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

时间:2022-10-28 04:24:07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森林防火;营林金属;实施要点;分析;应用

引言

森林防火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种资源。森林的发展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保护森林资源的关心越来越多。如果森林受到火灾或者其他破坏,其造成的危害非常巨大,因此要加强对森林防火的管理,重点加强对营林技术进行防火。

1、营林技术与森林防火

要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防止,可以采用营林技术,对营林建设并实施开发,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森林防火的目的。在营林建设之前,有关营林建设人员要先进行营林面对于森林火灾的能力,在设计方案时对其自身的处理防火能力有关足够的意识,还应制定出科学的处理方案。在进行营林建设的最初阶段,要先对其当地实际的地形和地势进行分析和了解,对一些近年来的森林内部火灾以及各种外部火灾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要和研究,从而掌握森林火灾发生的情况和原因,同时制定出一些专门的措施。

此外,还应在营林建设的过程中制定有关的营林防火通道,提高森林防火的能力。对于营林建设,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来实现的,营林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森林防火。在科学营林技术指导中进行营林建设,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增加,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2、营林建设的前期阶段的有关措施和建议

在进行营林建设的前期阶段,应对造林以及开发森林资源前,对营林防护的有关措施进行制定。比如,要根据具体的当地情况,建设防火通道。如果造林区的面积比较大,对于防火通道至少要控制到30m到50m左右,要保障防火通道能够畅通无阻,设计防火通道时,必须结合周围的有关地形和地势,保证整个防火通道可以覆盖到能够控制整个地区。其中,防火通道的设计应该满足基本的森林防火的要求,同时还应制定必要的应急救火措施,在发生火灾之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火势扑灭。

营林建设的初期阶段完成以后,应该对引火物进行仔细的检查工作。完成营林的建设初期阶段工作之后,就要进行林地的割灌工作,是林木的透光性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减少林地中的可燃物,是森林在防火上增加了一套保险。林地建设结束以后,由于地面的含水量较多以及土壤中的水分比较适合杂草生长,而杂草对于森林防火极为不利。因此,要对杂草进行清除工作,降低森林火灾等情况发生的风险等级。

在进行清理杂草时,要按照有关的营林部门所设计的哟管方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操作。通常情况下,对于营林区杂草的清理,主要在下半年的八月份,清理的时间过早,杂草的生长就容易再次生长,如果清理的时间较晚,对于树木的生长就不利。然后,对杂草进行割灌工作,在割除杂草时,有几种情况,主要是带状的割灌以及全面的割灌工作。这两种情况都各有优势,如果使用全面的割灌工作,效果非常好,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利用带状的割灌,主要是对在人活动的有关地区,进行清理出的一条通道,通道约为150m到200m之间,然后把可燃物进行隔绝,使得达到有效的防火目的,对于带状的割灌的方式非常符合有关森林防火的要求。

3、森林防火中的营林技术应用分析

对于幼林后期进行营林技术的防火工作,在幼林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育之后,由于幼林其生长非常迅速,幼林的枝叶比较茂盛,如果在秋冬出现落叶,其枝叶往往比较干枯。造成了林地的可燃物就会增加,具有较高的危险能力和火灾。因此,森林在营林技术中,要求有关森林养护人员要对幼林进行相应的人工修枝等工作,在进行人工修枝前,有关防护人员对把幼林的侧枝进行剪短,其用人工修枝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树龄的情况。如果树龄的情况大于8d,对于修枝的高度就要控制在树高的三分之一处是恰到好处的。在进行修枝结束之后,养护有关人员你就要对修剪下的树枝进行清理,一般清理到树林的外面。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减少林里的可燃物,达到防火的目的,又可以促进幼林的生长。

对于幼林在修枝方法中也有全面的修枝以及带状的修枝,在修枝的过程中也要按照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枝。除此之外,还应对有关经济条件进行考虑和分析。全面的修枝对经济成本不划算,而带状修枝,能够实现防火的要求,又可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只要对全部的枝条以及可燃物进行清除干净,就能起到一定的防护和隔离作用。

4、造林措施的应用

在进行造林时,如果对造林工作全面的进行下去,对于森林的覆盖率能够实现增加。而一般情况下,对于林间的空地或者是草坡以及各种荒山中,较为容易出现森林大火,然后才会逐渐的蔓延到林区内部。在容易引起大火的地方,往往具有大量的杂草,且土壤的湿度较少,且具有通风和低燃点的特点,着火非常容易。对于此种问题下,造林可以将树木全部载种于此,使林内没有多少阳光,其温度较低,较高的湿度,加上较低的燃点。因此,着火的难度加大,即使出现着火,对于火灾的蔓延也不会非常迅速。

对于营造不太容易燃烧的树木,使其森林在防火中的抗火性得到提高。根据有关调查和研究发现,对于一些树木有较强的抗火性,例如对于红松阔叶混交林就属于抗火性较强的林木,这些林木能够使森林的生产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而且促进了森林的气候,使火灾避免发生。

最后,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燃烧的林分,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工作。有一些林分比较容易能够改造森林的气候,使森林火灾能够避免。不过,这些林分在现实中并不多见,大多数的森林都是比较容易燃烧的,特别是针叶纯林,出现火灾的几率较大。在具体的护林工作工作,要加强对这些林分的改造工作,使森林火灾能够有效避免。

此外,还可以进行整地以及幼林的抚育管理措施,在造林之间要进行整地,并进行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如果想对造林的新植种的树苗进行保护其防火,那么最好在造林前对其进行整地和抚育,把杂进行清除掉,避免火灾发生。对于针叶林的郁闭后,应该对其枝叶进行科学及时的修剪等工作。在针叶林郁闭的时候,对整枝如果形成,且离地较近,应该对其进行及时修剪,避免发生火灾。

5、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森林防火中,火灾大多是从空地以及林区的边缘进行蔓延的,利用营林的方式进行防火,使营林技术应用于森林防火中,可以有效地进行预防火灾,引进抗火性强的树木,保证防火带畅通无阻,避免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孟庆华.营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1):244-245.

[2]朱菊发.试论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实施要点[J].科技与企业,2014,(24):107-108.

第2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难以实施的原因,并据此原因提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技术措施,即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有条件地实施炼山造林、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分实施防火带网格化等。

森林火灾已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森林防火已成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甚至是各级政府在森林防火期的一项十分突出的工作。近年来,用于森林防火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行政资源越来越多。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频频出台森林防火的法规、政策文件,禁火令(禁止炼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及各种处罚措施,频频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检查、督察。应该说对森林防火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也取得了效果。然而森林防火的形势却仍然十分严峻。笔者以江西省赣州市的实际情况为例,浅述从技术措施层面有效解决几个森林防火难点的思考和建议,供参考。

1对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的思考

据统计,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民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等人为野外用火。那么,除人为活动、雷电等外在因素外,森林的分布、林分的组成、林木的阻燃能力可以说是森林火灾成因的一个客观内在因素,人为野外用火主要包括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炼山造林等是导致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农村普遍生活燃料已不再是柴草为主了,田坎上的草灌不烧不铲,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铲割下来,如果不烧掉,不易腐烂,也会影响农作物种植。因此,农民普遍用烧田坎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成为一部分农民的一项习惯性农事活动。单纯地从森林防火需要的角度禁止烧田坎,部分农民对此不是很理解,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去烧田坎。上坟烧纸是我国民俗传统,一刀切的禁止,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

采伐迹地人工造林,如果不炼山造林,确实杂灌太多,整地造林难度太大,而且造林效果差,不利于幼林生长,严重影响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说明炼山造林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简单的一刀切“禁止炼山造林”的做法,实践中是难以做到的。单纯从森林防火的角度禁止炼山,有人认为存在林业内部部门的本位主义倾向,不利于林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烧田坎、上坟烧纸又的确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有弱智人员玩火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应该注意到,弱智人员玩火主要是在山下路边、人群活动频繁的地方,特地跑到远山林子里面的较少。真正要靠其监护人把这些弱智人员全天候监护起来,客观上难以实现。

2建议

在继续做好原有的森林防火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效果。

2.1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

在易发森林火灾地段,如人为活动频繁处的林分、上坟烧纸周围的林分、农田边缘的林分等,种植一定比例的防火树种,增强森林的自身防火功能。在容易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林分,特别是在山下道路边的林子,混交种植一些阻燃性能较强的树种,如木荷、银木荷、花榈木、油茶、茶树、石笔木、火力楠、马蹄荷、杨梅、桃叶石楠、阿丁枫、乐东拟单性木兰、深山含笑、乳源木莲、丝栗栲、苦槠、甜槠、青冈、冬青、米老排、交让木、椤木石楠、女贞、竹柏等防火性能较好的乡土树种,以增强森林自身的防火功能,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据报道,防火树种达到25%~30%的比例,林分自身的防火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

