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

时间:2023-01-01 10:20:07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水利防洪工程;生态护坡;护坡建设;建设方法;施工要点

河道护坡建设是水利防洪工程中重要的施工项目,没有河道护坡就意味着水利防洪工程建设不够完整,并且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会能力大减。作为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对其质量要求当然也会绝不含糊。但是由于护坡建设过程中施工难度比较高、工作量大,所以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案的要求也很高,不仅要求理论知识强,并且实践经验也要丰富,同时相关的监督与管理也要到位,搭建完整的水利防洪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一、生态护坡的概述

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采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理念的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要想稳定生态平衡发展,建设水利防洪工程河道护坡是必行的。河道护坡对生态环境保护有很强的作用,因此被人们成为生态护坡,在生态护坡施工期间对材料、施工方案、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并且还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与管理,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标准、施工进度能够满足水利防洪工程河道护坡建设要求。

随着现代化水平发展,水利防洪工程中的生态护坡建设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的土石材料转变成以绿色植被、土木材料为主的施工材料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河道护坡的外观美感,还能够促进生态价值增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省部分材料投资成本,创造经济价值。就目前我国生态护坡建设来看,已经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在实际建设中,理论性知识的呈现还不够明显,相关经验较少,技术掌控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对生态护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需更进一步研究。

二、生态护坡的施工特点

1、生态护坡与传统护坡的区别

虽然现代化的生态护坡建设是建立在传统的河道护坡建设经验以及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但是生态护坡与传统的河道护坡有着一定的区别,从概念、施工技术以及结构构架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首先与传统生态护坡的结构不同,生态护坡更加偏重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处理,具有开放创新、协调控制的特点,更加注重对水环境、路地环境及其生物链的保护。其次生态护坡的施工材料从传统的单一石材逐步发展为天然材料、环保材料,降低了资源的浪费耗损,如植被草、灌木群等,提高了环境控制的和谐性,同时具有后期维护较为便捷的特点,整体施工成本较传统护坡大幅度降低。

2、生态护坡与河道净化

现代生态护坡施工中,从河道净化、控制污染角度出发进行处理,国内现代化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引起水污染、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导致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污染残留、化学破坏等状况较为严重,对当地生态体系的破坏作用较强,经济损失过于严重。现代化生态护坡主要从控制污染、净化河流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地理地势等进行设计施工,全面实现了生态护坡的合理建设。

三、国内常用的生态护坡建设方法

1、单纯植被护坡理论分析

一般根系发达对植物的固水、固土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国内相关研究人员针对护坡功能需求,对生态护坡的合理建设进行了理论研究,一般采取根系发达的植物进行施工效果较好。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借助相应的播种技术进行种植,待植物成长至稳定期后可起到护坡作用能。施工方法一般以喷播技术操作,这种技术是指施工方事先将经过特殊处理的植被种子与水混合,然后一起喷洒在需要播种的坡面上。这种技术与人工移植法以及草皮卷法相比,播种速度快、施工效率高,同时这种技术还不会受到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可以做到全天候施工。

2、土工材料固土种植技术分析

这种护坡方式又分为土工材料网垫固土种植和土工单元固土种植。这种护坡方式的原理就是利用土工材料对植被进行一定的固定,从而增加植被抵抗雨水冲刷能力。土工网垫固土种植的具体操作是:将砂土和植被种子放入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中,由于这些网垫存在合适的空间,因此植被可以在网垫空间内生根发芽,并且透过网垫将根扎入坡面土壤中。这样网垫、植被以及土壤就能够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植被的稳定力和抗冲刷能力。土木单元固土种植的具体操作是:施工方事先将聚乙烯材料拼接成蜂窝结构的大单元,然后在每一个小单元内填草,最后将整个单元铺设在河道坡面上,从而达到坡面的防护效果。

3、植被护坡与混凝土施工结合方法分析

该法操作中,先进行多孔混凝土的配置,浇筑后混凝土上方进行表层土的处理,并在表层土上方再进行植被种植。一定时间后,植被种子生根发芽,穿过混凝土空隙可进入坡面,保证植被、混凝土与坡面充分融合,实现了二者结合的目的,具有抵抗冲刷的目的,同时具有提高边坡稳固性,增加其保护功能的效果。

4、三维网护坡技术分析

该技术将土工合成材料与植物根系结合,在坡面实现了自身防护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冲刷效果。三维网护技术借助多层聚合网状物质处理,可增加边坡的稳定性,网包中包括植草、根系发达的植物,可充分借助茎叶植被现对雨水的抵抗作用。三维植被网从结构功能上分为抗拉纤维层和固土网包两个部分,根据上下边坡不同的物理特征,选用其抗拉能力、抗剪能力和固土能力的不同的层网使用,通常是薄层应用于下边坡,厚层应用于上边坡。

四、生态护坡的施工要点

1、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技术的实效性分析

作为现代水利工程项目的重点部分,生态护坡技术的重要价值较高,其防洪功能、生态效果需要先进行防洪等主导功能的全面落实,其生态恢复需要建立在该主要功能的基础之上进行处理。坚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地理地势条件等进行处理,保证实现因地制宜的控制管理目标,切实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的协调管理控制,避免生态护坡成为名存实亡的项目工程,充分加强整体实际功能的全面落实。

2、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技术的创新价值分析

水利工程具有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同时护坡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抵抗变形、抵抗风化、避免侵蚀的特点,加强坡体建设的稳固性建设。为此,生态护坡建设中需要加强性能提升、创新价值的实现,增强对应工程主体的抗冲刷能力、抗侵蚀风化能力,充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加强水利工程中护坡工程的工艺研发、技术研发、设计优化,对该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低耗性、经济性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第2篇

1现代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的关系

森林与林地等资源是林业资源的核心,它们在水土保护、大气保护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林业资源的多样性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自然屏障作用。现代林业生产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林业资源,因为林业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人类来说,森林不仅是重要的环境资源,更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性物质保障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速度,但是,人类在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所需的资源还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现代林业生产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采取各种措施,杜绝乱砍乱伐森林,防止不同物种的基因材料受到损坏,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现代林业生产的原则,就是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自然生态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林业建设,在保护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业不仅承担着湿地保护、森林建设、荒漠改善等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更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显然,传统林业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生态建设的要求,现代生态建设是以生态文化为先锋,在创造物质成果的同时,创造生态成果,并不断丰富生态文化成果,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态文化体系,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弘扬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可见,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2林业生产中林业保护策略

2.1科学实施生态采伐策略。所谓生态采伐指的是在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对森林进行有计划、有节制的采伐。生态采伐设计主要涵盖了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林分、景观和对自然干扰的模仿。关于林分水平方面,应当全方位考虑林木的树种、产量和生态多样性的组合、树种搭配、林地生产、水分、养分及能量的交换过程等内容,使得森林被采伐后仍然能够维持正常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景观水平方面,应最大限度的将采伐过程模拟自然景观。模仿自然干扰方面,需要模仿森林在生长中所会遇到的自然灾害等现象,并通过外力干扰来帮助森林成长。2.2加强森林防火及病虫害的预防。森林一旦遭遇火灾的侵害,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恢复,所以必须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应当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防火策略,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制,狠抓火源管理,切实将森林防火工作落实下去。因此,要提高森林的自控制,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以从根本上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基本原则,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林木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数据分析,将森林质量变化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形成能够为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参考价值的信息。2.3优化科技手段以促进林业发展。知识时代的经济发展,无不与科学技术运用密切相关。现代林业生产的基点,是在林业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以提高与优化林业资源利用率,以此来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提高森林保护意识的前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是实现林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对林业科技理论的研究工作,加强对林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与系统培训,通过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的林业产品,以提高现代林业生产的发展层次,使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走上健康、协调发展的道路。

3结语

现代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之是相辅相成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显得重要。在保护林业资源的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林业产品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云波.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的关系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4):193.

[2]孟凡成.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谈[J].南方农业,2016,10(3):105-106.

[3]舒清态.东北过伐林区森林景观生态采伐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4]赵文海,赵淑苹,潘保原.浅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4):142-145.

