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1934年中国放弃银本位的背景、影响及启示

作者:王信; 魏磊; 王佳琪银本位法币改革货币制度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摘要:1934年,美国购银法案的实施等因素导致国际银价上涨,中国货币升值,白银大量外流,国内出现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迫使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②,1935年实施法币改革。为获取足够外汇支撑法币发行,1936年中美达成《中美白银协定》,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英美日等国针对中国货币问题展开博弈,最终法币未与英镑和美元绑定。法币改革后中国货币汇率较为稳定,经济迅速回升,整体上是成功的。但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货币发行日益失控,经济陷入恶性通货膨胀。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因素会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货币制度有利有弊,其作用受形势变化的影响;货币制度固然重要,但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决定性的;货币汇率与经济、政治、外交等问题密切相关,是国际博弈的焦点。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华北金融

《华北金融》(CN:12-1309/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华北金融》主要刊载金融经济类的高水平研究论文,设有理论探讨、环球金融、金融监管、银行经营、经济视野、金融观察、区域金融等栏目;作者群和读者群覆盖高校、科研院所、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受众广泛。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