2.2有条件地实施炼山造林

应该实施有条件的炼山造林。不炼山的确不利于人工造林,不能因为怕发生森林火灾就禁止炼山,况且发生的森林火灾绝大部分都不是炼山造成的,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为防止炼山造林引发森林火灾,应该研究制定安全炼山、可以达到安全炼山要求的技术条件(标准),如适宜的气象因子(风力的大小、风向、空气湿度等)条件、需要的隔离带的宽度、守护人员的数量等技术指标,就可以炼山造林;否则,就不能炼山。炼山安全系数达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安全等,制定了标准,就好操作,让炼山造林者有标准可依。

2.3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

实践证明,仅仅靠严禁“烧田坎”的一刀切的做法,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要继续宣传不准烧田坎;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疏导的方法,可以在路边做些防火的技术处理,即在山脚下有农田的地方,沿农田与林分交界处靠林分一侧修建一定宽度的防火带,可以是防火林带,也可以是不种树草的防火带。

第3篇

关键词:森林防火;木荷;防火林带;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03-02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居森林病害、虫害、火害三大自然灾害之首,是21世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多年来,我国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森林火灾频发,给当地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据资料显示,山东省仅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发生11起典型森林火灾、安徽安庆市大龙山森林公园2014年1月24日连续发生16处火情。

含山县丘陵、岗地面积21 433hm2,地带性植被以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代表性树种有麻栎、栓皮栎、w栎、枫香、化香、黄连木、山合欢、山胡椒、朴树、铜钱树、竹叶椒、榔榆、构树、榉树等。根据《含山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09-2020年)》,到规划期末,森林覆盖率由现有的18.0%提高到18.3%以上,林地面积调整到25 493hm2。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等一批林业重点项目相继实施,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日益达到改善。然而,全县森林火险隐患仍然存在,如何预防森林火灾一直是各级政府备加关注的课题。实践证明,利用生物之间的差异性,建立生物防火林带,可降低森林自身的燃烧性,发挥森林阻火、隔火、断火、缓火的天然屏障作用。笔者通过对各地应用的防火树种调查,结合树种对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适应性,综合分析认为木荷(Schima superba)最适合作为含山县防火林带主栽树种。为此,本项目拟以木荷作为主栽树种,科学构建生物防火林带,意在有效阻断森林火灾,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1 含山县构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针叶林及杨树比例较大,森林火险隐患由来已久 含山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区,人工大面积栽植以马尾松、黑松、外松、杉木等针叶林为主,国家公益林8 000hm2,其组成树种多为松类及天然次生林,多分布在国营林场和生态重要区域。按树种划分杉木占6%,松类(马尾松、外松等)占42%,阔叶类杨树种占5%。由于松杉针叶树种比例较大,油脂含量高,且林分质量差,极易着火;每到5、6月份,杨树就会出现很多飞絮,既增加清扫负担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杨树花絮飞舞,在气流的作用下往往堆集在一起,遇气温干燥,行人乱丢烟头随及就着火,还有一些玩童觉得好玩,用打火机点飘洒一地的杨絮,极易造成火灾。如2010年5月乌鲁木齐杨树漫天飞絮险酿火灾、2013年安徽淮北地区也发生杨絮火险等。此外,在林区境内村庄分布密集、林道纵横穿插,加之,流动人动平凡,野外用火来源复杂,阻火隔离带网建设滞后,易引发森林火灾。因此,有必要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降低森林火灾风险系数。

1.2 木荷耐干旱瘠薄,天然更新能力强,是含山县适生树种之一 木荷耐干旱瘠薄,萌芽力强,喜酸性肥厚土壤,生长迅速,自然分布在我国南部、东南部和中部,垂直分布在200~1 200m中、低山地和丘陵下部或坡麓。种子扁平、具翅,小而轻,千粒重约10g,随风能飘播60~100m,天然下种更新。而含山县属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1 011mm,年日照时数2 102h,无霜期235d,丘岗地多为黄棕壤,土层厚约30~100cm不等,酸性土壤分布广,非常适宜木荷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栽植木荷成活率高,防火林带功能易发挥,没有任何生态风险。

1.3 木荷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防火效果好,是火防林带建设的理想树种 木荷属常绿乔木,叶厚且量大,鲜叶含水率达52.14%,着火点高达450℃,油脂含量仅6%。与松杉类相比,含水量大,着火温度高,热值小,灰分含量多,不易燃烧,特别在中、幼年时期比较偏阴,冠幅窄,枝叶繁茂,林带郁闭成林后,会形成一道浓密的林墙影响气流通过,当山林大火向林带冲击时,木荷林带便能削弱火势或熄灭林火,并且阻止山林大火的蔓延[2]。其树叶即使被烧焦,整树不致烧死,第2年又可萌发新叶。同时林带内光照少,湿度大,温度低,林地无杂草或甚少,能阻隔地表火蔓延,是营造防火林带的首先树种。覆盖面大,树下杂草少,林带郁闭成林后会形成一道浓密的林墙影响气流通过,与松类混交能阻止松毛虫的扩散与暴发性成灾。针对含山县森林资源分布状况,选择木荷作为当地防火林带建设的当家树种,理所当然。

2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构建与管理技术

2.1 林带设置 根据含山县各林场自然地形、地势、森林防火需控制的面积等情况,结合林带与河流、湖泊、道路等自然障碍阻隔带,形成具有防火能力的闭合网络,考虑到防火效果最大化,围绕目标森林应考虑设置主防火林带、副防火林带、田边防火林带3种林带,从含山县境内森林资源特性来看,防火林带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杉木等,火灾一旦发生,多为林冠火,而构建防火林带时,必须考虑其既防地表火,又防林冠火。这就要求林带宽度设置上必须达到最低规格(表1)。

2.2 林带营造 木荷防火林带设置由于线长面窄,地况复杂,荆棘杂草遍布,造林前必须进行林地清理,可在机械、人工割灌、挖除的同时,借助化学除草剂灭草挖穴营造防火林带。为了充分发挥林带的防火功能,可与造林同步进行,块状整地,挖穴规格依立地条件而定,Ⅰ、Ⅱ类地位级穴规格为40cm×40cm×40cm,Ⅲ类地位级为60cm×40cm×40cm。立春苗木萌芽前选用Ⅰ级苗栽植,行株距1.5m×2.0m,或2.0m×2.0m。栽植时要求,注意保护好细根,尽量不伤根、不伤皮,随起、随运、随栽,根舒、打紧、栽正、扶直等。

2.3 林带管理 木荷速生期来得较早,造林1个月后,除需进行除草、松土、培土、补植(第1次)外,还要施1次促根肥,施尿素150g/株,采用半环状开沟(深15cm左右)埋施方法,使肥均匀施于沟内,然后覆土。第2次在秋末冬初进行扩穴施肥,施复合肥250g/株。2a以后,每年垦复2~3次,同时,结合垦复时每次施复合肥500g/株。对于木荷根际的潜伏芽应适时去萌除蘖。一般连续抚育3~5a,林带上的木荷达到完全郁闭。然后,每年或隔年在防火关键期前清除林下凋落物等危险可燃物。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可采用乔、灌2层培育法,即上层为木荷林,下层把木荷培育成灌丛林,上层木荷林要进行去萌修枝促进高生长[3]。

3 小结与建议

(1)含山县丘陵、岗地、平原兼备,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类型形成了影响林木生长的不同环境因子。从森林防火的角度,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对营造林进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合理区划林业的不同区域,科学地筛选主要适生树种(品种),提供系统的营造林配套技术措施来保障森林安全。

(2)木荷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在含山境内的丘岗、平原、水土流失区或石砾的砂砾地均能正常生长,营造木荷防火林带能起到保水、保土、保肥作用。且在同一立地条件下,比一般针叶树长得高、长得快,营造木荷林带是一项投入最少,发挥防火功能时期最长,最经济的防火措施之一。建议可全县推广应用建设木荷防火林带。

参考文献

[1]胡海清.森林防火[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9:117-123.

