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诠释的有限性:语言学转向后的诠释学

作者:姚婧; 林萌诠释学语言学转向有限性主体间性表征危机

摘要:诠释学在诠释文本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它最早以追求作者原意为鹄, 这一思路遵循的是语言工具论和诠释学方法论的逻辑.语言学转向后, 伽达默尔正式将诠释学带入了本体论哲学的领域, 并认为诠释活动只有在语言中才能发生, 是主体间视域的融合.而主体又是被语言塑造的, 语言在此成为了根本性问题.语言活动的不稳定进一步导致了诠释的有限性.这打破了“ 单一诠释” 的“ 专制主义” , 赋予了诠释者和作者同等重要的地位, 诠释活动成了一种主体间的和解.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CN:34-1303/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为教育类刊物。着重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学语言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学报的思想性、学术性、教育性、科学性和开拓创造性特点,为提高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本省普教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服务。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