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师实习内容自我

幼师实习内容自我

时间:2022-09-10 05:39:47

幼师实习内容自我

第1篇

【摘 要】本文将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幼师生职业特征及自身特点从活化教学内容方面来初步探索幼师英语课改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内容 活化内容 教材 实用性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广泛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都可以用作学习内容。党中央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办人民满意的的教育。据统计,幼师生来校时的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基础知识薄弱,一些学生初中都没上完,一些学生还没有现在在校小学生的词汇量大,这对我们的教学活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自信心,更没有动力可谈。作为幼师的英语教师应该针对幼儿师范学生的现状和幼师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今后的工作,采用灵活务实的教学途径,激发幼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出受幼儿园欢迎的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

教学内容越丰富、新颖,越能吸引学生注意。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本身就是发展学习智力因素,提高认识素质的过程。如通过对语音、语法、语句、语篇的学习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分析而发展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青少年的外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成功的英语教学必然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浓厚兴趣和坚强意志紧密联系。这足以说明英语教育必须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体受到学习英语其实是件快乐的事情。

我们的教学内容取自于教材,但教学内容不应完全等同于教材,我们要做到能够自由地驾驭教材,并善于联系实际,利用游戏、竞赛等手段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除了让学生掌握教材包含的英语基本的知识点外,内容还要尽量要贴近实际生活,围绕幼儿及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和习惯。如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互相问候、互相介绍、建议、提供帮助、请求帮助、表达个人喜好及幼儿园中的日常用语等等。再如,在讲课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哪些单词是幼儿园要学习的,学生会留心并着重记忆。调查发现,学生被告知单词的记忆效果远远好于不被告知单词的记忆效果。因此,幼师的英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幼儿园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擅于发现自己所教教材中与幼儿使用的教材相近的知识点,并且能够进行拓展和延伸。

幼师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围绕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例如,目前幼师英语教学中已经不再适合大量做题了,但适当做题对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是十分有利的,这就需要教师对练习题进行合理的安排与选择,目的应是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英语教育中我们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征,但全面性不等于全优生,“品学兼优”在任何时候都是少数,更何况在幼师学校。我们现在的教学目的不是备战高考,而是要大量的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使之能胜任未来的工作。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在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英语教育也应为有专长的学生提供应有的发展环境。例如,我选拔了几名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了在201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实用英语类,英语情景剧比赛,在比赛中她们的精彩表演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赞许,并取得有优异的成绩。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将英语学习和快乐的表演相结合,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在收获赞扬的同时,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

活化教学内容还要注重突出幼师的特色。针对幼师学生的特点和他们今后的工作,课堂上我们还精选一些词曲优美、歌者发音清晰、旋律流畅、歌词浅显易懂、内容健康、深受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和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英语童谣,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正确发音和节奏,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语法与增加词汇量,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 “Three Blue Pigeons”这首歌曲很有代表性,在教这首歌时,我不仅要教会学生唱,还可以利用这首歌曲来渗透基本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他们如何在幼儿园与孩子们进行互动,并且还与学生一起来分析这首歌曲使幼儿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和它的意义。这不正是教会学生如何了解幼儿的生活和引导幼儿在游戏等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创造力的经验。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很受学生喜爱。

所以,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开发上一定要灵活,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要多样,要有目的的向学生传授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将科学的教育理念渗透给我们的学生,以正确的教育态度和行为潜移默化的来影响他们,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科学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大班幼儿;晨间内容;主题活动;有效性

一、教师的困惑:晨间谈话,我该怎么做

场景一:晨谈活动时,走进某个大班教室,有的孩子在上厕所间玩水;有的孩子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孩子坐在位置上与同伴聊天,而教师忙于在黑板上张贴图画,准备上课教具,无暇进行谈话活动。

场景二:今天大一班的晨谈内容是“鱼的特殊本领”。只见带班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并在中间提问了两个幼儿,就让幼儿等待进入下一个环节。

场景三:到了晨谈时间,看到有的班级在上集体教学活动;有的班级在户外活动――跳绳;有的班级老师正与刚来到的家长交流,取消了已制订的晨谈计划。

上述三种幼儿园晨间谈话场景,反映出教师对晨间谈话活动中一些不适宜的言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师认识不足,责任意识薄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忽视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二是晨间谈话形式随意,乏善可陈;三是谈话时间不保证,失去它的价值。

晨间谈话这一环节虽然短暂,但是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轻松的晨间谈话,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幼儿倾听习惯的形成,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架起师幼情感交流的桥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一日生活皆课程。而根据主题活动,设计相应的晨谈内容,给晨谈活动指定相应的目标,更加凸显晨谈这个环节的教育价值。本着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原则,探索出一些主题背景下预设的晨谈内容和选择策略。

二、探索主题,预设合适的晨谈内容

主题活动特别强调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和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晨谈活动是一种以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因此,教师根据主题教育的意图、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分阶段隐藏在晨谈活动中,丰富晨谈的内容,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一个有更多机会主动参与、充分交往的平台。

1.晨谈内容作为主题的预习,提高学习的兴趣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晨谈内容作为主题的预习

开学初,教师对大班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又有价值的内容确定为具体晨谈内容,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在大班预设的主题活动中,有许多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七彩世界”“动物,我们的朋友”“中国娃”等,这些内容都是幼儿熟悉喜爱的。如,在《动物,我们的朋友》的主题开展前我们在晨谈活动中预设了一周晨谈内容。

通过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乌龟自救的本领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都说:“乌龟遇到危险可以缩起来,躲在贝壳里!”这令他们很兴奋、很好奇。于是我们根据幼儿发现的问题增设了活动“动物自救的方法”,鼓励幼儿积极搜集资料,说说其他动物有趣的自救方法,还结合自身学会保护自己。这个活动为我们进入新的主题活动打下基础。

(2)结合季节、节日性的晨谈内容作为主题的预习

在制订班级近期工作计划时,根据教育重点,结合季节、节日,安排好一部分谈话内容。如二月份是春节,开学初一般安排春节方面的内容;三月份是文明礼貌月,一般幼儿园就把月教育重点定为礼貌教育,这个月可安排几次礼貌教育方面的内容,穿插认识春天的谈话及“三・八”妇女节及其他方面的谈话。在活动中,孩子们对新春祝福语很感兴趣。有很多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祝福语感到兴奋、好奇。为此,我们增设了活动“有趣的新春祝福语”,发动幼儿积极收集资料,还整理出一套有趣、新奇的新春祝福语录。

