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士抑郁论文

护士抑郁论文

时间:2022-04-22 20:03:48

护士抑郁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焦虑;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118-02

急诊科是临床的一线科室,承担急诊急救任务,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救治的多为突发疾病及突发事件中的患者,患者往往病情危急,需要护理人员在短期内迅速做出正确的护理措施,而且工作缺乏规律性,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成批伤者,因此工作强度大,缺乏规律性,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常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1],为了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急诊科及住院部护理人员进行焦虑及抑郁心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急诊科护士50名作为研究组,入选者均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2~47岁,平均(32.4±8.7)岁,护士工作年限1~14年,平均6.4年,选取同期住院部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2~44岁,平均(33.2±7.4)岁,两组护理人员年龄、学历构成、工龄及职称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评分方法

HAMA及HRDS评分过程由专人进行,评分采取交谈与观察的方式进行,每份问卷评估时间约为30 min。

1.2.1 HAMA评分方法研究对象入组后采用HAMA进行评分及焦虑心理评估,HAMA量表共计14项,各条目分别代表焦虑心理相关的核心表现及症状,并根据分值确定严重程度,分别评分为0~3分,部分条目为1~2分,各个条目评估结束后进行分数累加,确定焦虑心理是否存在及其严重程度,HAMA总分>29分,严重焦虑;总分21~28分,明显焦虑;总分14~20分,焦虑;总分8~13分,可能焦虑;总分

1.2.2 HRDS评分方法研究对象HAMA评分完毕后采用HRDS评分并评估抑郁心理及其严重程度,HRDS量表共计24项,分别代表抑郁心理的核心表现及症状,每个条目0~3分,分别代表症状的严重程度,部分条目0~2分,各个条目评估结束后累加积分,确定抑郁心理是否存在及其严重程度,HRDS总分≥35分,严重抑郁;34~20分,中等度抑郁;8~19分轻度抑郁,

1.3 分析方法

分别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HAMA、HRDS评分以及抑郁及焦虑心理发生率,比较参加急诊护理工作时间≤3年及>3年急诊科护理人员HAMA、HRDS评分以及抑郁及焦虑心理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研究组同对照组HAMA、HRDS评分情况

研究组HAMA评分为(15.70±2.47)分,对照组为(12.60±2.95)分,研究组HAMA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HRDS评分(12.60±3.14)分,对照组为(10.40±2.02)分,研究组HRDS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研究组同对照组焦虑及抑郁心理发生率

研究组护士焦虑发生率为18.0%,对照组护士焦虑发生率为10.0%,研究组焦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抑郁发生率为12.0%,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为6.7%,研究组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不同工龄急诊科护士HAMA及HRDS评分情况

研究组急诊科护士中,工龄≤3年者HAMA评分为(17.10±2.16)分,工龄>3年者评分为(13.80±2.04)分,工龄≤3年者HAMA评分高于工龄>3年者,工龄≤3年者HRDS评分为(9.60±2.68)分,工龄>3年者HRDS评分为(13.90±2.51)分,工龄≤3年者HRDS评分低于工龄>3年者。见表3。

2.4 不同工龄急诊科护士焦虑及抑郁发生率

研究组急诊科护士中,工龄≤3年者焦虑发生率为23.8%,工龄>3年者焦虑发生率为13.8%,工龄≤3年者焦虑发生率高于工龄>3年者,工龄≤3年者抑郁发生率为9.5%,工龄>3年者抑郁发生率为13.8%,工龄≤3年者抑郁发生率低于工龄>3年者。见表4。

3 讨论

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症的主要场所, 工作突发性及工作强度较大,工作规律性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承受工作压力及精神压力较一般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较大,急诊科就诊患者多为突发事件中伤者或者内科疾病突发加重患者,患者病情多较为危重,需要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准确的护理措施并初步完善急救条件,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等措施,而且初步护理处理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极为重要,因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且成批接收患者的情况并不少见,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常突然增加,甚至部分护理人员心理及生理上难以适应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2],既往的研究结果也显示[3],多数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急诊科是病员及家属流动性较大的科室,在急诊科环境嘈杂,即使在休息时间,急诊科护理人员也难以有安静的休息环境,精神状态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精神始终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此外,在急诊科接诊的病员中,家属多面对突发事件情绪不稳定,容易同医务人员产生冲突,急诊科是患者家属同医务人员正面冲突发生概率最高的科室,甚至有时候会发生暴力事件[4-5],因此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医疗救治过程,也来自医患关系的紧张,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长期的心理应激能够引起心理状态的变化,在对急诊科护士与住院部护士的对比中发现,研究组 HAMA、HRDS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说明急诊科护士更容易发生心理异常,在对不同工龄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对比发现,低年资的急诊科护士焦虑心理发生率较高,可能由于急诊科护士短期难以适应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及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心理应激而发生焦虑,而高年资护理人员抑郁心理发生率较高,其可能同长期承受心理压力有关。研究结果显示[6],急诊科护士比其他科室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而且在工作的不同时期心理异常的表现方式也存在差异,低年资急诊科护士焦虑心理更为常见,而高年资急诊科护士抑郁心理表现较为突出,因此应该采取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辅导等改善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高凯先,占绘华.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6-117.

[2]计月红,张铁丽,霍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 2006,12(28):2654-2655.

[3]李聪岩.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13.

[4]王培席,陈传波,白琴,等.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37-439.

[5]霍迎难.急诊科护士亚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4):2082.

[6]刘维维,孔祥玲.急诊护士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476-478.