第3篇

关键词 林权改革;林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潜山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08-02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潜山县林业的发展,要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林种、树种和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权流转市场,从而实现林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促进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

1 潜山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林业发展现状

潜山县林地总面积9.4万hm2,其中集体林地面积为8.79万hm2,森林蓄积量384万m3,森林覆盖率53.1%。截至2011年底,潜山县累计确权集体林地8.76万hm2、确权率99.69%;发放林权证94 150本,发证率99.69%。

随着林改工作深入推进,解决了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乡镇林业站131名人员财政全额供给,成立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开展了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建成了潜山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所和潜山县林业行政服务源潭分中心,林权流转活动和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异常活跃,收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显著成效。

截至2011年底,潜山县现有有林地86 608 hm2,其中已建成生态防护林2万hm2、商品用材林2.67万hm2、经济林基地2.67万hm2。近年来,潜山县林业产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林业产值逐年上升,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稳步提高,2011年林业综合年产值23.7亿元,是山区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森林旅游方面,潜山县以天柱山为依托,森林旅游业蓬勃发展。1982年天柱山被国务院首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5月5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天柱山5 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1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接纳天柱山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授予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成为中国第25个世界地质公园。2011年12月20日,全国文明委授予天柱山为全国文明单位。2011年,天柱山风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逾30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40%、49.7%。

2 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但与林业发展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潜山县地处大别山贫困山区,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方财政及林农对林业的投入能力都十分有限,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该县林业的发展。

2.2 林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经过多年的林业科技推广,林业生产技术虽有明显提高,但林业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难以很快转变;加上多数林农地处深山,文化素质不高,对林业技术接受能力有限,制约营林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2.3 林业科技服务基础条件差

潜山县虽建立了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及乡镇林业站等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缺少办公及职工住房,办公条件落后,难以胜任现代林业科技服务需求,林业科技人员也因缺少经费,培训和继续教育不足,人员素质也不能有效提高,影响林业科技服务质量。

2.4 林业结构及林改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一是森林结构不够完善,林分质量不高,针叶纯林多,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少;二是林业产业结构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开发优势产业,产业加工粗放,产、供、销体系未能形成。此外,该县尚未建立规范林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1-4]。

3 发展对策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潜山县的林业发展要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权流转市场,激活全社会林业投资热情。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把林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及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实现林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显著增强[5-18]。

3.1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在山区,以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江防护林、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推动,加快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大沙河、皖水、潜水中上游、沿岸防护林及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保护和建设好板仓自然保护区、天柱山森林公园、金紫山森林公园;进一步调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增加阔叶林比例,建好板栗、毛竹、油茶、中药材、茶桑等山区特色的“名优特”经济林基地,加快油茶低产林改造,发展毛竹笋材两用林、笋用林基地,建立笋干加工示范村、示范户;实施可持续森林经营,积极开展封山育林。建立健全森林“三防”体系,完善护林队伍,对长期乱砍滥伐和火灾常发区强化管理,确保资源安全。

在丘陵地区丘陵、圩畈区,进一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加快马尾松低产林改造,建立纸浆等商品用材林基地,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河流堤坝、滩地等发展意杨等速生树种,鼓励和扶持雷竹等笋用竹发展。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建立好中密度薄板、毛竹胶合板生产基地和油茶加工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家具、木竹工艺品等系列开发,扶持板栗、花卉及苗木生产等产业化龙头,形成企业链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经济。

3.2 发展森林旅游业

森林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是旅游者的较高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与需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可通过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使森林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进一步促进旅游环境的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保护。

就潜山县森林旅游业发展而言,要将天柱山、金紫山景区以及板仓自然保护区、县城、薛家岗等统筹规划,以森林旅游为主体,以不断提高潜山旅游业质量水平和能力为重点和着手点,深入挖掘古皖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休闲生态旅游[1,4]。

3.3 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及商品林基地

紧密结合生态县建设,进一步推进造林绿化工作,重点建好大沙河、皖水、潜水及贯穿于县境南部的国道长廊4条线生态防护林体系,对天柱山、金紫山森林公园和板仓自然保护区实施严格保护。抓好中小型水库水源涵养林、河道护岸林、圩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国家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措施相结合,提高其防护功能。

围绕商品用材林基地和经济林基地,重点建好“三竹”基地[19-23]、纸浆林基地、油茶基地、板栗基地等,建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山区群众小康生活基础,达到资源、生态与人们生活需求相和谐。

3.4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在大力推进商品林基地建设基础上,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生态平衡型、单一的木材生产向贸工林一体化的支柱产业、由粗放的初级产业向符合市场规律的集约型产业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要。以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突出发展名优特新经济林、生态旅游、苗木花卉、森林食品、中药材培植等新兴产品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鼓励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依托产业基地,发挥资源优势,结合传统产品逆开发,重点抓好旅游业、竹业、油茶业、栗业、花卉苗木业、板材业、家具业和石业发展。

利用潜山县本土特色林产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以选择合适的林区探索性引种并逐步发展林下种植西洋参、灵芝、天麻、三七等珍贵药材,或者驯养鹿、野猪、山鸡、狐狸、鼬等野生动物;利用潜山县山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农业开发,发展薏苡、瓜蒌、茶、蚕桑、枣、山楂、山苍子、猕猴桃、苦丁茶等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利用潜山县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合理开展野生蔬菜、药材采摘与加工[24-38]。

3.5 建设森林保护体系及林业服务体系

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维护林区秩序稳定,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工作能力。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公安的职能作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逐步达到规范化、正规化,提高森林公安执法能力和震慑力。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森林防火网络体系,落实各级防火岗位责任制,提高扑火快速反应能力和火灾控制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加强病虫害检疫工作,重点预防松材线虫病及其他森林有害生物入侵,突出抓好马尾松毛虫、板栗等经济林病虫害防治[39-47]。

抓好林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基本保障。林业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充分发挥林业部门职能作用为中心,以乡镇林业站为重点,加强林业窗口建设,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48-50],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支撑作用。

3.6 进一步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是建立林业融资的政策支撑。为规范林权流转行为,积极主动与县级金融部门联合制定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和集体林权抵押管理办法等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贷款的相关政策和操作细则,以激活全社会投资林业的热情,拓宽林业投资渠道。二是建立林权管理服务平台。为政策咨询、资产评估、信息、林权流转、抵押贷款等搭建公平、公正、高效的运行平台,提供高效、快速、便捷的服务。积极与会计师事务合作,在森林评估过程中分工合作,保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的准确性。三是加大对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引导,切实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以提高林农整体技术水平,增强抗御风险能力。四是探索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明晰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标的、险种、费率和政府补贴标准、补贴环节与机制,以便林业企业、林业合作组织、林农真正参与政策性森林保险,降低林业经营风险。

4 参考文献

[1] 袁传生,张国庆,朱学文.潜山县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对策[J].安徽农业,2004(7):59-60.

[2] 张国庆.论天柱山旅游业的发展[J].今日中国论坛,2005(2-3):108-111.

[3] 储永东,张国庆,江峰,等.试论潜山县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J].安徽林业科技,2000(3):9-10.

[4] 张国庆.天柱山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J].中国地方经济,2004(12):56-58.

[5] 张国庆.生态健康概论[EB/OL].(2012-01-10)[2012-05-06]..

[13] 张国庆.按需育林,和谐发展[N].安庆日报,2002-01-19(1).

[14] 张国庆.发展先进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向大生态产业转化[J].安徽农业,2002(学术版):161.

[15] 张国庆.加强林业能力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J].安徽农业,2002(学术版):162.

[16]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版):69.

[17] 张国庆.全民参与,按需育林,和谐发展中国现代林业[J].安徽农业,2002(学术版):163.

[18] 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版):67-68.

[19] 张国庆,储永东.毛竹笋用林高产培育技术[J].中国林业,2000(增刊):51.

[20] 张国庆.竹笋的加工技术[N].中国林业报,1994-02-01(3).

[21] 张国庆,储江山,叶如春.毛竹林抚育技术研究初报[J].安徽林业科技,2002(2):14-15.

[22] 张国庆,程度华,叶如春,等.毛竹林抚育管理技术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2002(学术版):253.

[23] 张国庆,储江山,金先来,等.毛竹笋用林高产培育技术[J].安徽农业,2002(学术版):94.

[24] 储江山,储晓燕,张国庆,等.梨枣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2(3):10.

[25] 张国庆.魔芋的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2003(9):20.

[26] 张国庆.人参的栽培与加工[J].农林科学实验,1994(3):15-16.

[27] 张国庆.山苍子栽培与加工[J].安徽林业,2003(1):16.

[28] 张国庆.山楂的简易加工[J].农林科学实验,1994(1):46-47.

[29] 张国庆.薏苡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3,9(4):58.

