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9-24 15:45:46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第2篇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就需要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四个方面做起。

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二结语

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学校也实施了“双休日”,使学生的每周法定上课时间比原来缩少了一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禁止学校假日补课,禁止学校滥订滥发学习辅助资料,禁止学科教师违反规定布置超量作业,搞“题海战术”等等,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正在得到进一步解决;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除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出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教研目标外,还进一步调整了课程设置,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课外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纷纷建立了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技能兴趣小组。如:我市不少中小学或建立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写作、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书法、美术、工艺、音乐、舞蹈、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家电维修等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技能兴趣小组。所有这些都使学生的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成为现实,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二

学生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确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或课外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自身素质,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教育的滞后和不力,疏于管理或管理工作的漏洞等原因,有那么一些同学都在这些空档时间里,在校内,外却干起了违法乱纪、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其主要表现:

第一、一些同学利用空档时间,到电子游戏机室打机,为了讨机币钱,他们干起了盗窃、抢夺、勒索、变相勒索、诈骗等非法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例如: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校里,由于一些学生利用空档时间经常到机室打机,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他们为了讨机币钱而诱发了盗窃、销脏自行车,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甚至抢夺同学的财物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类案件占学生在空档时间违法乱纪案件总数的26.9%(下简称为“这类案件约占百分之几”)。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及寒假后的新学期,受害者通常敢怒不敢言,因而容易被学校忽视。

第二、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经受不了刺激而诱发流氓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二有位校足球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多个星期六晚上分别伙同不同的队友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由于受影响较深,除了回校后把“”上的关于的种种招法一一画在作业本里传给本班的其他队友和同学看外,还在课室走廊或在女同学必经的通道故意设置路障,趁机占女同学的“便宜”的流氓行为。这类案件约占21.7%。

第三、一些同学由于受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受个体书摊销售的不健康和黄色书报的腐蚀,他们十分羡慕和欣赏作品中的主人翁谈情说爱的浪漫情调,诱发早恋,甚至由早恋发展到“私奔”。例如:某中学有两位美术兴趣小组的男、女同学,由于经常出入录像室和个体书摊摊,看了台湾某作家的恋爱小说和《龙虎炮》等不健康和黄色书刊,开始他俩相互暗恋,后来发展到早恋,当他俩的行为被老师和父母发现后,她竟经常以美术小组外出活动为由,欺骗班主任,躲开父母的监视,最后,他俩竟“私奔”近一周,同食同居。这类案件约占14.8%。

第四、有些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先以兴趣小组活动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对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谎称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长期游离于班集体和学校之中,伺机干侵占师生和学校财物和损害同学友情的违法乱纪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一有位舞蹈队的同学,他经常以舞蹈队排练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以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舞蹈队为借口,欺骗班主任和舞蹈队辅导老师,钻空子,先以借同学自行车偷配锁匙为手段变卖同学的自行车,后发展到明目张胆以借同学的自行车直接变卖和拧学校的水龙头、偷捡学校的教学设备去卖的地步,既违法违纪,又损害了学校、同学利益,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类案件约占7.6%。

第五、有些同学由于空档时间多,精力过剩,好奇心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胡思乱想,在不正当的好奇心驱驶下,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竟干起了“恶作剧”。例如:某学生为了满足其亲眼看到消防队叔叔怎样救火的好奇心,竟然两次纵火烧摩托车。这类案件约占3.8%。

此外,学生中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还诱发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群殴,赌博、变相赌博等违法乱纪行为。

三

常言道:蚁穴虽小,足以毁千里之堤。那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里的所作所为,其负面影响也是较深刻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值得我们深思。针对学生在空档时间里的所作所为,我们应如何改革德育的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空档时间的管理,把问题降至最低点。依我之见:

一、改革德育教育内容,从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眼,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恰当的教学内容,才能使人留得住,听得进,才能引起人们的思索和共鸣。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教育内容给人一种“空而大”的感觉,可望而不可及,缺乏针对性,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效果。学生空档时间的所作所为是在教师和同学的直接监督和约束力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下,由学生面对现实被动地或主动地作出抉择的。为此,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眼,对他们施以如下的教育内容:

第一、公民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并与《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权利和义务、纪律和自由、道德、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和人生观等具体内容的教育,以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一定要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公德心和公民的责任心,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第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题,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我中华,培养爱国之情;爱我中华,树立报国之志;建我中华,实践效国之愿。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英雄人民事迹教育,祖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教育,学校、家乡的历史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热情,建起他们为班争光、为校争光的精神支柱,达到为了学校、班级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遵纪守法,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目的。

