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分布

作者:刘文新; 胡璟; 陈江麟; 范永胜; 陶澍典型有机污染物分布底栖贝类黄海近岸

摘要:根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确定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分布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35%以上的站点,物种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15000 ng/g),大连湾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二类标准(50000 ng/g).在威海、大连湾和胶州湾出现多环芳烃和酞酸酯少数相对高值站点(300 ng/g左右),而其它大多数站点贝类体内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的含量都较低.中、高环组分占优指示近岸海区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热解过程;二丁基酞酸酯和2-乙基己基酞酸酯是酞酸酯的主要组分.在所有站点,底栖贝类体内PCBs的含量普遍很低(〈10ng/g).贝类体内DDTs含量超过第一类标准(10 ng/g)的站点大部分集中在南黄海沿岸,海州湾内一站点已超出第二类标准(100ng/g),而组分以代谢产物DDD和DDE为主.在所有站点的贝类体内都有p,p′-DDT检出,尤其在北黄海的大连湾和蓬莱附近海区(比例高于50%),指示周边地区存在潜在的DDT输入源.据此,大连湾、威海、胶州湾沿岸贝类体内石油烃和多环芳烃含量较高,胶州湾、海州湾附近海域贝类体内DDTs含量较高,这些属于较高生态风险区,而大连湾、蓬莱近岸可能的DDT新输入对底栖环境构成一定威胁.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月刊)创刊于197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CN刊号为:11-1895/X,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