[30] 张国庆,伍旭升,汪正海.瓜蒌的栽培与加工[J].安徽农业,2003(学术版):57.

[31] 张国庆.苗木促进剂的使用[J].安徽林业,1993(2):16.

[32] 张国庆.松树种子巧贮法[J].安徽林业,1989(6):18.

[33] 张国庆.从猕猴桃中提取维生素C[J].农林科学实验,1993(12):48-49.

[34] 张国庆.黄鼬的人工饲养[J].农林科学实验,1993(4):42.

[35] 张国庆.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J].农林科学实验,1994(1):28-29.

[36] 张国庆.饲用红薯打浆密贮法[J].农林科学实验,1993(10):60-61.

[37] 张国庆.苦丁茶的栽培与加工[J].安徽农业,2003(学术版):98-99.

[38] 张国庆.山珍的加工[J].安徽农业,2003(学术版):102-103.

[39]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

[40] 张国庆.灾害学概论[EB/OL](2012-03-16)[2012-06-07].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48423.

[41] 张国庆.灾害管理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2-23.

[42] 张国庆.生物灾害学[EB/OL].(2012-05-25)[2012-05-30].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74783.

[43] 张国庆,赵文琴.论林业有害生物精准预报——以潜山县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为例[C]//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昆虫学会,2007.

[44] 涂金波,胡德松,张国庆.木材的虫害科学防控[C]//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昆虫学会,2007.

[45] 张国庆,赵文琴.潜山县板栗虫害管理研究初报[C]//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昆虫学会,2007.

[46] 张国庆.生态健康与有害生物管理[J].中国园艺文摘,2008,24(3):40-41.

[47] 张国庆.完善法规科学推进林业生物灾害防控[N].大众科技报,2008-05-20(B01).

[48] 张国庆.利用Intrannet建设林业“金关工程”[J].安徽农业,2002(学术版):165-166.

第4篇

【关键词】桥梁;养护;健康监测

中图分类号: U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有关专家认为从桥梁的建成到使用超过25年以上的则是步入老化期。据统计,我国40%的左右的桥梁已经在此范畴之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桥梁的数量将不断增加,为了解决“老龄”桥梁的安全问题,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和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桥梁健康监测的概念与意义

桥梁健康监测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桥梁结构状况的监控和评估(例如可靠性,耐久性等)。在通过无损检测(NDT)或者是桥梁结构特性分析(其中包括桥梁结构响应)等技术为桥梁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又或者是特殊的交通条件下,导致发生桥梁运营状况异常,而发出预警信号,同时桥梁健康监测也为桥梁的日常维护和维修、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性意见。然而,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不仅是为了结构状态监控和评估,其信息反馈于结构设计的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结构设计方法与相应的规范标准等可能得到改进。再有就是桥梁健康监测带来的不仅仅是监测系统和对某特定桥梁设计的反思,还可能并应该成为桥梁研究的“现场实验室”。桥梁健康监测为桥梁工程中的未知问题和超大跨度桥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由运营中的桥梁结构与其环境所获得的信息不仅是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调查的补充,还可以提供有关结构行为和环境规律的最真实是信息。因此,桥梁健康监测不只是传统桥梁检测加结构评估新技术,而且被赋予了结构监控与评估、设计验证和研究与发展三方面的意义。近年来,通信网络、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了桥梁监测系统的实用化进程。业界纷纷着手研究和开发各种灵活、高效、廉价、并且不影响桥梁结构正常使用的长期实施监测方法或技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部署和应用不单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推动和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桥梁工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桥梁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桥梁也不例外,随着近几年全国危旧桥梁事故频率的上升,桥梁预防性养护的开展日益重要。桥梁的预防性养护一般是指为了防止桥梁病害的发生和延迟桥梁轻微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以减缓桥梁病害发展速度、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为目的的养护作业。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它并不考虑桥梁是否已经有了某种损坏,而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努力拓宽人们对于桥梁早期病害的认识空间,提前发现道路隐藏的隐形病害的存在,并施以正确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核心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计划性。

三、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

实践中要做好桥梁的预防性养护工作,在技术层面,我们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

(一)掌握桥梁结构状态和桥梁的实时运营状态

桥梁的预防性养护首先必须完善检查机制,同时以先进的检测手段做为基础,这样才能够全面、持续的掌握桥梁结构状态以及桥梁的实时运营状态,从而为判断养护时机和选择养护方法提供依据。

完善的检查机制能够为桥梁的运营状况提供完整数据记录,这样能够比较完整的反映出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状况变化和桥梁病害的发展程度,为分析判断桥梁病害原因和研究有针对性的养护对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先进的检测技术则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度和科学性,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所以重视高速公路桥梁的检测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同时,应该重视现在已经开发和使用的集成检测技术。

(二)建立健全桥梁养护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健全桥梁养护管理系统,能够对桥梁基础信息及检查、检测、维修保养等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为快速、科学的进行养护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统一、规范的桥梁养护管理系统,也能够规范桥梁检查、检测内容和方法,统一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能够更加有效的反映桥梁现状,有利于桥梁管养单位做好桥梁养护管理工作。

(三)加强日常小修保养工作,及时恢复结构承载能力与耐久性

实施预防性养护应高度重视日常小修保养工作,当桥梁出现各类病害时,及时判断病害成因和发展趋势,尽快采取经济有效的小修保养措施,控制病害发展,恢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四)常见的桥梁预防性养护方法

结合湖北京珠高速公路桥梁的常见病害,在桥涵构造物养护维修中,常见的预防性养护方法有以下几种: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和缺陷,及时采取裂缝封闭、混凝土缺陷表面修补等处理措施,防止裂缝和缺陷扩展引起钢筋锈蚀等病害;对于伸缩缝与泄水孔的堵塞,及时进行清理,以防连锁性破坏;在原有伸缩缝失效时(如伸缩量在未到最高环境温度时为0等),安排合理时机更换伸缩缝,避免气温变化引起桥梁其他病害;对于实心板桥存在铰缝裂缝、渗水可能失效的,采用安装横桥向钢肋板,加强板梁间横向联系,以防止出现单板受力等病害;对于部分空心板底部裂缝较多的情况,采用粘贴碳纤维布的方式,恢复结构耐久性,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上述桥梁预防性养护措施实际上也是在我们以往的桥梁养护工作中可能常用到的措施,但没有明确发展相应的预防性养护观念。实际上,我们认为桥梁的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养护理念及实施这一理念的一整套养护策略。因此,它并不是以预防性养护技术为核心,而是以其实现的一整套政策、体制、模式和运作方式为核心,技术只是最终的实现方式。

结束语

桥梁的健康监测与预防性养护及其重要,这是掌握不同桥型、不同病害与灾害的特点,为制定合理的桥梁维修与加固方案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我们应该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提高桥梁的抗灾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河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防洪保安之外,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以及河流的自然景观。从堤防工程建设的需求出发,参考国外经验和最新技术进展,针对我国目前的堤防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堤防工程,并应用到文安县堤防工程的规划建设中。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类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共存的,人类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善待好自然环境,就是善待人类自身。因此,要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步发展的关系,既是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人类延续和惠及子孙的大事。就水利行业而言,今后要坚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作为指导各项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推动治水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水思想的贯彻,要求调整人类活动行为,减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需要遵循有关规范和技术导则,把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落到实处。 

1998年大洪水后,为满足堤防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我国先后颁布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这两个规范技术重点是确保堤防安全,满足防洪的需要。规范的颁布贯彻,对于指导我国的堤防工程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但这两个规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对于堤防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态补偿重视不够。在修建防洪堤时,我国只注重堤防本身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而不注重或不太注重修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修建在堤体内的建筑设施的规定也有待规范。 

1生态环境保护于堤防工程中的重要性 

河流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必须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系统。 

随着科学进步,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科技界和工程界针对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如何进行补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河流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工程实践。如德国提出的“河流生态自然工程”,美国提出的“自然河道设计方法”,日、韩等国提出“与自然亲近的治河工程”理念。与之相对应,一些发达国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有关河流生态建设的内容,或者颁布了专门的河流生态工程设计导则,如德国的《防洪堤》(din 19712),该标准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很注重修建防洪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对修建在堤体内的建筑设施要求非常严格;英国的《河流恢复技术手册》;美国的《防洪墙、堤防和土石坝景观植被和管理导则》;美国陆军工程师团出版的《河流管理-河流保护和恢复的概念和方法》和《河流恢复工程的水力设计》;澳大利亚水和河流委员会出版的《河流恢复》。这些方面的经验均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在进行防洪建设和河流整治工程中,已经采取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尝试河流的生态建设,比如采用生态型护坡技术,堤防绿化措施等。但是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比较片面、模糊或高度不够,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技术指导,在设计和施工中缺乏标准和依据,迫切需要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的支持,使河流整治工程建设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 

