨在交流民族工作经济,促进民族学研究。发表有关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民族文学、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研究。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