2.晨谈内容作为主题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活动需要教师的个别指导,不适合集体教学,因此我们会将主题内容直接通过晨谈活动形式开展,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便于教师在晨谈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在主题《走近小学》中,有个教学活动是“整理书包”,由于操作的步骤比较复杂,并且不利于幼儿掌握,为此预设了“关于书包”的一周晨谈。

在晨谈活动中,通过不同话题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及时纠正,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满足了幼儿对小学的热切渴望。这样的效果是大的集体教育活动很难达到的。

3.晨谈内容作为主题的延伸,提高学习能力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多感官参与。但是,有时受时间的限制,探索不得不终止了。那么晨谈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因为它有随机性,促使幼儿可以在晨谈活动中继续探索。通过“主题演讲”“新闻”“特色欣赏”“个性展示”“班级工作”小结等内容,将集体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和迁移。

这个晨谈内容,发挥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想象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安全意识的培养等等,促使我们的集体教学目标得以拓展和延续。

三、深入主题,坚持内容选择的原则

1.教师应详细备课

在安排晨谈活动时,我们事先请大班的全体老师在主题活动中挑选话题,并预设成18周晨谈计划。在真正实行时教师不可以随意对待,在备课时要向备教学活动一样备晨谈活动,使晨谈有目标、过程,这样才会在晨谈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2.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

晨谈的互动性决定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是晨谈的组织者、参与者。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畅所欲言,首先要有宽松、活跃的氛围,让幼儿尽情举手发言,避免教师“一言堂”,防止教条化。教师切忌提出主观性的观点,强制让幼儿发表语言,导致谈话索然无味。再次要以积极正面的语言引导幼儿,以鼓励、支持的口吻激发幼儿说的积极性。

3.方法多样性

晨间谈话的方法可多种多样,灵活进行。可采用多媒体的利用、看图讲述、分组讨论、给一个话题分组讲述。举例看图讲述:这也是大班幼儿需要重视的一种口语训练,它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教师讲《月亮姑娘穿衣裳的》故事,可以让幼儿看一幅图说一句话,或串连成完整的一个故事,从而培养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用心对待每一天的教育,挖掘有价值的主题内容,真正和孩子一起坐下来,晨谈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

参考文献:

[1]何春梅,何黎明.幼儿教育,给幼儿一个有趣的晨谈话题.幼儿教育编辑部,1999-07.

[2]王成.幼教新视野:优化幼儿园的每日晨谈.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02.

第3篇

在家庭自我服务能力教育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的观念、教育方式是影响幼儿能力好坏的重要因素。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二主要场所――幼儿园,它的自我服务教育又是如何开展的,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新纲要中的“科学、合理”的思想,是否与家庭教育相一致呢?本研究着重分析我园中班自我服务能力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发展方向,寻求一条科学、合理、全面的,并对家庭劳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的自我服务教育途径,丰富幼儿园劳动教育课题内容。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从幼儿一日生活中自我服务的内容、时间、强度以及教师的引导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园4~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教育提出指导性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4~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幼儿从入园开始,自我服务的内容包括入园自己换鞋、擦拭桌椅,课间入厕、洗手、收拾玩具,午睡时穿脱衣服、整理床铺,进餐时分发、收拾碗筷,离园整理活动室等也包括活动中自己整理教学具等。行为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一日生活,从集体活动、盥洗、进餐、午睡、游戏、仪表等方面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时间共约45分钟,基本符合4~5岁幼儿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有的班级增加了照料动植物的环节,引导幼儿从为自身服务延伸到为自己的物品服务,劳动的内涵不断丰富,孩子的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幼儿园4~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的自理兴趣和能力。

首先,从教师这方面看,教育方式呆板,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通常会用“应该、不能、要、不要”等命令性的词语告诫孩子,这些冷漠的、带着距离的内容几乎不能感染孩子、或唤醒孩子一起行动的欲望。没有内在的动力激发,也就毫无行动可言。

其次,从活动安排方面看,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脱节。时常会出现教学活动中教孩子擦桌椅,平时却不闻不问的怪现象。这不仅说明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生活性、操作性,也反映出教师的日常教育能力不足,意识不够突出,将幼儿自我服务教育的最佳契机白白丢失。

再次,从孩子的表现来看,绝大多数幼儿缺乏坚持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觉性严重不足,往往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当然这种现象与孩子的家庭培养有一定关系,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幼儿园的教育实施力度不够,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

最后,从家园联系方面看,部分家庭对孩子太过溺爱,包办代替,与幼儿园的教育不一致甚至相矛盾。长此下去,造成了许多孩子懒惰、任性,甚至出现“两面派”等个别现象。

四、指导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教学机制、班级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环节,将自我服务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的实际行动中去。

教师应具备随机教育的思维和能力,不断强化巩固生活习惯、行为常规。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不放松,不懈怠,让孩子自始至终都在正确的指导下、融洽的集体氛围中进行行为练习,确保孩子的每一项操作技能都能扎实掌握。

(二)教师应遵循习惯养成的规律,分析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逐步引导幼儿学会独立自主。

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引导示范作用。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寓浅显的道理于具体的事例中,引起幼儿模仿。

在幼儿的生活周围,榜样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也可以是文艺作品中的,可以是同伴的榜样,也可以是成人的榜样。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或情境表演的形式,也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在角色交往中体验学习,还可以开展以大带小活动。如可以带中班幼儿去大班参观哥哥姐姐是如何安静、愉快地进餐的,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必须注意的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自身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一再强调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保持整洁。可是教师自己的办公桌上总是乱糟糟的,堆满了书本、教学具等东西:教育孩子吃东西前要洗手,可教师经常放下铃鼓就拿起勺子装饭盛汤……不难想象,在教师如此的“言传身教”下,班上的孩子能养成讲卫生和爱整洁的好习惯吗?