2现代化堤防工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在考虑水利设施安全经济的同时,着重提出了生态景观的需求。城市现代化防洪堤工程应与生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防洪安全的同时考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居民的休闲。有这样要求的堤防工程区别于以往的仅以防洪安全考虑的堤防工程,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称其为现代化堤防工程。 

城市建设的不同方面对河道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特别是防洪与生态、景观、用地的矛盾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河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防洪保安之外,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以及河流的自然景观。因此,治理河道不仅要满足防洪要求,还要能够满足人们对亲水和景观方面的要求。 

2.1规划原则 

1)堤防工程规划设计中,应进行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权衡满足人的需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指标体系。 

2)在进行堤防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 

3)在进行工程勘察时,除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补充相关范围的生态系统的调查,重点是生物群落的历史与现状调查。 

2.2设计原则 

1)在堤线布置时,应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蜿蜒性或分汊散乱状态,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 

2)堤防间距的确定,应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要处理好行洪和生态保护要求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河槽和河漫滩不仅要能满足设计洪水行洪要求,还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 

3)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 

4)河流断面设计时,应按照自然河道纵、横断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尽量避免河床的平坦化,采用非规则断面,浅滩与深潭相间。有助于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及与自然风景相协调。 

5)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样性。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应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及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 

6)在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应强调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水利工程设施要造成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水利工程还应为公众广泛参与和对儿童进行水环境保护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如水生态公园、河流小型博物馆等。 

7)工程施工时,应强调施工期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避开动植物发育期进行施工。对特殊区域的物种,在施工期要采取相应的辅助保护措施。采料场开挖后应进行适当处理,以满足美观和环境方面的要求,应合理设置排水、平整地形和改善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料场区应进行植被恢复,与周围景观相一致。

8)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障工程效果的实现,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应加强生态工程的前期养护和后期管理,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估,并积累数据和经验。 

3工程实例 

文安县位于河北平原中部,北与霸州市接壤,西靠雄县,南临任丘市、大城县,东接天津市静海县。全县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其中近860平方公里土地处于海河流域的主要蓄滞洪区文安洼内,地势低洼封闭,最低地面高程仅有3.6米(大沽),历史上承受着清南地区5100多平方公里的沥水及大清河、子牙河的决口洪水。八十余年来,大清河、子牙河两河决口十五次,文安洼积水达三十七年之久。千里堤是大清河系的主要防洪屏障,担负着保卫清南地区、华北油田、天津市和津浦、京九铁路防洪安全的任务。近年来,文安县在大力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把堤防工程建设与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相结合,努力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促进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发展。 

目前,文安县正在筹建新防洪堤38.5公里,配套完善了河堤休闲娱乐场、生态风景带等公益项目,增强防洪堤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该工程不仅能够减轻洪水对县城的威胁,而且扩展了市民休闲娱乐空间,成为扮靓城市的一盏明灯。 

文安县城现代化堤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1)建设新的堤防工程,加固现有堤防工程将彻底改变城镇建设受防洪堤影响而存在的封闭和畸形状态,为新城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应的城区排水、市政道路建设问题也将得到很好的改善。 

2)堤防工程的兴建可以为本县的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防洪安全保证,使城区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堤防工程增加的安全区域也为兴建工业园区,搞好项目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3)现代化堤防工程的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将县城防洪安全与城区生态景观环境相结合,通过详细合理的堤线、水系、园林规划,建设文安县成为一个生态优美、环境和谐的美丽城区,为生态文安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4结论 

现代水利的突出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应力求使每一项水利工程尽可能成为生态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恢复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作的基础性目标,把水利工程建设成“生态工程”,使水利工程一方面要满足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要求,使水利工程发挥生态效益和环境美化功能;另一方面是指水利工程要满足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在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充分重视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才能兴利除弊,把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堤防工程提出了防洪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这是我国以往工程较为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反哺生态环境的经济基础,为现代化堤防工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现代化堤防工程符合科学发展观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要求,势必是将来防洪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也对其他水利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董哲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与补偿,水利水电技术,2003,7. 

第6篇

关键词:P2DR模型主动防御技术SCADA调度自动化

随着农网改造的进行,各电力部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除完成SCADA功能外,基本实现了高级的分析功能,如网络拓扑分析、状态估计、潮流计算、安全分析、经济调度等,使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调度自动化的应用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效率,改善了调度运行人员的工作条件,加快了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的步伐。目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的"心脏"[1]。正因如此,调度自动化系统对防范病毒和黑客攻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0号令)[9]中规定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等级高于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电力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可靠性高的自身安全防护设施,不得与安全等级低的系统直接相联。而从目前的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技术应用调查结果来看,不少电力部门虽然在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中部署了一些网络安全产品,但这些产品没有形成体系,有的只是购买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保障安全的技术单一,尚有许多薄弱环节没有覆盖到,对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没有统一长远的规划,网络中有许多安全隐患,个别地方甚至没有考虑到安全防护问题,如调度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之间,调度自动化系统和MIS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问题等,如何保证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病毒侵入,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电力系统采用的现有安全防护技术方法方面,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是被动防御技术,有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等,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暴露出其缺陷。防火墙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对病毒、访问限制、后门威胁和对于内部的黑客攻击等都无法起到作用。入侵检测则有很高的漏报率和误报率[4]。这些都必须要求有更高的技术手段来防范黑客攻击与病毒入侵,本文基于传统安全技术和主动防御技术相结合,依据动态信息安全P2DR模型,考虑到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安全防护模型,对于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防病毒和黑客攻击水平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威胁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的技术因素

目前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如iES-500系统[10]、OPEN2000系统等大都是以Windows为操作系统平台,同时又与Internet相连,Internet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Internet最初设计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不适应性[3]。此外,随着调度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系统数据交流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电力企业内部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等需求的发展,使病毒、外界和内部的攻击越来越多,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加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日显突出。

2基于主动防御新技术的安全防护设计

2.1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由于调度自动化系统自身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它主要需要和办公自动化(MIS)系统[6]、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为了保证电网运行的透明度,企业内部的生产、检修、运行等各部门都必须能够从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了解电网运行情况,因此调度自动化系统自身设有Web服务器,以实现数据共享。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自动化系统之间由于涉及到需要同时控制变电站的10kV出线开关,两者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换,而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需要通过其Web服务器公布于众[5],同时由于配网自动化系统本身的安全性要求,考虑到投资问题,可以把它的安全防护和调度自动化一起考虑进行设计。

2.2主动防御技术类型

目前主动防御新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陷阱技术,它包括蜜罐技术(Honeypot)和蜜网技术(Honeynet)。蜜罐技术是设置一个包含漏洞的诱骗系统,通过模拟一个或多个易受攻击的主机,给攻击者提供一个容易攻击的目标[2]。蜜罐的作用是为外界提供虚假的服务,拖延攻击者对真正目标的攻击,让攻击者在蜜罐上浪费时间。蜜罐根据设计目的分为产品型和研究型。目前已有许多商用的蜜罐产品,如BOF是由MarcusRanum和NFR公司开发的一种用来监控BackOffice的工具。Specter是一种商业化的低交互蜜罐,类似于BOF,不过它可以模拟的服务和功能范围更加广泛。蜜网技术是最为著名的公开蜜罐项目[7],它是一个专门设计来让人"攻陷"的网络,主要用来分析入侵者的一切信息、使用的工具、策略及目的等。

另一种技术是取证技术,它包括静态取证技术和动态取证技术。静态取证技术是在已经遭受入侵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取证工作。现在普遍采用的正是这种静态取证方法,在入侵后对数据进行确认、提取、分析,抽取出有效证据,基于此思想的工具有数据克隆工具、数据分析工具和数据恢复工具。目前已经有专门用于静态取证的工具,如GuidanceSoftware的Encase,它运行时能建立一个独立的硬盘镜像,而它的FastBloc工具则能从物理层组织操作系统向硬盘写数据。动态取证技术是计算机取证的发展趋势,它是在受保护的计算机上事先安装上,当攻击者入侵时,对系统的操作及文件的修改、删除、复制、传送等行为,系统和会产生相应的日志文件加以记录。利用文件系统的特征,结合相关工具,尽可能真实的恢复这些文件信息,这些日志文件传到取证机上加以备份保存用以作为入侵证据。目前的动态取证产品国外开发研制的较多,价格昂贵,国内部分企业也开发了一些类似产品。