第4篇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一是进入防火期先后召开1次全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23次重点林区乡镇及林区经营单位森林草原防火会、雅安、八县护林防火会,先后4次组织督查组到乡(镇)、炉城街道办进行防火工作督查。二是分别与各乡镇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与各村、中小学、厂矿、寺庙、林区各水电、旅游开发建设单位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把防火责任落实到了山头地块、人头户主。今年,全县共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42份。三是形成了“政府负总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

(二)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把重点林区、高火险区的居民点和旅游景区、林区村寨和水电、矿产开发企业等作为重点宣传区域,把中小学生、林区群众、寺庙僧尼、务工人员、智障人员监护人等列为重点学习对象,一是建立森林防火短信平台,定期火灾情况、火险等级及警示短信10000余条;制作森林防火视频宣传带在电视台、乡(镇)滚动播放,并在重点林区、重要路口、景区、村寨等人口密集地刷写标语800余条,书写防火宣传标语500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

(三)加大火灾隐患排查。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改和专项督查4次。在重点时段、高火险时段,增加巡山护林力量,加大巡查力度,对跑马山、木格措等重点景区,及时《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通告》、《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跑马山、木格措景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告》、《致城区公民严防跑马山景区森林火灾的公开信》,并通过抽派森警巡逻、组织人工撒水,清理林下腐质物等,及时清除火灾隐患。

(四)逐步提升防控能力。一是完善《县森林防火工作预案、扑救预案》、《县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县重点景区森林防火工作预案》等3个应急预案。二是加快三期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分别投入168万元和50余万元完成跑马山森林防火引水工程和300?的县级物资储备库建设。三是投入16万元购置相关扑火工具,向各乡(镇)发放,物资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四是建立森林专业扑火队2支120人,乡镇半专业扑火队21支635人。完善专业扑火队员联络、集中、运输等制度,组织开展专业培训1次,扑火队员免费体检1次。五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森林火灾报告制度,及时处理森林火灾信息和卫星林火监测热点等,确保防火工作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及时准确。

(四)及时控制各类火情。防火期以来,我县成功共扑救“1.30”舍联乡、“4.18”沙德乡森林火灾,核查卫星林火监测、火情遥感监测热点4起。一是第一时间核实火情,按照“就近就地”组织原则,迅速组织精干力量参加扑救,确保了火情及时控制,实现了零伤亡。二是加大火案查处力度,坚决依法严惩火灾肇事者和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截止3月1日,共调查森林火案2起,刑事拘留2人。

(五)科学增雨,减少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率。进入防火期以来,我县积极与州气象局衔接,对wr98火箭发射器进行了检修,通过4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的增加森林草原湿度,降低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风险,为我县的森林草原防火的预防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六)严格管理任务明确。专业扑火队伍作为我县一支有生力量,严格按照建制化、系统化和梯队化进行管理模式。除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外,同时承担全县应急救灾机动力量,参加抗震救灾、应急抢险救灾、维稳等应急救援任务。通过参加抗震救灾演练,提高了的快速机动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防火形势日趋严峻。防火期以来,气温相较往年以偏高为主,近四个月基本无明显降水,且大风干燥,出现极易着火蔓延的高火险天气时段,森林防火等级居高不下。同时,受火场地理位置及风力风向影响,火势多变,火点不均,致使一次性扑灭难。

(二)防火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地方乡(镇)、部门、开发企业对防火形势认识不够,麻痹大意,工作满足于一般部署和安排,对通报的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森林防火巡护和野外用火,特别是对农事用火、输变电线路、施工用火管理不到位,造成森林防火工作被动应付。

(三)防火设施基础薄弱。专业扑火队伍建设较为滞后,防火通讯、交通运输、扑火机具、物资储备等装备设施与森林火灾应急扑救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四)森林火案查处困难。森林火灾大部分都发生偏僻山区,纵火嫌疑人不易被发现,火场容易破坏,给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带来困难。

(五)森林草原防火资金投入不足。按照相关要求森林草原防火资金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但我县在防火经费没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森林防火经费缺乏,难以适应防大火、救大灾的需要。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全面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全面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县级领导包片、县级部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和管护人员包山头地块的管护责任制度,逐步规范管护人员巡山和村民轮流挂牌值班制度。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全面清理在林地、草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逐户建档建卡、落实防火责任。二是建全联动责任机制。与周边县签订联防、联动协议,建立紧急互助机制,不断加强区域联防和扑火力量建设。毗邻乡镇确定重点联防区区域,落实联防互援措施,形成严密的防范网络。三是健全完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目标考核机制,探索建立森林草原防火奖惩机制。

(二)不断增强火灾防控意识。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及各部门、乡镇要结合群众工作全覆盖,制定有效的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方案,紧急动用林区各种宣传手段,再次掀起防火宣传教育高潮,尤其是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字幕、林区内有条幅。

(三)努力遏制非法用火行为。一是针对我县野外用火管理难的实际,按照堵疏结合的原则,制定出台《县野外用火管理办法》,严格实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二是县、乡两级落实防火巡逻检查队伍3500人,佩戴袖标、每日巡山。各乡镇、村在重点林区、重要景点和重点地段增设临时检查站,固定专人,检查登记,杜绝一切火源入山。三是乡镇要对上坟烧纸、宗教祭祀等重点场所看守和巡视责任,并对辖区内“五类人员”逐一排查登记、切实落实“一对一”监护责任。四是迅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回头看”活动,针对责任落实、预警响应、火源管控、队伍建设、物资保障、基础设施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对火灾隐患进行限期整改。

第5篇

[关键词] 林业技术 森林防火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120-01

近年来,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森林发生火灾的概率增加,森林的防火工作一直是人们所热切关注的问题。只有真正的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才能使林业得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森林防火现状却不容乐观。

1 现阶段森林防火的现状

1.1 森林火灾的忧患因素增多

近年来,伴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我国林区的面积在快速的增多,多是人工林。在林中会存在大量的落叶和杂草的堆积,而落叶和杂草都属于易燃物,在林中易燃物的标准超标时,一旦出现引燃物就很容易点燃这些易燃物从而发生火灾。

1.2 乡镇地区的人普遍防灾能力较弱

由于人们的防火意识比较淡薄,各区各乡镇虽然有一定的灭火设备,但人们长年不使用,所以就会导致发生火灾时的应变能力较弱。另外消防人员的配备不够充分,在火灾现场又会出现慌乱,这样会使灭火工作存在着巨大得问题。

1.3 森林的防火组织的协调性不强

森林的防火系统主要是由林业的防火部门,驻军,武警和当地的群众组成。人员的构成比较杂乱,这就会导致在行动的过程中在采取的灭火方法和行动的方式都不相同,而且火灾的发生属于突发事件,救火人员临时组建由于不熟悉导致缺少配合的默契,不淋雨组织的协调。

1.4 火灾的危险性太多危机人身安全

在森林灭火中,稍有不留意就有可能发生威胁人生安全的事故,更有甚者会出现死亡的情况的发生。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对火灾的预防,同时一旦发生火灾在灭火的时候要以自己的生命安全为重。

2 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成因和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火灾发生的主要成因,一方面因为人民群众上坟烧纸烧荒和烧田坎的行为,另一方面是由于缺少对弱痴、哑和聋等低智商的人的管理,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加强对其的关注。另外,除去一些人为的因素以及雷电的自然灾害会造成火灾的原因外,内在的成因对森林防火工作也有巨大的影响,例如森林的具体分布,林分的组成以及林木的阻燃能力。

森林火灾的一旦发生会对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森林防火工作中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同时颁布一些有效的防火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实施森林防火的令,从而使森林的防火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另外要注意增加对森林防火的监督力度,通过有效的监督来减低森林火灾的概率,要注意提升人们预防火灾的意识,通过森林火灾安全知识的宣传来使官大民众认识到预防火灾的重要性。

3 林业技术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运用措施

现阶段,在森林的防火过程中,不能还是仅仅使用原来的传统的防火手段手段,而是要运用一些具体的林业措施来有效的预防火灾的发生。

3.1 对防火林带进行网格化

在一些比较关键的防火地区和防火地段,可以采取在山沟与山脊等一些自然的地形中修建林分网格的方式来设置防火林隔离带。这样一来,一旦发生了火灾,遭到破坏的蔓延范围只能是一个网格中的林木,不会蔓延到别的网格的林木就不会造成大范围内的森林火灾,这样即使发生了火灾,也能尽量将国家和人们群众所遭受的损失尽量降到最低。

3.2 建立农田林分防火带

现在的森林防火措施如果仅仅还是依靠严禁农民上坟烧纸,烧荒以及烧田坎等措施来进行森林防火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增强民众的防火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人能真正意识到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愿意积极的去参与到森林防火工作中去,为森林防火工作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一方面,要经常性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引导民众对上坟烧纸,烧荒和烧田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真正的树立广大民众的良好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式,在山脚下农田和山坡结合地,或者是林分和农田交界处建立防火隔离带,可以采取人为的清理出没有草树的隔离带和直接种植防火林带俩种方法,通过防火林带的建立来降低森林火灾和森林荒火发生的概率。

3.3 有效提高林分防火能力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可以采取在易发生火灾的地区种植防火树种的方法,例如,可以加防火树种种植在农田的边缘,重要路口,山塬结合部,重点林区等一些人们会频繁活动的山区,尤其是在林区道路旁,林区中的山脊以及山林中的林田边缘道路旁,要种植具有很强防燃性的树种,比方说刺愧女贞杨树和东青的种植。通过种植这些防火能力非常强的树种来有效的提高森林的防火能力,从而降低森林出现火灾的风险。

3.4 进行有效的炼山造林

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炼山造林可能会造成的森林火灾,需要不断的研究并且制定能够满足炼山需求的一些相关的技术标准,例如,要注意风力大小的适宜,空气的湿度和风向等因素,以及隔离带宽度和守护人员的数量等,要保证这些因素都处于合适的条件,然后再进行炼山造林。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森林火灾的发生不仅会给人的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还会给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森林防火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工作,现阶段传统的老旧的防火措施已经不能很好的起到防火的作用,需要林业局在防火工作中加强采取合适的林业技术措施,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使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安全都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尹碧静. 林业技术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思考与建议[J]. 生物技术世界,2015,01:34.

