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舞蹈协会新学期

舞蹈协会新学期

时间:2022-05-13 06:09:32

舞蹈协会新学期

第1篇

一 及时召开社干会议,传达上级领导的各项精神

本学期,本社团从社长到各社员深入学习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树新风’‘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思想,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口号。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舞蹈协会干部队伍的建设,坚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基础性工作扎实到位。

二 积极响应学院的各种活动

4月份学校举行了大型的桃花文化艺术节,作为学院的一支社团队伍,舞蹈协会的全体成员积极准备。社干不仅抓紧对原有大众舞蹈的训练,而且学习了更好更多的舞蹈,以便提高本社团的含金量,为桃花文化艺术节的顺利举办增添了色彩。

三 合理的调整练舞时间

由于各社干上课和休息时间的差异,我们总是在第一时间的调整练舞的时间。这样不仅解决了大家时间上的冲突。而且更加合理的安排了时间。为进一步学习新舞,创新舞蹈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时差。

四 如期举办常规舞会

每周周五,周六晚上七点我们会如期在国旗广场举办舞会,为广大的会员提供一个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在课余的时间能与志趣相投的同学共同切磋,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本协会在提高会员待遇方面狠下工夫,加强会员培训的力度,不仅会延续由会长和培训部长亲自教授,理事协助辅助的教学方式,还精挑细选出高素质的优秀干事人才,对会员进行严格的额外培训,让其在会员培训中发挥作用,扩大培训效率,纠正每位会员的动作,使会员培训有了更好的质量,努力赢取广大会员的好评。

五 外联活动

为了与除本协会成员交流,加强同全校师生联系,本协会与多个协会合作交流,并且尽力协助学校搞好校运会的宣传活动。

同时还协办“学院青年报五周年晚会”、“艺术中心周末”等等大型活动,为其输送的大量的精彩节目。

第2篇

    马来遗产中心(MHC)于2005年6月由前总理李显龙正式创立,极大提升了国民对遗产重要性的认识。自成立以来,它组织了大规模的马来舞蹈活动以帮助促进其艺术形式的发展①。

    要全面理解马来舞的特点,就得仔细研究这种艺术形式产生过程的本质、灵感来源与审美价值、表演的社会意义、不同文化团体之间的互动以及马来社区不同舞蹈团体的具体实践。

    一、新加坡马来社区的文化背景

    马来人指来自东南亚地区并定居在新加坡的一个较大的群体。不管是米南加保人、瑞将人、巴塔克人、马来西亚原住民、爪哇人、巴威人或其他海上游牧民族,他们都被认为是“马来人”。需要注意的是他们是作为单独的个体而移民的,大多数人没有亲戚关系,不像中国移民总是以宗族为单位帮助彼此移民。随着来到新加坡的众多移民,如米南加保人、瑞将人、巴塔克人、马来西亚原住民、爪哇人、巴威人或其他群体独特的文化特征逐渐褪色,爪哇、苏门答腊和马来西亚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但是至少这些早期的马来移民共享相同的马来语和相同的宗教—伊斯兰教。作为一个少数族群和没有经济实力的主要社会群体,马来人没有几个能与芭蕾、欧洲音乐会、印度舞蹈及中国戏剧相提并论的表演形式。马来传统戏剧Bangsawan与它们相差甚远,并且没有舞蹈的呈现。

    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加坡马来舞蹈的演变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马来舞主要被非马来人视为“游乐园”里的一种娱乐形式。“舞厅”提供现场音乐和舞伴,有兴趣与她们共舞的公众只需支付很少的入场费就能入场。虽然这些舞者大多是即兴表演,但他们让公众了解马来音乐与舞蹈。不过倒是经常在马来社区的庆典上看见马来舞,在婚礼舞会上,在清理林地或在打渔季开始时,等等。

    与新加坡其他族群相似,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反殖民主义运动促进了马来舞和表演艺术的发展。新加坡在50年代中期推动了蓬勃的反殖民主义运动,人们在政治运动、社会运动、文学创作、音乐、戏剧和舞蹈中表达着自己,众多的文化团体、学生团体、艺术团体甚至工人的工会,都积极参与创建包括含有中国、马来、印度文化元素的“新马来亚文化”和“新文化”活动。

    一个新成立的文化机构Sriwana赋予了马来舞蹈新的生命。Sriwana成立于1955年7月24日,它的最初目标是推广Keroncong音乐,但很快就扩大其范围并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马来文化组织。与其他马来人协会一起,Sriwana组织马来歌曲和舞蹈的舞台秀,这些慈善演出为交不起学费的穷人筹集资金,鼓励年轻人学习马来舞蹈。

    这段时间舞蹈的编舞形式以圆形、椭圆形和三角形为主。Sriwana意识到马来舞蹈要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就得寻求周边国家的专业帮助,邀请了印尼的Tengku Yuhanis和Liauw Tjen Yan(又名Liu Chun Wai)两名编舞师,他们对马来舞产生深远的影响。复杂的舞步和音乐风格有力地扩展了马来文化表演的范围。而后来自印尼的Supenah Somod女士和马来西亚的Zainal Abbas先生也加入其中,培训Sriwana有志向的年轻成员。

    三、国家文化的重要元素:60年代的马来舞

    1959年,新加坡在李光耀的领导下获得完全自治,它急切地推出了积极的社会改革和国家建设方案。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高级领导人S.Rajaratnam回应了新加坡和马来亚人民想要创造一种“新马来亚文化”的号召,在他出任国家第一位文化部长期间,发起实施了许多旨在加快创造所谓“新文化”的项目,这些项目为的是动员华族、马来族、印族和“西方”文化机构在全岛共同举办免费演出,它们一方面鼓励马来团体更加频繁并精致地呈现他们的舞蹈,另一方面促进马来族裔与非马来族裔对跨文化的理解。Liauw Tjan Yan女士在新加坡期间,很多华族舞蹈爱好者学习了马来舞蹈,甚至在华族学校、艺术团体或工会的文化表演中,通常都是由华族人表演马来和印度舞蹈。马来舞蹈团体也是一样,在由文化部组织的表演中,他们将舞蹈融合了华族舞、印族舞和芭蕾舞的特色,愈加重视其他舞蹈文化的审美价值。1962年,Sriwana舞者为新加坡政府主办的东南亚文化节精心设计了新节目。在跨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时,Francis Yeo,一位于1963年由新加坡芭蕾舞学院培训的业余芭蕾舞蹈家编出了融合芭蕾舞步的马来舞“收获”,观众出人意料地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这更激励了Sriwana编舞家尝试更有创意的编舞。

    四、70年代草根阶层的马来舞

    除了Sriwana,也有其他一些马来团体积极参与推广表演艺术,这些组织包括:马来青年文学协会(Perkumpulan Seni Melayu),观察组(Pasukan Kawalan)和新精神(Semangat Baru)。同时,两个主要由政府支持的以促进基层舞蹈表演的舞蹈公司成立,并在国家职能层面上向外国政要展示新加坡的才华。1970年文化部成立非专职国家舞蹈公司,1971年成立专职人民协会舞蹈团(它在1968年时以非专职公司的性质成立),再加上每年举办的由教育部主办的青年艺术节和许多社区中心的舞蹈团,马来舞像新加坡其他的舞蹈形式一样,在十年中培养了新一代的观众,其三位一体性(华族、印族和马来族特质)从此深入人心。

    在各族群普及“文化舞”的过程中人民协会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其积极的外扩计划将免费露天表演传播到岛上各处的组屋社区中。社区中心的关系网及其下属的舞蹈班/团也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想学舞蹈的人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社区中心举办的舞蹈班只收取一点象征性的学费,事实证明,人民协会的附属组织通过这一成功的政策吸引了一千多人学习舞蹈,其中一些得到社区中心行政和财政支持的团体,在年轻且才华横溢的编舞家的带领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多数青年艺术节上,很多学校的孩子们能够在表演马来舞、印族舞和华族舞时享受华丽的服装 和舞台灯光。这些虽然是常规的舞蹈表演,但也是重要的教育工具,以激发这些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文化认同。民族舞蹈三位一体的特点不断提醒学生们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主义。