2.3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模型

调度自动化安全系统防护的主导思想是围绕着P2DR模型思想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框架,P2DR模型最早是由ISS公司提出的动态安全模型的代表性模型,它主要包含4个部分:安全策略(Policy)、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和响应(Response)[8]。模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在P2DR模型中,策略是模型的核心,它意味着网络安全需要达到的目标,是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在网络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具体对各种网络安全措施进行取舍,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成本和效率的平衡[3]。防护通常采用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主要有防火墙、加密和认证等方法。检测是动态响应的依据,通过不断的检测和监控,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响应是在安全系统中解决安全潜在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在安全系统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4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御系统设计

调度自动化以P2DR模型为基础,合理利用主动防御技术和被动防御技术来构建动态安全防御体系,结合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其安全防御体系模型的物理架构如图2所示。

防护是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的前沿,主要由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防火墙和陷阱机实现。在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和公司信息网络之间安置防火墙监视限制进出网络的数据包,防范对内及内对外的非法访问。陷阱机隐藏在防火墙后面,制造一个被入侵的网络环境诱导入侵,引开黑客对调度自动化Web服务器的攻击,从而提高网络的防护能力。

检测是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系统主动防御的核心,主要由IDS、漏洞扫描系统、陷阱机和取证系统共同实现,包括异常检测、模式发现和漏洞发现。IDS对来自外界的流量进行检测,主要用于模式发现及告警。漏洞扫描系统对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主机端口的已知漏洞进行扫描,找出漏洞或没有打补丁的主机,以便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陷阱机是设置的蜜罐系统,其日志记录了网络入侵行为,因此不但充当了防护系统,实际上又起到了第二重检测作用。取证分析系统通过事后分析可以检测并发现病毒和新的黑客攻击方法和工具以及新的系统漏洞。响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取证机完整记录了网络数据和日志数据,为攻击发生系统遭破坏后提出诉讼提供了证据支持。另一方面是根据检测结果利用各种安全措施及时修补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漏洞和系统升级。

综上所述,基于P2DR模型设计的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系统有以下特点和优越性:

·在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进行主动防御,具有双重防护与多重检测响应功能;

·企业内部和外部兼防,可以以法律武器来威慑入侵行为,并追究经济责任。

·形成了以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策略为核心的防护、检测和响应相互促进以及循环递进的、动态的安全防御体系。

3结论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次设计的安全防护模型是采用主动防御技术和被动防御技术相结合,在P2DR模型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使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御在遭受攻击的时候进行主动防御,增强了系统安全性。但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并不是纯粹的技术,仅依赖安全产品的堆积来应对迅速发展变化的攻击手段是不能持续有效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的主动防御技术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安全机制,尤其是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等必须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梁国文.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的功能.农村电气化,2004,(12):33~34.

[2]丁杰,高会生,俞晓雯.主动防御新技术及其在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电力系统通信,2004,(8):42~45.

[3]赵阳.电力企业网的安全及对策.电力信息化,2004,(12):26~28.

[4]阮晓迅,等.计算机病毒的通用防护技术.电气自动化,1998,(2):53~54.

[5]郝印涛,等.配网管理与调度间的信息交换.农村电气化,2004,(10):13~14.

[6]韩兰波.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应用.农村电气化,2004,(12):33~34.

[7]HoneyntProject.KnowYourEnemy:Hnoeynet[DB/OL]..

[8]戴云,范平志.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4):17~19.

第7篇

1.1政策层面

1.1.1坚持城市功能定位警惕城市环境容量(或生态承载力),严格控制北京市人口发展规模,注重城市布局的调整,坚持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避免在北京十分脆弱且业已超载的生态系统上加载更多的城市功能和发展中心(如:金融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央商务区CBD等)。

1.1.2转变规划理念生态文明是崇尚人与自然和谐,人们逐步理解到人类不仅需要维护居住环境、城市的良好景观和生态平衡,而且一切活动都应该避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所以,城市总体规划中,应以生态优先原则,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优先考虑,放在首位,不应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部分或建成后余留地见缝插绿的规划思想。

1.1.3保证生态用地供给严格按照《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完善市、区、镇(乡)、绿地系统规划体系,严格落实规划建绿和绿线管理的各项要求,明确责任,确保规划绿地落到实处,加大拆迁绿地和代征绿地回收绿化建设,保证生态绿地的供给,严格控制市区建设用地。

1.1.4规范市场监管严格执行《北京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加强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的管理,要求从业单位及人员必须持有相应执业资格从业,将依法治绿工作贯穿到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每一个层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1.5强化绿地养护管理切实执行绿线管理制度。对侵占绿地、擅自改变绿地性质等违法行为加大检查和执法力度;严格保护园林树木。在城市建设中要加强原有园林绿化成果的保护,严禁擅自砍伐、移植园林树木;加强公园绿地监管。禁止借改造、搬迁等名义侵占公园绿地;强化专业化、精细化管护。制定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范和养护定额标准;加快培养养护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养护资金投入。

1.2生态层面

1.2.1完善中心城区绿地布局,实施景观提质增效完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布局,提高总体绿量、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的基础上逐步减少直至全部覆盖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居住区盲区(王兰,2008;马琳等,2010),积极推进拆迁建绿和代征建绿、推进老旧城区绿化环境升级,提高生态服务多项功能,实施景观提质增效,以服务市民休闲,改善城市大气污染、热岛效应、粉尘污染等区域生态环境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城市休闲公园,惠及市民。同时加强社区、单位、居住区绿地建设,挖掘城市用地资源,加强地面停车场绿化,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1.2.2大力推进新城绿化建设,实现景观环境升级大力推进顺义、通州等11个新城绿化建设,坚持新城绿色空间规划与新城总体规划同步基础上,不同新城应根据自身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自然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绿色空间布局、绿地总量、服务半径等各项指标要优于中心城区的相应标准,补充完善城市应急避险绿地系统。当前重点是建成环城绿化带(中心城和重点新城之间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打造以水为串景、水绿相间的河道道路绿色生态走廊及其它主要联络道路实施绿化带形成的生态廊道,并以大型绿色空间斑块(或公园绿地)作为重要的景观节点。

1.2.3构筑平原绿网,增强生态防护平原绿网建设要以农田林网、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和块状片林为重点,结合“百万亩造林工程”,加强道路河流沿线、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城乡结全的部的绿化,围绕“三网”构建平原绿色生态网络体系。主要包括:沿新生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新城间联络线等主干道路及大中河道、部分铁路、建设一批绿色生态景观走廊;继续推进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在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之间以及新城周边地区,建设新城绿色缓冲带,形成生态走廊与城市建设互补的格局;加快建设一批连接城乡、沟通内外、覆盖平原的农田防护林网。

1.2.4加快山区绿色屏障建设,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加快荒山造林步伐,针对目前全市2.67万hm2荒山,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实现荒山全面绿化,同时,加快低效林改造10万hm2,提升森林质量、推进废弃矿山区3666.67hm2生态和植被修复(江泽慧,2008)、加强区域生态合作,构筑环京绿带,以减少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增加森林碳汇,全面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1.2.5构建网状生态绿道,实施全市绿色空间优化通过线形绿道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公园休闲绿地、郊野公园、历史名园、人文历史遗迹等有机串联起来,形成连续而完整的贯穿城乡的森林绿道网络体系(罗布•H•G•容曼,2011)。当前主要任务是完成依托城市主干道、次干道道路绿地,打造百条特色行道树大街、千条景观绿廊的多树种、多层次、多结构,纵横交错的道路绿色通道;以永定河、通惠河、凉水河3条楔形绿地建设为重点打造生态走廊;以通惠河、凉水河、亮马河、坝河、清河等城市河湖水系升级为主的改造滨水绿化景观,建设滨水林带的滨河绿廊、平原区的水、路、林一体的农田防护林网组成的绿道建设。