其次,加强行为练习。除了在自然生活环境中幼儿每天所进行的自我服务练习之外,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劳动竞赛。如叠衣服比赛、擦桌椅比赛、叠被子比赛等等,让幼儿通过竞争的激励手段,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利用生活中随机创设的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户外活动后,许多幼儿将衣服脱下胡乱堆在一起。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这么多衣服堆在一起好吗,为什么?”让幼儿体验杂乱、烦躁的情绪,从而激发幼儿产生整理衣服、并放在固定的地方的欲望,无形中又接受了一次劳动意识和技能教育。

行为练习还可以渗透到游戏中。例如在手工区提供鞋样,让幼儿练习系鞋带;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的衣服,孩子们可以帮娃娃穿脱衣服、扣钮扣、拉拉链等。而且游戏区的环境更加自由、宽松,孩子们兴趣倍增,更容易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宽容对待,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的能力发展总是存在个体差异。对于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教师通常给予更多的关注,偏偏是那些不爱动手、习惯较差的孩子,教师似乎总缺乏耐心。为什么不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呢?孩子的表现固然有自身与家庭的影响,但在幼儿园中,他就是你的教育对象,你的教育职责所在。在孩子取得点滴进步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及时地肯定。这种肯定可以是精神的,比如微笑、亲抚:也可以是物质的,比如小红花、小印章。其中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印章的图案,小手奖给爱清洁、讲卫生的幼儿,小碗奖给饮食习惯好的幼儿,小花送给会收拾玩具的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周评与随机评比相结合,达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并重的目的,不断促进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发展。

(三)家园配合很重要。

第4篇

【关键词】幼儿;算术;教学

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算术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算术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现将多年来开展算术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有效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一、正确把握算术活动目标

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师习惯于提笔就写教学过程,不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有些青年教师唯教学参考书为上,认为写参考书的人水平比自己高,自己不必再花心血去设计教案了,往往照本宣科,不重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的分析,失去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机会。时间一长,许多教师逐渐丧失了把握核心教育目标的能力。我以为,在设计算术活动时,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把握教学目标。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内容涵盖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关系属性。例如,关于大班算术中“自然测量”的内容,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自然测量”一词,想想“自然测量”会用到哪些基本量具,测量时该注意哪些基本方法以及量具的演变历史等问题。随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梳理。其次,教师要衡量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年龄不同,认知经验不同,不同个体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经验与感悟。例如,“1和许多”是小班幼儿可以接受的学习内容;“10以内的减法运算”对于大多数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过大,对中大班幼儿却比较合适;“物体的弹性与哪些属性有关”这一话题不太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但是大班幼儿或许可以试着探究“如何使球弹得更高”这一操作性更强的感性问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判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什么年龄的幼儿学习,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游戏化算术

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在游戏中,儿童身心之间,各心理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整体关系中,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整体反应方式,而愉悦感正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因此,我经常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算术,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都可以渗透算术内容。例如,以前我在组织儿童超市游戏中,发现幼儿对“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角色行为关系并不明确,因此经常出现“顾客”随意拿货,而“售货员”无所事事的现象,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收效甚微。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我引导“售货员”为各类“商品”标上价格,给每位“顾客”均分发“现钞”。“顾客们”首先必须数清自己手中的“现钞”,按所标价格,根据价格的高低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商品”。如此一来,全体幼儿都投入进来了,数钱、选商品、付钱、找钱,很快,大家都买到了自己满意的商品,算术知识也就在不经意间“润物细无声”了。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游戏的真实性使幼儿复习了数数与数字,提高了幼儿认识数字的能力,并且使幼儿们从心底里觉得学习算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算术的主动性。

三、开设实验操作教学

当前环境下,幼儿园中的大多数幼儿仅可通过教师课堂讲解这一间接学习方法来认识和获取新知识,其课堂理解与记忆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算术教学中,为增强幼儿感知事物的直观性,可选取适当的教学材料并开设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法使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让其亲身感受算术知识,以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粉笔”这一教学材料,将班级内的幼儿分为4人一组,指导每组幼儿根据课堂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增加或减去粉笔数来答题。如教师提出:1.用粉笔数将“2+3=5”这一算术公式列出来;2.用粉笔数将“7-3=4”列出来;3.用粉笔数将“6-2+4=8”列出来……分别指导每组幼儿通过加减法的计算形式列出以上各种不同的算术公式,以增强学生对“1-10”数字加减法的认识,使其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还可同时指导不同组别的幼儿开展对比实验操作,最后评出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小组,并给予其语言赞扬或物质奖励,以增强幼儿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增强评价制度激励性

评价制度是评判幼儿园算术教学活动成效高低的主要依据,并且还是客观评价教师所设计教学活动质量高低的客观标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普遍具有荣誉感强、争强好胜的特征。为切实提高幼儿园算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积极制定并增强评价制度的激励性,以便借助对幼儿的有效评价,使得他们明确自身的优点与长处,从而有效增强算术学习信心,进而可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更加高效地学习算术知识。比如,在学习与“十以内数字的加减”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善于捕捉到学生的进步与提升,以便及时对其进行赞赏性评价,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几道“十以内的加减算式”,让幼儿抢答或点名回答。当幼儿抢答正确的话,教师应用肯定的语气、惊喜的表情称赞他;当幼儿未能正确回答题目时,教师可友好地询问他是怎么计算的,耐心帮助他分析出错的原因,并鼓励幼儿只要再认真一点就可得出正确结果,老师相信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看到自身的优势及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都能产生浓厚的算术学习兴趣,最终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的算术教学中,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它的答案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走进幼儿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来选择幼儿真正感兴趣的算术课堂,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教学,在活动中既要注重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要注重幼儿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给幼儿一把开启算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幼儿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快、更好地获取新的算术知识和解决新的算术问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应锋 提升幼儿园算术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0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1.激发学习兴趣是优化教学活动的基础。

1.1教学内容有趣

兴趣是一种推动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幼儿的内在动机,是由活动内容的本身具有的魅力所激发,可以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冲动,使幼儿具有一种“忘我”的能力,让他们自发、自愿、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活动中。因此,在选择、设计教学活动之初,教学内容是否有趣教师早应该思考探究过,如果幼儿对教学活动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幼儿才有可能达成教师预设的活动目标;如果教学内容对于幼儿而言是索然无味的,则幼儿的注意力无法保证,目标的达成因此就没有保障。因此,找准幼儿的兴趣点,顺着幼儿的兴趣指引来组织活动,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