    如果马来舞蹈的普及是20世纪70年代的成就,那艺术的停滞是一种需要得到改善的顽疾。在那段时间,马来舞蹈表演的意味着在熟悉的形式里重复几个熟悉的步骤。马来舞固定的动作,音乐和装扮模式在反复表演时虽然是表达民族和文化认同的有效手段,但很难持续吸引观众的兴趣。幸运的是,此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在1981年东盟表演艺术节和1982年广为宣传的新加坡舞蹈节举办以后很快得到改变。

    五、80年代新的学习资源

    1981年2月在雅加达举行的首届东盟表演艺术节是该地区的一次舞蹈盛会,它让舞蹈爱好者得到同时看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顶尖舞者的难得机会。

    新加坡年轻的马来舞蹈家和编舞家第一次看到来自印尼群岛的丰富多彩的舞蹈,他们认识到他们可以利用马来舞蹈的丰富资源。五个晚上的时间里,艺术节呈现了来自27个本地舞蹈团的39件作品。跨文化的演出促进观众和参与者跨越民族的壁垒,并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进行互动。大多数编舞家和舞者在这次历史性的文化盛会上都处于他们的巅峰状态,各界强有力的支持给予他们自豪感,同时让他们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明显的是,相比其他的民族舞蹈,虽然马来舞的表演质量通过改良服装和舞步得到提升,但是大多数马来舞编舞家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认识到自己的短处以后,他们开始积极寻找新的表达路径。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家大剧院舞蹈团、Sriwana、新加坡凤凰舞蹈团、人民协会和其他马来文化组织在不同阶段邀请了几位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编舞家到新加坡举办工作坊或培训计划,地方的编舞家也组织了儿童舞蹈比赛和舞蹈班。

    六、国家艺术理事会与马来舞蹈公司的专业化

    1990年11月28日,通信与信息部(MCI)信息司和社区发展部(MCD)文化事务司、与新闻司与其他相关的部门和法定机构合并组成信息与艺术部(MITA),MITA之后重组其法定机构和文化机构,建立国家艺术理事会(NAC)。1991年新加坡文化基金会、社区发展部文化司、艺术节秘书处和国家大剧院委员会合并。NAC推出了一项新计划,鼓励大量的业余艺术团转变为专业公司。

    七、结论

    马来遗产中心于200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保护新加坡的马来文化遗产。马来遗产中心(MHC)董事会的一位成员(2007年6月-2009年6月)Osman Abdul Hamid,是由Sriwana的Nongchik Ghani先生培养的资深编舞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人民协会马来舞蹈团的关键成员,并于1995年被委任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马来舞蹈团的培训老师。他帮助启动MHC马来舞蹈项目,并得到马来舞蹈界的广泛支持。MHC重新点燃“gotong royong”式的旧式互助精神并蔓延到更广的社区,为新加坡人提供了解和欣赏马来文化和遗产以及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机会。

    新加坡马来舞的经验清楚地表明,如果社区认识到其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种艺术形式将得到蓬勃发展。组织机构的支持是有帮助的,并将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资源,但最终是社区发挥的力量最重要。

    现在还不知道新加坡年轻一代马来舞编舞家们艺术实验将来的发展情况。无论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还是来自印尼的马来舞蹈,一定会继续发挥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马来舞不仅与各种传统的仪式,如国庆、民族舞蹈节、青年艺术节、艺术节结合在一起,也与庆典仪式如婚礼派对结合在一起,演员和参与者在社会与文化层面上紧密相连,这些表演的社会环境也展示并加强现有的社会关系。马来舞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马来人的身份认同,与印族舞及华族舞一起在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社会这幕大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为2012年中国贵阳·贵州大学“中国-东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12月3日-6日)会议论文。

    注释:

第3篇

尊敬的校团委、社团联合会:

您们好!我是2008级湖南生物机电学院的学生,我想在学校申请建立舞蹈协会。其全称是“湖南生物机电学院舞蹈协会”。

为发展我院大学生业余生活丰富多样性,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社员的肢体表达能力,提高个人艺术才能,与此同时定期开展校园文艺活动,为我院增加靓丽的节目表演,特此向院团委提出申请,请求成立舞蹈协会。以下是我申请的理由和一些情况:

1、丰富学生在校生活 现在的学生们在校期间无非就是上课、学习,仅有的课间休息时间有时也会用写作业来占掉,这样长期下去,学生自然会感到无聊乏味。所以,本社团将会推出一系列积极的活动来使学生们调整心情,使其对学校生活的感觉更多的是乐趣、多彩、丰富、充实,学习与娱乐放松都不少,才能让大家爱上学校,爱上多彩多姿的校园生活。

2、提高学生之间的集体观念和团结精神 现在的孩子多是处于独生子女家庭,因此,难免会缺少一些集体观念和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学校创办由学生组织的社团不也正是为了给学生们一个锻炼的机吗?本社团会出现的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共同学习舞蹈、自行编排原创舞蹈等)都会大大的起到提升同学们集体观念与团结精神的作用,让学生之间更有凝聚力更懂得集体与团结的重要性。

3、使学生了解舞蹈,避免沉迷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时下的同学们却又大多沉迷网络游戏,本人因反对糜烂的生活。提倡高中应有健康、充实、丰富精彩的生活。所以,成立舞蹈协会,可以改善同学的课外生活,脱离网游,脱离现实社会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让更多的同学生活阳光起来。毕竟运动是健康的开始,舞蹈是聚气的根源。

4、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创新意识 书、本、笔似乎已经成了当代学生的代名词。但谁又意识到了学生们真正缺少的东西?是自信心与创新意识。试想,当同学们在学校里呆了三年,毕业之后却连上台讲一句话都扭扭捏捏,那将会给后辈留下怎样的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舞蹈协会将会组织学生编排舞蹈,并亲自安排服装,音乐,流程等进行表演。使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创意,在娱乐中锻炼能力。

5、发掘并培养艺术才华 舞蹈,是一种具有永不过时气质的艺术,然而,艺术又是什么?它是一种另类的创意,是以特殊的方式展现,是非凡的,甚至是一种现实美的超越。在生活中,拥有艺术潜质的人并不少,但就是因为欠缺发掘与培养,所以此类人才就在冥冥中被埋没了。将来舞蹈协会的活动中会提供同学们大胆展示自己独特的创想,创造拥有自己风格的艺术展示,如有优秀舞蹈,会积极参与校活动,争取在活动中把本社独具特色的作品展现给大家。这样的活动会使同学们的自信心、创造力以及运动能力都会有所提高,而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有更活跃的思维与对学习内容更深化快速的理解能力。

6、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 我校在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对外开放式活动,但普遍活动都缺乏一些趣味性的节目。而舞蹈,以它独特的吸引力在学生中大受欢迎。所以,我们认为学校可以增添一些有关舞蹈的,积极的互动或观赏类节目,这样,既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又会让实中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活泼、充满生气、多原化教育的完美学校形象。除此之外,本社也会尝试参加校外舞蹈比赛或其他活动(如:全国舞蹈锦标赛等)争取在舞蹈方面为学校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学校的获奖项目里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坚信协会在学校团委的领导下发展一定能成为务实、创新、合作、友爱的团队。我们协会会成为湖南生物机电学院具实用性和发展潜力的组织,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因此请学院相信我们这些为了爱和理想而奋斗的年轻人能说到做到,同时也请相信我们把坚韧和持之以恒的中国精神发扬在协会的各项工作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有努力不够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恳请学院团委给予指正,力求完善,使得我们在湖南生物机电学院这片土地上真正学会自强、自立、自信;真正把包容和理想升华。申请这个协会的目的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更多的青年人可以勇敢的去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用行动来为学校,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真正把创新、务实坚忍不拔的中国精神继承,并且把在团队中培养的合作、友爱带向社会、带进生命的每个阶段。因此我们恳请学院团委能批准并给予支持。

文秘站刊出

第4篇

舞蹈运动(DanceSport)原名国际标准舞(ballroomdancing),1995年才列入奥委会的比赛项目,在1998年亚运会的表演赛中,我国获得一金一银,成绩辉煌,国人极为振奋,而中国大陆队亦获一银二铜·大陆舞蹈运动的发展,约比台湾迟二十年,为何能在短短的几年之间,有如此大的成就,令人惊讶!跳水、体操两项运动起源於西方,本非东方人的专长,但大陆都能在短时间内,扬威於亚奥运。“舞蹈运动”也是西方人的专长,大陆是否也能在短时间内窜起呢?这是国人极为关切的问题。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文同种,身体条件相似,只是政治制度回异,对舞蹈活动的推展,各有不同的特色,若能深入研究,比较分析,撷长补短,采取其优点以为借镜,对於我国“舞蹈运动”的发展必有助益。