1.3技术层面

1.3.1针对实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基础课题研究一是针对园林绿化发展进程与城市化发展进程不相协调问题,加强对园林绿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方法、理论、判定指标、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二是科学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实时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城市绿地格局优化与景观提升、城市绿地缓解热岛效应、绿地应急避险功能、应对极端气候下大气污染物防控技术(沙尘暴、雾霾、pm2.5、pm10、NOx、SO2)、强降雨、极端立地条件下绿化技术、园林植物的修复材料与机制、林业碳汇与应对气候变化、自然保护区与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脆弱区土地治理与植被恢复等领域的重大基础性课题研究与攻关,为推进首都园林绿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1.3.2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充分依靠首都科技,整合资源,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应用,加快园林绿化的重点关键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着力加强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及建设推广,加强抗旱节水型园林、立体绿化、绿地集雨节水与中水利用、森林绿地系统减排增汇、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林业生物能源开发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开展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成果示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1.3.3常规与高新技术结合,开展良种选育在北京地区苗木和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运用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结合的良种选育技术,良种品质试验测定评价技术,良种配套高产高质制种(苗)技术,良种配套推广等相关技术,形成完整高效的良种引、选、育、制、应用体系,为北京生态建设提供适宜的乡土苗木良种。

1.3.4提高科技手段,提升资源保护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完善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体系,构建林木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无公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生物防治对策,不断完善林木绿地资源监测指标,改进技术手段,建设森林绿地碳汇能力计量监测网络,加强土地沙化系统监测,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1.3.5扩大国际交流,提升对外合作能力构建对外合作平台,拓宽国际合作领域,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先进理念、管理方式,重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在林业碳汇、森林多功能经营、城市绿化生态景观系统和公众环境教育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制度,采取“派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努力培养锻炼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适应首都园林绿化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合作人才队伍。

1.4文化层面

1.4.1加强历史名园保护,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以颐和园、天坛、八达岭、十三陵等世界遗产为代表,以历史名园为核心,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秀文化”为着眼点,加强其景观环境建设,优化历史名园和风景名胜区整体环境,逐步建设一批体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名园和风景名胜区。并注重加强对古文化的宣传教育,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民族自豪感。

1.4.2建设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质量选择具有条件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意义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教育活动,吸引更多公众受教育,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质量。策划一批新形式、影响大的大型生态文化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吸引更多公众受教育,切实把生态文明观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当中去。

1.4.3发展绿色休闲产业,服务生产生活需求建设近郊公园农业休闲旅游区,深入挖掘果品生产、采摘、休闲游憩、森林旅游、花卉博览等生态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带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新理念,推动生态、休闲等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乡村生态产业的文化标准,促进生态产业文化交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生态产业品牌,开创出文化、产业、生态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

1.4.4发动全民植树尽责,共建绿色美好家园加大“植树节”“义务植树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月”等生态纪念日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和谐的生态道德观、价值观和消费观,力争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推进部门绿化,加强义务植树责任区、义务植树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通过认建认养树木绿地、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等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推动身边增绿。

2实施措施建议

2.1协调好规划与建设的关系,长远考虑、量力而行

根据《北京市绿化条例》和《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库,分年度实施计划,按步骤全面落实。落实绿线管理制度,推进城市绿线划定工作。加强园林绿化规划监督管理,严格各项建设工程绿地率审核审批,确保规划绿地落到实处。

2.2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及科技保障能力

按《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工作的决定》在实施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中,确保科技投入比例不低于园林绿化总投入的3%。同时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在绿化设计、建设、养护中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形成节水、节能、节地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模式。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加快园林绿化科技信息共享条件平台建设,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另外,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动力机制,制定实施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参与首都园林绿化建设。

2.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多元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第8篇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有益探索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索取越来越多,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森林被大量的砍伐。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越来越严重,导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成为解决当前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借助人工措施发挥生物资源和水土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实现防护林体系中各种林业物种的合理配置,建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经济体系。

1 生态经济学的认识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学科,是经济学与生态学结合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生态经济学以生态学发展的客观原理来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工程措施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生态经济学要求经济的发展要符合生态环境的客观规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要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一致。经济的发展要在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之内,在保证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双收益,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发展。

2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的不利因素

传统的防护林思想过分的注重防护功能,防护林的建造方向、采用的技术措施、树种的配置等都只是围绕着“防护”进行探讨,对防护林工程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没有进行准确的预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合理的调节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供求矛盾,从而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同步发展。

3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的原则 3.1 生态保护为主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态经济的发展,防护林的建设一定要遵循生态学发展的基本原理,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建设作为一个长期工作目标。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建设工作要把植树造林作为工作的重点,发展多种绿化植物种植,通过防护林建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加防护林的覆盖面积,提高树木等绿色植被对地下水源的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近年来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无限制的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国家的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限制不良经济活动,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3.2 尊重客观规律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服从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在生态系统允许的范围内借助科学技术的帮助,争取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 构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措施

4.1 完善构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技术和理论体系

防护林的建设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而构建完善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技术和理论体系需要借助生态学、经济学、林业学、工程系统学等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工程将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要求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效益。构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发展高效的生态农业,形成不同层次的林业区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防护林的建造工程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工程的设计要符合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4.2 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林种结构

构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合理配置种植的林种。根据土壤的类型以及土壤中水资源的含有量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调整林种的种植结构,实现单一防护林生态系统向生态经济型生态系统的有效转变,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3 实现林农式的综合经营

依据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基本原理实现林、农业的综合经营,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在同一区域内实现林、农业之间小生态系统的平衡。在林木的幼苗时期种植农作物,充分的利用光能,即可以获得农作物带来的短期经济收益,又可以涵养水源,提高林木的存活率。林木生长茂盛时要停止农业生产,防治农作物与林木争抢土壤中的养分,妨碍林木的生长。在林木生长旺盛时期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进行副业的生产活动。除了林农结合型防护体系和林副结合型防护体系外,还有种养结合型防护体系和菜园经济型防护体系。这四种防护体系获得了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收益,为防护林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5 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护患纠纷;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42-01

在医疗实践中,护患纠纷时有发生,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烦恼,同时也使护理人员身心受到伤害,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的护理工作,如解决不及时或处理不恰当还可能损害医院整体形象。因此,及时处理并化解护患纠纷,是和谐医患关系和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笔者将我院近年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发生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发生护患纠纷27例。其中,错配(换)病人液体9例,占33.3%;护患沟通不良7例,占25.9%;收费不合理占4例,14.8%;护理服务态度差3例,占11. 1%;穿刺技术不精2例,占7.4%。违反技术操作2例,占7.4%。经相关专家鉴定,27起护理差错中无严重护理差错,未给患者造成伤害。

2 原因分析

2.1 错配(换)液体:由于少数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上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加之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在输液、集中治疗处置高峰期,因工作忙乱减少护理操作程序,违反护理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而造成错抄输液瓶签、错配输液药物、错输病人液体或错换病人液体等现象。

2.2 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导致护患信息不对称[1]。护理学家奥瑞姆指出,护理技术应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和人际交往技术,对机体进行调整技术。可见护理工作如果缺少社会和人际交往技术,就不能算一项完美的工作。在日常护理中,由于少数护士缺乏同情心和耐心,面对病人及陪伴的不断询问而不耐烦,服务态度生硬,回答问题简单,与病人或家属沟通不够;操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与旁人谈论与病人治疗不相关的问题,致病人反感而引起纠纷。

2.3 收费不合理:护患之间因费用问题引发矛盾。病人入院后,医生和护士没有向病人详细说明医疗的大概费用,病人心中无数,当住院费用超过患者预期时,导致不满意而引发纠纷。

2.4 护士服务态度差:是因为少数护士服务意识淡漠,工作中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病人有疑问时不认真解释,对病人缺乏关心与理解,态度简单粗暴,致病人误解而引发矛盾。

2.5 穿刺技术不精:主要原因为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穿刺技术不过硬,一次穿刺成功率低,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而发护患纠纷;另一原因是因实习生单独操作而引发矛盾。有些护士工作不负责任,让实习生单独为病人进行操作,因操作失败使病人不满意而引发矛盾。

2.6 违反技术操作:个别护士因护理工作量等客观原因,工作中不执行操作规范,简化操作流程,如同时给几个病人更换液体或做护理处置时,不能严格查对或规范消毒,致病人不满意而引发纠纷。

3 防范对策

3.1 转变服务观念: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沟通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温馨,要学会察颜观色,对病人不清楚的问题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耐心解释;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用药都要心中有数,能准确回答病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倡导"微笑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的发生[2]。