第2篇

【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症;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59―01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死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仅次于心脏病和肿瘤,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为(400~700)/10 万人,每年新发病例大于200万,卒中后生存者中85%留有不同程度残疾。40%以上为重伤残,患者往往因为生活质量、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失去工作机会等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有的甚至发生抑郁症,表现为精神不振、言语减少、食欲下降、失眠、不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笔者同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的效果观察,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心理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12月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患者35 例,年龄47~72 岁,平均年龄58.6岁。35 例患者发病前均无抑郁症病史和慢性心脑血管病史。

1.2 结果

35 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30 例患者睡眠质量、食欲下降、少言寡语均有明显改善,精神障碍抑郁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2 心理护理

2.1 一般心理护理

护理及家属应与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交流过程中,护士及家属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分析其发病诱因,给予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并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把病人安置在设施完好,观察角度良好,色调柔和,氛围温馨的房间有利于培养患者积极良好的心态,消除郁闷和焦虑情绪。护士要态度和蔼,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和前提。

2.2安全护理 自杀是抑郁患者最严重的后果,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护理。对抑郁程度较重的患

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以防自杀行为发生。抑郁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早醒时抑郁程度最重,患者的意外自杀、自伤等易发生在这段时间,夜班护士在清晨3:00~7:00加强巡视,注意病情观察;对有自杀倾向患者要检查有无收藏危险物品,注意患者的行为变化。患者如有特别关心家人、处理家中财务、交代家中事务及要家人注意身体、为家人

准备日常用品等应引起重视,告知家属密切注意患者自杀行为先兆,并加强病房安全设施,共同做好患者的“超前”心理护理,防止患者自杀、自伤事件的发生。

2.3康复训练 对严重抑郁症及脑血管病后出现偏瘫的患者,指导患者保持息肢功能位,入院后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病情稳定后进行肢体主动活动,由易到难,由粗到细,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疲劳、不发生并发症为宜,加强肢体按摩,预防肌肉萎缩;评估患者言语方面的不足,教会患者正确发音,鼓励其通过朗诵、唱歌、讲故事等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制定功能锻炼计划,把康复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口“,利用辅助工具提高自理能力,在病情许可条件下,让患者逐步自己穿衣、洗脸、刷牙、进餐、入厕、行走等,提高

患者的自信心。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绝望和抵触情绪,都源于其消极地看待自我,以及被需要、被认可的缺失,和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一系列负性情绪,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家庭人员照顾者的缺乏,这一现状表现得尤其突出,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心理护理,唤起其对生活的信心,并指导家属积极配合,使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并回归社会,为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创造和谐社会做一份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肖辉,李玲。唐荣华.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干预口].护理学杂志,2002,17(12):924―925.

[2] 装晶,黄金龙。黄承良.脑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刀.科技.2006,(1):36―37.

[3] 杨明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口].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698―700.

[4] 刘庆凤.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2):103―104.

第3篇

【关键词】 抑郁症;护理安全;分级管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均为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184例抑郁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单项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1例,女11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81岁;农村96例,城市85人。

1.2 方法 在正常护理级别的同时,按照自制“护理安全分级管理”工作程序,患者入院后分三级管理即特级管理、一级管理、二级管理。特级管理:适用于患者院外自杀未遂或入院后有自杀行为等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对自杀行为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一级管理:抑郁自杀行为抢救后,患者仍有自杀企图,安全护理要24 h不离开患者,并针对自杀行为进行矫正及个体心理护理;二级管理:患者自杀观念消失,但抑郁情绪仍然存在,无信心及兴趣,重点实施恢复期康复教育,患者要在护士视线下活动,当班护士帮助患者分析自杀行为的危害及生命的价值,鼓励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及勇气,参与集体心理治疗等活动。

2 实施

护士长负责组织,2名受训护师执行实施安全分级管理工作流程,每天护士长要检查、了解护理安全工作完成情况,征求家属意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医生治疗方案,随时调整患者护理安全级别,总结医疗及护理效果。

3 结果

对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实施护理安全分级管理后,杜绝了抑郁自杀未遂患者住院后再出现自杀现象,有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患者及家属对住院的满意度由同期的84.4%提高到96.2%,基础护理及专业护理的合格率由92.1%提高到98.6%,医护人员满意度由86.3%提升到95.6%。

4 讨论

4.1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全国自杀人数不断上升,在自杀人群中,有一部分与精神疾病有密切关系,其中,抑郁症占所有精神疾病的4%~10.5%之多,且有不断上升趋势。为此,对抑郁自杀患者住院期间实施护理安全分级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安全分级管理能有效杜绝和防止抑郁症患者住院后出现自杀等意外事故,提高护理质量[1]。

4.2 护理安全分级管理的实施,强化了护理安全工作,减少了护理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

参 考 文 献

[1] 临床心理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第4篇

【摘要】对85名精神科护士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状况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护士本身抑郁自评分也无明显差异,说明精神科护士不会因为面对特殊的人群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  抑郁调查

        精神科自身有着特殊性,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要求护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要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护士自身应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身健康及工作质量,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本院精神科护士进行测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精神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平均29.55±9.28岁,已婚82人,离婚3人。文化程度中专85人,参加夜班80人,白班5人。

        1.2方法 采用自评问卷,个人填写,sds抑郁自评量表由20条目组成,按1、2、3、4评分,其中10条为反计分,累计总分为粗分,标准分为粗分×1.25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统计学犯法包括七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 sds抑郁自评调查结果,85名护士sds粗分为34.56±7.48,标准分为42.98±9.02,p为0.2472和0.3354,均>0.05显示抑郁症状发生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