第三、心理素质教育

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挫折感、困惑感、失落感等教育,预防他们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生理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知识教育及性知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等,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道理心理品质及道德评价能力,克服或减少逆反和对抗心理,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影响和侵蚀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增强自控能力。

第四、科学的学习态度教育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随着“普九”的实现和“普高”(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的大步迈进,学生的起点素质势必呈下降趋势,如何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名人名家的成功史,身边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精神。只有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和决心读书,才能把他们过剩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得到满足;只要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正确的引导,得到合理的满足,才能有效地预防他们“搞恶作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施行,我们必须坚持动态和静态教育有机结合的形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地开展德育教育。

1.说理性教育方式。可以通过校会、班会、演讲会、辩论会、团队生活会、法制讲座等主渠道,采用灌输性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渗透性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开启和诱导,让他们懂得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3.养成性教育方式。学校可以把《守则》、《规范》的要求,作为德育量化管理的内容,通过实施班级德育量化管理,运用奖惩和德育考核加扣分的杠杆,调节学生的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榜样性教育方式。教师通过经常性采用讲名人名家故事,组织踏名人名家成长的轨迹活动,召开身边先进人物经验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他们进取和拼搏。

二、改革和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增强德育工作效应,以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素质教育条件下,我们应坚持和发挥过去德育管理机制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学生在空档时间因管理而出现的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强化学生的管理。

第一、针对课外活动小组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在管理上的不够协调,学校应建立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应由政教的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负责课外活动小组管理工作的副主任和校团委书记为副组长;课外活动辅导教师代表和班主任代表为组员。负责研究学生在空档时间,尤其在课外活动中的思想新动向,协调各方关系,及时制订和实施教育和防范措施,强化各个课外活动小组的管理(例如可采用“四有”措施,即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检查记录、有活动汇报和总结)。明确辅导教师的管理和育人责任,通过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考勤和严明的奖惩制度等,尽最大限度地堵塞管理漏洞。

第二、建立一支流动的校风监察队。从管理的角度看,一些学生在空档时间的所作所为源于教师和同学的直接监督和约束力减弱,甚至消失。其所作所为又没及时被教师和同学发现诱发了饶幸心理,认为自己犯案手段高明,神不知鬼不觉,进而放纵自己。为此,学校务必要建立一支流动的校风监察队。这支队应由教师和学生联合组成,即学校在教师中挑选一些热心学校德育工作,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的教师加入这支队伍;学校还应在各班、各层次学生中挑选一批教师信得过的学生组成这支队伍。这支队伍应采用分合无常、定点与不定点、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完成两种职责:1.及时发现、反映学生在校内、校外活动的新动向,报告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2.及时制止和处理学生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多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证明,这支队伍在遏制学生在校外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三、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会文化管理,堵塞污染源。当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场所主要有:1.电子游戏机室;2.录像和投影室;3.卡拉OK营业性舞厅;4.桌球室;5.个体书报摊。为此,学校必须:

第一、要研究掌握有关政策法规,运用政策法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多年的学校德育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电子游戏机室已是毒化学生身心,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诱发青少年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场所。省教厅已明文规定:学校200米范围内不得开电子游戏机室。若我们研究掌握了这个《规定》,我们就会心中有数,才能运用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4篇

关键词:教育者的重要性;新时代管理方法;高校管理思想教育

1教职工作者对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中,教育的评估系统在整个过程起到调节作用,他对方法,目标内容的确定,提供了准确的根据,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未来的教育工作当中,根据教育结果的评估再进行有效检测,让思想教育工作者有效地调节资源,得到正面反应,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1职工人员如何与学生沟通

高校政治工作必须要懂得大学生思想活动规律特点,分析并制定行动计划,研究人和了解人的主要目的是对思想教育的客观评价,和谐师生关系,避免传统机械式的教育方式。这是教育者对学生需要加强的沟通能力,因为高校大学生在大学这一段时间是他们特殊的时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和高校领导正常沟通,解决好矛盾和各种关系,任由问题滋生,会变成更大的问题。所以需要高校学生毫无压力交流,管理者和普通学生需要畅通无阻地沟通,聆听他们的意见。