3.2 增强法制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将法律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对已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行深入分析,汲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3.3 执行操作规范:工作中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对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要加强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每一项制度执行和监管到位。定期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议,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安全评估,提出防范措施,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3.4 强化沟通能力: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容易理解护理工作,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要掌握沟通技巧,适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告知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到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心理方面的需求,解除思想顾虑,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有助于化解矛盾并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5 加强业务培训:加强"三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通过举办院内讲座、病历讨论会、护理查房和外出进修、参加短期培训等多种途径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和考核,从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3.6 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根据科室床位数、实际住院病人及危重病人的数量及时调配、充实护理人员,及时组织协调人员参加危重病人抢救,保证各种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合理的人力与排班,能保证护理人员以良好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更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及护士角色的塑造,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营造惬意的工作环境奠定了基础。

3.7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护士在工作中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长,接触面也最广,即使在严格按"三查八对"制度执行的情况下,仍会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3],所以护士的职业风险最高。为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护士必须遵守职业道德,恪守岗位职责,熟悉工作中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医疗隐患,规范执业行为,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总之,护患纠纷的发生,给医院和当事人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在处理护患纠纷过程中,应找准问题的实质,一方面,使当事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失误,从中吸取教训;另一方面,要努力防止护患纠纷的扩大化、复杂化,化解矛盾,妥善解决,从而使消极的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肖红,护患双方对对护患纠纷的认知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13):32-33.

第10篇

【关键词】 亚健康;防治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22-01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它介乎于疾病与健康之间,是一种临界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出现精力、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故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1]。实际上是身心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被认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新杀手。[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护士职业是世界上公认的压力性职业。[3]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护士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原因,探讨防治亚健康状态的主要措施,以至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如下:

1 亚健康现状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目前大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达65%,[2]我院手术室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70%。

2 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与外界封闭的科室,外来人员很少出入,但室内使用电刀产生的废气,电刀、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空气消毒机等仪器产生的噪音及空调、全麻机等排出的废气得不到及时更换、净化,很容易使室内缺氧,长时间停留使机体易感性增加,导致人体机能失调处于亚健康状态。

2.2 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社会竞争形成的危机感、风险感、失落感等对护士及家庭造成一定的侵袭,小心谨慎的工作得不到理解,卫生事业补贴不到位满足不了医院的发展,护理工作得不到重视,职称晋升护士靠边站,护士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迫使护士心理压力加大,影响睡眠,以至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处于亚健康状态。

2.3 工作压力 手术室护士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工作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较一般职业高,来自工作的压力就大,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手术室护士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标准,知识的更新、高超医疗设备的应用、复杂疑难手术的配合等,无疑增加了手术室护士的负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造成亚健康状态。

2.4 自身状态与心理素质 手术室护士人员少、夜班勤、急症多、速度快,手术时间长短不一,护士起居无常,饮食无节,劳逸失衡,生物钟节律被打乱,加上体力消耗、神经紧张,常常处于身心疲惫状态。久而久之,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情绪,导致心理健康不佳,极易造成疾病。

3 防治措施

3.1 面对现实 接受现实 手术室护士应正确认识和分析现实,并主动适应现实,进而去改造现实,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现实,满腹埋怨。而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发展兴趣和爱好,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理事处事能力。热爱本职工作,怀着满腔热情,接受工作的挑战。

3.2 完善管理制度 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和补偿应落实到位,采取机制,满足护理人员的需要,保障其社会地位,使护士角色期望恰当,行为准确;使护士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和风险价值充分得到体现,努力发展自身潜能。

3.3 增加人员 减轻负荷 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风险度高,其正确性和准确率要百分之百,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所以尽量减少值夜班的次数,适当的减少紧张工作时间,减轻负荷,有一定的时间用来休闲和自我调整。因此医院要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适时培训,保证质量。

3.4 调整心态 控制情绪 能适当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多种制度和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调整好心态,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通过心理科普教育,了解心理症状,进行自我调节,合理膳食,合理搭配,保障睡眠,适时参加各种锻炼,以减轻人的应激反应和降低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4 讨论

亚健康作为一个当代医学的新概念,在21世纪必将对医学尤其是保健医学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4]所以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手术室护士,她们的身份、职业、地位、环境与众不同,肩负着人类生命健康这一重大使命!牵扯到千家万户每一位手术患者的心!影响到成千上万家家庭的幸福!所以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亚健康这一现象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体魄,才能对工作满腔热情,对病人无微不至;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手术安全,确保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郭阳阳.护士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24):94-96.

[2] 贾秀琴.临床医生亚健康状态成因与预防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120-122.

第11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冲击压实试验;冲击碾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123-01

一、冲击压实技术质量控制的方法研究

(一)冲击压实技术的研究

1、动态设计方法与系统理论在公路建设质量控制中的研究。岩土工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而边坡工程作为一种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工程相比,虽然独立的边坡工程在规模上无法与其他工程进行对比,在研究、考察、设计等方面与其他工程很大的区别,建设时间也相对而言比较短,但是边坡工程数量众多,因此公路建设的边坡工程施工方法与技术与其他工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以往边坡工程的实践经验,软土区域内的边坡工程更加注重岩体的结构研究和工程的方法应用,特别是公路工程经验数据的系统建立尤为重要。

2、此施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稳定性的研究

根据实践证明,很多边坡在开挖和防护工程建设完成后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公路进行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浅层滑塌、风化剥落等现象。边坡的长期稳定性与软岩的工程力学性质是紧密相关的,在对软岩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和防护措施的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边坡软岩体质的强度会根据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导致长期稳定性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3、软岩边坡的生态防护措施及适应性要求。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植物防护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与公路边坡防护的措施当中去了,很多软土区域都再用这种生态防护技术。但是由于现在的研究重点过多的是在植物的生长、成活率方面上,而忽视了有些边坡的生态防护长期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公路在运营两三年以后生态防护失效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以生态防护为前提,对软岩的工程力学性质、长期稳定性问题、施工技术、生态防护、边坡养护、管理方法等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冲击压实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软岩区域内的开挖填筑变化比较大,挖掘的对象一般都是岩石,因此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填筑材料使用万方土石最为合适。这种填筑材料经过压实以后就成为一种土石结构的混合材料,混合材料不仅具有软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且也与填筑和碾压施工工艺有着紧密的关系。对土石结构的混合材料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施工人员对于填筑路堤认识的加深,解决好公路的沉降问题,尤其是由于不均匀的沉降量过大而导致路面结构遭到破坏的问题。

有些软岩区域内普遍存在着斜坡地形,在这种地形上进行填筑路堤的时候,常会发生剪切滑动的现象。在斜坡上进行桥梁工程的时候,因为施工的加载,从而引起斜坡体滑动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多数桥梁工程中,由于斜坡滑动而引起桥梁的墩台移位,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在认为加载工程活动的条件下,对其稳定性进行讨论研究。

二、冲击碾压的具体方法

1、基层平整度对沥青混凝土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路面层的摊铺厚度、压实度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会产生路面平整度沉降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基层平整度的控制。

2、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碾压的时候,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温度太高就会使路面产生裂缝和推移的问题,从而影响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平整度,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混合料的压实不容易充分,因此只有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压实效果。

3、碾压方法。在初次进行碾压的时候,应该采用10―12吨的双驱双振压路机,进行两次的错半轮振压,然后再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复压,最后使用10吨的双驱双振压库及进行静压收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碾压的温度一般控制在初压120℃、复压110℃、终压105℃。

4、施工接缝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沥青混凝土的平整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完成后的当天采用3米的尺子对已经碾压好的接头出进行测量,检查平整度是否合理规范,然后在合格的横断面上画出一条直线,用切割机切除立茬,将接缝处的大块石料清除干将,并用细料不上。在第二天施工的时候,将熨平板放在已经压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并在他们之间垫上厚度为松铺厚度的木板,然后将熨平板的温度预热后,开始布料施工,从而使接头的质量得到保障,提高了沥青混凝土层面的平整度。

三、结束语:

在进行路桥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更加准确的找出造成路桥发生病害的最根本的原因,从源头上尽可能的避免发生更多的路桥病害,从而使路桥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改稿,使路桥的施工寿命得到延伸。只有对现在新型的冲击碾压施工方法进行全面的研究,才能抓住施工的具体工艺,将施工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郭涛,吴赞平.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拼接路基的冲击压实技术研究[A]. .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5.

[2]杨世基,吴立坚. 冲击压实技术的开发应用[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9:4.