1.2教学形式适宜

同一个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以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展开教学过程,切忌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把教学内容转变为教学过程,转变为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再加工和创造,教学内容能否变为幼儿的活动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思考点——是从成人理解的知识概念出发,还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如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中,教师事先下发调查表,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结果发现,幼儿对动物过冬都很感兴趣,他们和爸爸妈妈四处搜寻资料,准备了许多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这样看来,活动不能按原设计组织了,于是教师马上改变方案,以游戏竞猜的形式展开,如教师说出动物名称,幼儿猜出它的过冬方式;教师说出过冬方式,幼儿竞猜哪种动物,这样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形式,赢得了幼儿的一致喜爱。

1.3教学材料多样

材料是幼儿探究、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和中介,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幼儿探究的桥梁。材料的直观、多样、层次与开放,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领会教学内容,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小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平衡桥》,教师能事先了解幼儿的平衡能力,大致划分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材料,再针对不同学习需求和已有水平的幼儿,投放不同难度层次的材料或学具,开展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充分调动了不同水平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2.重视体验是优化教学活动的保证。

2.1开放性引导

让幼儿对活动内容有切身的体验,离不开教师开放性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和看法,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扩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切忌把幼儿当成容器,把知识硬塞、硬灌进去,而应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产生兴趣,让幼儿主动思考,获取知识。

2.2操作性学习

幼儿自主操作的学习方式是幼儿通过对客体进行操作,与客体对象之间发生交互作用,进而获得学习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利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幼儿获得深刻的体验,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激发其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理解、体验、验证。随着新《纲要》的落实,幼儿操作性学习方式的内涵得到丰富,与探索、发现、创造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发现式操作、探索式操作、创造性操作,这样的操作性学习,能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2.3互动性发展

《纲要》中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互动的教育过程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引发幼儿与教师有效互动,引发幼儿与物质材料有效互动,引发幼儿与幼儿的有效互动的过程,使幼儿在与教师、材料、幼儿的良好互动中获得有效发展。然而,目前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育活动过程缺乏教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存在教师对教育活动过程高控制的现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失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表现的机会。

3.落实“知识点”,优化教学活动的本质。

3.1知识生活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教学与生活有联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幼儿的学习会变得有趣起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而应该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真实的事和物,或者是通过媒体等渠道,幼儿能感知到的事和物。因为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他们的学习发生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生活的内容就是他们要学习的内容。知识源于生活,知识植根于生活,是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本质,必须把知识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幼儿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教学活动的活力。

3.2知识实践化

教师一方面引导幼儿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另一方面尽可能的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的知识得以增长,能力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的让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知识实用起来,进而更好地培养幼儿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幼师英语口语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一、幼师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与反思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技能突出的复合型幼师人才。在中国双语教学成为幼儿园的特色办学模式,因此,对幼师的英语口语教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幼师口语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制约着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培养。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认真分析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教材不统一、不规范

目前幼师英语教材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在编写上脱离幼教英语内容实际。

这些教材更多是把英语词汇和句式语法放在首位和重点,而忽略了教材本身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教材不统一不规范,使得各校培养出来的幼教人才基础层次不一。

2. 不重视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与运用

幼教英语教学在侧重课本知识上讲解过于频繁,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缺少生命力,学生就业时不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3. 学生学习评价机制老化

当下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的幼师评价机制依旧是“一纸定终身”,以考试评价为主,缺乏激励性。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幼师英语口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我国一些职业教育专家引入了德国职业教育学者Rauner 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是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要求相脱离的弊端而提出的。其中关于的教材教学内容的观点是:“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也就是说,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指向于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知识没有被考虑到。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与幼师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际意义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幼师英语口语课堂相结合产生的积极意义可归纳如下:

1. 促使教学模式更加人性化,充分培养幼师生的实践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架构,改革创新教学思路,由传统的以课堂教学教师为主体地位向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的观念转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自我的主人,真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与教师配合,积极主动地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这也真正体现了幼师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性。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园见习,带领学生与幼儿进行一天的实地学习与互动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要承担的教学责任,强化学生的工作过程感,切实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岗位要求,通过实习了解自己在英语知识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具有学习的针对性,从而确定有效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

2. 促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教师应打破传统的以课本教学流程为主的教学内容安排,而是要制订一套符合学生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学习内容,把带领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后所总结出的工作流程渗透入课堂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创新学习把具体的学习内容制订出来,突出制订与学习的主题,突出学习的层次与开拓学习的范围。各主题之间按工作过程的发生顺序整合,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所选主题既要帮助幼师了解幼儿认知能力的特点,又要关注幼儿教师掌握英语口语的实际帮助,还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对幼儿进行德育的培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幼师英语口语教学在内容整合上,把单一的教学任务合并统一,把小的教学模块整合成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启发学生为了达到最终的学习任务而努力完成大任务下的每一个具体的小任务,如启发学生探究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学习特性使自己在学习目标上制订的更加具体而详细。因此,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机械的知识叠加,课堂教学不再空洞、枯燥,变得更加生动、实用,呈现“学-用”相结合的特点。

3. 打破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幼师英语口语教学评价主体主要是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独断,评价形式传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而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上则由笔试与口试组成,生生互评、教师打分,实习期幼儿园教师技能考核等多样化的评定,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性,纵向评比。这样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力促进未来的幼教工作发展。所以评价的多元化是现今幼教工作急需创新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使学生的潜在能力被挖掘出来,从而可激发并培养每一名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幼师英语口语教学实现了教学效果最大化

围绕幼教工作过程创设情景,保证学习与实践密切相关,让幼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具体表现在:以“说学唱书写”的练习形式,学生练习参与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增强;为了能完成在讲台上的情景教学与表演,学生们认真准备,求知欲得到激发;考核成绩更加直观与客观,学生的智能和潜力得到了挖掘,独立学习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幼师英语口语教学应以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与实践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计划,学校也要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真正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学习。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同时学校需要制订出一套实践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幼师即将从事的幼教工作的教材,让学生所学习的教材与今后的幼教工作可以完美顺利的结合,在衔接上实现不脱节,并能紧跟幼儿工作的实际变化,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学习上的创新,还要具备今后参加工作上的创新能力,这才是幼师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蒙台梭利教育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九十年代中期就引进了蒙台梭利教育,在学习和采用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幼儿教师和家长都为之赞美、为之动情。但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表现为教师对蒙氏教育理念了解得不够深入,误认为只要操作蒙氏教具就是蒙氏教育,造成一味地模仿而无拓展。使教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很难起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此,我们在深刻学习《纲要》的基础上,用《纲要》的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初探《纲要》与蒙氏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