第6篇

关键词:木荷;生物防火林带;造林

中图分类号:S7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17503

1引言

森林防火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森林防火事业,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森林防火事业。近20年的森林防火工作实践显示,实施人工扑救森林火灾,建设成本高,协调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扑救效果差,森林资源和人民财产损失大,极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人民生命财产极易受到严重威胁,极需要一种成本低、危险小、效果好的长效机制来预防和发现火灾。

生物防火林带是发挥自然力的作用,利用森林植物(主要为乔木、灌木)的抗火性与耐火性,以含水量高、难以燃烧的树种组成的林带来阻隔林火的蔓延,防止易燃森林植物的燃烧,减少火灾的损失,提高林区防火控火能力,以达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目的,是一种阻止森林火灾蔓延的永久性设施,是对防止病虫害蔓延、水土冲刷和改良土壤等的有利措施,成林后又可供采伐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效用,是森林防火工作“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指导思想和扑救方针的真正贯彻,具有建设成本低、预防效果好的优点,对森林防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又名荷树、荷木、拐木,山茶科木荷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是南昌地区乡土树种,也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防火树种和用材树种。木荷具有生长快、郁闭早、蓄积迅速和含水量高、油脂含量少、枝叶繁茂、不易燃烧的特点,特别在幼龄、中龄时期比较偏阴,表现为冠幅宽、树叶浓密、枝盛叶茂,林带郁闭成林后,易形成一道浓密的林墙影响气流通过,当山林大火向林带冲击时,木荷林带便能削弱火势、火苗及热量,阻挡山林大灰的蔓延,同时木荷林带内光照少、温度低,湿度大,林地无杂草、杂灌或多苔藓等含水量高的潮湿地被物,所以又能防止地表火蔓延,是南方地区较为理想的防火林带树种。

20世纪90年代末,南昌地区大力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成效显著。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集中财政投入,大力开展以木荷为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在充分考虑森林火灾发生特点、林区地势、地物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河流、山脊、道路(公路、铁路)、沟壑等自然条件,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准确施工,共建设高标准生物防火林带1000km、造林面积达1500hm2。设置密度根据自然条件、火险区等级、经营管理水平和防火具体要求因地制宜进行确定,网格控制面积标准一般为人工林100~200hm2、次生林和原始林3000~5000hm2,特殊地带特殊对待,以确保工程建设达到工作量小、投资少、效果好、作用大、利用率高、可利用时间长的目的。工程建成后,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呼应、相互影响,组成完整的封闭式生物阻隔网络和绿色长城,并与全覆盖林火监控监测系统和人工扑救快速反应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初步实现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综合性的主动防护效果,有效保障了全市近12万hm2森林资源安全。

2造林模式

2.1造林地选择

根据南昌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特点、林区地势特点,共选择3种造林地进行人工造林。

(1)山脚,主要布设于林地与较大农田交接处,目的是预防农用火种引起山林火灾,此种防火林带在南昌地区占有绝对比重,极为普遍,在南昌地区作为主防火林带使用。

(2)山脊线,在南昌地区作为副防火林带使用。此种防火林带主要布设于面积较大的连片山体(在南昌地区主要为西山-梅岭)山脊线上,主要目的是控制森林内部火灾的蔓延,并利用林带两侧林缘地开设人行道,便于护林巡逻和防火车辆通行。

(3)多发地带和重要设施、特殊工厂周边,主要是坟场、学校、村庄、军事设施、花炮火药厂及其他重要设施,在南昌地区作为特殊防火林带使用。在造林地其他环境要素力求一致,确保成活率、郁闭时间、防火效果上不受其他因素干扰。

2.2造林密度

按照“适度密植、促进成活、早日郁闭”的要求,实施差异性造林,造林初始密度设置为1m×1m、1m×15m、15m×15m。其中主防火林带造林初始密度以1.5m×1.5m为主,主要目的是减少郁闭后的自疏程度和降低抚育间伐费用,不采用高密度造林模式;副防火林带以第一种造林初始初植密度为主,主要为了达到适度密植、改善局面生境、防止杂草和杂灌竞争,降低补苗、浇水和其他抚育措施费用,促进早日郁闭;特殊防火林带是3种模式皆而有之,具体选择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不拒成规,3种造林模式造林株数均保持在2500~3300株/hm2之间,确保总体造林质量。

2.3林带设计

主防火林带以纯林为主,辅以少量混交林,预留2~3m人行通道。副防火林带因地制宜,原造林地为郁闭度高的有林地,采用混交林,间植木荷,确保木荷占优势,防火林带宽度适度增加,提高防护有效性;低郁闭度有林地或生长不良的疏林地、宜林地或杂灌杂草地,营造纯林,适度密植,副防火林带全部不预留人行通道。特殊防火林带因地制宜,不规定统一标准。

2013年4月绿色科技第4期

黄义松,等:南昌地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造林人工技术和效果分析环境与安全

2.4苗木选择

选择同一苗圃、同一种源、同一批次的2年生播种苗,全部使用Ⅰ级苗(苗高≥35cm,地径≥0.4cm)和Ⅱ级苗(苗高≥25cm,地径≥0.3cm)造林。

2.5配置方式

林带宽度统一基本设置为15m,根据造林密度设置合理确定株行距,正三角配置,达到横成行、坚成排的造林效果,不留空隙与天窗。

3造林技术

3.1采种

木荷4~5月开花,果实9月底至10月初成熟,蒴果,种子肾形,淡褐色边缘有翅。应在蒴果呈黄褐色时采摘。采摘回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地阴干1~2d,再暴晒3~4d,待果皮开裂后筛取种子。

3.2播种与育苗

圃地选择中等肥沃的酸性沙质壤土为宜,深翻30cm左右,施足基肥,采用宽窄沟法成床,床宽1m,高约20cm,长以10m为宜,做到便于浇水、排水和作业。一般在3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方法宜采用撒播。木荷种子轻而芽出土能力弱,播种后床面宜用木板轻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上覆细土或火烧土,覆土厚度以种子半掩半露为宜,2~3周左右即可发芽,芽苗出齐后可揭草,但不可暴晒。做到芽期除草和松土施肥,除草要求除早、除小、除了,施肥以水浇为宜,由稀到浓,适当间苗,并防止地老虎和蛴螬为害。

3.3整地

防火带林一般沿山脊、山坡、山脚田边延伸,线长面窄,样点分解,造林地地形复杂,环境因素差异明显,地况复杂。造林过程中采取伐除样地内部现有散生木和灌木,清除杂草,适当保留地被物。可用30%草甘膦粉剂,灭除造林地的杂草。整地方式采用带状整地,整地时按株选中定点挖穴,穴规格为50cm×40cm×30cm,挖穴时先将表土翻开,心土挖出,再将表土回填穴底,并挖除原树残根、茅根、葛根、草根和拾除石块、土块,确保苗木根部得以舒展。

3.4起苗

苗龄在1年半即可起苗,以2年生为最佳起苗时间。起苗时以无风蔽荫和阴天为宜,要有一定深度,以达到少伤须根和侧根,不伤顶芽、皮层和苗干,适当修剪枝叶和过长主根,保留部分营养土,根幅直径保持20cm左右为宜。按规定标准分级扎捆,苗根沾泥,做到随起、随运、随种,确保成活率。

3.5栽植

造林季节以冬末春初,一般是春节前后、大寒至立春的一段时间,尽量选择无风阴天栽植,越冬芽萌芽前最为适宜。栽植时应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不伤根、不伤皮、不伤芽,栽深、打紧、根舒、茎直,总体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领,浇透定根水,确保栽植方法得当。

3.6抚育管理

木荷速生期较早,为尽快发挥防火效能,造林后应加强抚育管理,前3年每年分7月、10月两次除草、松土2次,此后视林带生长情况,每年抚育1~2次直到郁闭。防火林带立地条件往往较差,林带郁闭前最好翻土抚育1次,林带郁闭后每年或隔年抚育1次,以清除林下掉落物等危险可燃物。

3.7病虫害防治

木荷主要病虫害有褐斑病、大袋蛾、樟刺蛾、地老虎、蛴螬等危害,一般可采用高效菊脂类杀虫剂和波尔多液杀菌剂灭除。

4结果与分析

(1)成本相对低廉。通过图1可以看出,各种森林防火形式基本为前期投入大,后期投入少,呈逐年下降态势。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初期投入高,投入集中在前5年,其中第1年和第2年投入最高,主要是造林费用,后期投入小,主要是森林抚育管理,成本逐年下降速度快。营造木荷防火林带总体而言方法简便、省工,投资少、受益长、效益高,一次投资长期受益,5年左右即可发挥森林防火效果。传统人工扑救防火方式也是一次性投入,主要表现为森林防火人员工资、火情监测监控设备、扑火工具,且需要维修、保养、贮存、折旧费用,成本高、费用大、需要不断更换和维护。