本研究以资料分析、实地考察、访谈方式为主,先後到过下列地方,并访谈各地舞蹈界的领导人,以了解各地的发展特色:

1.1998年9月21至23日考察南京海峡两岸国际标准舞精英赛。

2.1999年8月24至28日考察上海地区舞蹈训练场所。

3.2000年5月l至4日考察西安建工杯国际标准舞大赛及各训练场所。

4.2000年5月5至7日考察广东舞蹈学校及广州市体委训练场。

5.2000年6月18至19日考察青岛国际邀请赛。

6.2000年6月21至23日考察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国际标准舞系、海淀区文化宫,天坛公园舞蹈社团及北京舞场。

(贰)、结果与讨论

一.国际标准舞的发展源起

1980年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民间的舞蹈活动受到政府鼓励,

首先由香港的舞蹈教师将国标舞传入广州,同年六月台湾的舞蹈名师连水生应邀赴广州表演及教学,此後台湾的多位名师黄辉煌、叶荣裕、周志坤,叶荣元、王子文、高承宗等,相继应邀赴大陆各地教学,对大陆舞蹈技巧之提升,舞蹈活动之推广,帮助极大。1985年起陆续成立多个国标舞协会,1989年起首次聘请英国教师赴大陆教学,唯当时舞蹈刚起步,水准尚低影响有限,倒是来自台湾的王子文老师,近十几年来在大陆各地教舞,并为大陆订定各种奖章监定、职业教师资格考试,以及比赛选手分等分级制度,对大陆舞蹈水准之提升贡献极大。

台湾的舞蹈最早是由美军引进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一直至韩战、越战,十余年都有美军驻防台湾,很多专为美军开设的俱乐部、夜总会都设有舞厅,1950年代是美国社交舞最兴盛时期,经由美军传入台湾,当时台湾经济落後,生活水准低,舞蹈只限於商人或特殊阶级者的活动,此後由日本回国的台籍舞蹈教师赖木煌、蔡增添带来英国式的舞蹈技巧,才对台湾的舞蹈水准有所提升,在此之前都属於社交休闲式的舞蹈。

1963年政府颁布新生活运动,公教人员不得到舞厅跳舞,民间举

行舞会应向警察机关申请,事实上舞蹈是被禁止的,到了1970年由张

传琬女士发起成立国际标准舞蹈协会,并加入德国的ICAD(现改为IDSF)组织,一时舞蹈风气大开,人才辈出,唯受法之限制,

舞蹈活动仅限於合法的舞蹈协会,私人的舞蹈教室仍不准教授社交舞,一直到1987年法取消,舞禁才完全开放。

二、行政组织

大陆地区目前全国性的国标舞团体有五个1.中国国际标准舞联合会。2.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3.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4.中国体育运动舞蹈协会。5.中国业余舞蹈竞技协会。上述五个协会以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活动最为频繁,每年都办理省赛、全国大赛或国际赛,并派员参加英国公开赛。中国体育运动舞蹈协会属体委系统,曾加入英国职业舞蹈组织(WD&DSC)成为观察员,中国业余舞蹈竞技协会属於奥会系统(IDSF),曾多次派队参加亚洲杯、亚太杯及亚运会之比赛。

省市级的舞蹈团体不计其数。大陆属於中央集权制,跨省市的比赛活动,必须由中央主办,但经费由承办单位筹措,省市内的比赛活动由省市政府主办向中央报备即可,然而舞蹈比赛是花钱的项目,政府无此预算,全靠民间自筹,大陆民间经济不如台湾,故比赛活动较少。

台湾地区舞蹈团体最高主管机构为内政部,目前全国性的舞蹈团体有十七个之多,此外,各县市及乡镇几乎都有舞蹈协会及体育会舞蹈委员会之组织,可说多不胜数,事业主管机构为行政院体育委员会,但只承认体育运动舞蹈协会(CTDSF)为唯一代表中华台北的舞蹈

运动团体。各舞蹈协会的负责人几乎都是职业选手退休者。

台湾是民主社会,任何团体或个人均可主办舞蹈比赛或活动,因

此,几乎每周都有比赛或活动。

三、政府的支持度

就经费支援而言,对於各舞蹈协会几乎没有任何补助,只有为参加国际赛时,办理选拔赛,选手职员几乎都需自筹旅费。

我官方对於体育运动舞蹈协会相当支持,凡申办国际赛都获得补助,参加国际赛除了旅费补助之外,尚有赛前集训补助款,获得奖牌

亦比照国光奖章条例发给奖金。

(四)、选手训练方式

大陆对於选手的培训并不积极,平时由民间自由发展,部份省市在文化局辖下的文化中心、文化宫、青年会等(类似台湾的救国团、青年服务社,YMCA等),有招收国标舞训练班,按年龄或舞蹈水准(如铜级、银级、金级)分班上课,由民众自费报名参加。体委则利用学校体育馆或其他适合场所开班上课,另私人亦有租用学校场地、文化中心、YMCA开班授徒者,但并不普遍,仅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温州等地较为普遍。师资除本土教师之外,高级技巧大都来自台籍教师,偶而聘请英国名师做短期讲习。遇有国际比赛,由中央举办选拔赛,选出优秀选手代表国家出赛,但是政府补助很少,有时有钱出国的人并非最佳人选,跳得好的人不一定有钱出国,因此每次代表选手都不同人,较难累积国际赛经验,目前大陆职业组选手约近百对,业余组近干对,少儿组(6至16岁)约四、五百对。唯分属国标舞学会、体委、业余竞技协会三个组织,只是界限并不十分清楚。

台湾的舞蹈选手大部份属於职业体系,大家依自己的兴趣、企图心及经济能力,在舞蹈教室接受训练,或赴英国、日本等先进国家进修,自费参加国际赛。遇有国际舞蹈运动总会(IDSF)主办之国际赛,由体育运动舞蹈协会提出申请,选派选手参加,行政院体委会拨款补

助,台湾目前职业组选手约五十对,业余组近百对,青年组数十对,儿童组少数几对。

五、民间风气

大陆各地舞蹈风气盛行,惟以健身、社交、休闲娱乐居多,真正练习国标舞仍属少数,尤其经济条件较差,有钱学跳舞者不多(一小时学费,欧洲名师要价900人民币,接近一般人的每月所得,台湾名师也要500元),所以很多选手只学一点基本步,或参加团体班讲习,然後模仿录影带的动作,勤练招式,也能参加比赛。但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总计学国标舞者仍相当可观,且比赛风气日益蓬勃发展前景看好,有些出名的选手有较多的资源,可到英国进修或赴外国比赛。而一般父母亲亦鼓励小孩学国标舞,因此少年组选手多。

台湾民间舞蹈风气极为盛行,跳舞场所到处可见,同样足以健身、社交、休闲娱乐居多,但台湾的社交舞法与国标舞相近,稍加训练即可加入选手行列,专业舞蹈教师多,舞蹈比赛多,几乎每周日或假期都有比赛,近十年的统计,每年比赛场次都超过一百三十次,且至少有十次以上属於国际性大赛,大都由民间自筹经费。台湾的经济状况较大陆为佳,每年赴英国进修的教练及至选手近百对,唯年龄偏高,发展性较差,近年来经济衰退,参加比赛的选手逐年下降,升学压力重,很少父母会鼓励小孩学跳舞,等到长大收入稳定,有钱学跳舞时,年纪已大难有成就。

六、学校教育

大陆已将国际标准舞列入正规教育体制之内,目前已知的学校有

1.北京舞蹈学院社会舞蹈系(国际标准舞系)。

2.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o

3.广东舞蹈学校国际标准舞班。

4.武汉市体育舞蹈学校。

5.天津、广州、大连、吉林、四川等体育学院均设有国际标准舞系。

舞蹈班学生(小班九岁入学、中专班十二岁入学、大专班十七岁入学、尚有成人进修班)全部住校,每周除了国标舞之外安排有芭蕾、爵士、现代舞、民族舞等课程,尤其入学考试时竞争非常激烈,有天份、身材条件好者才能考取。2000年6月18日在青岛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述学校的师生都大出风头,可见舞蹈学校专业训练之重要性。