        2.2年龄护龄与抑郁自评标准分作相关分析,结果分别为r=0.039  p=0.723,r=0.046  p=0.675。

        3.讨论

        3.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使精神科护理工作,被人们理解敬重,社会地位也随着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科护理专业已从简单的基础护理进入综合性应用学科,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具备爱心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及精湛的业务。知识观念的改变使精神科护士所承受的社会压力相应减少。

        3.2社会支持、领导重视是减轻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重要因素,使她们安心护理工作,激发工作热情。

        3.3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精神疾病的重视,护理模式的转变,提高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各种应变能力及自身保健意识水平,精神科护士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减轻了工作压力的关键因素。

第5篇

[关键词] 社区护士; 健康信息; 产后抑郁 ,产妇,心理健康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6周症状明显。临床表现为心情沮丧, 易激惹、 焦虑、 恐惧、感情淡漠,不愿与人交流, 对婴儿健康过度担忧, 对生活、 家庭缺乏信心 , 缺乏主动性, 反应迟钝, 注意力不集中。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顾婴儿的能力, 严重者可陷入精神错乱或嗜睡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达5%~2 5%[1] , 为此我们分析了产后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对我社区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生育妇女从围生期开始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至产后6周为止。运用 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 EDPS ) 测评,评分均低于 13分,未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2] , 有效地预防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1.1 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 但由于产妇对分娩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 大多数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 恐惧心理, 主要是对分娩能否顺利、 婴儿是否健康、 分娩是否疼痛等担忧。另外, 产妇对母亲的角色不适应, 特别是初产妇缺乏育知识, 也对产妇造成心理压力, 产生焦虑、 抑郁, 形成心理障碍。产妇在产褥期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退化,任何刺激均能引起心理失常,当心理压力或心理问题未解决时可能导致抑郁的产生[3] 。

1.2 生理因素 生育妇女从妊娠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大变化。在妊娠期激素水平增加10倍,而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至产后1周已降至未孕水平[2],这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另外,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及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均给产妇带来紧张及恐惧,导致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3 社会因素 孕期发生的不良事件、不良的分娩结局、产后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及家庭对婴儿性别的期盼等都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2 护理措施

2.1 加强围产期知识宣传 从产前检查开始向孕妇宣传孕产妇正常的生理变化及与分娩相关的知识, 使其了解妊娠、 分娩过程。解答孕妇所提出的问题 , 使她们从中获得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 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有所了解, 能正确对待孕期、 分娩期出现的不适, 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开设母婴课堂, 利用图谱、 多媒体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 换尿布、 洗澡、 抚触等育婴技能,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在思想上、 技能上做好准备。

2.2 做好产褥期的家庭访视,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和生活指导

2.2.1 与产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产褥期的产妇心理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的状态。社区护士与其接触时态度要和蔼,动作要轻柔,说话要中肯,以鼓励、劝导、导、支持为主, 耐心倾听述说,积极回答问题,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关心同情她们,以取得信任。多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减轻她们心理压力,使她们认识到焦虑、抑郁情绪会给自己及婴儿带来严重后果,应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

2.2.2 给予产妇心理疏导 产妇由于分娩时的疲劳、 手术切口的疼痛、 睡眠不良、 乳汁不足、 尿潴留、 便秘、 照顾婴儿无经验等均可造成产妇情绪低落, 产生焦虑、 抑郁。社区护士要及时进行家庭访视, 耐心倾听产妇述说心理问题。诱导产妇宣泄情感,详细了解症结所在, 有针对地给予产妇心理疏导和支持, 并指导产妇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促进和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 培养产妇的自信心。

2.2.3 指导产妇进行自我调节 加强产褥期卫生知识的宣教 , 内容包括保证充足的睡眠, 学会与婴儿同步休息, 做到生活有规律。闲暇时听一些轻柔、 舒缓音乐, 看一些图文并茂的育儿书籍,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缓解压力、 调节身心、 保持心情愉快。另外, 鼓励并指导产妇产后早期锻炼, 有利于产后身体的恢复。

2.2.4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区护士对产妇家庭成员进行教育和指导, 不仅要为产妇提供安静、 舒适、 整洁的休养环境及科学合理的膳食 , 还要多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 , 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不对生男生女有歧视, 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3 讨论

产褥期妇女经历重大的心理、生理变化,其核心是心理上的退缩以及对帮助和支持需要的增加。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分析,妊娠、分娩本身既是重大的生活事件也是创伤性过程,造成孕妇或产妇心理和生理上的改变,由于不适应或者反应过强,引发诸多心身障碍,产后抑郁即是一个典型病例。产褥期抑郁症不仅对产妇本身有害,而且会危害到婴儿未来的成长发育,同时对家庭对社会不利。对产褥期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心理疏通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信念模式遵照认识的理论原则, 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 即期望、 思维、 推理、 信念等行为的主导作用。健康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基础, 它的形成是人们接受劝导, 改变不良行为, 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4] 。社区护士根据孕产妇的生理、 心理特点,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观点, 灵活机动地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 改变个体不利于健康的概念, 促使其采取健康行为[5] ,取得了满意效果, 有效预防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 小结

产褥期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应该引起学界、社会、家庭的重视。作为社区护理人员,应该针对具体情况为产妇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妇女和儿童,共建和谐完美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4.

[2] 丰有吉.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1212.

[3] 蒋迎春.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护理体会.河北医学,2001,2(7):1113.

[4] 张海燕,张美芬.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护理研究,2001,15(6):311312.