图1人工扑救及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成本(元/hm2)各类生物防火林带以副防火林带建设成本最高,特殊防火林带成本次之,主防火林带建设成本最小。副防火林带成本最高,主要是因为山脊线海拔高,造林整地困难,种苗、运水运肥运苗困难,人工成本大,成活率低。特殊防火林带建设成本主要是由于其建设的要求各不相同,地形复杂,需要因地制宜和因害设防的造林设计和造林施工,不可预测成本较多。主防火林带成本较低,主要是海拔低,地势平缓,防火通道基础好,造林整地和栽植成本低,取水容易,成本最为低廉。

(2)有效增加蓄积,提高经济产出。木荷是速生树种,生长快、郁闭早,营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既可起到森林防火效果,又可以有效增加蓄积,提高阔叶树比重,改善林分结构,同时大幅增加林分蓄积量,按照营造10年纯林计算,可增加林分蓄积90cm3/hm2,增加5000元/hm2的林分产出,大幅度降低了防火工作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局部小环境,避免天然林火发生。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栽植木荷防火林带后,林带郁闭度随着木荷的生长逐年增加,第7年基本郁闭,第10年已经全部郁闭,林间空气相对湿度明显有改善,植株含水量明显增加,林带下部杂灌及杂草明显减少,苔藓、地衣等高含水量地被明显增加,土壤湿度明显增加,客观改善了林带的小环境,由于生物防火林带主要营造于人类活动频繁区与林区的交界处,有效改善了生态小环境,避免林火的发生和进一步蔓延。

(4)有效阻隔林火蔓延,挽回财产损失。通过对木荷防火林带阻隔林火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区比对照区实现了四下降:风速和火速蔓延速度大幅度下降,过火面积大幅度下降,火灾强度大幅度下降,火灾损失大幅下降,有效保护了全市近12万hm2森林安全,挽回或避免财产损失1000多万元。

(5)附加生态效益。自20世纪90年代末,南昌地区共营造1000km,总面积达到1500hm2的高标准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全市因此增加森林覆盖率0.002%,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净化水质、增加碳汇、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阔叶树比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巨大作用,特别是在小生境保水、保土、保肥、保湿,增加空气负离子和氧气含量,吸收灰尘和空气污染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图2生物防火林带生境及植株含水量部分指标(6)实现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主动防护网络。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建成以后,在结合防火实时监控监测网络和林火快速反应扑救系统之后,实现了短时间内快速反应,长时间内有效阻隔,远距离有效扑灭的预期效果,避免了火灾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赢得了反应时间,大大提高了人工扑救的成功概率,有效地保护了如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圣水堂国家森林公园、峤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地位重要的森林资源以及重大重点公用设施,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结语

木荷是一种优质森林防火树种,生长快、病虫害少、郁闭迅速、蓄积量高,在有效阻隔山林火灾的蔓延,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和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更大损失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果明显的特点,十分具有推广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上,具有短期内投入大,抚育和管理难度大、见效慢,需要人工扑救系统配合等不利一面,同时木荷材质疏松、用途少,经济效益不明显,客观上抑制了政府、社会特别是林农的营造积极性,也不利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推广和保护,建设过程中为降低建设成本,工程实施的伐山造林对原有森林生态系统扰动大, 如不妥善处理,易发生水土流失、成活率不高、抚育管护不力等不利局面。从营造实践来看,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造林树种也偏于单一,纯林偏多,在造林模式、造林技术方面还应有更多理论探索途径和实践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惠莲.中国林火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36).

[2]李世友.6种针叶树活枝叶在森林防火期的燃烧性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2).

第7篇

1、对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的思考

据统计,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民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等人为野外用火。那么,除人为活动、雷电等外在因素外,什么是森林火灾在因的内在因素?森林的分布、林分的组成、林木的阴燃能力可以说是森林火灾成因的一个客观内在因素。人为野外用火(主要包括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炼山造林等)是导致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有这么严厉的处罚措施、有足够的防火宣传力度,为什么烧田坎、上坟烧纸、炼山造林还屡禁不止呢?

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说明农民烧田坎,自有农民烧田坎的理由,有它存在的客观基础。农村普遍生活燃料已不再是柴草为主了,田坎上的草灌不烧不铲,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铲割下来,如果不烧掉,不易腐烂,也会影响种植农作物。所以,农民普遍用烧田坎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成了一部分农民的一项习惯性农事活动。单纯的从森林防火需要的角度禁止烧田坎,部分农民对此不是很理解,仍然抱着伐幸心里去烧田坎。上坟烧纸是我国民俗传统,一刀切的禁止,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

采伐迹地人工造林,如果不炼山造林,确实杂灌太多,整地造林难度太大,而且造林效果差,不利于幼林生长,严重影响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说明炼山造林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简单的一刀切“禁止炼山造林”的做法,实践中难以做到的。单纯从森林防火的角度禁止炼册,有人认为存在林业内部部门的本位主义倾向,不利于林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烧田坎、上坟烧纸又的确引发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有弱智人员玩火注意到,弱智人员玩火,主要是山下路边,人群活动频繁的地方,特地跑到远山林子里面的较少。真正要靠其监护人把这些弱智人员全天候监护起来,客观上难以实现。

如何有效地解决烧田坎、上坟烧纸、炼山造林与森林防火的矛盾,如何大幅度地降低弱智人员野外玩火引起森林火灾的风险,制定可操作强的技术措施?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2、建议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创新方法、创新思路,找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尽可能的规避由此引起的森林火灾。在继续做好原有的森林防火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效果。

2.1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

在易发森林火灾地段(如人为活动频繁处的林分、上坟烧纸周围的林分、农田边缘的林分等),种植一定比例的防火树种,增强森林的自身防火功能。

在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林分,特别是在山下道路边的林子,混交种植一些阻烧性能较强的树种,如:木荷、银木荷、花榈木、油茶、茶树、石笔木、火力楠、马蹄荷、杨梅、桃叶石楠、阿丁枫、乐东拟单性木兰、深山含笑、乳源木莲、苦槠、甜槠、青冈、冬青、米老排、交让木、椤木石楠、女贞、竹柏……等防火性能较好的乡土树种,以增强森林自身的防火功能,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据报道,防火树种达到大约25%~30%的比例,林分自身的防火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

2.2有条件的实施炼山造林。

应该实施有条件的炼山造林。不炼山的确不利于人工造林,不能因为怕发生森林火灾就禁止炼山,况且发生的森林火灾绝大部分都是不炼山造成的,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

为防止炼山造林引发森林火灾,应该研究制定安全炼山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可以达到安全炼山要求的技术条件(标准),如在什么样的气象因子(风力的大小、风向、空气温度等)条件下,需要隔离带的宽度多大、守护人员多少等技术指标,就可以炼山造林;否则,就不能炼山。炼山安全系数达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安全,等等,制定了标准,就好操作,让炼山造林者有标准可依。

2.3修建农(农田)林(林分)间的防火带。

实践证明,仅仅靠严禁“烧田坎”的一刀切的做法,效果不甚理想。不能仅仅用堵的方式来解决烧田坎的问题,而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要继续宣传不准烧田坎;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疏导的方法,可以在路边做些防火的技术处理,即在山脚下有农田的地方,沿农田与林分交界处靠林分一侧修建一定宽度的防火带(可以是防火林带,也可以是不种树草的防火带)。

第8篇

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在首届中国核桃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加强林业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实现“双增”目标

在2011年全省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在2011年全省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意见(冀政〔2011〕109号)

转变经营机制谋求最大效益

高标准找差距鼓干劲争一流推进林果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再上新台阶(二)

爱“接地气”的森防老兵乔秀荣

塞罕坝上的“森林医生”——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森防站站长毕华明

多措并举着力打造生态廊坊

京津走廊40万亩林地之价值

绿色生态优势助推永清加快崛起

大城县造林绿化崭露头角

沧州市四大举措力促梨产业出口创汇

“绿色卢龙”渐行渐近

以山水生态灵寿为引擎加快森林旅游发展

情牵荷花淀

窗外那株臭椿树

张云川等24位省级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石家庄市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张家口市走科学发展之路建首都生态屏障

关于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考

林业贴息贷款政策研究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塞罕坝森林防火道路阻隔系统建设构想

浅谈生态文明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保定市2009年林业统计分析

浅析我国林业生态工程与生态环境

探析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五道沟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

黄骅市柽柳资源大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对策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模式探讨

小议临漳县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丰南区退耕还林林下养殖模式探讨

丰宁县野果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庭院葡萄管理技术

苹果管理技术规程

果树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大丽花繁殖栽培技术

省林业局着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

周边省区市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沧州市林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做好“三篇文章”实施“工程”推进邯郸林业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积极利用外资推动河北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依法治种推进我省林木种苗事业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对河北省林业产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关于艰苦行业和边远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