台湾只四十所大专院校的体育课兴趣分组中,安排有国际标准舞

班,但只属於休闲娱乐层次,谈不上技巧训练,部份学校设有国标舞社团,聘请专业舞蹈老师指导,但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水准有限,去年起台北及台中二所体育学院,招收国际标准舞绩优学生,但缺乏专业课程及专业教师,除非自己特别进修否则进步有限。

七、比赛制度

大陆是中央集权制,故比赛制度较为统一,凡参加比赛的选手,均须经过奖章监定金星级以上者才能报名参加,评审委员也要通过评审资格考试才能担任评审。体委系统并未重视此项运动,未将其列入各级运动会之比赛项目。

台湾的比赛制度大都模仿莱国职业舞蹈教师协会(WD&DSC),因自

由社会人人都可举办比赛,因此显得杂乱,裁判员没有资格限制,全凭主办单位聘请。体育运动舞蹈协会,虽订有完善的教练、裁判

参、结训练及考试制度,可惜高水准的选手及教练都不认同,他们都参加职业系统的比赛,而不加入体育运动舞蹈协会,影响国家代表队实力。去年的全国运动会,首次将舞蹈运动列入比赛项目,对此项运动的发展必有正面的影响。

(叁)、结论

一、大陆舞蹈运动发展比台湾晚,但幅员广大人才多,尤其将国际标准舞列入正规教育体系之内,选择有天份的人施以专业训练,将来的发展性较佳,而台湾虽然起步较早,但缺乏有效的培训制度,而民间舞蹈风气也有钝化之感,加上经济衰退舞蹈发展受限,短期之内恐将落於大陆之後。

二、大陆的中央集权制,限制民间的比赛活动,但能选出最优秀选手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台湾是自由民主制,民间随时都在举行比赛,但是政府所支助的舞蹈团体无法吸纳全国精英选手,至为可惜。

三、大陆的舞蹈风气如日之东升,少儿组及青年组选手很多且肯苦练,而台湾青少年组选手很少,现役选手年龄偏高。台湾目前仍保有的优势,仅有少数几对尖端选手及数位优秀教练,以及掌握亚洲区及亚太区的行政权(叶荣裕先生兼该二会之秘书长)。

四、大陆政府及民间,对“舞蹈运动”的经费支援较少,而台湾政府及民间的经费相当充沛,使我们尚能保持部份优势。

(肆)、建议

大陆最大的优点在於“舞蹈运动”纳入正式学制,自九岁起就可接受专业训练,因此,我们再不重视,短期内将丧失竞争力,现提出三项建议:

一、在国内现有的舞蹈实验班中,增设“舞蹈运动”班,培养青少年选手。

第5篇

一、 活动主题:嘉应学院XX年舞蹈大赛之“舞在当夏”

二、 活动时间: 5月中旬

三、 主办单位:共青团嘉应学院委员会、嘉应学院社团联合会

四、 承办单位:嘉应学院舞蹈协会

五、 活动对象:嘉应学院全体师生

六、具体活动:

(一)舞蹈大赛之初赛

1.报名时间:4月——5月末

2.比赛时间:5月28日下午2点30分至5点30分

3.活动地点:工业楼七楼

4.活动形式:海选,选出20个节目,入选第二轮竞选。(进入PK赛)

5.报名方式:将节目信息(姓名+院系班别+舞种+联系方式)发至舞协邮箱:。组队参加的需注明人数、队名及组长的名字、系班、联系方式以及节目名称。如有疑问请周五晚上9点30分前来工业楼一楼大厅咨询或联系黄同学15914911957、681957。报名时间应于 5月22日前报名,逾期不理。

6.活动要求:

(1)参赛选手必须认真对待,尊重评选规则。

(2)舞蹈要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有创新意识且动作流畅过渡自然。(3)本次舞蹈大赛按舞种分组,所有参赛舞蹈没有人数限制,音乐自备,服装自备。

(4)参赛舞种不限。

(5)比赛采用评委评选的方式进入决赛。

(6)舞蹈大赛活动的的最终解释权归舞蹈协会。

7.活动流程策划:

(1)发布舞蹈大赛通知,以文件的方式发到每个班,以海报和传单的方式在全校宣传,并在饭堂以立体三角的小贴士告送每一个关心舞协的同学。

(2)时评参赛舞蹈并作好登记与筛选。

a.下午2点30选手工业楼七楼候场,按报名顺序入场初选。(舞者必须提前15分钟到场,迟到30分钟的就算自动弃权)

b.互动环节(评委与演员交流,主要了解舞者的需求

(二)舞蹈大赛之舞林争霸赛

1.活动时间:5月中旬

2.活动地点:世纪广场

3.活动形式:决赛及颁奖

4.奖项设置:评选出舞蹈冠军一组,亚军两组,季军三组。优秀奖若干组。得奖节目将获得丰厚的奖品。

5.活动要求:

(1)参赛选手必须认真对待,尊重评选规则。

(2)舞蹈要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有创新意识且动作流畅过渡自然。

(3)参赛选手自备服装和道具。

(4)舞蹈大赛活动的的最终解释权归舞蹈协会。

6.活动流程:

(1)决赛在世纪广场隆重的拉开序幕。

(2)主持人登台邀请决赛舞者上台亮相并致开场白。

(3)节目表演。

(4)评委点评。

(5)颁奖典礼。

(6)XX年舞蹈大赛晚会结束。

7.具体工作安排:

8.细节工作见之前发布日志————舞协八部门大联动——

舞蹈大赛报名/入选表

蹈大赛报名/入选节目赛登记表

参赛组长姓名

院系

联系方式

参赛人数

时长

参赛舞种

第6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73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135-02

体育舞蹈要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体育舞蹈后备人才作为支撑。我国体育舞蹈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已经成功举办了许多国际性体育舞蹈赛事,而且体育舞蹈在我国各大院校中呈现出持续升温的现象,这也就意味着对体育舞蹈后备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在我国更好地推广与普及体育舞蹈运动,则需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此运动当中,为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分析