[3]张,王晓江,王志平,萧岩,李郑,杨玉淮,贾渝,杨树祺,范励修,李福普,柳浩,陈卫权,石中柱,谢产庭,张爱江. 道路工程篇[A]. .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C].:,2006:54.

[4]郑治. 减少山区高填方路基沉降病害的对策研究[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7:5.

第12篇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之不懈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生态破坏,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兼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工程规模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往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如浆(干)砌片石、喷锚防护等,这些工程措施都导致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滑坡、边坡失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国家已经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务院下达了[2000]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已提上议程,这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2.边坡生态防护现状

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了边坡工程植物防护体系。

根据不同的边坡土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可将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分为:①人工种草护坡;②平铺草皮护坡;③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④土工网植草护坡;⑤OH液植草护坡;⑥行栽香根草护坡;⑦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⑧客土植生植物护坡;⑨喷混植生植物护坡。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主要作用及应用条件各不相同。

2.1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兼等特点。但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

2.2平铺草皮护坡

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具有施工简单、工程造价较低等特点。适用于附近草皮来源较易、边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及严重风化的岩层和成岩作用差的软岩层边坡防护工程,是设计应用最多的传统坡面植物防护措施之一,但由于施工后期养护管理困难,平铺草皮易被冲走,且成活率低,工程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近年来,由于草皮来源紧张,使得平铺草皮护坡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2.3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交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其特点是:①施工简单、速度快;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齐一致;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④适用性广;⑤工程造价低。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

2.4土工网植草护坡

土工网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集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于一体的复合型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土工网是一种边坡防护新材料,是通过特殊工艺生产的三维立体网,不仅具有加固边坡的功能,在播种初期还起到防止冲刷、保持土壤以利草籽发芽、生长的作用随着植物生长、成熟,坡面逐渐被植物覆盖,这样植物与土工网就共同对边坡起到了长期防护,绿化作用,土工网植草护坡能承受4m/s以上流速的水流冲刷,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浆(干)砌片石护坡。目前,国内土工网植草护坡在公路、堤坝边坡防护工程中使用较多,铁路部门相对较少。

2.5OH液植草护坡

该项技术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化学植草防护措施。它是通过专用机械,将新型化工产品HYCEL_OH液用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和草籽一起喷洒于坡面,使之在极短时间内硬化,而将边坡表土固结成弹性固体薄膜,达到植草初期边坡防护目的,3~6个月后其弹性固体薄膜开始逐渐分解,此时草种已发芽、生长成熟,根深叶茂的植物已能独立起到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具有施工简单、迅速,不需后期养护,边坡防护、绿化效果好等特点。尽管OH液植草护坡具有理想的边坡防护、绿化效果,但由于该技术所用的这种HYCEL_OH液还末能实现国产化,使得其工程造价较高综合造价达40元/m2左右,故目前还无法推广应用。只是在京九铁路等个别工点进行了尝试性试验。

2.6行栽香根草护坡

香根草是近十多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具有长势挺立,在3~4月内可长成茂密的活篱笆;根系发达、粗壮,一年内一般可深入地下2~3m;根系抗拉强度大,达75MPa,耐旱、耐涝、耐火、耐贫瘠、抗病虫、适应能力极强等特点。行栽香根草护坡就是在土质边坡上行栽香根草进行边坡防护的一种工程措施,该技术充分利用了香根草的优良特征,具有显著增强边坡稳定性和理想的固土护坡功能,大有取代传统片石护坡之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少,还有待于在公路、铁路、堤坝、城市建设等边坡防护工程中进一步试验推广。

2.7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

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是一项类似于干砌片石护坡的边坡防护技术。是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拼铺正六边形混凝土框砖形成蜂巢式网格后,在网格内铺填种植土,再在砖框内栽草或种草的一项边坡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框砖可在预制场批量生产,其受力结构合理,拼铺在边坡上能有效地分散坡面雨水径流,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坡面冲刷,保护草皮生长。这种护坡施工简单,外观齐整,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工程造价适中,略高于浆砌片石骨架护坡,该技术多用于填方边坡的防护。

2.8客土植生植物护坡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在边坡坡面上挂网机械喷填(或人工铺设)一定厚度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或基质(客土)和种子的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的特点是可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多用于普通条件下无法绿化或绿化效果差的边坡。由于客土可以由机械拌和,挂网实施容易,因此施工的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无论从效率和成本上都比浆砌片石和挂网喷砼防护要优越,而且植被防护效果良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即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已被大量应用,在日本等国家已经被作为边坡绿化的常规方法加以应用。

2.9喷混植生植物护坡

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是在稳定岩质边坡上施工短锚杆、铺挂镀锌铁丝网后,采用专用喷射机,将拌和均匀的种植基材喷射到坡面上,植物依靠“基材”生长发育,形成植物护坡的施工技术,具有防护边坡、恢复植被双重作用,可以取代传统的喷锚防护、片石护坡等圬工措施。该技术使用的种植基材由种植土、混合草灌种子、有机质、肥料、团粒剂、保水剂、稳定剂、PH缓解剂和水等组成,其种植基材的配方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配方能够达到在陡于1∶0.75的岩质边坡上既具备一定的强度保护坡面和抵抗雨水冲刷,又具有足够的空隙率和肥力以保证植物生长。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等各类岩石边坡绿化防护工程。

3.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

随着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已发展成为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3.1边坡植草的退化

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其边坡绿化防护上投入的资金比例较低,在低投入、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边坡草坪处于自生自养状态,极易退化、死亡。因为人工种植草种生长较弱、品种单一,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养分水分供应较差的边坡上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草坡退化现象,这是一个十分突出和严重的问题,若草被退化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而且起不到边坡绿化防护效果,最终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许多不良后果。

3.2喷播时的植物种子配比与最终植物状态

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开挖的边坡恢复到自然状态,施工者将面临:①植物种子的配比如何确定;②如何考虑当地自生优势群落的结构特点进行种子配比;③如何确定喷播时的植物配比与最终形成的植物群落之间的动态关系。只有对这些问题作详尽的调查研究分析,才能正确指导施工,否则边坡的植物生长将无法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向原始植物群落的顺利演替。

3.3干旱对土体很薄的坡面植物构成威胁

开挖后的岩石边坡,岩石层厚、整体性好,坡体高陡,对边坡进行植物绿化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热,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如何解决边坡呈现的无土、缺水、缺肥的状态及边坡植被面临的干、热威胁,这将直接影响到边坡最终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4.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对子孙后代的需求;满足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需求面又不损害其他区域或国家的需求。根据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要求,边坡绿化工程中应着眼于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环保生态功能,结合目前国内边坡绿化防护工程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注重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与资金投入

在公路、铁路设计与建设中,人们常将设计重点和大量资金放在它的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上,而生态功能的设计与投资力度不足,生态防护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这种低投入、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使边坡生态环境发展不够好,抗灾能力不强等。应建立和加大公路、铁路边坡建设、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在设计上要深入细化,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结合具体情况单独设计,注重落实边坡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4.2边坡植草退化的防治技术

防治边坡草被退化的重要措施就是乔灌草相结合,尽量模拟出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走向本地化。实际上国外已经开始流行以乔灌木为主的绿化方式。天然植被一般都是草木混生的,在较高的贫瘠土质或石质边坡上,采用草灌结合的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技术施工,可以将草种和灌木树种进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护为主,后期以灌木防护为主,构建乔灌草立体防护生态体系,达到恢复自然植被的目的。植物种子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结合,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立体生态群落。

4.3积极引进开发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

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是对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科学技术的挑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涉及到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必须不断在这些理论领域有所突破,积极引进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及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工程施工经验,注重国际和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总之,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科技含量,是边坡绿化防护工程成败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边坡绿化防护工程中,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在边坡绿化养护工程中,滴灌、渗灌、注水根灌、插管根灌、膜孔灌等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成活率、促进草灌木植物生长的灌溉技术;在土壤肥力方面,ABT生根粉、菌根菌、农菌及各种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工艺需要探讨、改进,使其成本更低、操作更为简单、效果更好。随着边坡生态防护各项科研技术的不断深入,其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将日趋完善和成熟。

5.结论

①在边坡植物绿化防护施工措施中,根据目前的国情、机械化施工程度、适用性、经济性和质量效果比较,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符合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②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边坡生态防护方面,针对难点问题有必要开展系列研究,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和扶持施工企业朝生态防护专门化队伍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