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

时间:2022-08-14 12:34:40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形势呈现出新常态特点,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托媒条件下的科技转型逐步实现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进步,商业银行若想要实现自身稳定持续发展,应当积极转型,对计划实施高效化管理,从而沉着应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一、新常态下的会计核算管理

1.新常态下会计核算管理所遇到的瓶颈

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对传统的会计核算带来了新的挑战,投行业务以及金融衍生品投资的不断发展,要求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不断优化调整,从而保证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金融衍生品为例加以分析可知,表外核算是当前市场经济中衍生金融的主要工具,监管部门仅仅能够对商业银行的报表数据信息进行监督与管理,而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品存在较大风险,这与会计核算缺陷存在密切联系。会计信息披露是确认与计量的重要方式,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确认方式,导致相关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所谓会计计量,主要是指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对经济业务及其结构进行准确计量,而货币计量规则难以实现,导致金融衍生工具存在一定计量难度,此种情况下,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会计核算过程中,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操作标准尚不统一,银行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科目调整与会计核算内容调整后,商业银行表内外余额波动较大,相关监管部门也只能够通过报表对银行余额变动情况进行监督,难以进行实时把控。相关操作人员会计知识的不足,也是滋生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因素。

2.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是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完善制度及相关规定,结合银行自身发展实际,制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及业务操作标准,进而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实行动态化管理与控制,确保大额支付以及应收应付款挂账等事项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报批。在原有业务管理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完善会计核算程序。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积极完善会计核算程度,柜台及相关会计人员应当严格且规范的填写会计凭证,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的核算程序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账务核对以及相互监督等方式,切实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点,应当通过设置台帐记录等方式,对规划、预测、计划以及控制监督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全面提高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效率,应当积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商业银行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因此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当前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梳理,对银行内部人员岗位进行有效梳理,争取实现内部科学化、规范化控制。在此基础上,应当依据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加以全面分析,对现代信息科学进行合理利用,优化调整商业银行新老业务的控制方式,并建立事前控制系统,切实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二、新常态下的流动性管理

1.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环境下,商业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大,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利润空间下滑问题,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头寸预报的准确性,确保结余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运行需要各项存款来支撑,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预定要求对企业及个人进出款进行准确预报和控制,在此种情况下,受上下传导会受时间限制,以及客户进出款存在的不确定性,会出现流动性不稳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效率,因此在新常态下加强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流动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为促进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建立健全流动性管理体系,通过上下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剩余资金进行合理安排,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做好压力测试,并及时对体系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切实保证财务管理整体效率。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进行合理安排,适时调整理财资金池比例,对同业业务进行科学化梳理,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财务杠杆的收益。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应当对央行各类政策工具及市场融资手段进行合理利用,切实扩充商业银行自身流动性,最大程度上满足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监管要求及抵御风险的实际需求。

三、新常态下的信息统计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处于新常态运行环境下,信息统计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新利润点,信息统计数据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的业务水平和经营现状,从而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及流动性风险规避的准确性,对于商业银行科学决策以及业务结构调整也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可知,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1.信息统计管理的不足一是时效性不足。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过程中,受到数据传达方式、系统运行以及监管层数据共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报表数据获取的时效性不足,严重影响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决策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是影响信息统计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尤其是部分报表涉及到人工调整和填报,并依照人工方式进行校验,往往存在一定疏漏,此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工作中,往往耗费较大的人力资源开展数据的采集汇总检验等工作,综合管理效率较低。2.信息统计管理相关建议注重系统开发,尽量避免手工填报数据,以避免类似于总分支机构汇总数据无法配平等情况;注重人工培训,人员设置应合理、注意新老员工的数据信息移交。同时,应当加强进行相关创新业务统计培训,以提高信息统计的准确度;注重数据共享,由于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存在跨地区开设分支机构,因此在信息数据共享上(包括银行内及银行间)也应加强,以避免例如不良客户跨地区或跨行瞒骗授信或单笔抵押物重复瞒骗质押等情况;注重基础数据部门信息准确度,相关基础数据统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信息录入、维护及汇总工作。

四、新常态下的预算管理

影响预算管理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相互串用因素,三是战略发展因素,四是风险因素,五是经济波动因素。因此在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考虑“木桶效应”,即积极挖掘弱势业务的潜力。在管理上,建议施行精细化管理,将各项工作分配到人,并进行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反馈。定期对预算管理进行评价,不断对其补充和完善。预算管理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执行完善的风险预算管理制度和具备科学的前瞻性思考及判断。通过一系列包括设立合理目标、合理建立风险矩阵、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反馈处理问题、分析后出具风险排查报告等步骤实施风险预算管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对商业银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自身稳定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当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计划财务管理,从会计核算、流动性管理、信息统计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科学化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郑宝财 李宁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傅小梅.浅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J].财会通讯,2012(35).

[2]周煜.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分析[J].财会研究,2015(6):53-55.

[3]刘喜文.浅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发展转型[J].农村金融研究,2015(6):40-43.

第2篇

【关键字】计划管理 商业银行计划体系 控制调节 预测分析

银行业是计划领域中的后来者。上世纪80年代,银行业经营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导致全球范围内银行业竞争加剧。第二,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改变了银行和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

一、现代商业银行计划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

商业银行计划工作同其他计划工作一样,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就是对所计划的工作任务发挥“计划”的功能,通过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现实的要求和历史情况与发展需要的认识了解,做出比较可行的部署或安排方案,从而为领导决策和实施者提供某种依据,以帮助我们既有目的而工作起来又有条不紊。而这样做又是可能的,因为不管银行工作是如何牵涉到国民经济综合的千头万绪和它自身的如何复杂多变,但总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我们又能够认识这些规律,从而使我们能够凭以做出某种“计划”。因而要提高银行计划工作的水平,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不管我们自觉还是不自觉,又总是在认识这些规律,以取得工作上的自由,而自由又“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

银行计划工作几乎都是围绕资金做“计划”。货币的流通与出回笼,资金的营运与松紧,贷款收放的多少与效益,都需要和尽可能按照有关根据和参数作计划。这种计划既是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的体现,又会给进一步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以基础。

(二)争取主动性,力避被动性

首先,要与业务活动相结合。任何一个计划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完备无缺,而必须在实施中不断修正、补充、完善。银行计划工作更是如此。它与银行各项业务活动有更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计划工作为业务活动提供引路,但同时又有待于业务活动去检验而不断丰富与提高计划的内容与程度。计划工作者的任务是要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努力反映客观实际,但这种客观实际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业务活动相结合,就为自己在这个变化中加深认识而改变原来某些不切实际的计划,使之符合客观实际进而能动地推进业务活动。

其次,要与信息的及时传递相结合。在今天信息量骤增,信息成为社会生产的一种重要资源和经济成就的必不可少情况下,如果计划工作“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着眼和着手于现有的数据和本行的知识,那肯定是会落伍而与所计划的工作任务拉开距离,因而也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研究金融信息理论和科学管理方法,充分注意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快传递、快反馈,适时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搜集起来,加以分析综合,为我们的计划工作充实新的内容,提出新的方案,做出新的决策依据。

再次,要与调查研究和金融研究部门相结合。我们银行的计划都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而当计划作出后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就会进一步深化计划的程度,论证计划的具不具备科学性和有无可行性,从而获得主动权,从事物的必然性转化为自由。因为“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决定的那种能力。”“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我们银行工作的计划要愈有科学性、可行性,从而使我们愈益自由而求得现实性,也就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对事物的认识愈要深刻。而且许多计划都要通过多次的、反复的调查研究,一次比一次透彻,一次比一次趋于全面,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做出积极反作用于客观的方案供人抉择。我们作出的存款计划是如此,贷款计划是如此,存贷结构调整的计划也是如此,等等。而搞好了这些计划,进而也就为全局性的综合计划打下了基础。

(三)发挥创造性,把握特殊性

银行计划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凭借一定的数据、情况进行分析综合、总结概括、权衡比较,既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这就要求一个称职的计划工作者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一般的经验之谈上升到高度的理论思维。这种创造性发挥得如何,对银行计划工作水平的高低关系很大。银行计划工作的主攻点主要是面对国家、企业、以及自身的各种经济现象,也涉及到一些自然现象。我们的计划工作者对这些现象的很好处理,好比赛场中的教练、古时称谋士或军师,要能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帮助参赛者知己知彼,善战善赛。可以举出我国古时候的齐国赛马活动作比喻,有一次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观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马分三等,双方都以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结果田忌三局皆输。孙膜发现,他们的马力相差不大,在下次比赛时便给田忌出谋,让他用上等马对威王的中等,用中等马对威王的下等马,用下等马对威王的上等马,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千金。