1 加强理论学习,寻求《纲要》与蒙氏教育理念的结合点

在实践工作中,教师们常说:“蒙氏教学是隐性的,是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教育,而传统教学是显性的,是短期内容易看到成果的教育。”这表明教师们对《纲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蒙氏教育理念的理解也较为片面。为此,我们着重加强了对教师的理论学习,统一了教育思想。通过学习,教师意识到“教”并不意味着知识的传授,教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学会多少儿歌、认识多少字,而是需要在深入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了解孩子的需求,从孩子的问题中帮助他们提升经验,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生成教育,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幼儿今后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奠定基础,真正成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2 在《纲要》与蒙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大多采用的都是些很“正规”的教育手段,为那些看得见的教育效果(短期效果)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强调以一种“情景化”“活动化”“过程化”“经验化”的教育内容去影响幼儿,强调幼儿自身的自主“建构”。而蒙台梭利教学法也是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具,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每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开始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备教学形式改为备环境、备孩子的需要,努力转变教育行为,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积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机会,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给他们更多选择、探索、创造的自主空间,使幼儿在环境刺激中主动学习,在活动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在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如今探讨最多的是如何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伙伴与幼儿共同成长…… 其表现为:

第一,由看护式的教育向开放式的教育转变——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给孩子更多交流、探索的机会。

在蒙氏工作中,我们不仅为幼儿创设了蒙氏工作区,同时还为幼儿开放了角色区域、建构区域、养殖区域、探索区域等多种可供幼儿交流的区域,并充分利用走廊、洗手间、凉台来扩展幼儿的活动空间。起初,教师们认为:(1)孩子的活动必须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不能离开老师一步,如果孩子的活动空间扩大了,极易出现盲区,教师不方便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也很容易发生危险。(2)交流区域的添加会直接影响安静工作的幼儿,产生相互间的干扰。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以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始尝试给孩子拓展的空间,相信幼儿的能力,放手让他们活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充分体现教师对幼儿的信任与支持。没想到孩子活动空间的扩大使幼儿的游戏更轻松,拓展的内容更丰富,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不再什么都依赖教师,开始学会了独自处理问题,学会了自我学习,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的教育共鸣增加了。自拓展幼儿的交流空间后,幼儿间交流的机会增加了,对活动的兴趣性提高了,也加强了对同伴间的关注,形成了不影响他人的行为意识,对工作的开展更为投入。孩子们生活及知识经验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各区域间的变通性逐步增强。由此可见,看护式的教育已不再适应当今的幼儿,他们更喜欢宽松、开放的环境,老师大胆放手给孩子自我学习、思考的空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提供更多交流、探索的机会,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由说教式的师生关系向交流式师生关系转变,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教育好幼儿,而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就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平台。为此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过程就会对教学质量起到促进的作用。表现为:(1)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能有效地引导、影响幼儿,使幼儿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得经验的提升。(2)教师的广泛接触与个别沟通能使教师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内在需求,将教育转化为幼儿内部的发展需要,使其在原有水平上主动提高。(3)教师在参与中,可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努力创造适合每名幼儿成长的条件与环境。(4)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可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充分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培养幼儿良好的情商。

通过实践,教师们意识到了成人不能用自己的观念去束缚孩子的发展,说教式的教育已不再适应当今的幼儿,我们而应遵照事实,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选择、为他们创造感兴趣的空间,孩子们的活动就会更专注、更有目的,孩子们的参与就会更主动、更有效率。真正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 在《纲要》与蒙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使蒙氏的教学形式更丰富,促进幼儿主体发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使每个幼儿都有充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必须依赖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关系得到个性的发展。所以,教师所选用的教学形式将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效果。如原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集体教学形式,而引进蒙台梭利教学法后,又多采用个体教学方法,忽略了群体教学对幼儿的影响。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作为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促进幼儿学习的实效性呢?

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遵循了孩子的个性特征,结合教育内容,采取了多种教育形式,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我们还将教育带到家庭中,利用家长资源,使幼儿从多角度获取知识和经验,同时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情感,起到家庭、幼儿园教育同步化的作用。自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来,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也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三生教育;习惯培养

所谓“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全面落实“三生教育”策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正确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并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创生生活能力,符合幼儿成长规律。这也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必由之路。

一、生命教育,培养幼儿道德习惯

幼儿园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需要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以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我国幼儿园使用教材为上海少儿出版社的“幼儿园活动课程”。大班主题为“了不起的我”,这些教材的很多内容都与“三生教育”相吻合,“交通安全”、“家居安全”等内容,与幼儿生命教育密切相关。教师利用多种渠道搜集生命教育信息材料,可以为幼儿生命教育提供更丰富教育资源。教师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也是重要教法选择。生命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1.交通安全教育。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随便横穿马路,不闯红灯;出行要有家长陪伴。

2.家居安全教育。不随便玩刀具,不接触电、煤气、药等物品。

3.其他生命安全教育。不和陌生人接触,不接受陌生人食品,不听信陌生人;不去危险地方玩耍,不随便下水洗澡,不在工地逗留;不自己点放烟花爆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案例,让幼儿获得更为直观认知,提升幼儿生命观。文明道德教育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实际需求,也是每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基本素质。幼儿阶段进行道德教育,促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道德习惯,这对规范幼儿社会行为有重要作用。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一定社会规范要求,对道德品质有一定理性认知,教师要从细节方面进行强化,从行为习惯角度展开教育,这样可以为幼儿生命教育创造条件。幼儿良好道德习惯包含内容众多,教师要帮助幼儿厘清相关内容: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主动问候长辈;爱惜东西,注意勤俭节约;学会换位思考,讲团结顾大局;能够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在吃、穿、用、玩等方面不攀比;不向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不无理取闹;不和其他小朋友打闹,不说谎话。

