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以“工程性”和“创新性”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作者:陈小鹏; 梁杰珍; 王琳琳; 韦小杰; 童张法卓越工程师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性创新性培养模式

摘要:我们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规格为目标,提出了"一个核心、两个平台、四个体系和八个模块"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大、多、高、特"的条件选择实习基地,打造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程实践教育体系;精心设计工程实习的教学内容,通过剖析典型的生产案例,采用"学生+师傅+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的合作研究性学习方式,促进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启迪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智慧。我们精心打造了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建成国家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创建了"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和"本科生学术研讨会"等课外实践教学模块,采用"低年级+高年级多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导师"的团队工作方式,营造多学科群体共同合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多学科联合技术攻关的团队精神;采用"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化工设计创业竞赛+专业课"的方式举办本科生学术研讨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风采;采用"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化工设计创业竞赛+毕业设计(论文)+用人单位"的组合方式保证实践教学不断线,延长毕业环节的教学时间,初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研究的思维方法,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化工高等教育

《化工高等教育》(CN:31-1043/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化工高等教育》是一份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其内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结合各个化工类校、院、系教育特点和教育实践开展应用性研究刊物,注重实践性、学术性、信息性,反映化工高等教育的新思想、新模式、新机制、新经验。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