二、商业银行的计划体系

商业银行的计划体系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是带有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它提出银行发展的指导思想、有关的理论和发展方式,制定总体目标和全面的发展指标,为银行勾勒远景。这个阶段主要是为银行做出重要决策制定理论框架, 这些决策会对银行未来市场、产品、机构设置、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等产生重大影响。发展规划着眼于长期发展、注重创造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不拘泥于过细的问题。银行的战略要回答: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即谁是客户?应当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发展规划较为宏观,因此在静态的经营环境中,它只能使经营状况略有改善,并常常被认为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然而,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对于银行生存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在比较平稳的经营阶段已经结束, 竞争方面的挑战出现时尤其如此。当商业银行想要将自己的经营扩展到相关的业务或非传统的业务时,当它想要改变自己的竞争地位或形象时,或当它必须重新确定自己的主要业务领域时,制定发展规划很重要。发展规划对于那些希望改变自己的市场和经营管理状况、正在进行重组的银行也很重要。在经济动荡的年代,发展规划必不可少,它可以提出一整套的管理计划,帮助银行考虑目前的决策可能对将来产生什么影响,应付风险管理中的不确定性,监控外部条件的变化。第二级是带有战术性质的行动计划,它制定与实现发展战略相配套的具体工作任务。行动计划主要是制定短期的目标,用来支持发展规划,并且要说明银行的主要业务领域将如何达到预定的目标。行动计划最终将通过具体的任务计划书反映出来,这些计划书确定了完成整个项目中各项任务的时间表。行动计划注重完成预定的任务,但是,它还必须支持银行的整体战略远景。对于需要着手进行组织调整的银行来说,这种编制规划的经验很值得重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制定远景规划固然很需要,但是,其紧迫性尚不及实现远景规划所需要的市场营销方案、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步骤及控制手段等。行动计划为确定和协调这些体制因素提供了基础。第三级是财务计划和预算,它将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中确定的发展目标、战略和任务转变为财务经营目标。编制财务计划和预算可以预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成效。银行也可以以预测结果为依据制定酬金和奖励计划。

三、商业银行计划的编制

商业银行编制计划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这要取决于参与者的身份和他们参与的性质。采用自上而下方法编制预算,开始时由高级管理人员为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和财务、经营目标。然后,每个职能部门据此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和预算,说明它们如何实现银行的总目标。这种方法在银行必须对变化了的环境做出迅速反映时或者是银行为了保持盈利必须整顿自己的经营时显得特别有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编制预算时,先由各个职能部门编制自己来年的计划,送高级管理人员审查。然后, 职能部门根据高级管理层提出的修改原则编制预算计划,但是,最终的预算往往是经过部门管理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磋商之后才确定的。与自上而下的方法相比,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最终经营、预算目标。为了保证工作效率,高层管理人员在磋商中必须对所有的职能部门一视同仁,否则就要承担打击士气和在预算年度内影响各部门合作的风险。为了做好计划工作,商业银行有必要成立专职规划部门负责组织此项工作。规划部门负责对计划进行分析、组织和管理,在商业银行首次执行计划时提供咨询,以期根据实践结果修改计划程序,或协调银行的战略。编制计划的第一步是确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市场。发展战略是一家银行经营的灵魂,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制定战略时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对付竞争。为此,制定战略的基础就是要理解竞争和决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决定商业银行竞争实力的主要因素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属于特定市场的,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几个:(1)资本充足率。由于金融监管者和金融市场越来越重视资本金,因此,资本不充足将会使银行的融资、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受到限制;非传统的银行业务,如证券包销、公司兼并和收购等,也会受到限制。(2)资产质量。从金融实力的立场看,资产质量差的银行无力参与竞争。它的资金和人力耗费在虚弱的借款人身上。员工的才智和银行的能量都不得不消耗在资产重组和处理有问题的贷款上。(3)人力资源。企业家的素质和良好的判断力可以使一家银行识别和开发市场机会。正如德国银行家威尔弗雷德古兹(Wilfried Guth)所指出的: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人力资源可以被视为一家金融机构最重要的资产,把握竞争机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直接依赖于人力资源的质量。(4)信息。银行是一种对信息很敏感的产业。银行有能力收集和利用信息(特别是有关信贷业务的信息) ,是对国民经济最有价值的贡献。收集和评价信息对于放款和其他与信用相关的业务至关重要,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时同样如此,其中一些服务,如金融咨询服务必须为银行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有价值的信息。(5)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人力资本、技术、市场条件、金融监管和银行企业文化的函数。在发展中的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常常因监管部门对金融工具管理过严和缺乏竞争机制而受到阻碍。(6)科技。为实现银行的发展目标而采用的科学技术是否适用,是决定一家银行服务、决策和内部控制质量的必要条件。(7)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是一种无形的、但是很重要的资产。这种权力的价值决定于市场对银行以往服务、资力、竞争能力等方面表现的认可程度。特许经营权的价值还产生于银行分支机构网络和传统的客户群。一家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认真分析自己在上述诸多方面的现状,扬长补短,量力而行。

第3篇

关键词:外币清算;清算系统;设计

1原有系统概况

原有的江苏省外币清算系统包括外币同城清算系统、外币会计核算系统,分别为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的同城外币票据交换业务、外币会计核算业务提供服务。其中外币同城清算系统是在UCDOS环境下,使用FoxPro开发的单机版系统,已使用十多年,功能单一,无任何安全访问控制;外币会计核算系统是使用PowerBuilder开发的单机版系统,自动化处理能力较低,许多功能需人工干预完成,已不能满足外币清算业务对系统的安全性和风险防范要求的需要。此外,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与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之间的外币资金调拨及汇入、汇出业务目前通过人工编核押并传真的方式实现,自动化程度不高,效率比较低下。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与南京地区各外币清算银行、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之间的对账目前只能通过纸质对账方式,每月进行一次,实时性和准确性不能得到保障,存在一定的风险。

2系统需求和子系统划分

2.1总体需求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将对原有的单机版外币同城清算系统和外币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并利用现有网络实现与南京地区各外币清算银行、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之间的信息交互,完成同城清算和异地汇划业务的电子化,并实现每日对账。系统还将在数据传输安全性、风险防范以及可靠性方面进一步提升,并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2.2子系统划分

江苏省外币清算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可划分为余额监控、同城清算、异地汇划、会计核算、对账、单点登录六个子系统。其中同城清算子系统可在南京同城电子清算系统开通外币清算业务即可,其余五个子系统则需要新建。(1)余额监控子系统由于外币清算账户一旦出现透支很难在短时间内补足头寸,余额监控子系统在系统每日初始化时自动获取南京地区各外币清算银行、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的清算账户余额,并向同城清算、异地汇划、会计核算三个子系统提供清算账户余额查询、冻结、更新等管理功能,以保证清算账户不透支。(2)同城清算子系统同城清算子系统负责南京地区各外币清算银行之间的资金汇划,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根据清算差额在会计核算子系统中进行记账。可在南京同城电子清算系统中开通外币清算业务,不需要新建。(3)异地汇划子系统异地汇划子系统负责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与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之间的资金汇划。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汇往省外或境外的资金,必须先通过异地汇划子系统将资金汇划到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负责汇往省外或境外。异地汇划子系统主要提供异地资金汇划的往账、来账处理功能。发起往账业务时系统自动生成数字证书,收到来账业务时系统自动核验数字证书。(4)会计核算子系统会计核算子系统主要提供日间业务记账、当日业务注销、隔日业务冲正、账务补记、报表打印、计息处理、月终年终处理等功能。(5)对账子系统对账子系统向南京地区各外币清算银行、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提供网上对账、回单打印以及历史交易信息查询等功能。对账数据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为准。如有不符,各单位找出不符的原因,确认后调整各自的账务或登记余额调节表。(6)单点登录子系统通过单点登录子系统对其他相关业务子系统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和授权,同时采用数字证书和UKEY进行双重身份验证,以简化用户管理工作,从而大幅度降低操作风险。

3系统设计

3.1软件分层

系统基于MVC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并在每一层依据本系统的特点进行扩展和优化。各层的具体分工如下:安全控制层:主要实现系统登录认证的安全处理,通过前端的安全认证,确保进入系统的访问均是安全可靠的。表示层:主要负责将系统的数据以友好的方式展现给操作用户,为用户提供方便交互的系统使用界面。控制层:用户的各类交易请求通过表示层进入控制层,控制层分发客户请求,再根据客户的不同交易类型调用不同的业务组件,最后根据交易结果动态生成页面返回给用户。控制层还负责读取系统的状态信息,实时检测系统运行状态。业务处理层:主要负责系统业务逻辑数据的处理,完成业务流程所实现的功能,并将处理输出的数据传递给数据层,归档到数据库。其中的通信服务层主要负责不同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数据层:数据处理层是系统业务处理结果的持久化,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通信,实现系统内所有业务数据的维护工作。

3.2网络

江苏省外币清算系统对外的网络连接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与南京地区各外币清算银行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使用南京金融同城网;二是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与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使用人民银行内网。

3.3信息安全

江苏省外币清算系统涉及大金额的外币资金,因此信息安全是本项目的重点,应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全面控制。

(1)系统安全

可在虚拟化集群中为每个子系统建立虚拟机,利用虚拟化集群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子系统之间使用CFCA的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

(2)网络安全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与南京地区各外币清算银行之间通过南京金融同城网进行连接,同城清算、对账子系统的前台应用放在防火墙DMZ区供各银行访问,同城清算、对账子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放在防火墙IN区仅供对应的前台应用访问。应在防火墙上设置IP地址、端口级别的相关访问控制规则,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可通过通信中间件以及密押机进行实现。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与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之间通过人民银行内网进行连接,异地汇划、会计核算、对账子系统开放给人民银行江苏省各地市中心支行访问。应在交换机上设置VLAN及访问控制规则,使用CFCA的数字证书进行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

(3)PC客户端安全

第4篇

一、农村商业银行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需要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衡量一个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最终标准,也是管理会计的根本目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不仅要关注盈利水平,更要关注股东回报。为此,要引入经济增加值等核心指标,完善预算评价、资源配置等管理职能,通过建立更为明确、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和要求切实贯彻到各项管理中去。

(二)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推动经营战略转型的需要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经营战略转型时期,正在逐步实现由以资产负债和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体的经营结构,向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协调发展、存贷利差与非利息收入并重的经营结构转变。建设现代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促使财务资源按照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在地区、部门、专业和产品之间合理配置、调整和流动,切实解决好资源配置的结构和效率问题,使有限的经营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引导优化业务结构,推动全行战略转型。