二、生存教育,培养幼儿学习习惯

幼儿大多娇生惯养,其生存适应能力普遍较低,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设计教学策略,提升生存教育的针对性。幼儿生存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正视其差异,并根据不同群体幼儿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方案。幼儿家庭环境不一样,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有差别;幼儿身体基础不尽相同,心理素质更是千差万别。教师要深入到幼儿之中,对每一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摸排,这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如,在大班开展“找朋友”活动,让幼儿在固定时间内找到更多的朋友,这对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的孩子来说,将是严峻挑战。教师要给这样的孩子以特别关注,并适时给以引导和帮助,教会幼儿如何行动,找到更多朋友。这个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其实是生存教育的具体体现,让幼儿找到更多朋友,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这对提升幼儿生存指数有重要帮助。幼儿学习无时不在,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促使幼儿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这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幼儿学习成绩并不是幼儿智力水映,但一定是幼儿学习习惯的真实写照。凡是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幼儿,其学习表现就非常突出。因此,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程。现代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幼儿智力普遍提升,真正脑子笨的幼儿已不多见。其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自然成为重要教育突破点。幼儿学习习惯包括:不沉迷电游、动画片;能够进行广泛阅读,不需要家长陪伴、督促完成相关学习任务;遇到学习困难能够独立解决;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学习时不贪玩、不做小动作;学习时能珍惜时间,有较强时间观念等。教师要从点滴抓起,通过鼓励、点评、提醒等手段,帮助幼儿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或者是组织开展多种实际操作活动,逐渐培养幼儿自觉的学习习惯,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和榜样,这样可以激活幼儿主动性,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三、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 有效教学 教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57-01

我们知道,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既包括保育,又包括教育,而从目前我国幼儿园的现状来看,集体教学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幼儿真正的发展,实现有效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做好有效教学,就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一、准备有效的教学内容

我们在组织活动之前,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我认为合适的活动内容至少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一)有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我们在决定活动内容之前,先要想一想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年龄,例如,同样是数概念的教学,小班幼儿能够做到一一对应就可以了,中班幼儿则有能力点数到10,而大班幼儿要开始学习数的组合和加减法了。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使幼儿既能够接纳我们选择的内容,又能够在这个内容上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其实到处都包含了教育内容。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在一日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照顾幼儿的日常起居,还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只有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才能激起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三)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要注意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我们才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不至于浪费资源,或者选择过于困难的教学内容。

例如,曾经看过一节中班的科学课,活动的名字叫做“摩擦起电”,活动一开始,教师给每组幼儿发放了许多小纸屑,让幼儿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摩擦,然后尝试吸附纸屑。活动开始后,幼儿都没有成功。这位老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就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

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的时候,符合以上三点原则,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

(一)目标难度要适当

有些教师为了给幼儿构建“最近发展区”,容易把活动目标制定得过高。虽然我们提倡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但是,最近发展区是幼儿在指导下能够达到的一个目标,而不是过高的要求。

(二)目标的表述要具体

有些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常常会说:“培养幼儿……的能力”或者“培养幼儿……的品质”等等,这些目标都太过笼统,不够具体。例如,曾经观摩过的一节分享阅读课《我们全家爱运动》的第三课时,教师制定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知道运动项目的分类”。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让幼儿把准备的运动项目图片分成水上运动、球类运动、体操运动三类。我认为,这位教师的目标虽然制定的符合幼儿的需要和特点,但是,目标描述得还不够具体,可以描述成“幼儿知道水上运动、球类运动、体操运动三类运动项目的分类”。这样明确具体,也便于检查教学效果。

三、教具的制作要有效

教师在制作教具时,不要只注重教具的颜色和外形如何鲜艳和美观,一定要注意教具的可操作性和对幼儿的引导性。

(一)教具要有可操作性

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教具,必须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即玩教具必须是半成品,具有不完整性,这样才给幼儿提供操作和摆弄的空间。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幼儿才能够积累更多的感性体验和经验,才能够达到我们的区域活动目标,即让幼儿在操作中建构知识。

(二)教具要具有引导性

现代幼儿教育更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我们在制作教具的时候也要注意用教具来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而教具的错误控制功能就是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我订正的非常好的途径。

例如,我曾经见到过一个“数字蛋宝宝”的数学系列学具,在这套学具中,教师设计了三种适合孩子不同水平的学具类型。首先,小班孩子可以进行10以内数字和量的对应,中班孩子可以进行寻找相邻数的活动,大班孩子可以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这时,教师给出的错误控制就是蛋壳缺口处的锯齿,如果孩子计算错误或者匹配错误,那锯齿就无法吻合,从而无法拼成一个完整的蛋壳。这样,幼儿不用教师指导就可以自主改正错误,充分发挥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潜能。

只有做好以上三点教学准备工作,才能够促进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婷婷.浅析幼儿园有效教学策略[J].早期教育,2002(12).

[2]王黎敏.幼儿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6(4).

第10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但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新颖、巧妙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然而,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往往是喧宾夺主现象颇多,其中不乏冗长式的,使得幼儿对随后的环节丧失新鲜感和兴趣,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情、激趣、激智之效,笔者认为,必须认真考虑导入方式的设计、语言的使用及情感的传递等方面是否具有趣味性、艺术性以及与所要学习的作品的情感基调是否一致等因素,即让语言教学的导入活动更加有情、有趣、有智。

有情

开门见山,深情导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也莫不如此。“情”要求我们用真情去激发幼儿的情感,若要幼儿的真心,教师首先要动情。如:在大班下学期《再见了,幼儿园》的主题中,有个经典的语言活动内容――《毕业诗》,活动一开始,教师就用亲切、依恋的目光环顾了每位幼儿,并深情并茂地说:再过段时间,小朋友们就要毕业了,你们要告别幼儿园、告别老师和小朋友。那么,现在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们想对老师和小朋友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一首诗歌,题目是“毕业诗”,它表达了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马上要离开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心情,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教师开门见山地将幼儿引入了主题,充满深情地拨动了幼儿的心弦,为这首以激发幼儿情感为主的诗歌学习,打下了产生情感共鸣的伏笔。

故事表演,合情导入。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幼儿在听完故事后容易失去对故事的新鲜感,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来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若一些表演性较强的故事,可在活动前编排好情景表演剧,以《猴子学样》为例,请一名幼儿扮演老公公,请另外几名幼儿扮演猴子,让大家观看。通过观看表演,幼儿对故事的整体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可以再提问:“表演的对象是谁?”“看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最有趣?”“猴子在做什么?”……幼儿在表述时会对所看到的情景剧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时教师只需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故事内容,在幼儿对故事情节、故事语言都能很好地理解以后,就可以请幼儿参与故事的表演了。故事表演导入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倾听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谓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导入方法。