体育舞蹈进入我国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许多地区此运动项目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青年少年体育舞蹈在许多地区得到注视,这部分人群成为了我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的重要资源。从全国来进行分析,当前发展最好的地区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其他省市的青少年体育舞蹈发展与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此外,举办全国性以及国际性比赛,基本也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地,而且参赛队伍获奖最多的也是这两个地区。这样的一种发展现状,给一些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舞蹈的地区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从另一个层面上来分析,也说明了其他地区的青少年体育舞蹈人才培养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才能够在全国性以及国际性比赛中获取到更优秀的成绩,促进我国体育舞蹈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体育舞蹈后备人才与其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体育舞蹈后备人才所指的是,拥有相应的体育舞蹈基础,在通过专业化、系统化训练后能够成为体育舞蹈专业的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运动的发展,需要最大化满足各种层次人群体育需求,并以此为发展前提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有相关学者曾指出,体育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某一项体育运动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不仅要从数量与质量上进行调控,还需要从时间要素层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与调整机制。我国对于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针对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以及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让我国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得到了法律保障。因此,体育舞蹈发展需要以其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为中心来开展,从而才能够为体育舞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为社会以及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三、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针对相关院校加强管理,构建专业化培养体系。当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从几所院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院校所开设的此门课程主要是以辅修为主。因此,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还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统一的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各院校之间应该加大相关人才培养资源的共享,构建一个高校之间开展人才培养交流的平台。相关管理机构需要为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开放政策。比如,可以以省为基础,举办全省范围内院校之间的体育舞蹈竞赛,让相关人才能够在竞赛中积累经验并发现自身的不足。不仅有利于体育舞蹈的交流与发展,还能够让各高校之间形成交流合作关系。让体育舞蹈技术得到及时更新,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此外,在开展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推动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例如,法国在进行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其国家创设了相应的培养机制。通过对其培养机制的分析后,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为基础选材,中级阶段为提升,高级阶段为精英培养。而且其国家对于具有高水平运动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生活以及福利保障,让其人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舞蹈运动当中。此外,法国在开展精英运动人才培养时,主要是以体育学院为主要载体,并积极为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形成了训练、医疗、科研、教育一体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其课程改革过程中,定期组织安排世界级优秀体育舞蹈选手进入到校园中,为学生开办讲座,其课程内容涉及到了体育舞蹈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表演经验等多个层面。并在专业的体育舞蹈教练的带领下,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可以借鉴这种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让体育后备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并能够促进我国体育舞蹈事业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业余体校的管理,构建规范化人才培养机制。体育舞蹈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许多青少年的喜爱,并在全国形成了一股体育舞蹈热。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出现了许多体育舞蹈业余培训体校及机构。在这些业余培训机构的作用下,为各地区输送了许多的体育舞蹈人才。除此以外,这些业余体育及培训机构,为我国体育舞蹈发展培养了许多的专业教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进入到地方院校进行任职。但从专业角度来对这些业余体校及培训机构分析后发现,其所培养出的人才在文化教育层面上呈现出了非常大的问题,对于其人才后续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业余体育的管理。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H要提升其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重视对其人才的文化教育,让其能够在后续发展中得到更大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为其制定“体教结合”的改革措施,并监督业余体校能够将其措施认真执行到位,为体育舞蹈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协助其进行未来的职业规划或者制订一个发展计划,避免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在后续发展中遇到瓶颈,最终放弃体育舞蹈事业。政府应该发挥出职能作用,给予业余体校一定的干预,要求各业余体校在开展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时,必须要将其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关键的教学任务。政府要加强与业余体校之间的沟通与,通过规范化管理来确保我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体育舞蹈协会,加大对体育舞蹈项目的宣传力度。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更多民众以及家庭开始重视健身娱乐的方式。虽然当前在社会群体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体育舞蹈组织,但其协会的影响力并不大。未能发挥出协会所应该具有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与接受体育舞蹈,甚至有的地区对于体育舞蹈项目从未有所接触。因此,应该构建起统一化、规范化管理的体育舞蹈协会,让体育舞蹈能够真正融入进社会群体当中。在此过程中,同样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通过集中以及分组管理模式构建相应的协会结构。并结合经济基础以及市场发展需求,利用技术手段来完善相关协会的管理机制。加大对体育舞蹈项目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对其项目有所认知,为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

4.构建体育舞蹈交流平台,提升教练员水平。从当前我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而言,其人才培养模式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体育舞蹈教练员呈现年龄偏大的问题;(2)部分体育舞蹈教练员并非体育专业毕业。这两个原因导致在开展人才培养时出现了一定的瓶颈,影响到了一个地区甚至全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及时进行教师结构及层次设计。认真分析体育舞蹈对教练员的条件要求并严格执行,尤其是体育舞蹈技术专项课程,需要由中青年体育舞蹈专业人才来担任。并鼓励中青年教练员发挥创新意识,结合当地体育舞蹈的发展情况,改革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后备人才参与到体育舞蹈运动当中。此外,还可以以省级为中心,构建体育舞蹈教师教学管理委员会,要求每一名参与体育舞蹈培养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交流活动。在教学管理委员会的安排下,学习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运用于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当中。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让其区域内的体育舞蹈教练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实现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的创新,结合当前国际最新训练方式开展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

5.加大相关教学科研力度,构建适合于我国体育舞蹈的知识理论体育。体育舞蹈从一定层面上是属于一种外来文化,虽然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对于其艺术的研究并不深入。特别是在体育舞蹈理论方面的知识,我国的研究水平还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阶段。因此,所有参与到体育舞蹈人才培养中的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加大对体育舞蹈教学科研力度,实现为国家及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为我国体育舞蹈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此过程中,同样以省为单位,构建体育舞蹈科学研究所。在相关部门的协调引导下,让各专业院校以及业余学校进行联合,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互补以及资源共享。相关主管部门需要给予相应的技术以及资金支持,构建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体育舞蹈知识理论体系,为我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理念。及时调整体育舞蹈教练员结构,并重视对其人才的文化教育。在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主导下,构建体育舞蹈教学委员会,并定期组织各层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我国体育舞蹈教练员水平的提升,还能够促进体育舞蹈后备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魏振.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6) .

[2] 郭毅.山西省高校w育舞蹈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5).

第7篇

【论文摘要】舞蹈是古老的艺术,是依靠肢体来传递思想的语言,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简单的肢体活动到现代种类丰富多样的舞姿,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自建国以来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舞蹈事业蓬勃发展。舞蹈行业在新时代中,需要不停的变革与更新发展方向,凭借有力的艺术潜力领导我国艺术事业发展的方向。笔者在文中给出一些创新发展的认识和途径。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国家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让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舞蹈业未来发展需要面临一定的发展危机。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艺术百家》2010年第三期《话说中国舞蹈”专家座谈纪要》 赵青

[2] 《大舞何去——从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看中国舞蹈事业发 展》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3]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月.《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发 展历程综述》.朱艳雁.

第8篇

一、舞蹈的认识功能

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来看,舞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通过考察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状况,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窥见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及宗教和风俗等各个方面。通过舞蹈,不仅可以学习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还可以了解和认识社会的精神风貌以及社会的各个侧面。

二、舞蹈教育是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式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舞蹈产生的年代十分悠久,舞蹈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时常与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存亡紧密相联。让学生了解祖国舞蹈的发展历史,并教会学生跳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却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西方音乐舞蹈流行的时候,让学生在舞蹈课中学习一些民间舞蹈,的确非常重要。

三、舞蹈教育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了解社会,丰富生活

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的新世纪中,社会交际必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里,由于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人们在精神方面的交流也必将更加丰富多彩。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书生气十足,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弹琴、不会作画,只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学究味过浓,那么无论在国内或者国际场合进行交际时,就会处于异常窘迫的境地,就无法通过友善的交际活动来广交朋友,因此也必然会妨碍事业的发展。

四、舞蹈教育能够启迪人的灵感、增强人的创造才能

众所周知,我们党的领袖同志,不仅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战略家,而且舞也跳得不错,无论在延安时代还是建国以后,的爱好主要有四样:读书、游泳、打乒乓球、跳交际舞。这对于同志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都起到了十分有益的积极作用;另外,对于丰富同志的精神世界,提高其创造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试想,无论在什么时代,任何一位具有创造才能的人,都必然具有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如果一个人情感单调、性格孤僻,思想僵化,那就不可能有多少灵感和创造能力。

五、舞蹈教育能够提高审美功能

与语言艺术不同的是,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作为载体和媒介来传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的,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舞蹈的审美功能体现在舞蹈的节奏、表情和构图给人以美感和在舞蹈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它不仅感染着观看者的感情,也鼓舞着舞者本人的情绪。

六、舞蹈具有塑造形体与强身健体的功能

舞蹈以形体的节奏和姿态的协调运动,通过柔韧、力量、节奏与速度的综合训练,使人的身心在愉快中感受到美的熏陶,从生理上能锻炼出匀称而健美的肌肉与优美的线条,防止和矫正身体的畸形发育,有助于青年获得形体美。常言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即是指这种仪表风度的幽雅状态。在这方面,舞蹈要比所有人体造型表演都优越得多。不仅如此,这种全身协调的舞蹈运动,还有利于加强肌肉弹性,增强心脏功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已成为保持青春的重要健美运动方式。舞蹈使人精神焕发,身心健康,在节奏中享受生命的快乐,于是,它当然成为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早已洗脱了“东亚病夫”的耻辱,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但是拘谨的体态和表情说明我们缺少“体态、仪表、气质”方面的现代文明,这也是一种落后的表现。如果说健康影响了一个民族生存的话,那么体态、行为举止、气质方面的落后往往和情感压抑、性格拘谨、思想僵化联系在一起,影响人的素质。使一个民族缺少活力和创造力。

第9篇

一、XX年的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体育舞蹈在获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全县通过体育舞蹈形式娱乐健身的群众已超万人。但始终困扰的是,这些群体和活动是非常松散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县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提高与壮大。在这种形势下,的广大舞友们渴望早日有个组织和平台,成立体舞协会,以便更多更好地相互交流学习。为此,县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县体育舞蹈协会筹备小组,组长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国英同志担任,何岳珍、储青等11位同志为筹备小组成员。体舞协会筹备工作,始终是在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开展的,县网宣办还为我们免费创建了舞协网站。