(三)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需要

实行以分支机构(“块”)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能有效发挥对分支机构经营的调控作用。但这种管理模式不能按市场方式引导资源有效运用。随着股份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盈利压力逐步增大,迫切要求细化财务管理,清晰分部门、分产品的预算和业绩管理,强化专业调节和系统调控机制,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在“分块”管理的基础上,推行分专业、分产品(“条”)的预算考评机制,建立“条块结合”的财务宽模式已势在必行。

(四)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银行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财务指标。穆迪对银行评级特别重视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影响其自身财务状况。国内外先进银行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银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银行效益的提高和风险控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银行竞争力。

二、农村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现状

(一)陆续实施财务集中

各家农村商业银行已陆陆续续地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于改制当年2009年开始着手计划财务管理向总行大集中的措施,计划财务管理大集中改革主要包括计划管理大集中、财务管理大集中、价格管理大集中、信息管理大集中等四大改革内容,其中,计划管理大集中是指改变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资源分配等计划管理工作由总行和支行两级共同参与完成、以层级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以条线管理为主、层级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大集中是指统一全辖财务制度、集中管理财务资源、集中管理财务开支、集中财务核算;价格管理大集中是指由总行统一制定全辖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利率(费率)政策和制度,各支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按总行的统一管理要求确定业务定价;信息管理大集中是指集中全行信息资源,集中处理信息报送和工作。通过实施财务集中,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节省了财务资金,同时能够更加及时和可靠地取得财务数据,为实施业绩评价打下基础。

(二)开始建立内部资金转移计价体制

内部资金转移计价的基本考虑是建立统一的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获取存款的责任中心在获取存款后将存款按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卖给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贷款责任中心进行贷款发放时所需要的资金不再无偿,只能从资金交易中心购买资金。这样将市场机制引入银行内部,能提高对贷款发放的约束,同时调动存款的积极性。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在2010年的支行考核办法中首次引入经济增加值和存贷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指标,核算内部资金占用成本。

(三)初步建立“条块结合”的考核体系

对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核算,需要根据商业银行的管理需要来建立“条块结合”的考核体系:纵向按照行政管理分支(“块”)将机构从上至下进行分解,将最末端的分枝认定为一个责任中心,该责任中心应该是创造利润、提供服务或产生成本费用的最小单元。横向维度是指商业银行的产品或业务(“条”),如某一类型的存款或贷款都可以成为考核对象。考核体系建立后,如果横向将同一层级的责任中心业绩状况汇总则可以考察机构的业绩状况,纵向汇总同一业务条线的责任中心则可以得到部门的业绩状况,同时还可以实现分产品进行业绩评价。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近年来对支行的考核办法已逐步体现了以业务条线为主、机构层级为辅的“条块结合”考核精神。

三、农村商业银行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建议

目前管理会计理念已经在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促进了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但从总体来看,农村商业银行所实施的管理会计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电子化建设不够先进,面向客户服务端的业务系统建设效果尚可,但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大多处于彼此分割、数据难以共享的状态;二是管理会计体系虽然已经搭建起来,但存在“重算轻管”现象,管理会计系统主要作用仍然是完成财务核算,其价值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管理会计仍然依靠财务数据为核心,缺乏非财务数据的运用等。在今后的管理会计建设中,农村商业银行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因此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平台才能实现。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依靠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业绩价值管理系统来完成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系统所需要的基础财务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对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工;二是通过管理会计系统自主生成;三是通过其他管理系统,如信贷管理等系统进行获取。数据源的分散造成管理会计系统必须耗费大量的资源完成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平台。综合信息平台的设计原理是要打破各个业务系统相互独立的状况,实现业务、核算与评价的分离,通过数据的生成、归集和使用三个不同层次来实现信息的最有效利用。

(二) 实现财务管理的逻辑集中

财务管理集中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应仅限于处理好账务核算和事后简单的财务分析,而忽视深度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和监督职能的发挥。应在实现财务管理的物理集中基础上,利用集中后的数据分析存在问题,协调各部门的整体联动作用。将关注的焦点由交易的过程控制,转向提供决策支持和财务控制,帮助领导运筹帷幄,实现财务管理的逻辑集中,最终实现全行高度的战略化分析和决策。

(三)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的核心工具,也是计算经济增加值等管理会计指标的重要基础。要逐步推动经济资本在综合计划管理、经营绩效考评、资产组合管理等职能工作中的应用实施,充分发挥其平衡风险和收益、统筹激励与约束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科学发展。要以资本充足计划引领综合经营计划的编制过程,依托经济资本手段,将资本约束风险、资本要求回报的理念体现到各项计划中,实现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财务收支计划的有机协调。要在辖内支行全面推行经济资本配置计划管理,通过资本限额和资本回报的激励约束,引导条线管理部门和各支行积极调整资产组合,主动优化业务结构和收益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

(四)实施预算管理与控制

管理会计体系要充分发挥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就必须融入计划、控制以及评价的每一个管理环节。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建立管理会计预算体系。管理会计预算与管理会计业绩评价相辅相承,一方面预算依靠业绩评价的结果来编制,另一方面预算也是业绩评价的标杆。和传统预算方法相比,管理会计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数据更加全面和准确。管理者可以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测算模型测定出初步预算数据,然后将初步预算情况下达至各层级机构,再由机构对预算数据调整后反馈至管理层,并形成最终的预算结果。上述过程尽管较为复杂,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会计平台无论在数据生成还是数据交换上都能够十分便捷地实现。通过上述方式。既加强了预算控制,又能够满足实际管理的需要,使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五)采用全面业绩评价方法

采用单一的业绩评价指标是不完善的,企业的战略、文化以及员工等都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先进的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引入综合业绩评价方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由罗伯特•s•卡普兰和戴维•P•诺顿两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的方法。平衡计分卡管理理论把企业的业绩评价分为四个维度:财务指标维度、客户维度、业务流程维度以及成长和学习成长维度。其中财务维度是考虑企业的战略和业务执行是否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其指标的计算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评价基本一致;客户维度是从企业外部对企业进行评价,站在价值链的角度,体现了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和业绩评价思想;业务流程维度则是评价企业内部的经营过程是否能够为创造价值做出贡献,是否通过内部价值链的提升满足外部客户的需要;成长和学习维度通过考虑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是否创造更持续的和长期的价值。因此,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可以将各种业绩评价维度统一到一个战略框架中来,实现全面业绩评价,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提供有效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必须因势而变,不断提升管理会计水平,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美国银行业监管基本概况

监管体系。美国的银行业监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监管体系,有五个比较大的监管机构,分别负责监管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其中,货币监理署(OCC)负责监管2000家在联邦注册的国民银行、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美联储(FRB)负责监管约1700家在州注册的联储会员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负责监管5300家州注册的非联储会员银行;储贷监理署(OTS)负责监管886个在联邦和州注册的储贷机构(thrifts)及其491家控股公司;国家信用社管理局(NCUA)负责监管9600家信用社(Credit Union)。除货币监理署和储贷监理署在行政上隶属于财政部外,其余三家都为独立的联邦政府机构。

与政治上的联邦制度一样,美国的银行监管也实行联邦法和州法双轨制度。除了上述联邦政府监管机构外,每个州还设立各自的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对本州注册银行、特别是本州注册的非联储会员银行的监管。这样,美国的银行机构同时接受联邦和州政府的双重监管。

为了保证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运行,在联邦层面上,设有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该机构是一个非监管权力机构,专司协调职能,负责制定统一的银行业监管指标、报表体系、分析方法等,负责协调各监管机构,保证监管的统一和协调。

监管流程。尽管各监管当局在监管操作技术方面各有特点,但在监管目标定位上基本一致:一是及早识别出有问题的银行机构,按照风险程度把银行机构分为一般监管、适度关注和特别关注等三类;二是在有问题银行的风险恶化前,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银行机构的失败和损失;三是按照监管分类,有效地分配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监管流程实际上就是围绕实现这些监管目标,通过对各种监管资源和技术的有效整合,对银行业进行风险识别和监督检查的过程。OCC的监管流程是一个动态的监管周期,每一监管过程的工作成果和形成的监管结论是下一监管过程的输入信息和依据,以此动态循环,形成银行监管的动态流程。比如,在监管计划过程中,要根据非现场监管信息和分析结论、现场检查档案、CAMELS评级和风险评估信息等历史信息,按照监管分类,对每一个银行机构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和工作安排。现场检查要根据非现场预警系统产生的结果和前期各个监管流程产生的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避免茫无头绪,抓不住重点。为充分体现持续监管理念,要根据检查结果对银行机构进行CAMELS评级和综合风险评估,确定关注类别。针对发现的风险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与管理层和董事会交换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矫治。监管者还要进行后续跟踪监管,落实监管措施,监督整改进度。总之,监管流程中每一个环节对整个监管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至关重要的。

非现场监管。在OCC的监管体系中,早期预警系统不仅在整个监管流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风险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警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在整个监管流程中,非现场监管贯串于各个监管流程。在制定监管计划和监管工作方案之前,要进行非现场监管分析,识别银行机构存在的风险问题和形成的原因。非现场监管结果成为制定监管计划和监管工作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现场检查环节,同样需要非现场监管结论的指引。因为OCC的CAMELS评级和风险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查官的主观判断。在这些主观判断能力的背后,既有现场检查结论的支持,也有日常非现场监管信息的支持。对现场检查的后续跟踪监控主要通过定期的检查和日常非现场监管分析完成。通过这种持续性的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对银行机构的经营管理状况和风险程度的识别逐步求精,不断更新监管档案,修改监管计划和监管方案。

基于上述监管流程和理念,OCC认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分析是相互交叉、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为此,在内部监管机构设置上,没有把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分析职能分开。