丰宁森林防火“十到位”

加强林改档案管理提高林改工作水平

石家庄市公园绿地管理现状及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身份验证技术在林权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沧州市古树名木衰败原因、复壮措施及建议

河北省林业局网上审批系统业务流程模块的实现

梨木虱发生规律及防治

果树休眠期防治病虫害七要点

塞罕坝机械林场苗圃地的选择

第9篇

【关键词】: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问题

1、国有林场目前森林防火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火源管理与控制的难度比较大

国有林场森林的覆盖率比较高,森林里面的可燃物比较高,遇到因温度过高天气所引起的森林大火,扑救难度非常大,火势蔓延迅速。再加上森林中灌木与杂草的生长茂盛,在秋冬草木干枯之后,可以燃烧的物品不断增加,这也是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一个因素。农民有烧田边地坎等耕作习惯,烧香与燃烛放鞭等等也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几率,造成野外火源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

1.2防火装备与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在森林防火中,防火人员、防火设施以及扑救技能是关键因素,国有林场的防火队伍在组建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人员、防火设施以及防火技能等强烈支持。为了建立一支装备精良的防火队伍,必须进行充足的物资投入。目前我国政府对国有林场防火队伍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够,防火队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主要的原因是林场消防通道比较落后,林场坡度比较大,道路条件比较差造成交通不便,武警官兵与扑火人员往往无法及时到达火灾发生现场,进而错过最佳救火时间。林场山区的通讯条件不是很好,动态指挥与遥相呼应的难度比较大,各个扑救队伍之间很难合力进行扑救。专业扑救的能力不够,许多林区缺乏专业扑救队伍,并且紧急救援设施也比较落后。平时也缺乏严格的扑火训练,救火的设施也不到位,对于林区火灾救援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

1.3人民群众与政府人员的防火意识比较淡薄

人民群众与政府人员森林防火的意识比较缺乏,对森林防火缺乏足够的认知,大多存在侥幸的心理。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对于森林防火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的比较少,广大人民群众把森林防火这方面的责任归为政府,自身缺乏防火意识。森林防火意识不足主要是政府宣传教育做的不够,防火的宣传比较形式化,深度不够到位,宣传中存在许多不足,无法整体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森林火灾预见的难度比较大,及时发现火情能力差。森林火灾突发性比较强,其蔓延速度比较快,所涉及的地域比较广泛,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森林火灾的预测非常难,对于预防来说也比较困难。

1.4森林防火难度比较大

一般来说国有林场的分布比较广泛,并且极度分散,一般和农村农田以及其他用地连接交错。在放假期间,鞭炮的燃放以及迷信用火会增加,造成森林防火安全隐患和森林防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旅游资源不断开发,国有林区成为旅游地的地方不断增多,国有林场内的游客不断增加,烟头乱扔的行为也给森林防火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问题的一些对策

2.1建立危险源识别库

在火灾预防工作中,我国可以借鉴科学先进的一些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对国有林场火灾危险源的管理,切实做好林场防火工作。危险源主要指的是某种物质或者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物理化学的特性,得知这些物质容易引起火灾发生,容易成为火灾事故发生的源头。对于危险源的识别主要是核实性质与特征,经过分析判断,辨析这些物质的危险性与数量。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是安全工程学中重要的学科,要针对不同危险源制定相应防范和处理措施。森林火灾危险源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科研为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以及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

2.2建立森林防火的工作协会

可以建立专门森林防火的工作协会,森林防火核心点是对火源进行管理,以及宣传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按照自愿平等与利益原则,根据森林分布的情况,在各个村组之间建立民间森林防火工作协会,来保护林场安全。还要建立一支半专业的林场救火队伍,尽量控制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根据实践证明,半专业森林救火队伍经过训练之后,再参加一定的实战演习这个方法十分有效。

2.3增加防火知识宣传

要想提高人民群众森林防火意识,一定要将宣传工作做到位,政府相关部门把宣传工作当做基础工作来做,把林场防火知识与规章制度都宣传到位。并且在课堂当中把防火知识融入到防火教育中,让每一个人都了解到防火的重要性。在国有林场防火期间,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工作,保证林场森林防火工作能够覆盖到每个人,营造良好的森林防火氛。比如:利用媒介加强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运用先进的网络计算机技术林场防火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与利用,积极创建相关知识宣传的载体,信息采集宣传的渠道不断拓宽,为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

2.4先进的科技技术应用到森林防火中

根据森林防火基层设施的落实情况增加资金投入,把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经费归入到林区当地政府财政预算里面,将防火基础设施的建设归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里面,把火灾预防扑救的经费当做公共财政的支出也纳入到当地政府财政预算里面。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完善林场道路,修建t望台进行火灾情况观测。建设林业视频实施监控,建设无线电指挥的网络系统,并且配备防火知识宣传的指挥车。将先进科学的防火救援装备与技术应用到森林防火当中,实现国有林场森林防火现代化建设。完善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与救援保障体系,提高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防火装备的水平,使得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扑救工作更加科学化。建立国有林场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尽量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危害,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国有林场分布在各个地区,林场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森林的资源利用率,增强林场的生产水平,在提升林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防火工作不仅仅关乎着森林资源的安全,还关乎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利于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因此,应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系统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防火规范。

【参考文献】:

[1]郭云超.试论森林防火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林业知识,2015,23(11):203-205.

第10篇

论文摘要:在分析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探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提出了精确林业工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平台设计框图及其系统功能。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的概念最早由Bonczek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2]。IDSS是在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SupportSystem,DSS)的基础上集成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及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而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是将人工智能与其它相关科学技术相结合,使DSS具有人工智能,能够更充分地应用人类的知识。IDSS既充分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发挥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充分做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使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得到一个大的发展。

1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DSS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MSScottMorton首先提出[3],并在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计算科学。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DSS实质上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和运筹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管理信息系统和模型辅助决策系统结合起来,使得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融为一体,提高了辅助决策的能力。它的产生基于以下原因:(1)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要靠人来实现模型间的联合和协调,解决复杂的、多模型辅助决策效率低下,而决策支持系统是由计算机自动组织和协调多模型的运行和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存取和处理,达到更高层次的辅助决策能力;(2)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需要。

DSS由3个系统组成[3],即人机交互系统(对话部件)、模型库系统(模型部件)和数据库系统(数据部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决策支持系统广泛应用于林业,并在林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森林病虫草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林业资源数据库[4],包含了森林资源状况、林业社会情况、林业经济情况、林业工程建设情况、林业营林情况和林业自然资源等历史数据。该系统运行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3层结构模式,即用户/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运行模式,可提供数据的网络查询、管理和维护功能,为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WCSchou等人开发了航空喷雾决策支持系统(SpraySafeManager,SSM)[5]。我们知道除草剂被普遍用于森林杂草防除,但除草剂脱靶喷雾沉积和漂移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因此在清楚喷药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效果、运用效率的前提下,可靠地进行除草剂喷洒是必要的。SSM的特点就是将喷雾沉淀和漂移的预测与生物反应模型融合在一起。该系统包含了一系列除草剂/杂草和除草剂敏感植物雾滴反应模型及产量模型。第二代SSM(SSM2)将喷雾沉淀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融合在一起,增加了斜坡沉积修正模型和飞行路线确定模型,从而可在真实的空间背景下区分喷雾区边界和敏感区域。由于使用者能够即时、直观地“看到”喷雾区地图上的图像及数据,使得SSM2的模拟更加真实。

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2.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

图1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6],其中知识库用来存放各种规则集、专家知识经验及其因果关系;数据库存放基础数据、决策信息和事实性知识;模型库用来存放各种决策、预测及分析模型;多库协同器从知识、数据、模型、方法等各个方面为决策服务,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和服务。

2.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

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1)分析、决策用的数据不再集中于一个物理节点,而是分散到网络上的不同节点;(2)分布、决策模型和知识处理方法也从一台机器上的集中处理,变成在网络环境下的分布或分布加并行的处理方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糊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数据库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为IDSS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Agent技术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Agent是一个能够持续自主驻留、活动于真实的或虚拟的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问题求解实体[7]。Agent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协作性、适应性和社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的部分智力。将Agent技术融合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所集成的基于Agen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传统IDSS所没有的一些特性:(1)开放性。即能够与外界交互,系统资源不足时能够向外界请求帮助,同时具有对外提供资源的功能;其二是系统部件的易于增减,保持系统完整而不含多余的计算过程。(2)IDSS是分布式的、基于网络环境的。(3)资源可重复使用。不但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可重复使用,而且系统资源(决策知识、决策经验、决策模型等)能被不同的决策程序多次调用。(4)集成群体的经验和智能。(5)突破静态的程序化决策方式,实现人机智能结合。