第6篇

关键词: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心理疗法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4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由于我科接收的都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如抑郁症患者,这就更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更多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了解病人的心态和心理需求。运用心理学技巧,积极影响病人的心态,更快的促进其康复。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抑郁症(Depression)是神经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在中国,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由于患者在住院期间大部分时间和护理人员相处且密切接住,因此护理人员能否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患者的需要,就在于护理人员能否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转变观念,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而对抑郁症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对住院期间的抑郁症病人实施系统正规的心理护理做了浅表的分析。除了药物治疗外,科学及有效的护理对于抑郁症的康复是很有必要的。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抑郁症病人共80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21例,年领在20至50岁,经过临床表现特征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试后确诊为抑郁症。护士长及全体护理人员对这一年我科入院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全面了解,确定了病员的心理和心理表现症状。

2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病人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这种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志去影响病人而建立的。

2.1言语:言语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通过礼貌、诚恳自然、友好交谈,可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况。如对心情不快的病人给与劝导、慰抚,使病人心情愉快,对疑虑的病人给与解释,解除其顾虑,对消极悲观的病人给与鼓励,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行动:一个人的行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而护理人员的行动对病人有直接的影响。懒散、懈怠令人产生厌恶;轻佻、潦草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慌忙,冒失令人恐惧、疑虑。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轻柔、庄重、镇定、认真,从举止上可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2.3神情:在心理学上称为非语言流。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情绪,时时刻刻乐观、开朗、以此去感染病人,而切忌惊慌失措。神情可以在举动及目光中流露出来,特别应该注意。

2.4态度:包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自身的仪表、风度、姿态等。上述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对病人的心情有直接的影响。

2.5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家属亲友的言语举止常直接影响着病人,其良好情绪能给病人以安慰和支持;而其不良情绪则对病人是一个恶性刺激。护理人员应对家属亲友进行保护性医疗的宣传使之懂得自己的情绪可以影响病人,影响治疗,故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保持沉着、冷静,切不可行露于色,而宜于和颜悦色地给病人以安慰、鼓励。

2.6加强护理宣教。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影响着病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护理人员除通过自己的言行、神态去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外,还应加强护理宣教。

2.7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活动。优美舒适的环境对病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增进健康。

2.8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其生活制度,可以加速病人对医院环境的适应。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即可消除因肌肉紧张而引起的情绪反应,又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适当的娱乐、阅读等也可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

3合理使用心理疗法

心理治疗在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主要是指心理治疗中的支持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疏导和环境调整等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3.1支持性的心理护理贯穿于病人住院治疗的始终,重点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了解病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病人。主管护士每天必须至少10分钟时间接触病员,了解病患者估,以充分认识自己的病情变化,从而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当天的病情及心理变化情况,鼓励患者说出病情和痛苦,给与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支持,对每个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给予预防性措施,让患者每天对自己的病情进行评

3.2接受现实,合理归因。针对早期的抑郁症患者多不愿接受患病的现实,部分病人认识不到自己的痛苦和躯体不适,工作能力下降是由疾病所至,心理护理的重点是让患者意识到自己患了病,所有的不适均由病所引起,通过每周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等,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以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3.3鼓励行为,带动情绪。结合每个病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制定生活作息时间,限制病人卧床和独居,尽量让患者自己照顾自己,鼓励病人适当的参加集体活动,如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治疗,运动训练等,转移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绪。

3.4重建认识,自我修正。通过与患者深刻的探讨,了解患者不合理的信念推理,化解死板的认知方式,给予正确的指导,反复的演示,并要求患者在今后的生活中经常的自我评价,以积极主动建设性的认知取消消极被动破坏性的认知。

3.5康复指导,功能恢复。患者出院前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指导,向患者讲明巩固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常生活要注意的事项,复诊的时间,家人支持等各方面的问题。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以利于疗效巩固和心理社会的恢复。

3.7加强巡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的缺乏以及乐趣的丧失。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很高,自杀方式很隐蔽,而且特别不容易被发现。对严重抑郁的患者一定要严加防护,避免意外的发生。尤其在夜间值班的护士,更要多巡视病房,发现佯装入睡的病人,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同时,还要观察病人的一些异常举动及情绪的异常变化。如果病人不愿交流,可以向其他病友了解他近日的一些表现,以便掌握更多的信息。

3.8药物指导。抗抑郁药的应用,尤其是新一代抗抑郁药的出现,给抑郁症病人带来了希望。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讲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以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有的抑郁症病人为了达到自杀的目的,还会在服药时藏药漏服,等攒够一定数量的药后再实施其自杀计划,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护士在为病人发药时,一定要看着病人服下后方可离去,另外,病人出院后,也要嘱其按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减药。

4心理护理的注意事项

4.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重要保证。

4.2与病人正式交谈前要了解病情,计划交谈的具体目的和内容,使谈话内容具有针对并使病人乐意接受。

4.3要求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要善于运用沟通技巧,如应用上述倾听、保证、支持心理治疗三原则,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对谈话的内容应表示出兴趣,设身处地地理解病人的处境和情感,使病人感到护士能理解其内心世界和感受,若非必要不要随意中断患者的谈话,交谈中要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和自然、放松的姿势,用平静、友好和接受的方式清楚、稳健、有序地交谈。谈话的声调宜温和、富有感染力,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逐步与病人建立持续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

4.4接触交谈要尊重病人人格。应让病人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如果因病情注意不集中,处于焦虑、抑郁、愤怒,或病人对护士不信任时,不宜正式交谈。