现场检查。从内部组织结构和监管流程看,美国的银行业监管过程主要以现场检查为核心、各种监管行动和措施主要以现场检查为主线展开。监管者通过现场检查,判断银行的总体财务状况、合规性和风险程度。为了充分体现持续性监管理念,现场检查的循环流程为:(1)制定计划。根据非现场监管信息、现场检查历史记录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料,按照“量体定做”的原则,制定现场检查计划。(2)现场检查。(3)风险评价。对现场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确定CAMELS评级和存在的突出问题。(4)跟踪监管。对发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持续性跟踪监管。(5)修改计划。根据检查结果和CAMELS评级,修改监管计划和监管战略,确定新的监管目标、行动和监管资源安排。

现场检查安排突出体现了持续性监管理念和监管战略。现场检查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检查的范围覆盖了银行机构全面的经营管理状况,对问题比较多、风险严重的银行机构,可缩短至半年一次。每一次现场检查都要以上次检查为基础,建立了完整、规范和持续的现场检查制度。

风险评价。美国银行业监管突出了以风险监管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评级和风险评价是监管检查的两个关键环节。CAMELS评级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盈利性、流动性和敏感性(市场风险)。由检查人员根据现场检查结果和主观判断,对五个方面分别给出相应的评级(1~5个等级,按降序排列),最后得出总体评级。CAMELS评级主要用来决定存款保险费率,衡量风险状况,制定监管计划和分配监管资源等。其优点是有效获得银行某一时点风险状况,不足点是,只能对一个检查时点进行评估,是一种非动态的评级,不能预测发展趋势。

为弥补非动态评价缺憾,OCC于1998年设计了一套用来判断银行风险变化趋势的风险评估体系(RAS)。RAS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评价体系,它把银行风险分为九个类别,即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定价风险、外汇结算风险、交易风险、合规性风险、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对每一类风险,都要评价风险程度和风险管理质量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计算和度量其风险数量,给出低、中、高三种评价;二是按照识别、计量、控制和监测风险的标准,评价银行风险管理质量,给出强、一般、弱三种评价。接下来按照“风险管理质量―风险程度”组成的风险矩阵,权衡两个方面的评价,得出总体评价。通过风险评估体系的评价,不仅获得了总体风险状况的判断(低、中、高),而且对下一年度风险变化趋势也有了基本的判断(减弱、稳定、增强)。最后,按风险程度、风险管理质量、总体风险、风险趋势四个方面对九个风险因素进行总体评价。

监管技术的最新发展

非现场风险评价技术。除了上述基于现场检查的监管评级和风险评估体系外,美国各监管机构针对所监管的对象,在非现场风险评价预测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创新。

CAMELS场外评级系统(Statistical CAMELS Offsite Rating,简称SCOR)是FDIC研发的非现场评级工具。SCOR应用统计学模型技术对非现场报表数据进行处理,预测银行机构在下一次现场检查时,其CAMELS评级降级的可能性。其主要目的是估计非现场报表数据与现场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识别银行机构可能的财务状况恶化,特别是识别那些CAMELS评为一和二级的银行机构降为三级以下的可能性,为“量身定做”监管计划和现场检查提供建议。一旦SCOR指示某个银行可能发生降级的可能性,监管员就要复审最近的检查评级和可能的原因,并且打破12~18个月检查一次的常规,安排近期检查评级和提出监管意见。

除此之外,FDIC还研发了增长监测系统(Growth Monitoring System,简称GMS)和不动产压力测试(Real Estate Stress Test,简称REST)等风险评估预测系统,作为非现场风险监控的基本工具。GMS是依据非现场数据和统计分析模型,用来识别那些过快增长和过度依赖非核心负债的银行,主要关注贷款增长和非核心融资之间的关系,识别那些可能发生风险的异常增长银行。REST是一个模拟分析模型,用来模拟如果发生房地产危机,银行业可能发生的风险暴露。模型主要依据非现场报表数据,预测一个银行在3~5年后的财务状况和CAMELS评级的变化。其主要目的是度量一个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暴露,把那些对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反应脆弱的银行识别出来,制定应对措施。

OCC也开发了一系列如“数据加工系统”(FINDRS)、“银行专家系统”(BERT)、“风险识别系统”(CANARY)等非现场风险监测系统。FINDRS主要功能是对“银行业统一经营报表”(UBPR)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为监管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风险指标体系;BERT是一个监管专家系统,包括资深监管专家的知识、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数据库、模型库,用来分析银行风险问题;CANARY是一个风险识别预警系统,包括一系列的风险预警指标,及时把一些关键指标异常、存在风险问题的银行识别出来,起到风险预警作用。

现场检查电子化。不论是周期性现场检查,还是针对性专项检查,OCC都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实施,脱离了手工检查。对财务和业务的检查,都通过连接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和数据库,转换成检查数据库,供检查人员共享分析。对一些特殊检查项目,检查人员设计专门的信息项目需求,要求银行机构通过网络按时填报。除此之外,现场检查的管理也实现了电子化。如OCC开发了现场监管系统(EXAMINER-VIEW,简称EV、 SIS-OFFICE),检查人员通过EV系统可以获取现场检查的所有历史资料、现场检查的有关规程,也可以使用系统进行制定现场检查的具体作业流程、工作报告、检查报告等。所有检查人员的工作进度和检查情况都可以进行信息共享,根据检查情况及时更新其他系统的监管信息。通过现场检查管理系统SIS―OFFICE,所有检查计划、进度、检查情况、检查报告等的管理控制活动,都可以通过该系统来实施。

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

从美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和创新发展看,我国银行业监管借鉴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监管工作为重心。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中还存在一定的资源和效率损耗,分支机构还没有形成以监管工作为重心的管理体系。突出表现在工作重心偏离,没有把主要精力用来提高非现场监管分析和现场检查质量,热衷于写风险、报材料、争批示、出经验,浪费了宝贵的监管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业监管的创新和发展。各分支机构应尽快转变工作思路,按照“管法人、管内控、管风险”的监管理念调整工作重心,扎扎实实做好银行业监管工作。

创新监管体系。一是重新整合各银监局分支机构,适当合并同质同类银行机构监管部门,便于现场检查、非现场分析、风险评估的可比性和统一性。调整人员结构,重点向法人监管部门倾斜。法人监管部门统筹配备非现场、现场监管人员,非法人监管部门侧重配备现场检查人员。二是确立以现场检查为主的监管评级和风险评价制度。鉴于我国银行业尚未实行“流程银行”管理体制,业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功能有限,非现场监管能力有限,应该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应实行年度全面检查评级制度,结合非现场分析,对法人机构进行年度全面风险评价。三是明确监管侧重点。法人监管要坚持以非现场监管为基础,加强现场检查,侧重监管评级和风险状况评估。非法人监管要以现场检查为主,结合非现场监测,重点查找突出的风险隐患。四是各级监管局要建立监管组,负责监管计划、审批、处罚、风险评价等问题的集体决策。五是研究建立监管评级和风险评价的作业标准、流程和技术手段,实现监管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六是加强专业化建设。各级主要监管干部要实行公开竞聘,重点加强知识化、专业化和监管能力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监管创新发展的管理因素。

加强持续性监管。按法人机构制定总体监管战略和监管计划,各层级监管局按照总体计划,结合属地银行分支机构具体情况,分层制定子监管计划,从上到下,分层制定,逐层沟通,形成完整的法人监管计划。各监管层应明确监管对象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使监管计划和行动有针对性,根据非现场监管分析、现场检查、风险评价等信息及时更新监管计划,做好持续性监管。

第6篇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业绩考核

从近几年商业银行系统发生的重大案件来看,大多和商业银行执行会计制度不严、监督乏力、内容薄弱等有着密切关系。银行会计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必将对银行资金安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威胁,进而扰乱金融秩序甚至社会经济秩序,导致银行资金损失或者发生支付危机,引发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管理会计作为贯穿商业银行业务处理始终的特殊手段,对商业银行防范和管理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会计运行流程与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是以层级管理为特征,以层级最低层的网点为基础,以业务前后台一体化为核心的业务处理方式。业务由网点受理,网点柜员对客户提交的业务凭证进行审核后完成记账核算等操作,其中大额或特殊业务还需由授权人员进行事中进行审核和授权,然后打印凭证给客户签章确认,最后将业务凭证送至监督机构进行事后监督。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进,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取得了较大的改进,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也进入了崭新时代。而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管理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将现代管理科学作为前提,应用专门的技术与对策作为实施主体,将各类经济信息通过收集、分类、汇集、分析等,进而对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判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在世界商业银行迅速发展的今天,落后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正在不断的上升,重视管理会计现代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是各商业银行发展中明智的抉择。

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近几年,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关注管理会计应用,并且在努力地探索怎样利用管理会计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商业银行拥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多数的商业银行仅仅是将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作指导,并没有实际的运用到日常的管理中。伴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品种持续增加和业务量的持续增长,管理会计在应用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核算权限分散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已经遍布各级城市,尽管整体看来是属于统一的机构,但是由于规模庞大的影响,很难实现集中的财务核算,不得不把财务核算权限划分到不同的阶层中。会计业务核算处理一般全部通过营业网点的柜面完成,柜员的精力大部分被消耗与业务操作,在应付完各类业务处理之后,往往无暇顾及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浪费了许多发现高端客户的机会,这就失去了营业网点作为营销阵地的主战场功能。财务权限的分散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效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导致资源的大量损失;第二,逐级汇总方式在获取整体信息时很繁琐。所以,将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统一化整改作为建立管理会计系统的基本目标。从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实行财务统一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各银行基本上按要求完成了财务核算向二级分行集中。解决财务核算权限分散问题,可以实现财务收支行为的合理化,减少了财务损失量,更能确保获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二)业绩考核不够健全,责任机制不完善。