(二)精心组织、积极筹办成立大会。筹备小组成立后,我们先后召开了6次协会筹备组会议,广泛征求意见,专人制订方案,精心设计谋划,讨论了协会章程,研究了入会会员,提出了组织机构人员名单,制作了会标会章。全体小组成员众志成城,为大会准备工作献计献策,乐于吃苦,乐于流汗,从没有任何人计较一己的得失。协会按照法律规定发展会员,势头良好,从8月30日民政局正式批准成立县体育舞蹈协会起,已申请报名的会员有210人,已正式批准注册登记的会员有182人。协会组织机构设主席1人,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1人,其他副主席3人,副秘书长6人。并于11月16日胜利召开了县体育舞蹈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

(三)开办舞蹈培训,掀起体舞热潮。为了迎接县体育舞蹈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11月9日筹备小组在原县岳塑公司车间里举办了首期初级舞蹈培训班,县城内热爱体育舞蹈的群众积极报名参学,受训学员达300多人。11月16日成立大会召开后,应广大会员要求,我们又在11月底举办了第二期提高班的培训,受训人员有60多人。

(四)舞动健身韵律,展示秀丽风采。为迎接县第xx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协县八届五次会议的召开,我们精心准备了拉丁舞、秧歌舞两个节目参加了XX年1月19日和23日的演出,不仅展示了我们体舞协会舞动健身秀丽的风采,更受到了县领导和大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二、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是“十二五”第二年,体舞协会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

(二)计划在3月底4月初举办一期国标舞骨干培训班,4月底5月再初办一期会员国标舞培训班。

(三)选派会员和参赛项目,参加6月1—3日的全市妇女运动会。

第10篇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健与美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社会出现了普及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处在改革大潮中的高校体育应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向多学科、多方面进行探索。当今,课程多样化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也是传统文化向高雅文化过渡的过程,是不可抵御的、必然的。体育舞蹈正是顺应这种形势的“启动项目”。

体育舞蹈的起源及发展

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社会活动的舞蹈,它的原名为“舞厅舞”或称“舞会舞”,也有人称之为“社交舞蹈”,现在的名称是“国际体育舞蹈”或“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的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其它的各种艺术一样,不断地从劳动人民的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创造、加工,逐渐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交谊舞。早在、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将一些民间舞蹈加以规范和精炼、提高,进入了宫廷,形成了“宫廷舞”,成为王公贵族们消遣、娱乐的工具。直至法国大革命,宫廷解体后才使这种贵族独特享用的“宫廷舞”进入了民间社会,变成了社会中人人可跳的交谊舞。这个时候流行的社交舞,由于受“宫廷舞”的影响,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绅士风度,当时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从此,在欧洲各国流行。历经了、年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各种流派的舞蹈,因流派的增多,所以舞步也渐渐失去了一致性。到世纪年代初,为使社交舞有统一、规范的舞步,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集中了各方面的交谊舞专家,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对当时交谊舞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将各种舞蹈的舞姿、舞步、跳法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共同审定了种公认的合乎标准的舞蹈。它们是:布鲁斯、慢华尔兹、慢狐步舞、快华尔兹、快步舞、伦巴、探戈舞,并合为《国际标准舞》,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公布于世,从此,在国际上便形成了比较统一的交谊舞步。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现代交谊舞与拉美当地豪放、洒脱的黑人文化相碰撞,从而产生拉丁舞。经过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教材的不断修改与更新,呈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规范的两大类舞蹈,即当今风靡全球的体育舞蹈。

我国体育舞蹈的开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于年代率先进入上海,后又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后,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文化大革命中交谊舞消声匿迹,于年月日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复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和生活节奏的变化,我国的体育舞蹈活动逐渐开展。自年以来,先后有英国、丹麦、瑞士、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来我国大陆进行表演和讲学,从而在我国掀起了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潮。年月,国家体委成立了体育舞蹈俱乐部。年月日“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宣告成立。随后,从年~年,分别在北京、深圳、武汉、郑州、广州、北京连续举办了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年“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和“国际标准舞学院”相继成立。年中国次派团赴英国和德国参加比赛。年和年先后次在上海和北京举办“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ISTD)教师级考核,共有近人通过,成为该会会员。随后,中国又多次派团参加世界著名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年月国际奥委会对体育舞蹈的认可,为体育舞蹈开辟了广阔天地。同一时期,年元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培训班,这预示着体育舞蹈将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年“北京市高校体育舞蹈协会”宣告成立。年和年北京医科大学举办了高校比赛,尽管舞者技术水平不高,但它预示着体育舞蹈如同刚出土的幼苗,在高等学府的校园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目前,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已先后将体育舞蹈引入课堂,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开设体育舞蹈是学生的迫切需求,体育舞蹈受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特别受女学生的青睐。学生对追求健美的体格、优美端庄的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非常重视。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出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同时,体育舞蹈又是一项严谨的文体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参与体育舞蹈要求学生依着整齐,风度大方,养成文明礼貌的风尚、习惯,体育舞蹈的项目特点适合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学生学会体育舞蹈将有助于思想交流和增进友谊。

昔日的体育活动项目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需要具有新时代、新内容、新气息的体育活动形式,体育舞蹈把健身和健心融为一体,因此,倍受欢迎。

体育舞蹈的健身作用

舞蹈可以健身、悦性早已被人们注意。我国古代乐舞的创立也是为改变“民气郁于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的状况。美国体育家古里克曾说:“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纯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在德国,有人对业余体育舞蹈运动员和 m跑运动员做过比较,发现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跳过一个. min的快步舞后,心律与 m跑运动员并无区别。

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循环大约~次/min,而在运动时循环次/min,特别在运动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比安静时高倍,而肺脏亿千万个细胞平时也只有/参加工作。

加拿大学者利格对名女大学生进行过测试,连续跳种基本步的牛仔舞,时间 min,最高心率可达次/min,最低心率为次/min。又将参加舞会的男女大学生为测试对象,每跳 min迪斯舞的吸氧量,男生为. l/kg/min,女生为. l/kg/min,分别相当于最大耗氧量的~%。如果每天坚持 min的跳舞,可以起到锻炼身体、健美体形的作用。

我们还对名参加体育舞蹈的活动者按照规定的音乐速度进行心率测试,其结果显示,运动量属于中上等(表),对提高心肺机能有很大益处。

大学生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生理机能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将影响今后的一生,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进入高校的体育课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开设体育舞蹈是体育社会化的需要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社会上从事体育舞蹈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人们不甘寂寞地从家庭的小天地走向了社会大舞台,领略和享受体育舞蹈艺术的美,赞叹生活的美好。

体育舞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有很强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由于它不受年龄、职业、场地、时间、体质的限制,因此,社会的个体抱着不同的目的参与到体育舞蹈中来,或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或为健身娱乐、医疗治病

  

;或为社会交往获取信息等。

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在对北京广播学院名干专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是体育舞蹈的有名,占总人数的.%。

当前,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环境的污染严重、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运动缺乏、营养过剩,文明病一跃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能使剩余能量得到释放,生理机能得到增强,它能有效地消除疲劳。体育舞蹈做为一种有机性刺激的手段,能使舞蹈者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在轻松自如的舞步中抒发内心的情感,使生活既丰富又充实,使人们得到心理与生理的平衡,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闲暇之余的有益活动,有助于个体参与群体,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从而增加了获得各种有益信息的机会,也丰富了社会健康的文化生活。

体育舞蹈的强度可以自由掌握,适合于大众及中老年朋友,并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对各种慢性病,平足病和神经衰弱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体育疗法。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舞蹈医疗术”。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体育舞蹈对提高社会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开拓知识领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舞蹈具有社会需要的多种功能,即:健身功能、娱乐功能、医疗功能、交往功能。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它,社会需要它。