有趣

激发兴趣,游戏导入。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如果活动的导入方式设计巧妙得当,就能在瞬间稳定幼儿的情绪,而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在活动时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儿歌《手指歌》,教师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们来比比谁的手指本领大,会变出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教师用儿歌中的语言暗示幼儿:“变变变,变成一把小手枪;变变变,变成美丽小孔雀……”又如在看图讲述《捉迷藏》的导入时,教师告诉幼儿:“今天小动物来和我们一起捉迷藏,你们赶快躲起来。”于是,幼儿纷纷躲藏,教师扮演小动物开始寻找,让被找到的幼儿用方位语言描述自己刚才躲藏的地方。教师通过游戏化的开场方式,很自然地引出了《捉迷藏》这一新的内容。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则是开启幼儿兴趣大门的金钥匙”。

多元刺激,趣味导入。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及感兴趣的事物和思维特点等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导入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点”,利用多元刺激,趣味性地导入。像中、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运用实验演示、学具操作的方式,让幼儿在演示过程中了解一些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不愧为趣味导入的良方。如学习科学故事《身边的空气》,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先同时点燃两支置于光滑的平面物体上的蜡烛,然后用一大一小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蜡烛,幼儿立即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大瓶中的蜡烛后灭。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小实验所引出的奇妙现象立即激发了幼儿探究新知识的愿望,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选取与活动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让幼儿在活动开始时吟唱,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引入方法。如大班学习诗歌《春天在哪里》,使幼儿从歌曲中获取更多的有关春天的知识,从而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有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只有把握真实的趣味,通过多元刺激,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智

创设悬念,机智导入。在幼儿学习新的内容时,要留给幼儿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设计一些既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又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悬念,让幼儿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机智地导入。如在绘本《我的幸运一天》的学习中,教师先请幼儿观察绘本的封面――憨实的小猪、狡猾的狐狸,告诉幼儿这本书的题目是《我的幸运一天》,又问:“这到底会是谁的幸运一天呢?请小朋友大胆地来猜一下,并说说你的理由。”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猜测后,师再说:“现在就让我们来认真阅读整个故事,就知道结果了。”短短的几句话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想知道结果的迫切心情,从头到尾整个活动,幼儿们都能兴致盎然、全神贯注的参与其中。又如讲述《小蚂蚁上天》时,教师一开始就让幼儿思考“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以此引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幼儿有的说小蚂蚁种蒲公英,有的说小蚂蚁吹蒲公英,还有的说小蚂蚁摘蒲公英……幼儿的思维呈辐射状,沿着不同的方向积极思索开来。

激发经验,顺智导入。有时我们发现教师为了引导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是煞费苦心,设计了一系列提问由于幼儿对某些实物缺乏经验,使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无法回答,要么答非所问,幼儿之所以会对教师的提问无所适从,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导入活动的目的是吸引幼儿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了解幼儿原有经验,或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如在组织科学语言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时,可把故事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观察湿衣服与干衣服、湿毛巾与干毛巾有什么不同,请幼儿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实际观察与故事教学的提升中,由于已有知识经验的链接,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另外,通过猜谜语也是一种激发幼儿已有经验的方法,如活动开始,教师说:“小朋友,老师出个谜语让你们猜,‘有人说我像老鹰,有人说我像蜻蜓,请你到我肚里坐,立即飞你到北京’。谁知道这是什么?”幼儿猜出是“飞机”后,教师就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就来学儿歌《小飞机》。”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很多。实践证明,结合幼儿原有经验的支持性学习,顺应了幼儿知识建构的基本原理,为语言教学下一环节的学习打开了“想说”和“愿说”的心理大门。

“有情”让我们懂得教师与幼儿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趣”让我们知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智”让我们了解幼儿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让“她”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语言教学的导入活动只是整个活动组织中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第11篇

幼儿教学活动是启蒙教育最基础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习兴趣,开发幼儿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好幼儿教学活动,是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要灵活运用班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组织好幼儿的教学活动。班集体、小组、区域活动,这三种形式各有其特点,适合于不同教育内容和教学需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分析、判断,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组织好教学活动。

一、班集体活动

I.班集体活动的特点

班集体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组织全体幼儿一起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活动。班集体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儿童获得某些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共同发展。幼儿在班集体教育活动中要学会遵守集体活动规则,学会约束自己,这对规范幼儿言行很有帮助。同时,幼儿还要学会倾听,争取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对培养幼儿的进取心和完整性格有帮助班集体活动,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掌握幼儿的个性差异。

2.班集体活动的教学方法

①研究好“教”的问题

确定活动的重点、难点及目标。教师要事先充分分析教材,确定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具体实施中就会游刃有余,较好地达到目标。

确定活动材料的性质、材料多少、材料何时出示。这些看似细小的环节,也能影响活动的效果。

确定教学活动的形式。确定幼儿座位的摆放,是围成半圆还是让幼儿坐在桌边,或坐在地板上。这些措施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

确定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如角色扮演、言语提示、提供材料、幼儿操作、幼儿游戏、言语强化等。

②研究好“学”的问题

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一般来说,学习内容可以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动作,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学科领域内容可能涵盖多个学习内容,或认知与情感相结合,或认知与动作相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充分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分析、了解幼儿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存在儿童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一是要注意某些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特别是数学,因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学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二是新知识必须适合幼儿的学习能力,适应幼儿原有的认识结构。三是要预知幼儿学习新知识将可能面临的困难,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准备。四是要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准备难易不同的问题、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

③研究好“教材”问题

教材是活动的内容,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教材必须适合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教什么内容,程度深浅,要符合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并最大限度地引起不平衡,使幼儿产生同化或顺应活动,使幼儿扩大原有知识结构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3.班集体活动的形式

首先,健康领域的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社会领域中有关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活动的规则,必需的社会知识或概念;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如古代的诗歌、童话等。其次,幼儿都感兴趣的内容,或不需要幼儿探索、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如讲故事,学唱歌曲、体育游戏等均可以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以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进行,只是效益不如班集体活动。