4.5注意避免因言语暗示、解释含糊、指导失误等而造成医源性心理问题,不可议论病人的缺陷、不良预后和家事,对病人的谈话内容应保密。

4.6对非正式的谈话内容,不可表露厌烦、否定的对立情感,对病人的许诺要兑现,对于办不到的事应耐心解释,不可敷衍、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为病人进行任何治疗与护理均应告诉病人治疗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4.7重视非语言性沟通,因对思想、情感交流有重要作用。

5讨论

心理护理以临床护理实践为研究依据,促进了医患关系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心理护理干预可培养患者积极的心理对应能力,调整其负性情绪,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心理护理通过向患者介绍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过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让患者消除服药的恐惧感,了解坚持定期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复诊的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的提高直接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而复诊依从性的提高,为患者更加科学合理的院外维持治疗,提供了指导。因此,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临床和社会康复,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应积极大力推广。

6结论

综上所述,从临床角度可看出,科学的心理护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有利于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的康复。因此应加强宣教,将心理护理工作更多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判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00-223

第7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03-01

脑卒中后常并发抑郁状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以卒中后出现持续情感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总发生率为28%-80%[1]。PSD的发生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妨碍神经功能恢复,并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率。本研究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PSD患者各159例,人选标准如下:(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7分的患者;(3)年大于40岁;(4)神志清楚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交流正常;(5)自愿参加。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精神病患者。

1.2.方法

1.2.1 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80)和对照组(n=79)。所有入选患者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并根据病情进行对症及支持处理。干预组:从患者确定为脑卒中抑郁后,施行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在院期间一切护理相关的事务。责任护士在责任组长的指导下,负责分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事物,把对患者的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满意护理。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特点,强调落实基础护理,加强晨晚间护理,并针对患者的病情,施行必要的护理心理疏导,保持和患者的融洽关系。对照组:实施功能制护理管理,护士按任务分各种班次,主班负责处理医嘱,输液班负责加药、输液,治疗班负责注射、发药,护理班负责接收新患者、做各种宣教等。每天护理班护士通过交接班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抑郁程度,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并做好交接班。

1.2.2 测评工具

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该量表包括17项版本,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为普遍的量表。抑郁评定标准:7-16分为轻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②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BI) [3]: ADL分级:>60分为良,标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为中,表示有功能障碍、稍微依赖;

1.2.3 测评方法:所有患者于入组时和出院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测评

1.2.4.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影响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HAMD的评分分别为16.4±4.4和15.1±5.9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HAMD的评分分别9.2 ±3.4和11.3±4.3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生活能力的影响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ADL的评分分别为26.5±8.7和28.2±7.3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ADL的评分分别为46.6±8.8和40.5 ±9.7,具有统计学差异(P

讨论

第8篇

[关键词] 产后; 抑郁; 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1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46-02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分娩后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30%[1],多在产后两周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产妇心情压抑、沮丧、恐惧、睡眠障碍、无趣,甚至出现自罪、自杀或杀婴倾向,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婴儿的身心发育及家庭的稳定。因此,本文对孕满28周的孕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做对照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我院2007年2月~2008年2月收来的产妇中抽取120例孕28周岁以上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跟踪调查至产后14d。实验组,初产妇50例,经产妇10例,其中剖宫产15例,年龄(25.3±4.2)岁,专科及以上学历15例,中学40例,小学5例;对照组初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其中剖宫产14例,年龄(25.6±3.8)岁,专科及以上学历16例,中学38例,小学6例。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从产前到产时至产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2.1 产前护理干预

1.2.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产妇入病区,责任护士主动热情接待病人,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并为其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温馨的住院场所,消除其陌生与不安感;主动与产妇沟通,介绍其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的情况,增加其信赖度;并以诚恳的语言了解患者内心想法,鼓励其倾诉内心的不安,疏导其负面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1.2.1.2 认真做好产前教育 将含有妊娠知识、正常分娩过程、产后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生产注意事项、育婴知识和自身护理的宣传资料发放给产妇及其配偶,配以口头讲解、指导示范、录像、图解等多种形式,提高产妇的心理卫生水平,解除其由于不了解生产过程等产生的焦虑情绪,由于育婴等知识缺乏所产生的不安心理,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重视配偶在生育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配偶的关爱、体贴、照料,为产妇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1.2.1.3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调查表明,产妇情绪紧张,本身患有其他疾病,手术产、对胎儿性别有特别的期望、家庭关系紧张、产妇性格内向、神经质等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均增高,故护士要了解产妇的特别状态,针对性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减少不良诱因,增进正常情绪。

1.2.2 产时护理干预

(1)产房保持清洁、温暖、灯光柔和,助产士其他医护人员要态度亲切、和蔼,关心体贴产妇,给产妇以心理情感支持,减轻产妇因宫缩造成的焦虑、烦躁心理,有效预防产生抑郁的发生。

(2)开展产时陪产,陪产人员由配偶或家人担当。资料研究表明由关系亲密的人陪产能提供心理支持,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与不安,有利于顺利分娩,增进产妇自信心,减轻焦虑。

(3)研究表明,腹部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助产士的按摩可减轻产妇的疼痛感,使其产生安全感,增进护患关系,使产程进展顺利[2]。

1.2.3 产后干预

(1)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了解产妇家庭状况,帮助产妇协调家庭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其配偶及家人不仅关注婴儿,更应关爱照顾好产妇,促进产妇由孕妇-产妇-母亲的角色转换,增进良性情绪,避免失落、无助、焦虑情绪。