第11篇

【陈达文先生,香港舞蹈联会主席、香港舞蹈联席会议召集人、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香港云海艺术团艺术总监、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表演艺术顾问、香港荃湾民政事务处中分区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儿童歌舞学会副会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儿童艺术会委员、福建省职业艺术学院校友会会长(香港区)、澳门艺术协会舞蹈顾问, 2003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荣誉勋章。曾任香港艺术发展局增选委员及艺术顾问、香港舞蹈团艺术顾问(1993—2006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陈起馨先生身上得到了完全体现。小时候酷爱舞蹈的他,被舞蹈的快乐和能量深深吸引着,由于父母的思想比较开放,不仅没有阻止他朝舞蹈方向发展,还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将他送往内地艺校读书,使他从此开始踏入了他的舞蹈生涯。

读书期间,他刻苦练舞,连暑期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利用假期,他去往北京、上海、福建、广州等地学习编舞,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蹈也在迅速的变化着,为了能够跟随时代潮流,他觉得去学习一些西方的舞蹈显得尤为重要。 1989年,他飞向美国纽约学习现代舞。当然对于陈起馨先生而言,自己最爱的还是民族舞,因为是中华民族传承的文化。而每当谈起他的舞蹈之路,他的眼神总是多分喜悦和满足。他笑称,“如果没有舞蹈,我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做生意的人,传承家业,但是这并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是舞蹈改变了我的一生,并教会了我很多事情,让我不但身体健康,身心愉悦,还能永葆舞蹈带给我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这一行程中,辛苦劳累是家常便饭,一段舞蹈一遍又一遍重复的练习也许会枯燥无味,练舞过程中一个不小心就很有可能让自己受伤,在并不普及舞蹈文化的香港,跳舞也许根本成为不了自己的谋生之计,那为何陈起馨先生依然坚守着舞蹈梦想?他的答案是“我就是喜欢跳舞,没想那么多”。如此简单的回答,让我们知道了兴趣的力量,而正是这样的兴趣才成就了现在的陈起馨先生——云海艺术团艺术总监及香港舞蹈联会的主席。

我骄傲创办了云海

云海艺术团与陈起馨先生的渊源很深,应该说,因为是陈起馨先生,所以才有了闻名于香港的云海艺术团。

在兴趣的不断推动下,陈起馨先生的思想俨然从只喜欢跳舞发展成为要将舞蹈发展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正当自己万事俱备时,内地却掀起了运动。不得已,他从内地返回香港,发现由于香港遭殖民主义统治之久,其殖民文化根深蒂固,导致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民族舞蹈文化氛围更是一般。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在香港传承中华民族舞蹈文化,可谓困难重重。可是,一向坚定执着的陈起馨先生,并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梦想,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由1976年起担任多年的香港纺织染舞蹈团的导师兼艺术总监,终于在1990年他又创办了拥有两百人的“云海艺术团”, 并任这个社团的艺术总监。

云海艺术团在陈起馨先生的领导下,经历磨砺,凭着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以继承发展和弘扬光大中国舞蹈文化为己任,克服困难不断前行,“最初云海艺术团发展很艰辛,一年四季学员上课都是在四面通风,只有上盖的旧楼7层天台上,分批进行基本功训练、节目排练和创编。当时香港的舞蹈团体比较多,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民间舞蹈团体的发展,这致使我们艺术团的发展显得更为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了二十多年,在团委会和家长会共同努力及地方政府协助下(以低廉收费), 现有十七个班三百团员, 按不同程度分班作有系统训练,也正是经历风雨,一步一脚印迈过, 我们的云海艺术团才取得累累硕果”。

由于自身的好学和对舞蹈的不断领悟,让陈起馨先生的舞蹈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他凭着对舞蹈主题的理解和文化背景的洞悉,创造了不同形式和风格各异的舞蹈,同时他培养了一批批新人,他认为既要培养技艺,更要培养人格,他希望自己培养出的舞者能够与他一起共同宣传和发扬民族舞蹈文化。正因为他为人诚恳,尽职尽业的精神,让艺术团不仅人才辈出,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之后一系列的编舞和指导工作都接连不断的落在了陈起馨先生的肩上,虽然任务很重,但是他的心里是欣喜的。之后陈起馨先生带着自己的精良队伍开始了演艺之路,去往无数个地区献才献艺,并为地区统筹大小型庆典演出活动, 协助统筹了二十多年荃湾艺术节工作, 也曾被委任为委员、节目召集人、艺术节副主席、主席、顾问等职务,在香港建立了深厚艺术根基及良好社会形象。他真正实践了以推广文化艺术,培育艺术人材为宗旨的办团理念,并且在香港舞蹈文化历史上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创新民族舞蹈,数十年来,陈起馨先生不断与内地各艺术团交流学习,只为更好地发扬本土文化,他经常保送团员和导师到内地院校进修数月返港, 藉以提升导师质素,并每年聘请内地知名导师和表演团体作驻团任教与合作演出。例如2012年6月中旬,云海艺术团携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共同上演了一台“彝风舞韵汇荃城”的舞蹈盛典,通过这样交流,陈起馨希望能够增强云海艺术团各导师和各班团员对中国舞之掌握和兴趣,提高艺术水平,服务社会。十多年来受中国儿童歌舞学会委托, 多次联络和安排港澳台青少年儿童到内地参加“中华民族儿童歌舞周”展演, 并于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 组织了港澳台青少年舞蹈队百多人赴京, 以奥运会为主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表演三场,其中创编的“紫荆城下跑马场”备受欢迎。更在2011年4月带领深圳、港、澳儿童舞蹈队百多人赴台参加中华舞蹈学会举办“百子嬉春”国际舞蹈节。 正因为孜孜不断的学习,云海艺术团也取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使得陈起馨先生身上多了荣誉的光环,光环之外,陈起馨先生更是让众多港人了解了中国传统民族舞蹈文化,这一点意义甚远。

获得这一切的荣誉和成就并不是陈起馨先生的目的,而是他希望借助自己的力量能够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的民族舞蹈文化,对他来说这既是荣誉更是一种职责。

携手舞联 义务与责任兼备

香港90年代初,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舞蹈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陈起馨先生告诉我们现在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小到五岁孩童,大至八十岁老人,这样的舞蹈文化氛围着实让他感到欣喜,他觉得现在的时机能够更好的利于自己传扬传统民族文化,于是他带领云海艺术团及数位知心好友与舞者, 开始全力推动和筹办致使香港舞蹈联会的成立。

1992年,在陈起馨先生的筹办下,香港舞蹈联会成立了, 虽然只有十几个团体,但是该会主席陈起馨先生认为,成立就是好的开始,他坚信舞联会慢慢壮大。的确,二十年过去了,现如今的舞联团体会员120个,会员人数已经达到10000多人,遍布港九、新界。陈起馨先生当之无愧地成为舞联的主席。任职期间,他一直致力于以联系港区舞蹈团体、促进与国内外艺术团体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为己任,来推广和弘扬舞蹈文化。携手舞联的陈起馨先生活跃于港九、新界各区的剧院、社区、公园等,大小演出超过2000多场,观众多达一百万人次,可以说他与舞联为香港舞蹈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起馨先生担任香港舞蹈团体联会主席已经近二十年,组织了很多活动,每场活动他都亲力亲为,努力为每场活动奉献最好的民族民间舞蹈。从1997年开始,陈起馨先生携手云海艺术团和舞蹈联会已经创作了十部大型舞蹈诗,这些大制作得到了特区政府的支持,陈起馨先生介绍说:“有《舞向明天》,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香江情怀》、与武汉市艺术学院合演《迎四季、创未来》,与澳大利亚东方歌舞团合演《东方歌舞汇荃城》,及舞联创作之《香江魂》、《龙情5000》、《丝路流金》、《狮子山下》、《客从何来》、《家园》,这些作品是我们用传统舞蹈文化展现香港在中央政府和内地同胞的支持下如何克服金融风暴、非典等困难,开拓创新,英勇拼搏,鼓励和推动香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在这些创作作品中无不体现着具香港特色的舞蹈文化,也体现陈起馨先生服务社会,与时并进,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爱国情怀。陈起馨先生笑言:“在这里我的职务和工作都是义务服务的。”虽然是义务,可是陈起馨先生却当成责任来工作,一直在无私奉献,发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为了推广国舞的发展,陈起馨先生还在继续奉献着,他说:“今年舞联凖备了三个项目来力推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一个是在艺术发展局申请资源邀请一些国内的一级编导、舞蹈家来港讲课,主要关于编导技巧和培训,同时舞联还会组织舞蹈人员去内地进行采风,感受内地的新变化,和内地的同行进行交流,向他们学习。第二个举办全港舞蹈日,他希望通过这种节日能够带动港人全民健身跳舞,来了解国舞,真正的能够将国舞深入人心,让人们得以重视;第三个是于第25届荃湾艺术节中举办‘舞苑奇葩聚荃城-国际舞蹈荟萃’。”他希望通过这样多元素的舞蹈活动能够调动港岛、九龙、新界区舞者的更趋积极性,更好的为社区,为繁荣香港的舞蹈事业做出应有贡献。长期以来,他义无反顾地将发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并支持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第12篇