尽管在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运用了特定的业绩考核制度,但是它们应用的依然是落后的财务业绩考核指标,在经济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这样落后的考核制度必然是满足不了当代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以前的财务业绩考核指标依靠财务报表来获取数据信息,因为财务报表是针对银行发生的经济活动所做的记录和分析,所以不能用来作为衡量企业过去历史经营状况的指标,应该划分到商业银行时候管理的范畴,已经不能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策略的需求。商业银行责任中心网络需要以纵向上的各级分支机构和横向上的各职能部门协同工作实现,在责任中心内部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实践,各级银行与责、权、利统一体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甚至一直游离于成本与效益的考核之外,部门收入分配难以真正与部门绩效挂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目前已形成的纵向预算管理模式层层分解落实计划和预算,但预算的具体执行者却常常不参与预算的编制与平衡,这也违背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三)资金管理及划转定价不足

尽管商业银行的阶层管理中有了极大改善,银行高层已经不像以往那样对下级部门的各项活动进行直接干涉,而是将经营管理决策权分配给各附属部门,基本实现了分权管理。可是受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类别与服务范围的影响,经营手段日益更新,导致其规模在继续壮大。一个银行会有很多分支行,在分支行内又设立不同的部门。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严重制约授权管理制度的推行,甚至产生过分强化强化与上级分行资金调度能力及过分权利化的不良现象。因此要强化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使得银行内部部门设置更具科学性,对银行各级间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的和谐发展。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管理会计实质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范畴,要将加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作为重点建设内容。要把管理责任制作为改进的中心内容,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实现现代商业银行健康有序的发展。下面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做好决策分析及编制的全面预算工作

为了赶上当代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快速变化,就应该运用形式各异的预计分析与战略的分析的手段,以便于银行管理层中在所提众多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之后在对其方案进行细致的预算方案编制。可以通过综合经营化方案的实行,将预测与觉得所构建的目标机职责利用表格信息真实的反映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要将银行价值的最大化作为银行经营计划编制的核心,结合银行整体的发展目标,把计划编制的过程当做实现资源优化的载体,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通过计划编制流程、计划编制内容、计划编制方法的健全,提高总行政部门在业务目标管理目标的领导职能,使得银行资源配置和计划目标做到透明化,保证全性综合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二)科学完善传统的考核制度

要对各责部门的预算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分析,然后结合本行内部管理的实践需求,详细编写业绩报告。将实际数和预算结果的不同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有利于对各职能部门的实践成果做出正确的考核,这也是目前国内考核制度衡量的重要指标。商业银行的业绩报告要实施时时检测,定期考核。各级银行财务部门依据所属行政绩效完成、财产数额、业务计划的完成状况的检测,并把实际的检测结果及时犯规给各级部门。考核制度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级别的指标,把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再划分,实行考核的百分制,将考核的结果相民众公布。银行内部要确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对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各部门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不能如期完成规定业绩的部门要给予惩罚,以此来提高此单位下期的业务能力的提升。

(三)推行管理会计责任制度

结合银行的实际状况与管理的需求,要在银行内部推行管理会计责任制度,以便于职能的充分体现。一是在银行内部划分出不同的责任部门。二是根据则、权、利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应用理论知识作为指导,确立责任会计制度。三是将整体预算的统一指标进行层层划分,对各个责任部门编制责任预算,有利于对进行全面的掌控。管理会计不仅是简单的管理方法更是一种管理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实现银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现代商业银行为了缓解竞争压力,纷纷将会计管理应用到企业管理活动中,在经济收益和服务范围扩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未来的商业银行发展中,推行管理会计责任制度会有更多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楼文龙.中小商业银行案例解析[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团组织,2007.

[2]张辉.谈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广东科技,2010,(12).

[3]吴凡.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策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4]刘锋玉.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09).

第7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 the commercial banks of China begin to transform operation modes and management concepts to take more shares in the market. This paper takes the actual operation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as the object to find the problem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discuss the measures of the capital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new era to improve the service efficiency of funds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commercial banks.

关键词: 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管理;讨论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fund;operation management;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030-04

0 引言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银行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运营主体之一。商业银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追寻的是利益最大化,商业银行也是基于这一目标来开展经营活动。从央行取缔商业银行贷款限额后,商业银行为了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纷纷建立了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然而在金融领域拥有自由经营权的商业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资金配置层次低、配置方式落后、理财业务中“飞单”现象等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客户群体的拓展,最终会影响经营效益。

本文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管理中,首先介绍商业银行资金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内涵,然后结合支行资金运营管理现状,探讨提升资金运营管理效率的有效策略,旨在合理解决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上长期存在的“资金配置层次低、配置方式落后、理财业务中的“飞单”等问题,确保资金补给充足,避免发生资金运营危机。

1 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精细化管理模式及其重要意义

1.1 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精细化管理模式概述

1.1.1 精细化管理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类观念、一类文化,它源自于发达国家(日本,1950年左右)的一类企业管理观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当代管理的强烈需求;是以日常管理为前提,并将日常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理念以及管理形式,它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管理所消耗的资源,并减少运营成本。

当代管理理念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大层次:即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个性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贯彻管理职责,并将管理职责具象化、明朗化,它需要每一位管理人都做好管理的本分工作,尽到自身的一份职责。一次性地将工作做好,工作应日清日结,并对每一天的工作状况实施检测,要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改正、处理等。

1.1.2 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精细化管理模式探析

商行的资金管理工作是指为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转或使利润最大化而对商行的资金源头、调配、利用所实施的计划或实践等工作。在内容上,其以头寸管理为核心,覆盖资金源头以及利用两个版块,对商行的资金运营全过程进行监督。

当前商行运用的资金管理方法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资产和负债在总量以及构造上是有内部联系的,这类联系会通过一定的比例关系呈现出来。所以,在工作实践中,预先设定一定的资产负债比例控制指标,当由于变动负债或它类原由而必须调整资产时,调整限额应谨慎管控在根据各项比例指标换算出的限额内;各限额根据它的利率,从高到低依顺序满足。

伴随银行领域的残酷竞争,精细化发展模式有助于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将成为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路径。银行持续发展、规模扩充,也是银行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尽管左右银行盈利的元素甚多,然而内部管理依然是所有元素中对银行盈利影响最深的。银行唯有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将每一厘、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赚取自己应该拥有的钱财,才能提升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才可能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图1即为商业银行当前资金运营精细化管理模式主体架构。

1.2 资金运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2007年伊始,伴随美国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的产生并愈演愈烈,美国最大的储蓄以及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金融风险开始在美国肆虐,并引起了金融界的高度重视。

伴随中国商行的信贷责任制的强化、审批和贷款分离以及乱拆借的禁止,银行的资金管理更为合理。中国的商行从总行到各省分行、市行以及郊县支行等等对资金的运营都开始全方位地审视,对资金的运营都采用了精细化管理模式,资金运营精细化管理的原因(意义)是:

1.2.1 对系统内借款方案与实际使用计划的资金收缴占用费

费率标准是0.12%,就是说一年期之上的借款利率3.24%/360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0.99%/360,旬借款计划偏差率计算公式:O旬借款计划偏差率-(实际净借款金额-旬借款计划)÷旬借款计划O×100%。如果设置旬借款计划是P、实际借款计划是Q、费率是β=0.12%。

资金占用费的核算需要根据每旬核算,核算算式详见表1。

1.2.2 资金的运营状况对年底利润会造成极大影响

因为2007年践行扣减年底考核利润的方案,所以对支行的利润影响很大。比如:假如一个支行年终因为资金运营让扣减的考核利润达到100000元,该金额就相当于支行下放了一笔550万元,贷款时限是9个月的贷款。

2 支行实际状况及其原由

某支行一月的借款计划和实际借款实施扣减后,其已扣减金额为1.026万元。主要是因为:

2.1 实际借款款项内有利用系统内借款

该支行1月上旬借款计划是300万元,大部分是借款所需资金;该支行1月上旬实际借款款项是100万元,利用公司在该支行的储蓄,没有向总行借款,让1月上旬扣款0.324万元。

2.2 公司资金大部分回笼以及集资款项的影响

该支行上报1月中旬借款计划为0万元,大部分是借款所需资金以及到期借款回笼的轧差。1月中旬该支行发放借款金额是1948万元,利用的是电子汇款形式以及公司储蓄;然而1月中旬该支行的集团用户大批集资款的收缴,让1月中旬支行向总行还贷金额达到600万元,让该支行1月中旬扣款0.648万元;1月下旬该支行上报并还款50万元,实际还款100万元,扣款0.054万元。

3 提升资金运营管理效率的对应举措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发现,借款计划的预估和实际情况有一些偏差。因为1月并非偿还借款款项以及使用资金的最高峰,所以,扣减的利润偏少,通常在回收或回笼的高峰期,例如4到7月、10到12月,借款计划的预估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就开始显现,扣减利润就会变得更多。为了让借款计划与实际情况间的偏差看起来不那么刺眼,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

3.1 加强对头寸的管控

因为头寸置于同业款项的情况居多,是一类闲散资金,对资金的应用来说是不利的;所以,必须进行小额勤调以及勤还的模式,让资金无法被闲置。

3.2 提升预估的精准性

对资金计划机构来讲,预估的精准性是其工作诉求,目前资金的预估可以对商业银行利润的获得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怎样提升精准度,笔者认为有以下内容:

①主动向公司宣讲,并强化交流力度,获得公司的认可和支持。基层行系统内借款与还贷中,粮食购销公司的储存、支取资金对银行的预测来说很重要。所以,向购销公司进行宣讲和交流在所难免。让公司资金的运用和还款呈现出合理性以及计划性,应提早向基层行汇报资金的利用以及归还等情况。

②内部的协调。要主动地向全部信贷员宣讲,让其领会资金运营相关文件和要旨,协调好内部人员间的关系,让预测更为科学和合理。

③掌握上级颁布的策略。对新业务的借款款项的投放,资金计划中的新策略,要做到烂熟于胸;让资金计划人员全面理解金融行业走势和上级的策略,让预测更为科学。

④全方位的培训。对区县支行来讲,有较多的资金计划人员并非金融专业毕业,对资金计划的控制相对来说不够严密;所以,必须定期邀请金融方面的专家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培训,让其把握市场脉搏、钻透市场规律,让预测更为精准。

⑤大额资金的汇入应不影响资金占用费。因为大额资金的汇入与汇出是通过基层行在人行账号上实施清算,说穿了就是归还基层行在人行的所借款项,就是说半年期的3.15%以及一年期的3.24%。而资金占用费的生成是因为基层行向农发总行上报旬借款计划,农发总行根据基层行按每旬发行债券筹借资金的数目而生成占用费。所以,平日对汇款层面还不用权衡;然而对应的,商行在人行支付界面上所生成的利益却要精准核算。

3.3 核算资金占用费和系统内借款利息的金额

资金占用费计算是:每旬末资金轧差绝对额*0.12‰*10,系统内借款利息核算为:每日系统内借款*0.0875‰。在这样的前提下,有以下方案可供选择(暂时不权衡存放同业的利息收入状况的前提下):

①在不超过头寸限额的状况下,如果本期已达到借款计划的10%浮动内,没有必要上划资金:比如支行头寸限额为500万元,本旬末头寸是450万元,本期借款计划是500万元,实际借款为550万元抑或450万元,这时系统内借款剩余款项为4.5万;那么,就不上划450万元,维持系统内借款金额4.5万元。

如此,让资金占用费是0,系统内借款利息支出是393750万元。两类支出金额总计为393750万元;但是此种模式会让资金的运用率降低。

②在不超越寸头限额的前提下,假如本期已达到借款计划的10%浮动内,上划资金状况是:如果某支行头寸限额是500万元,本旬末头寸是450万元,本期借款计划是500万元;实际借款金额是450万元;系统内借款剩余金额是4.5万元;假如上划300万元,实际借款轧差就是150万元,而系统内借款剩余金额是44700万元。

如此,让资金占用费是0.36万元,系统内借款支出是391125万元,两类支出总计394725万元,此类状况资金运用效率较高。

4 案例分析:拜特科技与银行合作资金管理解决方案

4.1 方案

第8篇

“凤凰计划是中国银行业前所未有的体系性转型变革。”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说,面对经济增长动力切换与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民生银行前瞻性地做好应对变局的顶层规划设计,全力实施凤凰计划,全面助推战略转型,努力把民生银行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标杆金融企业。

硕果累累满枝头

作为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高强度的长期艰巨工程,凤凰计划包含了七大转型主题、39个转型实施关键项目,分三批实施。一年半来,凤凰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多个项目相继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取得了亮眼的成效。

民生银行凤凰计划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凤凰计划第一、二批项目落地实施将在推动民生银行业绩速赢、基础建设和创新探索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科学定价、优化成本和风险预警项目最有具有代表性。

“科学定价项目分为两部分实施,目前进入了试点推广阶段。”该负责人表示,第一部分为对公定价,从民生银行南京分行的试点情况看,日均存款、金融资产、综合创利等指标明显增长;第二部分为定价治理、存款挂牌及定向推广部分,民生银行深圳分行试点存款差异化挂牌,使得存款成本明显下降;定向存款推广,又带来存款大幅度增长。

优化成本项目重点围绕社区金融、小微金融、自助机具、房产物业、运营转型、科技投入、人力资本七大重点领域,实施降本增效举措落地工作,并且已在全行进行推广。从2016年4月到10月末,民生银行在房产物业、小微、运营和科技领域累计降本近2.5亿元。

风险预警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如期开发出“指南针”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并成功上线。该系统以数据为基础,改变了自下而上的单一预警方式,实现了全流程授信管理模式和作业方式变革,将全方位支持民生银行授信业务健康发展。

变革转型路正宽

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表示,凤凰计划是民生银行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凤凰计划的实施将逐步消除短板,注入发展动力,确保在利率市场化大变局中成功转型。

“全力实施凤凰计划,让民生银行又一次先知先觉,走在国内银行业的前列。”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认为,凤凰计划的成功,将使民生银行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面变革转型,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家标杆银行,成为比肩华为、海尔等世界级优秀企业中的优秀银行。

“应对利率市场化是民生银行改革转型最核心、最紧迫的大事。”洪崎表示,民生银行启动凤凰计划,就是要对经营管理体系从体制、技术方法、工具、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转型提升,确保该行成为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具备卓越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银行。

为此,民生银行把凤凰计划的整体目标确定为“前台一体化、专业化、后台集约化”。凤凰计划顺利完成后,将至少实现七大转型目标:一是以精准聚焦的战略,推动该行成为特色鲜明、效率超群的银行;二是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精细化、专业化的资产负债与流动性管理能力;三是建立系统性、精细化、差异化的定价能力;四是建设全面、前瞻性、专业性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与业务增长的高效协同;五是让效率提升、成本管理成为战略竞争力,融入到民生银行的DNA;六是建立与战略高度匹配的人才规划与管理体系;七是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准确性、专业化的科技信息平台。

届时,民生银行将实现国际化、集团化、数字化和专业化全面转型升级,成为中国银行业全面转型、流程再造的卓越品牌。

凤凰起舞“民生梦”

“凤凰计划就是我们的‘民生梦’,是近6万名民生人的光荣使命和崇高理想。”洪崎说,民生银行全力实施凤凰计划,就是要变革传统的经营观念、思维方式、客户定位等,建立难以复制的领先商业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凤凰计划在设计方面达到了国内银行的领先水平,在落地实施方面,项目预期价值也十分乐观。在此基础上,民生银行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加扎实有效地推M转型变革管理。

一是完善体系化落地实施运行机制。民生银行进一步全面强化凤凰计划项目分类、过程监督、评价反馈,切实落实资源保障、考核激励、项目管理措施,提升宣传、培训力度,扩大行内外项目实施的影响力。

二是健全项目落地实施推动领导机制,成立实施推动领导小组,建立月度、季度、年度例会机制。同时,成立落地实施督导小组,对凤凰计划每一个项目的落地进行跟踪,开展全面、客观、独立的评估、督导,要求各试点单位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先进技术模型、制度和流程,确保短期与中长期成效相结合。

三是加强财务、人力、科技配套的资源支持,围绕项目实施建立便捷审批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项目推动中所需的数据、IT支持,确保人、财、物等各项资源投入到位,确保项目设计有序、高效开展。

第9篇

第二条 本省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中直驻我省单位的及部队驻我省的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凡发给职工的属于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范围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均纳入工资基金管理,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由各级政府劳动、人事部门、人民银行及各专业银行监督实施。

第四条 工资基金管理坚持统一计划、总量控制、分级负责、监督支付的原则。国家和省下达的年度工资总额计划,任何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企业的工资基金管理由劳动部门负责,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基金管理由人事部门负责。

第五条 各单位一律使用劳动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发的《工资基金管理手册》(以下简称《工资手册》)。《工资手册》由各级劳动或人事部门签发,各级人民银行及各专业银行监督执行。未经劳动或人事部门签发的《工资手册》无效。开户银行有权拒付工资。

第六条 各独立核算单位,只限在本单位进行现金结算的开户银行建立一个工资基金专户,使用一本《工资手册》。

跨地区的单位需要建立分户的,在不超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的前提下,可向其所属单位分解下达工资总额计划指标,经当地劳动或人事部门核发《工资手册》,开户银行监督支付。

第七条 国家和省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各行署(市)、省直各部门及中直驻我省单位的和部队驻我省的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必须逐级落实到基层单位,同时抄送单位所在地劳动或人事部门,据以核发《工资手册》。

第八条 各基层单位要按上级下达的年度工资总额计划,编制季度工资基金使用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并经同级劳动或人事部门批准后列入《工资手册》,开户银行凭《工资手册》监督支付,结余的工资基金可在本年下季度使用。

第九条 凡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的企业,必须按批准的合法基数和比例,由主管部门预提工资计划(包括按工效挂钩规定应支付而未核入工资总额基数的工资基金),经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审核,列入《工资手册》,开户银行监督支付。

第十条 企业随经济效益增减提取的效益工资及奖金,由其主管部门按规定进行考核和计算,并由同级劳动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在不超过上级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内进行调剂。

按规定属企业所有的新增工资和奖金,可在开户银行建立工资基金专户储存,并允许跨年度使用,作为企业的工资储备金,“以丰补歉”。

第十一条 企业发放的奖金和从奖励基金中支付的浮动工资、津贴、补贴等项工资性支出,均应从提取的奖励基金项下支付,先提后用。

第十二条 各基层单位在年度工资总额计划未下达之前,可按上年度同期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适当调整应扣出或合理增加部分,作为临时工资基金使用计划,经所在地劳动或人事部门核准,开户银行监督支付,待年度工资总额计划下达后,按全年计划统一核算。