(2)放松训练。为减轻产妇的紧张情绪,可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法[3]。首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逐渐握紧拳头(约5s),吐气时缓解放松。借此可调解肌肉紧张度,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呼吸。然后以此类推,放松前臂、上臂、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大腿、小腿等部位的肌肉。

(3)采用光碟、录像等指导产妇做产后保健操,重塑产妇体型,锻炼腹部和盆底肌肉,提高产妇自信心,减少产后并发症。资料表明,练习简易瑜珈可缓解产褥期妇女压力[4]、有效地改善患者睡眠、腰痛情况,进而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1.3 评价指标

所有病例于入院当天,产后14天采用抑郁(SDS)和焦虑(SAS)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2个量表均含20个条目按1~4分,4级评定,SDS累计得分≥53表示存在抑郁,SAS累计得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2个量表均由患者的责任护士对所有病例进行个别交谈,病人理解后独立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SDS自评标准分、SAS自评标准分在入院与产后14d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SDS自评标准分、SAS自评标准分在入院与产后14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者随着孕妇-产妇-母亲的角度转换,经历了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从体内激素水平的骤变到生育的强烈体验,以及初为人母的经历,患者经历了一个强烈的应激反应,我们护理工作者应遵循生命的规律,从生理,特别是心理的角度给患者们整体的护理。如产前主动热情为患者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信赖感,提高遵护行为,顺利接受护士的心理护理;产时陪产、按摩等增加病人舒适感,增进正性情绪;产后由专业护士指导进行放松训练与瑜珈锻炼,使产妇增加自信心,满足自尊的需要,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使产妇心理、生理得到充分的照顾,满足其归属感。实验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行之有效,明显减轻了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 妇产科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2] 张学敏. 围产期抑郁的护理研究[J]. 当代护士,2009,3:10-11.

[3] 李跃旗. 慢性肝炎患者心理障碍分析与治疗[J]. 中国临床康复,2003, 7(1):92.

第9篇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抑郁症门诊复发性抑郁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宣教和护理,干预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症知识掌握达标情况(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护理干预;复发性抑郁症;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a)-0146-03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Out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ajor Depression

WU Qiu-ming

Outpatient Department, Xianyue Hospital,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out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ajor depression. Methods 104 cases of out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ajor depression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2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education and nursing,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dopted th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epression knowledge mastery standard-reaching rate(92.31%)vs (75.00%) SDS and SAS scor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Recurrent major depression; Effect

抑郁Y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其终生患病率约15%。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精神障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精神残疾的首要因素,也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根据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的门诊病种分析和排序[2],抑郁症就诊数位于各类精神分裂症之后居第2位。抑郁症如此庞大的就诊数和高的患病率给患者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不同层面的沉重负担。如何更好地帮助抑郁症患者更好的就诊和康复显得尤其重要。该文通过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到该院抑郁症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复发性抑郁症的患者当中选取104例患者并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在该院抑郁症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复发性抑郁症的患者当中选取10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入组标准:①复发性抑郁症诊断均符合《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2版诊断标准;②病史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门诊治疗期间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在每次复诊时进行一般宣教和服药指导。实验组除此之外由经过培训的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注重人文关怀,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由于担心隐私暴露,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患者求医时大多遮遮掩掩,分诊时避重就轻。护士分诊时碰到此类患者先引导到较安静地方,用专业的几个问题问诊,大概判断是抑郁症患者后带患者挂号并直接带到抑郁症门诊候诊。候诊等候显示屏隐去患者姓名的一个字,保护患者隐私。由诊室护士热情接待,介绍门诊就诊流程,门诊各科室包括检查科室的具置,消除陌生感。在保持一护一患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仔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家属心理状态,以及患者和家属对目前疾病、服药、相关检查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时要尊重和理解患者的感受。

1.2.2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疾病知识健康教育 护士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文化层次采取不同宣教方式如图片,手册,视频让患者认识复发性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病程,结局与复况,家庭护理复发性抑郁症的常识和技巧,抑郁症患者的婚姻,生育问题等。目前最新的抑郁症治疗方法和依据,服药过程中会有哪些副作用该如何应对,比如有的抗抑郁药物在服药初期会有加重抑郁症的情况,有的会增加自杀倾向,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复诊,家属也要加强护理。让患者和家属对抑郁症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悲观,恐惧情绪,明白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有一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配合治疗也能正常工作和生活。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消除一部分家属对患者的误解。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一些疑问。

1.2.3 了解具体情况,协助解决具体困难 抑郁症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对于经济有困难的该市患者告知本市政府的有关优惠政策,指导办理残疾证。充分利用政府的补助后自己所需支付的费用就很低了,避免患者因经济问题而中断治疗。路途遥远,出行不便的患者告知该院在厦门岛外的几个防治点的具置,接待时间,防治点的电话,让患者选择最近的防治点复诊。非该市户籍患者讲解异地医保的相关政策,或与监护人解释协商,对复诊和复查做出合理安排。

1.2.4 多方协作,提供社会技能训练机会 经过治疗病情恢复良好,稳定期患者经医师评估适合做社会技能训练的患者,由护士联系医院康复科和客服中心,对患者经过培训后在康复科做手工制作,或在客服中心为门诊患者服务,训练患者的操作能力、沟通交流技巧,与人相处之道等,以利于恢复社会功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1个月填写自制的抑郁症知识相关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和入组后5个月的SDS评分以及SAS评分的差异情况,分别使用SDS量表以及SAS量表来进行测试。

