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理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徐一兰; 刘唐兴; 付爱斌水稻灌溉方式生理特性干物质产量

摘要:灌溉方式是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重要的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植株理化和生特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了间歇灌溉(Ⅱ)、湿润灌溉(WI)和节水灌溉(WSI)3种灌溉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植株生理生化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各灌溉方式处理水稻植株的分蘖数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Ⅱ>WI>WSI;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Ⅱ和WI条件下,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早稻和晚稻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穗干质量大小顺序均为Ⅱ>WI>WSI,叶干质量均为WI>Ⅱ>WSI;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穗干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植株Ⅱ处理的有效穗数均最高,均显著高于WI和WSI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Ⅱ处理产量为最高,2个年份早稻产量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107.9,461.7 kg/hm 2和98.8,422.2 kg/hm 2,晚稻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250.1,683.6 kg/hm 2和220.3,661.8 kg/hm 2,其大小顺序均表现Ⅱ>WI>WSI。在稻田不同水分管理中,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华北农学报

《华北农学报》(CN:13-1101/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华北农学报》宗旨是"加强科研联合与协作,沟通情报信息,促进学术交流,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学报始终把提高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放在首位,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办刊动力。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