关键词: 体育舞蹈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

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开展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艺术、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具有推广性的体育课程。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进行体育舞蹈的练习,不仅有利于形成健美体态,培养动作的节奏感和表现能力,而且对发展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以及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功能,增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体育舞蹈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1.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适宜的体育舞蹈练习能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加大关节的活动幅度,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使肌肉更加准确,协调有力,从而促进力度感的形成。力度感反应的对象是学生处于运动状态时内部肌肉活动的特性。学生在初学舞蹈时力度感较为暗淡、朦胧,在动作中常处于被掩盖的地位,带有较大的不准确性,不能和意识保持经常联系,常需要视觉、听觉的帮助。其他感觉是在形成运动知觉的初期起作用,帮助学生较清晰地反映动作,变换舞蹈练习中的方位,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肌肉对舞蹈动作和方位的本体感觉逐渐形成,其他感觉逐渐让位于动觉。掌握操化动作的力度感,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完成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体育舞蹈较其他运动项目更好地内化动作力度,使其由模糊上升为意识能控制的明确状态,使运动系统更快、更好地将获得的外部感觉迅速转化为清晰的内部感觉,达到有效地控制动作的肌肉用力感和效应感。力度感的改善也是运动系统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注意。

2.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体育舞蹈是在有氧代谢作用下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和方位,让肌肉不断收缩和放松,促使静脉血流加快,有利于心脏工作。长期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能使心肌发达,心动徐缓,心功能增强,血管壁弹性变好。我对经过一学期进行体育舞蹈选修课的学生进行过统计,由训练前平均最大心率191次/分钟增加到196次/分钟,安静心率由训练前71次/分钟降至65次/分钟,使心脏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另外,体育舞蹈的锻炼还能增加神经冲动转移到神经中枢的电刺激,促使红血细胞和白血细胞增加。而红细胞增加可提高机体运输氧气能力,白细胞增加可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对青少年身体发育非常有益。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进行适宜的体育舞蹈锻炼,可以促进呼吸功能的发展。和其他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相比,体育舞蹈在运动中需要消耗的养料和氧气具有缓慢性和持续性,经常锻炼可促进青少年呼吸肌发达,加深呼吸深度,使呼吸的深浅和频率变得深而慢,提高换气效率,使呼吸器官得到较长休息,不致因紧张活动而发生气喘,并且能适应运动需要。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进行体育舞蹈练习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需要动员人体各种功能完成动作,而身体的动作练习反过来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对于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可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舞蹈练习,神经系统的功能将逐渐得到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得到增强,从而对外界刺激反应更准确迅速,体内各器官的调节更协调,从而让学生在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后能够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

二、体育舞蹈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1.体育舞蹈的练习对柔韧素质的影响

体育舞蹈中的柔韧素质的练习属于主动性柔韧素质,因为它是一种借助自身身体和力量来发展关节柔韧性的练习方法,对全身各部位柔韧性影响较大,如舞蹈练习时各种手臂动作会增加肩部和胸部的柔韧性,各种转体动作会增加腰部、髋关节和腿部的柔韧性,特别是大腿后部肌群的伸展性和髋关节的灵活性与腹前肌肉的伸展性有很大关系,它们在舞蹈练习中相互促进。长期进行体育舞蹈的锻炼能增加关节活动的幅度和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使关节的骨结构变得坚固而灵活,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增大、活动及伸展性变好,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肉和皮肤伸展性变好。

2.体育舞蹈的练习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体育舞蹈一般是学生在共同配合情况下练习的运动项目,它在运动中不断变换运动方向,要求学生有高度的灵活性,具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身体方位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速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身体的灵敏性有高度的准确性发展。

3.体育舞蹈的练习对协调能力的影响

协调能力是一个人在运动时机体和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动作练习的本领,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运动素质,和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运动素质、心理品质及运动员的技能储备关系密切,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体育舞蹈的锻炼使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各器官机能得到良好的改善,而这些素质的综合表现影响到协调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促使身体各部位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技能储备,使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很快建立起来,加快对新技术的掌握,把握好动作的空间、时间、节奏等要素的特征,使它配合得当,从而更快掌握新技术。另外,体育舞蹈是音乐配合情况下进行的运动,它能使学生克服不合理的肌肉紧张,任何一个动作的协调完成都是肌肉在大脑皮层支配下紧张和放松合理交替运动的结果。学生在完成体育舞蹈的一段练习时,有的肌肉必须紧张,有的肌肉又必须放松,紧张和放松的肌肉往往交替工作,即紧张的肌肉很快过渡到放松,放松的肌肉很快紧张起来,这样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三、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舞蹈的教学与一般体育运动一样,既可强身健体,又可调节和促进心理健康,体育舞蹈练习时身体活动超过日常身体运动的负荷,运动时间较其他时间长,使人的情绪变得亢奋和激动,这种兴奋对人的情绪会产生特殊的陶冶作用,可以改变学生冷漠与孤独的心态、不文明的言行举止、封闭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它是青年学生交流思想,抒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

1.音乐对调节精神的作用

体育舞蹈是一项“形动于外而情于内”的表演艺术,谈到艺术,人们自然想到音乐,音乐素来被人们称为舞蹈的灵魂,强烈的感彩把人们带入一种无形的美的境界。由于音乐在听觉上显示出来的激情是作用于人的器官,从而能激发出内心的灵感和冲动。《乐说》就明确指出:“音乐者、流通四脉、动荡精神,以和正气也。”这说明音乐能使血液循环加快,使人神志舒畅,清静心气,忘掉烦恼,进入丰富的联想世界,从而达到健娱身心的效果。在体育舞蹈的音乐中,优美悦耳的华尔兹舞曲可以使人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节奏强烈的探戈舞曲可以使人智勇倍增、催人进取;缠绵柔美抒情的伦巴舞曲可令人心神陶醉、体会到爱情和青春的温馨;音乐雄壮激昂、舞姿威猛、步伐坚定的斗牛舞可使人精神振奋、一往无前。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享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调畅胸怀,舒解忧闷,调节情绪,发生自然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情志波动,调心养性,达到愉悦身心之效果。

2.体育舞蹈的健“心”效果

对于现代人来讲,体育舞蹈则具有世界语言之说法,从艺术心理角度分析:“肢体线条的律动正是心灵意识流动的轨迹,是人的心理情感的展现。”人们在翩翩起舞中,可以达到交流思想、抒发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另外,通过跳舞可以消除人们因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心理学指出:“人们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制约的。”长期的郁闷、过度的思维和情绪不安,会增加心理负担,导致精神和机体的疾病。据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易患心理疾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课程压力较大,面临毕业时的择业问题.情感归属问题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的很多课程属自然科学,无法从课程中直接学习到广泛的社会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解决社会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偏低,许多自然科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埋头静读,使其很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易陷于冷漠、孤僻和偏激之中,一旦出现心理障碍便难以自拔。而对待大学生的这些精神疾病不能仅仅用医学的常规手段来治疗和处理,而应从根本入手,使这些疾病得以缓解。体育舞蹈活动就为人们创造了一种良好的自娱气氛,美妙动听的音乐、优美动人的舞姿、活泼欢快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欣赏音乐和舞姿,在和谐的韵律中获得精神享受,使由于工作和学习造成的紧张、疲劳和紊乱的情绪得到缓解和调节,并使心情开朗,再以更高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生活当中,从而达到健全心理的目的。

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完全适应课程改革所构建的课程目标,并且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现代“健康”体育教育新观念的影响下,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健身方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参考文献:

[1]吴立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功效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01):88-89.

[2]刘波.体育舞蹈与健身[J].职大学报,2002,(03):12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