1.2给予教师与学生人文关怀

对于教师需要满足物质以及精神的需求,及时设置赏罚分明的系统,按照个人的才能分配到准确的岗位,定期抽取调查个人教师素质以及教职能力,才能保证全体教职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良好的高校管理系统绝对不可能没有教师的合作,每位教职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心骨,需要把人放到重要的位置,适量给予个人兴趣得发展,关注教职人员的请求,不可偏向哪一位教职人员,需要给予正常准确的心理疏导以及人文关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职员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未来发展,良好的教育环境极为重要,教育者需要形成团结一致的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的舆论,加强校风,创造让教职人员和学生不由自主沉浸到浓厚的教学气氛当中。

2管理学方法能让高校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世界潮流千变万化,经济以及复杂变化的各项任务需要学生及时变化应对,大部分的人开始改变他们的理念,传统的高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再束缚他们。需要结合当代潮流的一些方法,才能有效地传递出正确的引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新型方法加上传统系统管理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主要理念,把人放在第一位,是管理学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点。

2.1管理学基本理念的有效操作

控制,领导,决策,组织,计划是管理学当中必须要拥有的五大技能,需要五个技能的合力才能得到最大成果,把资源和理念相结合才能完善传统的运行机制,有了系统能跟千变万化的世界做出及时的反应,调整出更好的计划。

2.2做出好抉择的重要性

新时代的政治教育计划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全体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共同来组建和调整教育团队,这非常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的环境发展。团队需要对每个抉择认真考虑,只有好的方向才能定义政治教育的成功,在每个阶段都需要有专门人士来把控和及时调整。不同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因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于抉择,所以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工作的成功与否。根据科学性的管理才能够做好管理体系,其中,目标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高校的政治教育结果,提高教育才是政治教育的目标。

3高校管理制度管理给现代学生的自由

传统的高校管理制度管理,随着时代变化,开始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影响和冲击。由于新的理念模式带来影响较大,高校教育的一场变革就是由教育政策开始实兴起来的,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制度更加专业全面,对不同的领域,不同学生和教职人员要求合理,具有现实真正实行起来的可行度,才是顺利实行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3.1高校管理制度的优点

高校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个人自由时间和意愿,提高学生自主个人时间管理能力。除了基本原理之外,考虑实际情况,打造出完善的教育系统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个人日常计划的管理,有效的让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加强学生在现在或日后健康生活的习惯,这是对于高等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完善高校管理制度的教育体系才出现了意义。

3.2高校管理制度的根据

高校管理制度能够长久发展下去,例如马克思主义思想要求人去自由的想法以及个人发展。“以人为本”管理以及细致的管理学,是发扬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思想理念。国外高校管理制度的系统过程和结果都得到相应的有益回报,学生的管理特性具有专业,人性以及法制化的特点,学生的工作制度非常多样化,以服务至上,正确的理念来改造学生的生活。为了让学生有对事物以及服务体系的正确认知和个人自我管理的能力,德国主要让学生在网络传媒,宗教心理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加强引导。在法治体系下让服务职业化,学生学会自我管理。高校管理思想教育系统给予学生许多有益之处,抓住机遇,勇敢面对挑战。这锻炼了学生的管理体制,队伍素质,方法手段,教育理念这几个方面。高校的在职工作人员和学校满足更高程度的要求,促进学生发展,创造和综合素质以及个性化的培养,高校管理制度给学生带来挑战和良好的机会,是要坚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4结束语

在管理学下的高校政治教育工作,拥有一个高素质的教职人员,对学生在特殊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新面孔,打破传统教育管理的体制,加入新鲜血液,打造出全新让学生适应的教育体制。高校政治教育离不开基本管理学理念,新注入的血液也极为重要,高校管理制度管理,教职人员的基本素质都是依靠着以人为本这个理念,让工作人员和学生幸福的在高校中生活,这也是打造良好学习环境的一个基本条件,好与坏的决策能够影响整盘大局,认真思虑,才能保证成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中国梦”