第十三条 计划外用工必须按上级主管部门的清退计划,核减工资总额,严禁新增计划外用工。计划外用工的工资总额必须控制在省年度工资总额计划之内,任何单位不得突破。

第十四条 合并或隶属关系变更的单位工资总额计划,具主管部门应及时予以调整。撤销或破产单位的《工资手册》应及时交回签发部门。

第十五条 各行署(市)和省直劳动工资计划管理部门,在省下达年度劳动工资计划指标规定范围内,可对所属单位的分解计划指标进行调整。

各基层单位需要对年度工资总额计划调整时,要按劳动工资计划管理程序报批,批准后按《工资手册》核批程序进行调整,开户银行监督支付。

第十六条 各开户银行要严格履行国家赋予的监督工资基金支付的职责,监督检查各单位工资基金使用情况,有权拒绝超计划支付工资基金或其他不合理的工资性支出。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责令其立即纠正外,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

(一)自行建立各种津贴、补贴或提高工资、奖金、津贴、补贴标准的;

(二)在工资基金专户外,从其它各项业务收入中坐支现金发放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

(三)假借其它名义从银行套取现金,用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

(四)动用企业税后留利中的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后备基金等专项基金发放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

(五)在国家有关规定之外向职工发放实物的;

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人事、银行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超越或核批《工资手册》、支付工资基金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工资基金管理,参照全民所有制单位工资基金管理规定执行。由省劳动局和省人民银行统一制发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工资手册》,各级劳动部门负责审核、签发;开户银行凭《工资手册》监督支付。

第二十条 本规定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时,执行国家规定。

第10篇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活动的管理,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第三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商业银行不得利用个人理财业务,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进行变相高息揽储。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原则,审慎尽责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第五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授权管理制度。

第六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本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分类及定义

第七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第八条理财顾问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

商业银行为销售储蓄存款产品、信贷产品等进行的产品介绍、宣传和推介等一般性业务咨询活动,不属于前款所称理财顾问服务。

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管理和运用资金,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收益和风险。

第九条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第十条商业银行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可以向特定目标客户群销售理财计划。

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第十一条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

第十二条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

第十三条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第十四条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

第十五条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

第三章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管理体系,明确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部门,针对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区分理财顾问服务与一般性业务咨询活动,按照防止误导客户或不当销售的原则制定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工作守则与工作规范。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人员,应包括为客户提供财务分析、规划或投资建议的业务人员,销售理财计划或投资性产品的业务人员,以及其他与个人理财业务销售和管理活动紧密相关的专业人员。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综合理财服务的内部控制和定期检查制度,保证综合理财服务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银行与客户的约定。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对理财计划的研发、定价、风险管理、销售、资金管理运用、账务处理、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和内部审核程序,严格内部审查和稽核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配备与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相适应的理财业务人员,保证个人理财业务人员每年的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

商业银行应详细记录理财业务人员的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及考核结果等,未达到培训要求的理财业务人员应暂停从事个人理财业务活动。

第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与客户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根据业务需要签署必要的客户委托授权书和其他客户投资所必须的法律文件。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计划中包括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其结构性存款产品应将基础资产与衍生交易部分相分离,基础资产应按照储蓄存款业务管理,衍生交易部分应按照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

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不得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单独当作理财计划销售,或者将理财计划与本行储蓄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

第二十四条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或相关产品中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

商业银行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收益。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向客户承诺保证收益的附加条件,可以是对理财计划期限调整、币种转换等权利,也可以是对最终支付货币和工具的选择权利等。商业银行使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附加条件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应由客户承担。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应根据理财计划或相关产品的风险状况,设置适当的期限和销售起点金额。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计划汇集的理财资金,应按照理财合同约定管理和使用。

商业银行除对理财计划所汇集的资金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外,还应为每一个理财计划制作明细记录。

第二十八条在理财计划的存续期内,商业银行应向客户提供其所持有的所有相关资产的账单,账单应列明资产变动、收入和费用、期末资产估值等情况。账单提供应不少于两次,并且至少每月提供一次。商业银行与客户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应按季度准备理财计划各投资工具的财务报表、市场表现情况及相关材料,相关客户有权查询或要求商业银行向其提供上述信息。

第三十条商业银行应在理财计划终止时,或理财计划投资收益分配时,向客户提供理财计划投资、收益的详细情况报告。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根据个人理财业务的性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适宜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方法。

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商业银行应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并就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方法,制定专门的说明性文件,以备有关部门检查。

第三十二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可根据相关规定向客户收取适当的费用,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应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明示。

商业银行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需要统一调整与客户签订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时,应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客户;除非在相关协议中另有约定,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发展和投资管理情况,需要对已签订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进行调整时,应获得客户同意。

第三十三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和外汇管理规定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获得相应的经营资格。

第三十四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服务,发现客户有涉嫌洗钱、恶意逃避税收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四章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

第三十五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将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之中。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应覆盖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并就相关风险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

第三十六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个人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第三十七条商业银行利用理财顾问服务向客户推介投资产品时,应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合适的投资产品由客户自主选择,并应向客户解释相关投资工具的运作市场及方式,揭示相关风险。

商业银行应妥善保存有关客户评估和顾问服务的记录,并妥善保存客户资料和其他文件资料。

第三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制定理财计划或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流程,制定内部审批程序,明确主要风险以及应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按照有关要求向监管部门报送。

第三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对理财计划的资金成本与收益进行独立测算,采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式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商业银行不得销售不能独立测算或收益率为零或负值的理财计划。

第四十条商业银行理财计划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包含对产品风险的揭示,并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表达;对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应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

第四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对理财计划设置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将有关市场监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或终止参考条件时,应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作出明确解释。

第四十二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在进行相关市场风险管理时,应对利率和汇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与调整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评估可能对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和应急预案。

商业银行不应销售压力测试显示潜在损失超过商业银行警戒标准的理财计划。

第四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个人理财业务应急计划,并纳入商业银行整体业务应急计划体系之中,保证个人理财服务的连续性、有效性。

第四十四条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或者外汇管理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第五章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实行审批制和报告制。

第四十六条商业银行开展以下个人理财业务,应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批准:

(一)保证收益理财计划;

(二)为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而设计的具有保证收益性质的新的投资性产品;

(三)需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个人理财业务。

第四十七条商业银行申请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之前,应就有关业务方案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进行会谈,分析说明相关业务资源配备的情况、对主要风险的认识和相应的管理措施等,并应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的意见对有关业务方案进行修改。

第四十八条商业银行开展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

(二)有具备开展相关业务工作经验和知识的高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

(三)具备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四)信誉良好,近两年内未发生损害客户利益的重大事件;

(五)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四十九条商业银行申请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应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以下材料(一式三份):

(一)由商业银行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

(二)拟申请业务介绍,包括业务性质、目标客户群以及相关分析预测;

(三)业务实施方案,包括拟申请业务的管理体系、主要风险及拟采取的管理措施等;

(四)商业银行内部相关部门的审核意见;

(五)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五十条中资商业银行(不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开办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应由其法人统一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外资独资银行、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开办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应按照有关外资银行业务审批程序的规定,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开办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应由其法人按照有关程序规定,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审批。

第五十一条商业银行开展其他个人理财业务活动,不需要审批,但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五十二条商业银行销售不需要审批的理财计划之前,应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商业银行最迟应在销售理财计划前10日,将以下资料按照有关业务报告的程序规定报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

(一)理财计划拟销售的客户群,以及相关分析说明;

(二)理财计划拟销售的规模,资金成本与收益测算,以及相关计算说明;

(三)拟销售理财计划的对外介绍材料和宣传材料;

(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五十三条中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可以根据其总行的授权开展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可以根据其总行或地区总部等的授权开展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

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开展相关个人理财业务之前,应持其总行(地区总部等)的授权文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五十四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人员应满足以下资格要求:

(一)对个人理财业务活动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监管要求等,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二)遵守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制定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或守则;

(三)掌握所推介产品或向客户提供咨询顾问意见所涉及产品的特性,并对有关产品市场有所认识和理解;

(四)具备相应的学历水平和工作经验;

(五)具备相关监管部门要求的行业资格;

(六)具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第五十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与监管的需要,组织、指导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从业培训和考核。

有关要求和考核办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另行规定。

第五十六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与监管的实际需要,按照相应的监管权限,组织相关调查和检查活动。

对于以下事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商业银行从事产品咨询、财务规划或投资顾问服务业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操守情况,以及上述服务对投资者的保护情况;

(二)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客户授权的充分性与合规性,操作程序的规范性,以及客户资产保管人员和账户操作人员职责的分离情况等;

(三)商业银行销售和管理理财计划过程中对投资人的保护情况,以及对相关产品风险的控制情况。

第五十七条商业银行应按季度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并于下一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将有关统计分析报告(一式三份)报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五十八条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季度统计分析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期开展的所有个人理财业务简介及相关统计数据;

(二)当期推出的理财计划简介,理财计划的相关合同、内部法律审查意见、管理模式(包括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方式等)、销售预测及当期销售和投资情况;

(三)相关风险监测与控制情况;

(四)当期理财计划的收益分配和终止情况;

(五)涉及的法律诉讼情况;

(六)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编制本年度个人理财业务报告。个人理财业务年度报告,应全面反映本年度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情况,理财计划的销售情况、投资情况、收益分配情况,以及个人理财业务的综合收益情况等,并附年度报表。

年度报告和相关报表(一式三份),应于下一年度的2月底前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六十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统计指标、统计方式,有关报表的编制,以及相关信息和报表报告的披露等,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另行规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和《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造成银行或客户重大经济损失的;

(二)未建立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或虽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未实际落实风险评估、监测与管控措施,造成银行重大损失的;

(三)泄露或不当使用客户个人资料和交易信息记录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利用个人理财业务从事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挪用单独管理的客户资产的。

第六十二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实施处罚:

(一)违反规定销售未经批准的理财计划或产品的;