二、小组活动

1.小组活动的特点

小组活动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两组或三组,每组由教师带领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再交换。分组教学能够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使教师能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事实上小组活动只是小型化的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

小组教学活动和班集体教学活动一样,要注意“教法”“学法”“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空间上要避免相互影响。两个小组要安排在不同的区域,如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卧室,或者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美术活动室或电脑活动室等。其次,如果小组活动是要交换的,两小组活动的内容要避免重复,既两组内容不能有先后之分。如一组是认识“蜻蜒”,了解蜻蜒的特征和习性,另一组是于工制作蜻蜒,事实上,第二组活动的开展要有第一组活动的基础,教师会在指导幼儿制作时就引导他们了解蜻蜒的特征,但在交换小组后,这一组还要进行认识活动,对这组孩了来说,他们的学习是重复的,学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缺少挑战性和新颖性。第三,确保小组活动的正常交换,使每个孩了能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

3.小组活动的形式

小组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分成两组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适合分组,这类小组活动也可以在活动区中进行,如一组是计算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益智区进行活动,一组是语言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语言区进行活动。第二种方式是班集体活动之后的分组。如数学活动“10的加减”,教师先进行集体示范讲解,引导幼儿了解分合,然后根据孩了的不同水平,设置3-4组不同的操作内容,幼儿分组操作。第三种方式,是幼儿分组到功能室的教学活动。由于空间和指导的方便,一般功能室活动需要分组进行,如在同一个时间段,一个班的孩了可以分成两组,一组美术活动室,进行美术活动,一组在科学发现室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或者一组在教室活动,一组在某个功能室活动。教学内容放在功能室进行能够充分利用功能室的条件,节省教师准备材料的时间,由于空间大,更有利于幼儿活动。而有些在功能室进行的幼儿自选活动,则属于游戏活动。

三、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的特点

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指幼儿在班级中创设的学习性区角中的自主的学习活动。本文中所指的区域活动是介于集体教学活动与自主性游戏活动之间的,呈半开放、半松散的特点,是一种学习性的“区域活动”,是狭义的“区域活动”。现在,许多幼儿园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教师会结合主题在活动区中投放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在活动区中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每个区域教师都有设定的目标和幼儿的关键经验。孩了在这种“区域”中活动,能够自主选择区域和活动的内容,自己主动运用材料操作、探索;而且孩了可以按自己水平,按自己的认知速度进行学习,同样的操作内容,有的孩了一次、两次就能完成,有的则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应该予以认可,但最终都要达到预定的目标。

2.区域活动的教学方法

第12篇

一、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氛围,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幼儿阶段,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幼儿积极地配合才能够有效地完成语言教学过程,而幼儿在学习方面主动性较差,需要教师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加以引导,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突出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要注意活动氛围的创设,要利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打开幼儿的心扉,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同时在语言教学中还要积极地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语言是随时随地都在使用的一种沟通工具,

而作为幼儿也应该无时无刻地在学习使用这项工具,另外课堂的时间总是相对有限的,而幼儿离开课堂的时间却长得多,这样就决定了幼儿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其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小青虫的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利用图片的方式与小朋友们做起了游戏,以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在读到“茧”这个字的时候,有很多孩子不认识这个字,我就拿出画有茧的图片,让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说像一团棉花,有的小朋友说像云彩,有的小朋友说那是青虫自己织的网,把自己包裹起来,热烈的讨论让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这时我公布谜底,指着图片上的茧说,这个叫茧,是青虫自己吐的丝,把自己包裹起来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这时我把一张画有蝴蝶的图片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在欣赏美丽蝴蝶的时候也深刻掌握了

“茧”这个字。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也逐渐掌握了语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在他们日常生活之中也渐渐开始自主地进行语言的

学习。

二、注重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语言教学同样需要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支撑,幼儿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也都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这对于其语言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幼儿的关注点设计教学内容,以幼儿的兴趣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采取课堂剧以及语言游戏等教学方式充分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树妈妈的信》这篇诗歌的学习中,我先是让孩子们观看美丽的落叶,让幼儿感受秋天美丽的画面,然后让孩子们分角色扮演树妈妈和落叶宝宝,利用自己设计的课堂剧本,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树妈妈和落叶宝宝在秋天分离时的情感,孩子们通过自主的表演,很快就掌握了整篇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也在角色扮演之中以饱满的情感来朗读诗歌中的内容,语言能力获得提升非常明显。

三、开展实践性教学,提升语言教学实效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交流,要让幼儿懂得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如何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就要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让幼儿能够将语言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同样还是在《树妈妈的信》这篇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此时正值深秋落叶时节,窗外的落叶随风坠落,我带着孩子们走到教室外面感受秋风中树妈妈与落叶之间的丝丝细语,孩子们纷纷捡起落在地上的树叶,像是在聆听落叶的心声似的仔细地观看落叶,也不时地抬头看看在秋风之中的大树,几片树叶不时飘落,通过这样实际的观察和体会,孩子们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又上了一个台阶。回到教室之后我又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心中想要对树妈妈和落叶宝宝的话,孩子们纯洁的心声让人感动,这样实践性的语言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感受语言内在无限的魅力。

四、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奠定幼儿语言能力的物质基础

广泛的阅读是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的源泉,对于这一点教师要给予正确的认识,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首先为幼儿挑选适龄的读物,以此来拓展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3~4岁的幼儿对于色彩的感受比较敏感,在读物的选择之上也要以生动形象为主,以免幼儿阅读困难,伤害幼儿阅读的兴趣。5~6岁的儿童在读物的选择上就宽泛许多,随着孩子们生活阅历的丰富,其对于事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时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具有寓意的读物来让孩子们阅读。像儿歌、诗歌这类节奏感较强的读物,内容干练,寓意深刻,在情感上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幼儿对于这类读物往往比较喜爱,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多读此类的文章。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之下顺利地完成阅读,并且掌握读物的内在意义,让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广泛的阅读幼儿还能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认识社会,了解自然,增长知识。

另外,在语言的教学中还要培养幼儿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是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的关键性保障,幼儿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内容,对此教师就要鼓励幼儿拓展阅读的范围,在生活之中多读一些报纸、杂志、音像资料等等,这些内容丰富的读物对幼儿语言知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安排幼儿进行阅读,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地让幼儿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不断地夯实幼儿的语言基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