1.4 统计方法

在该次针对护理措施对于抑郁症患者起到的效果而展开的分析当中,结合数据类型,该研究将择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针对计量资料选择(x±s)进行表示,并行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后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u估对抑郁症的知识掌握情况都不容乐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分别接受干预后,对复发性抑郁症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干预组知识掌握达标48例,不达标4例,达标率为92.31%;对照组知识掌握达标39例,不达标13例,达标率为75.00%;两组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6,P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DS、SAS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的SDA、SA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自的干预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和干预前对比,均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说明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而言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及干预组的效果理想。见表1。

3 讨论

当代的医学模式,正在发生着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再向人文医学模式的历史性转变。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就是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和服务意识,让病人感受到医学的温暖。护士自觉给与患者的情感付出,以及对患者的同情理解和对人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即人文护理[3-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优质服务的内涵也在逐渐扩大,加强护患沟通是改善和提供优质服务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措施[5]。该研究护士在服务过程中理解患者患病后的感受,保护好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热情接待,仔细评估,详细介绍医院科室位置和就医流程,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将人文关怀贯穿其间,有利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获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对之后需要接受的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虽然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之一,但是除了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之外,普通群众和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抑郁症的识别和了解也是非常有限。有研究[6]显示中国某城市综合医院的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为54.5%,低于英国的普通人群和葡萄牙年轻人对抑郁症的识别率。综合医院的医师对抑郁症的了解况且如此,我国普通人群对抑郁症的了解状况就更不容乐观了。因此对患者和家属很有必要进行抑郁症的相关健康教育[7-8]。该研究对干预组患者和家属针对不同文化程度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对抑郁症有深刻的认识,即不过分悲观,也不过分轻视,对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也给与充分说明,让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防止患者对治疗产生怀疑而放弃治疗,让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9-10]。该研究显示干预组接受健康教育后对抑郁症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这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抑郁症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让患者社会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11]。该研究对干预组患者病情稳定者尽量创造康复机会,让其参加手工制作和在客服中心为他人服务。在此过程中,患者既能锻炼操作技能,也能学习与人相处之道,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12]。对手工完成的作品,为他人服务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感谢,患者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这让患者能体会到快乐,带动正性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减少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的发生。

在该次针对护理措施对于抑郁症患者起到的效果而展开的分析当中,经过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的患者在SAS评分[干预组:干预之前为(60.59±7.16)分、干预之后为(42.51±7.51)分;对照组:干预之前为(61.06±8.39)分、干预之后为(48.61±6.47)分]以及SDS评分[干预组:干预之前为(65.11±6.15)分、干预之后为(42.14±5.87)分;对照组:干预之前为(65.09±6.17)分、干预之后为(49.16±6.37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Mao RR,Tian M,Xu L.Depressed Brain:The neurobiology of depression and new approaches to antidepressant.Chin J Nature,2009,31(3):148-152.

[2] 赵振海.我国抑郁障碍的调查现状及展望[J].临床精神疾病杂志,2009(19):63-64.

[3] 秦荣.谈整体护理与人文护理[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1):74-75.

[4] 王娟,张惠蓉,张丽萍,等. 护理人文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中的体现[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170-172.

[5] 宋述灵,张凤云,杨丽丽.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0,29(7):1069-1070.

[6] 罗小阳,王绪轶,廖艳辉,等.综合医院医师对抑郁Y知识的知晓调查.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2):1-5.

[7] 蒋菊芳,张紫娟,丁兰芬,等.护理延伸服务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4) : 4192

[8] 郑晓晓. 整体护理模式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3(27):42-43.

[9] Zimovetz EA, Wolowacz SE, Classi PM,et al. Methodologiesused in cost -effectiveness models for evaluating treatments in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 systematic review[J]. Eff Re-sour Alloc,2012,10(1):1.

[10] 张鑫.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7):143-145.

[11] 赵智娟,杨海英,黄成兵,等.健康教育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5):15-18.

[12] 刘静,陶筱琴,祁佳,等.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9):670-680.

第10篇

循证护理是科学指导实践的方法,又称实证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1]。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它的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2]。2011年10月开始,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86例,其中男42例、女44例,平均年龄(68.9±9.5)岁。病程均为2年以内,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3],神志清醒,病情稳定,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发病前无神经症、抑郁症。

1.2方法:

1.2.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该小组接受有关循证护理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学会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和文献检索等手段。

1.2.2寻找循证支持 通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系统地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和文献进行循证,制订循证护理方案。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入院指导: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送患者到自己的病室,问询患者有何寻求,尽量给予满足。(2)心理护理: PSD患者起病急、进展快、多伴有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和家属往往被突如其来的现实所吓倒,表现出悲观、失望的心理,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来改善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增强其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制定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4]。要根据患者文化层次和自身爱好,为患者提供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分散其对不良事件的注意力,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3)肢体功能锻炼:要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或者是借助日常生活用品对患者进行训练,由简单到复杂,逐渐使病人从完全被动照顾到部分生活自理,直至完全自理。对肢体功能锻炼也是遵循由被动到部分主动直至完全主动。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操之过急、过累,同时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多鼓励、赞扬病人微小的进步,增加病人的积极性和康复信心[5]。(4)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以图片或交流的方式向家属及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和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改变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消除其抑郁、恐惧心理,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另外,对PSD的护理措施并不是随着治疗期的结束而终止,对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6]。要教会病人、家属及亲友科学的护理和协助锻炼的方法, 将护理从医院转向家庭。

2 结果

对86例PSD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均好转或康复出院。致残率为12%,平均住院日为18.5天,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3.1 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使护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循证护理,即“遵循证据的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术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方案”[7]。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充分的考虑到病人的价值取向,尊重病人的意愿,按照循证的理念制定出严格的护理方案,由专职护士去实施,使护理工作流程和标准更加的严谨和科学。

3.2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士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水平。开展循证护理是护士不断进行策划、组织、协调、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护士实现多重角色不断转换的过程。循证护理强调将最佳的研究成果或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实践[8]。护士为了做好循证护理,就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思考,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新华,李平加强护生实习带教管理减少护理差错发生[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12):35

[2] 刘军,李海燕.脑卒中并发抑郁68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2006,46(1):63.