(二)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作为理财计划销售并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进行变相高息揽储的;

(三)提供虚假的成本收益分析报告或风险收益预测数据的;

(四)未按规定进行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的;

(五)未按规定进行客户评估的。

第六十三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六十四条商业银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或利用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不公平竞争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暂停商业银行销售新的理财计划或产品;

(二)建议商业银行调整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

(三)建议商业银行调整相关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

第六十五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并造成客户经济损失的,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承担责任:

(一)商业银行未保存有关客户评估记录和相关资料,不能证明理财计划或产品的销售是符合客户利益原则的;

(二)商业银行未按客户指令进行操作,或者未保存相关证明文件的;

(三)不具备理财业务人员资格的业务人员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销售理财计划或产品的。

第七章附则

第六十六条本办法中的“日”指工作日,“月”指日历“月”。

第六十七条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11篇

(一)综合经营计划的编制与运用

综合经营计划是包含业务与财务计划,涵盖部门、分行和产品的全面年度规划文件,体现了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基本上实现了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从1997年开始,建设银行开始按“零基预算法”编制、核定主要财务指标,并建立起相应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2000年对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方法作了重大调整,将劳动增加值和资本增加值的测度作为贯穿整个计划的一条主线,从而形成与分行绩效、产品绩效、部门绩效紧密挂钩的全方位激励约束机制。2002年又调整完善为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综合经营计划编制主线,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全面体现激励约束机制,以计划方法和管理参数的逻辑约束来控制、提高综合经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综合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融会贯通、合二为一,综合经营计划的内涵更加丰富,实行细化到主要产品的经济增加值的测算,为全面推行激励约束机制打下了基础。

(二)绩效考评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绩效考评与激励约束机制是商业银行监督、控制和分配制度的核心。为推动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合理考核和评价分行经营管理绩效,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使各级行绩效工资与其经营绩效紧密挂钩,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起具有建设银行特色的绩效考评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

(三)成本核算与费用管理

一直以来,建设银行把强化成本核算和费用管理作为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对财务成本管理进行了不断的规范和细化。

(四)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全行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还表现在对横向部门预算的关注以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等方面,另外在内部考核体系中引入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的概念,使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进入实施阶段,为横向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意识不强

虽然建设银行的管理会计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基础性改善,但由于全行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个逐步接受和不断深化的过程,目前总体基础和深入应用能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尚需进一步深化,全行上下对管理会计工作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还未能统一思想认识、真正形成合力。各级管理者和管理会计人员对远期能力建设重视不够,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不足,主动跟进前台收集数据和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还有待增强。

(二)应用范围较窄

从目前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情况看,主要是查阅部分客户和网点的盈利数据,用于上报信贷审批、租赁审批、服务价格减免申报等材料,较少主动应用于客户分析、综合定价、交叉销售等经营管理实践,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信息系统源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以客户为中心”和业务转型的提出,建设银行启动了以MA系统为载体、以“账户和交易级”数据为基础,构建客户、产品、条线、经营主体等多维盈利分析平台的工作。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初步搭建。但由于MA系统的很多数据必须来源于生产系统和相关业务系统,在这些系统的客户信息、产品和数据标准未完全统一,手工录入数据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盈利计量的精细度、及时性受到一定限制。存在手工计息无法自动识别到单一客户、中间业务收入识别率有待提高、账户粒度的信贷成本不够准确、经济资本存在缺失和时滞、运营成本分摊模型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三、深入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构建多维度的盈利分析与评价体系

全面的管理会计系统应从多个维度评价银行的盈利能力,具体对象包括:分支机构、客户、产品、员工等。建设银行经济增加值在纵向的计量和管理已相对成熟,但在横向的分解和落实还相对滞后,未来一段时期内,管理会计工作推进的重点可以确立为经济增加值的横向分解(如部门、产品、个人的经济增加值),管理会计应该围绕该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客户盈利性分析与评价、产品盈利性分析与评价等相关基础性工作。

(二)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第12篇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对管理会计有如下定义:“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用于企业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适当使用各项资源并承担经营责任,而进行确认、计量、累计、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等的过程”。在我国,“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它利用财务会计资料和其他非货币性资料,采用会计的、统计的、数学的方法,实现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多维度评价,并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进行预测和决策,确定目标、编制预算,并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控制和考核,目的是调动各方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如何描述,管理会计都被认为是管理与会计相结合的企业内部会计,它与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外部会计有所区别,主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战略、战术、日常业务运营决策、支持服务和绩效管理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商业银行运用管理会计工具的必要性

(一)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是适应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需要。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资本监管的刚性约束、客户服务需求的明显提升以及股东要求的必要回报,在客观上迫切要求商业银行进行经营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随着转型的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正在形成多维度的经营体系,在各层级机构中,不断涌现以特定客户群体或特定业务范围为经营职责的经营主体(比如中小企业部、财富中心、大客户部、票据中心和各类业务团队等),迫切需要对这类新兴的经营主体进行计划制定、贡献度分析评价,但商业银行的总账系统或其他财务会计系统无法完整、及时、快捷地提供这些信息。在目前越来越依赖多维营销实现最终收益的情况下,为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迫切需要满足各方面对客户、产品、渠道等各维度绩效评价的需求,进而进行多边考核。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完善条线、产品、客户贡献度和解决各种经营主体盈利数据的计量问题,实现科学合理的计划指引和绩效考核。

(二)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是适应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机制的需要。客户是商业银行一切价值的来源,各类客户群体在所受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区域、规模、发展阶段等特征上存在很大差异,必然导致其风险、金融需求和对银行贡献度的巨大差异,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客户营销、定价、产品覆盖等经营管理活动。但商业银行原有客户盈利性相关数据均散落于相对独立的系统中,收支数据残缺不全,基本依赖人工进行汇总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比较差,极大地制约了商业银行客户经营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客户盈利性分析结果,实施细分的市场策略,开展精准化、差别化的客户营销;需要应用客户及产品的盈利性分析功能,实施客户综合定价策略;需要应用产品盈利和覆盖度分析功能,制定产品经营策略,选择重点产品,抓好产品的组合服务;综合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尽快实现商业银行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多维度的业绩计量,切实提升客户和产品精细化、差异化经营水平。

(三)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是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水平的需要。商业银行决策的根本在于保证投入产出的效率,这就必须在精细化上下功夫,从而发现和选择商业机会。而要发现和选择商业机会,就要增强对客户、产品、渠道的分析研究能力,在算细账、算准账、算清账的基础上,把有限的资源投到最赚钱的地方,才真正能够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整体的投入产出效率。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分析客户和产品的盈利性,识别不同客户、产品和渠道对商业银行的差别贡献。当前,如个人住房贷款等敏感产品的效益判断、自助设备等新兴渠道的贡献度衡量,超大型集团等重点客户的盈利分析等,都是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高度关注的问题,都需要财会部门给出公允、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关的经营策略。再譬如我们需要得知在许多大集团客户中,哪些客户是真正产生贡献的,哪些客户的贡献率较高,以此来确定相关资源的安排。没有可靠的分析,就不会有正确的决策。因此,依靠管理会计系统可靠的数据和系统支持,使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为业务部门和管理层提供专业的支持服务,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决策水平。

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条件

(一)随着商业银行的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软、硬件水平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核心业务处理系统形成了相对统一、规范和稳定的总账、存贷款账户余额生成、账户利息收支核算、交易流水生成等规则;同时,商业银行也普遍建立了数据仓库系统,该系统又积累了账户级、交易流水级的加工数据,存储了大量明细可用数据,这些海量的交易明细数据为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支持。

(二)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建立了基于“机构+责任中心+自然科目”级别的经费成本核算体系,即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系统),ERP系统根据成本实际支出和受益情况,依据“谁使用、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将费用、成本和资产直接认定到责任主体,或依据一定的管理参数公平、合理、科学地分解分摊到相关责任主体。而且有些起步比较早的商业银行的成本分摊已经能够细化到业务条线、产品维度甚至是客户维度,这种多维度成本分解系统为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提供了一定业务基础。

(三)随着商业银行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FTP系统)的建设,为每一项产品、甚至每一笔交易都相对准确地匹配了转移价格,这为清晰、客观地核算某项产品、某个客户为银行创造的利润贡献提供了数据;同时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系统通过对单个客户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风险暴露角度等来准确计量其经济资本的占用,这些系统的不断完善为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也提供了相应业务基础。在具体实施的技术和方法实现上,管理会计系统就是将商业银行各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以机构、条线、部门、产品和客户为基础,通过从核心业务系统中直接提取前台业务交易明细,并对ERP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信贷信息管理系统、产品定价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经济资本计量系统等后台关联业务数据的加工和集成,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多维度绩效指标的计量。

四、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应注意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工具的有效运用取决于管理层对管理会计工具作用的清晰认识和持续推动。作为商业银行内部自发的管理行为,由于在历史发展、市场定位、经营理念和内部组织架构等方面各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方面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也正因如此,管理会计工具能否得到有效运用首先取决于商业银行管理层自身的意愿。特别是有些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实施的过程较长,效果有时候不能立刻显现;有些还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和再造,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甚至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只有依靠管理层的清晰认识、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的坚定决心,才可能顺利推进这些工具的应用。同时,管理会计工具的有效应用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工具的应用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积累,如经济资本的计量就需要几年的数据积累,因此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稳步推进。

(二)实施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前瞻性,需要考虑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管理会计结果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目前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持续调整,责任体系的划分和职责定位尚不清晰,未来情况比较复杂,较难预测,因此,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在架构设计、系统设计、逻辑流程、技术支持和数据接口等方面要有前瞻性的思考,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