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郭志民和谐社会农民流动中国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农民素质

摘要:对于当下严重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政府以及学术界大致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主要途径是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本文所说的农民流动,指的即是当代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过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应达到56%以上.这意味着,今后每年将有一千三百万农民进入城镇,成为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外出打工就业的农民规模一直维持着不断增长的态势,每年大约有一亿左右的农民处于流动的状态之中.规模如此庞大的农民在城乡之间源源不断地穿梭流动,已经成为沟通中国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有效载体,因而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可低估的变量因素.本文试图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构建在伦理价值层面上的关系,并对如何通过农民流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河北学刊

《河北学刊》(CN:13-1020/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河北学刊》以传承文化、推动学术为己任,以科学性、探索性、前沿性为追求,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为繁荣社会科学事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