[3] 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13-414

[4] 黄力平,魏国荣,宋兰欣.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训练[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2):56-58

[5] 魏丽芹,亓洪丽.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10C):2765。

[6] 池晓武.脑卒中抑郁症病人的护理[J].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2003,3 (2):48.

第11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抑郁症患者70 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 年6 月~2014 年8 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7, 年龄20 ~ 50 岁, 平均年龄(34.272.4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8,年龄22 ~ 50 岁,平均年龄为(35.491.3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即日常护理和用药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具体如下。

(1)基础护理干预: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向患者耐心介绍医院环境,有利于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心理护理干预:护士应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掌握患者的人格体征、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等,在每日18:00~21:00 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应主动跟患者进行交流,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应采取诱导、关爱的方式成功走进患者内心世界,从而了解患者产生抑郁症的病因,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提高患者心理情绪耐受能力,得到患者充分信任后,应和患者进行深入交流,讲解抑郁症相关知识。

(3)药物护理干预:患者服用药物前,向患者介绍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临床效果,每日监督患者服用,患者坚持服药后,应鼓励患者表达服药后的感悟和优点。

(4)家庭支持: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护士应告知患者家属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服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服药依从率,将服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3 个指标。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20.0 软件,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服药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服药依从率

观察组完全依从32 例,部分依从1 例,不依从2 例,服药依从率为94.29%。对照组完全依从21 例,部分依从4 例,不依从10 例,服药依从率为71.43%。观察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0.05。2.2 对比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32 例,一般2 例,不满意1 例,护理满意度97.14%。对照组抑满意23 例,一般1 例,不满意11 例,护理满意度为68.5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

3 讨论

第12篇

关键词: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6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2年5月,将入院的7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组,单日住院者为试验组,双日住院者为对照组,对照组34 例,试验组36 例。

2组的性别比例均衡,并符合如下标准:①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抑郁症或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没有合并躯体疾病。③年龄18 岁~55 岁。④对入选患者服用舍曲林(万特)片每天50 mg,如4 周后疗效欠佳可加至100 mg;睡眠障碍者,可合用小剂量氯硝西泮片。⑤2 组患者文化程度均衡,具有可比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4]前17 项评分≥18 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 分。2 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1.2 方法:对照组在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试验组除应用药物治疗外,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①在护理部主任的指导下,组织各病区护士长编写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制订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格。内容包括:教育日期、教育时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对象、效果评价、指导者签名。②患者入院后建立完整的护理病历,包括: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出院指导,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格放入护理病历中,以便护士进行宣教。患者入院后由主班护士进行入院介绍,待病情缓解后由床位护士负责补充介绍,教育的方式有个别介绍、集体介绍,语言要通俗易懂,在每次宣教时先提问上次宣教的内容,根据患者的掌握情况,进行反复宣教。③护士长定期检查,提问患者,了解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效果评价,指出不足。④患者出院前由护理组长进行总结评价,做好出院指导,同时告知家属家庭护理知识,以减少复发次数。

1.2.1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①个别指导。对不同患者每周采取一对一的个别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解释,帮助患者提高认识,增强自信心。

②群体式指导。针对患者共同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每周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讲座,进行讨论,解答问题等群体指导方式。

③书面教育。发放书籍、图片等相关的宣传资料,交给患者阅读,帮助患者增长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能力。

1.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①入院初期。进行入院介绍,包括医院环境、主治医生与责任护士、探视制度与陪护制度、作息时间等,安慰、鼓励患者,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配合治疗。

②病情稳定期。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介绍抑郁症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药物作用、失眠的相关因素及改善睡眠的措施,揭示患者个性与疾病的相关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③恢复期。多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其心理问题,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及产生抑郁、焦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我,不要过高要求自己,也不要过低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④出院前期。进行出院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方面的指导,让患者知道坚持服药的意义,避免或减轻药物副反应的方法,维持用药的注意事项,疾病复发的征兆,如何自我防治,怎样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指导家属做好家庭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尽早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1.3 疗效评定:按HAMD 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0.0 软件进行t 检验或χ2检验,P

2 结果

2.1 2组评分比较治疗后两2 组HAMD 及HAMA 各次评分均逐渐降低,治疗10 周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试验组降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2组疗效比较治疗10周,试验组痊愈19 例,显著进步13 例,进步3 例,无效1 例;对照组痊愈12 例、显著进步10 例,进步10 例,无效2 例,试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

根据健康教育内容自制调查问卷,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内容测试,得分在50分以上的患者为达标,结果试验组达标率比对照组高。我院护理部制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每1位出院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护理人员依照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动态的、连续的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抑郁症常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在疾病恢复期,护士帮助患者分析病因及临床表现,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掌握抑郁症的疾病知识及用药知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使患者了解只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减少精神刺激,做好自我调节,疾病是可以控制的。促使患者主动地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对护理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增加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减少护患纠纷,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使患者在理解、关爱、温馨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参考文献

[1] 苏晖,江开达,徐一峰.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3):146-149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127、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