目前多Agent技术已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多Agent系统(Multi-AgentsSystem,MAS)是一个松散耦合的Agent网络,这些Agent通过交互解决超过单个Agent的能力或知识的问题。多Agent系统具有如下特征:每个Agent拥有解决问题的不完全的信息或能力;没有系统全局控制;数据和知识是分散的;处理是异步的;Agent是异质的、分布的;系统是开放的。

2.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

随着数据挖掘、人工智能、3S与DSS技术的发展,以及精确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开始研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如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变量施肥等。

北京林业大学研制出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8]。该系统由4个子系统构成:数据及数据库管理、图形及图形库管理、模型及模型管理库、专家系统,并以数据及图形系统为基础,以模型系统为分析手段,以专家系统为智能决策核心,各模块相对独立,以数据管理模块为中介,组成有机整体。可实现统计、预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土地分类及生态评价、林种的水平及立体配置、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等功能。

东北林业大学与黑龙江大兴安岭防火指挥中心课题组通过3个阶段的研究,建立了基于WEB与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9],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防预报、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它包含了森林防火灭火系统中的地形图绘制,防火机构、历史火灾和各种代码等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火点定位、火场蔓延、派兵扑火、清理看守火场和损失评估等模型的建立,与上下级单位的数据交换,在火灾发生前可作出林火预报和预防;当林火发生时,可模拟林火的蔓延,并提供火场定位、派兵、扑火、清理火场、看守火场等辅助决策方案,为指挥员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火灾发生后可作出火灾损失评估。

RaymondKFink等人[10]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空间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和产量数据,在可变量施肥系统中利用基于规则的决策支持工具(DSS4Ag)降低施肥量、增加产量。利用标准的GIS工具将农田进行网格化,分成10×30m的矩形方块。根据历史产量数据、历史性质数据(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坡度、地貌等)进行数据挖掘,采用CART回归树运算法则(Beriman等,1984)确定产量模型,根据当前性质数据、产品市场价格等,按照经济效益最大的原则确定施肥量的大小(如果施肥费用大于增加产量的产值则不予施肥)。从测试结果看,采用DSS4Ag系统进行变量施肥,产量增加不很明显,但施肥总量明显减少,降低了成本,且降低的成本超过了必要的土壤测试和变量施肥装置的花费,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3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3.1精确林业的概念

精确林业是综合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建立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林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获得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10~12]。简言之,精确林业就是实现以最小资源投入、最小环境危害获得最大林业效益。其中,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通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林业工程技术主要有林业机械自动化、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立地类型与立地条件分析、林木育种、施肥、林木采伐,等等。精确林业的研究与发展有助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林业环境保护,是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

3.2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建立GIS和ES集成的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可为林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网络化、智能化、形象直观的信息服务。根据历史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森林保护专家在长期研究与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草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草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草害发生类型、程度等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特定区域的农药精确定量喷雾,最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同时,病虫草害防治后的一系列数据可作为来年病虫草害预测和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战略的储备参考。

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PFIDSS)的总体设计框图(图2)。

3.3系统的功能

(1)GIS数据仓库包括3个基本功能:①数据获取。负责从外部获取数据,将数据分类,重新组合成面向全局的数据视图,从而解决IDSS中数据存储和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②数据存储和管理。负责数据仓库的内部维护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组织、维护、分发等;③信息访问。它属于数据仓库的前端,面向不同种类的最终用户,由系统的各种工具组成。数据仓库的最终用户在这里提供信息、分析数据集。

(2)数据挖掘系统。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通过大量的历史性数据分析,从中识别和提取隐含的、潜在的有用信息,通过多库协同器,将其分发给数据库管理系统、方法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挖掘的主要技术是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关联的空间数据挖掘,它的研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对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的研究,而且还包括对空间现象(季节更换、气象条件)、空间因素(高山、谷地、平原)、空间组成(土壤、地貌、植被、水域)、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

第11篇

关键词:两型社会;防火植被;预防系统;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9004

1引言

在城市造林和提倡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的今天,作为城市绿肺的山体公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多数城市山体公园一般在既有自然山体的基础上改造而来(除部分近年来人造堆土形成的城市山体公园),在保留大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局部新增植被或采用片林的形式进行绿化补充或构建新的生态系统,从而美化并满足山体公园的景观功能和游人的观赏需要。如何在改善城市环境面貌的同时又能保障公园内森林防火安全成为越来越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城市山体公园森林防火及预防系统的规划,采用科学的技术措施和规范的合理控制,使其灾害防患于未然,将公共财产和人的生命损失降低到最小,在保障社会的安全生产的同时并长久保持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2城市山体公园森林防火植被绿化规划

的目的和意义东西湖区作为武汉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及物流贸易加工基地,对武汉地区“两型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该区域的环境保护建设和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吴家山公园位于东西湖吴家山镇中心,面积约12hm2,在东西区绿地系统中为面积最大的现状绿地,在该区域中起着“绿心”作用。随着该地区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区山体公园的植被及公共设施的安全性的弊病日益暴露,加强城市山体公园森林防火及市政设施规划迫在眉睫。

目前该公园主要存在4项不利因素:公园的火源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森林防火预防系统设施不够完善;由于山体公园的特殊性,造成局部园区道路不成体系;公园的建设周期过长,开放的进程逐步进行,给管理上造成一定压力;园内现有市政设施老化,目前不能满足景观功能及安全性需要(图1)。

综合以上因素,需尽快完善保护区域及已建成区域的公园森林植被防火预防体系,依据山体植被结构特点、物候期,按季节考虑植被规划,运用防火树种在防火季节和措施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完善保护区域及已建成区域的周边市政设施规划与环境相协调,通过消防系统规划与安全防控系统相结合,综合提升山体公园森林防火系统与景观效果。

根据山体公园火灾发生的条件和机理,结合吴家山公园的实际情况,在火险天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主要考虑可燃物和火源。在造林设计时优先考虑选择防火树种,在山腰和园路两侧栽种防火树种,形成生物防火带。由于山体公园火灾发生的危害性较大,故防火等级必须提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内95%以上的树林灾害是由人为纵火或失火引起的。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邝 立:城市山体公园防火植被及预防系统的建设探讨环境与安全

4生态型防火植被绿化系统

4.1生态型防火植被绿化的概念及原理

防火植被一般通指不易燃烧抗火性强的常绿阔叶树及落叶较齐的阔叶树,通常情况下木料的耐受极限为5000kCal/m3·h。

一般自然的可燃物分类,按种类划分依次为:死地被物、地衣、苔藓(林地上的苔藓一般不易着火)、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森林杂乱物;按易燃程度划分依次为:易燃可燃物、燃烧缓慢可燃物、难烧可燃物。

在山体公园中,可燃物的分布格局通常由植被组成结构、郁闭度、林木年龄、林木层次等4点构成。

4.1.1植被组成结构

植被组成影响林下可燃物的组成、数量分布,并影响火的种类。一般针叶林易燃性大,而阔叶林小。森林燃烧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阔叶树的比例。针叶树多,森林燃烧性大;阔叶树多,森林燃烧性小。

4.1.2郁闭度

树林郁闭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林下可燃物的载量、含量和树林内小气候。随着树林郁闭度的增加,死地被物载量增加,活地被物载量减少。郁闭度的大小对林内光照、湿度和风速都有很大影响。树林郁闭度大林内光照弱,温度低,风小,蒸发小,湿度大,不易燃。

4.1.3林木年龄

幼小树木下杂草灌木丛生,容易发生火灾。中龄林,林内杂草灌木少,林内光照弱,湿度大,燃烧性能显著下降,具有一定的抗火能力。老龄林,树木高大,林冠稀疏,林地阳光充足,杂草丛生,也易发生火灾。在异龄针叶林内,由于林层交错衔接,易使地表火转为树冠火。

4.1.4林木层次

林木层次即树林的层次性,林木的层次结构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影响。通常单林层郁闭度小,林下杂草多,导致易燃;复林层郁闭度大,林下杂草灌木少,且湿润,不易燃。单林层发生地表火,而针叶复林层地表火易转为树冠火。

4.2生态型防火植被绿化的方法

生态型防火植被绿化将季节性防火作为关键和首要任务来进行规划,春秋季节是山体公园火灾的高发期,对林火阻隔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天然防火植被进行阻隔,通过防火林带的构筑来形成一道生态型的防火屏障。

4.2.1防火林带的构成

乔木林带:主要是防止和阻截树冠火的蔓延,由阔叶乔木和亚乔木构成。

灌木防火带:由一些耐火灌木构成,主要用于阻截地表火的蔓延。

耐火防火带:耐火植物可以单独构成防火带,也可以营造在防火林带下。在这些地方种植一些药用植物、经济植物等,一方面起防火作用,另一方面可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通常情况下防火林带与副防火林带是互为一体的,即防火林带设置的林带走向与防火季节主风向互相垂直;副防火林带是主防火林带的辅助林带,使防火林带构成若干封闭区。

4.2.2防火树种的选择

确定树种类型是生态型防火植被绿化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山体公园的景观效果和防火功效,就处于华中地区的武汉而言,从多年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而言,应遵循选择不易燃烧的抗火性强的常绿阔叶树及落叶较齐的阔叶树的原则。常绿阔叶树木中,如山茶花可耐14.9,海桐14.9,冬青14.9,八角金盘14.5,女贞14.5,黄杨14.1;在落叶阔叶树中,槐树14.9,三角枫14.5,樱桃14.5,银杏14.1,榉树13.4万kCal/m3·h。

4.2.3植被栽种方式和后期管理

由于城市山体公园区位特殊,周边环境复杂,部分地区还可能掺杂企业或生产单位、住宅等,需要全面地考虑交通环境、用地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做出合理评价后进行统一规划或对公园周边环境进行局部规划调整,以此营造较好的生境。在城市山体公园植被绿化中,较为主要的空间是山脚区域的绿化。在山脚绿化范围内种植一定宽度带刺的或较耐火烧的植物,如女贞、枸骨、火棘、刺柏、野蔷薇等,这样能阻止游人随意穿行带来的隐患,并能为拖延突发火情的蔓延赢得宝贵的营救时间(图2)。

图2公园防火植物规划分布——灌木 山腰部通过抗火性强、耐火烧的乔木带进行隔离,形成缓解火势的缓冲地带,如林下种植八角金盘、海桐、女贞、法国冬青等。在保留现有树木的基础上补植银杏、罗汉松、三角枫、槐树等(图3)。

图3公园防火植物规划分布——乔木“三分种,七分管”,除了规划种植树木外,对植被进行定期的“防火衣”喷洒尤为关键,事实证明对植被进行喷洒环保型阻燃剂可在一定期限内对植被的防火功效起到显著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有效期限可长达半年,半年后阻燃剂可转化为磷肥和氮肥滋养植被。另外定期对山体公园的地表可燃物,主要是垃圾、落地枯叶用抽风器等设备进行人工清除也可使火患降低。

4.3生态型防火植被绿化的特点

(1)经济。防火植被采用树种多为乡土树种,可依造不同地区的植物进行选育,费用低廉,操作性强。

(2)林相结构完整丰富。采用具备不易燃烧的抗火性强的乡土树种的组合,通过植物群落的互相搭配既丰富了山体公园的林相效果,又可将防火性与生态性完美结合,使乔、灌、草层次完整,突现生态自然之美。

5预防系统

5.1预防系统规划

山体公园防火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森林火灾预防是防止森林火灾发生的先决条件,除了坚持依法治火,严控火源,同时要根据各地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各种防火设施设备建设,从而努力加强森林火灾的控制能力。防火预防系统的基本流程一般采用编制防火条例及管理章程林火预报林火监测防雷设施人力预防系统(专业巡护及宣传、防护人员日常训练、岗哨观测及监察)阻燃材料及应用物质预防系统生态预防系统。其罗列顺序见图4。

图4防火预防系统基本流程 5.2技术措施

5.2.1火灾监察及救护

确定山体公园火灾监察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是能及时发现火情。一般由地面巡护和消防管网两部分组成,在公园内按不同的火灾级别区域装置和分布消防管网。消防管网通常分为两级布置,第一级设置在山体及周边市政道路范围内,火情发生时可利用火警高压水枪向山脚喷射,起到灭火功效;第二级设置在林区道路两侧,结合道路两侧防火林带而形成第二道防线,该防线设置宽度一般为4~6m(图5)。

图5防火系统林带防线规划5.2.2人工补救措施

配置专业的补救山体火灾的设施和通讯设备,在完善防火林带的基础上设置紧急专用通道,保证防火线和林区扑火道的交织,使其行成网状结构。对公园内现有建筑及其他景观设施应尽量采用防火板、防火涂料及防火封堵材料。在建筑的出口通道、楼梯、走廊等处设置防火天花板,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对暴露的电缆线、风管等设施进行分段防火分隔,避免火势通过这些开口及缝隙蔓延。

6其他景观配套设施

针对山体公园的特殊性,应将其定位为无烟公园,在园区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防火警示牌及相关提示信息,防止可燃物进入。增加植物标识系统,完善道路和疏散方向的指引标识,增设垃圾桶便于分类回收废物,阻隔可燃物的随意抛洒。另外应建立适合当地实情的山体公园火灾预测预报、监测及火灾评估体系,使其长期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

7结语

城市山体公园森林防火植被及预防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经验积累的过程,在国家日益强调安全生产的大环境下,科学合理地保护绿色生态资源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将宝贵的绿色财富传承给下一代是园林工作者及广大自然科研人员的职责。通过本文的叙述,希望能够给同行们在城中森林——山体公园的建设工作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洪得娟.景观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杨小波.城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武汉市气象局.相关天气及气候特征的资料\[R\].武汉:武汉市气象局,2006.

[4]武汉市园林局.相关园林苗木参考及资料\[R\].武汉:武汉市园林局,2006.

第12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 管护 培育 措施

榆阳区城郊林场建于1956年,地处榆林市郊区,辖市区西郊、东郊国营林地,总施工面积1.5万亩,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偷占、乱占、超占林地现象时有发生,森林火灾居高不下,偷埋、乱坟、偷砍树木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有时竟泛滥成灾。所以,保护造林成果,加大管护力度形势十分严峻,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十分必要,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榆阳区城郊林场森林防护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巩固成果,加强管护,培植后续资源”的方针,大力推进榆阳区市郊区域林业建设,根据每年制订的生产任务和工作计划,严格要求,强化管理,实现干部职工素质不断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特别是2009年,林场利用现有资源,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通过对针叶林的培育和管理,通过对西沙义务植树区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对东西沙森林管护培育的加强,为搭建榆林城区绿色屏障做出不懈努力,为把榆林建成生态名市做出了积极贡献。综述其措施,主要表现在:

一、强化优质苗木培育

榆阳区城郊林场坚持育苗高标准、管理高效率、科技高含量、产出高效益的原则,做到精耕细作,精心管理,每年至少除草2次,追肥3次,共建成优质种苗基地232.5亩,品种主要以樟子松、油松、侧柏等常绿树种为主,兼顾其它花灌木,每年培育大苗185.2亩,其中樟子松150亩,可产苗30万株,油松25.2亩,产苗1.8万株,赤松5亩,产苗0.5万株,其它绿化苗木5亩。同时管理三年生营养袋樟子松、侧柏7.6亩,可产苗木34万株(袋),管理定植营养钵侧柏和樟子松32.7亩,可产苗16万株,移植丁香等花灌木7亩。以二OO九年为例,仅春季出圃营养袋樟子松23万株,营养袋侧柏10万株,营养钵樟子松1.5万株。

二、建设环城防护林带

在义务植树及工程造林中,按照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努力搭建城区绿色屏障,形成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把“驼城”为成“绿城”。

二OO九年,按照市、区绿化部门的安排部署,投资6万元新修了3公里林区道路,组织、实施城区社会各界东西沙、榆靖高速公路两侧完成义务植树100亩,栽植樟子松17600株,根据造林施工的需要,推开6米宽植树宽2400米,应用覆膜保墒技术严格栽植,栽植后浇水,使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同时,对近二年栽植的樟子松全部进行了除草抚育和抗旱保苗浇水,为以后成林成材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完成了1000亩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二OO九年春季,区林业局下达该场1000亩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场上高度重视,根据工程的需要,投资7.85万元在西沙大墩梁工区新修造林道路3.5公里,投资7万元打120米深井一口,并配备了灌溉设施,推开4400米长、宽6米的植树带,抽调精兵强将,严格技术规程,严格检查验收,造林成活率达到98%,被有关部门评为优良工程。

三、加大依法治林力度

榆阳区城郊林场森林管护面积1.5万亩,地处榆林市区,管护工作繁杂,管护形势严峻,因此积极采取“各组齐抓共管,全体职工广泛参与,护林员严查死守”的管护措施,坚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护林防火常抓不懈”的管护原则,确保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形成人人重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气氛;二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常年设立场领导牵头,组长负责,固定22名管护人员的护林队伍;三是强化责任,与护林员层层签定责任状,严格奖罚措施。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既具体又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造林成果,榆阳区城郊林场日常在西沙林区安排22名护林防火人员,配备一辆管护巡查车和一辆消防车,以日常防火与上坟期间重点防火相结合,在重点防火期间,增加40名工作人员,充实护林防火队伍,使防火工作能够保证宣传到位,措施得力,部署严密。一是对进入林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身份、车牌号、时间登记;二是在林区重要路口挂宣传横幅,散发护林防护传单、建固定防火宣传牌。并通过电视、手机等传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三是对管护地段采取划片包干,24小时值班,死包重奖硬罚的措施;四是改上坟点纸为换鲜花祭祖,尽量消防火灾隐患,把森林资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