而中国梦,也被解读为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宣言,而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中国梦这一内涵是高度概括了涵盖所有中国人民共同梦想的理论范畴,具体到高校教育的具体问题上,在中国梦的视域下,将日常学生管理的工作实践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当中;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中国梦”细化为“大学梦”“人生梦”和“奉献梦”的具体内涵。高校管理者应积极引导学生,以此为旨归,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相结合,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内涵是极具概括性意义的政治宣言,它高度融合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梦”在大学管理工作中,可以具体为学生的“大学梦”、高校管理者引导学生树立的“人生梦”,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未来社会角色扮演中的“奉献梦”。首先,“大学梦”是大学生群体应该具有且必须具有的理想和目标。大学是人生的重要一站,既是人生的分水岭,也是人生的加油站。经历过多年知识储备,通过了高考获得学习的资格,是青年学生人生分期的第一次重大考验。而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功成名就,而意味着刚刚开始。高校的学生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着力向学生灌输“大学梦”这一理念。“大学梦”具体来讲,就是学生在大学期间为自己的人生所做的规划与蓝图。进入大学后,在这一高起点上,如何将自己的大学生活与“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对接,完成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将来步入社会提供持续的动力。大学梦是学生在大学期间自我提升、自我激励使得自己的身心与智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规划。第二,高校管理者将“中国梦”内涵引入到大学管理中,其中一项重要内涵便是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梦”。“志存高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优秀群体的努力和奋斗。中国梦的愿景,需要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所有的社会成员的集体努力。以崇高的理想为指引,将人生的境界与人民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作为中国梦的圆梦者,青年学生要建立强烈的国家意识。中国梦视域下,青年学生的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才能做到个人、民族、国家命运的统一也是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目的。因此,高校学生的“人生梦”也是高校管理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第三,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的人生是快乐的,是充实的。在高校中国梦的建设中,高校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育者,要积极培育学生的奉献精神。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细化为“奉献梦”当中。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当中,离不开无数的仁人志士的无私奉献。实现“中国梦”,不仅仅要停留在口头阶段,更要将无私奉献、踏实敬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引导,探索校园“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青年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稳定和成熟的时期,加强对青年学生对中国梦的教育,将其聚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旗帜下,不但是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条成材的道路,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甄选合格的接班人必经步骤。校园管理的中国梦,具体可以概括为“大学梦”“人生梦”和“奉献梦”。因此,探索实现大学学生管理的“中国梦”,要以此为核心,积极为青年学生提供条件,实现自己的人生定位与国家需求的对接。“大学梦”是在校大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涯的目标和蓝图。探索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在大学的具体工作中,给处于彷徨和迷茫的大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高校管理者应积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做好“服务者”的人生定位。高校管理者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在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后,指引其能够在大学四年找到其自己愿意为之努力和付出的人生方向。“人生梦”的实现是青年学生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对接的重要内涵。学生管理者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为中坚力量,在大学校园中,开展丰富多彩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价值观的学习。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人生梦”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人生理想与国家、社会的理想实现对接。“奉献梦”是中国梦在道德层面上的最高体现。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伦理要求。向学生灌输无私奉献的理念和人生理想的时候,要以先进事迹感染人,先进精神鼓舞人。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涌现出来的大量的改革人物,通过制作专题音影资料,开专题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学习先进典型人物征文等活动,不断加深高校青年学生对无私奉献的理解。另外,在学习无私奉献的活动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挖掘高校当中无私奉献的典型。用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去感染学生,加深青年学生对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中国梦是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执政宣言,是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经验教训提出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接班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大责任。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大学梦”“人生梦”和“奉献梦”还应紧紧抓住时代潮流和青年学生的特点,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教育。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实时聊天工具和社交软件的普及,青年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解除了解当下的文化发展方向,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高校管理者应抓住这一特点,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和基地。以qq群bbs讨论版块等,在网络上掀起学习高校“中国梦”的热潮。

三、结语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积极回应现实的需要,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

作者:程道光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第6篇

一、技工职业技能导向教育模式教育的局限性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目前的技工教育来说,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专业领域就业率低。而我国技工教育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被广泛借鉴,主要在于由我国的国情基础决定的。第一,中低端人才市场对用人需求的描述处在只能对特定用人岗位目标描述的水平,对于技工职业驾驭市场导向具有岗位目标导向性;第二,技工院校职业教育还不够成熟,职业教育方法还没有摆脱专业教育方式的束缚;第三,院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正处在从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的艰难探索事情;第四,教育对象的职业认知度低,在就业竞争中容易失败;第五,技工院校师资大多示威专业教育准备的;第六,技工院校提供的实验室或试验场地与职业实际状态差距较大。

二、探索在技工教育教学中贯穿职业拓展

1.以技能大赛为途径,激发叙述的学习兴趣

以举办技工技能大赛为主要途径,激发技工专业旋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举办技工技能大赛的目的在于一是能够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增强技工院校的办学活力,真正实现院校合作、工学合作,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并根据社会用人标准,培养出职业素质良好、专业技能过硬、操作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理论扎实的创新型高技术人才。二是促进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学校积极寻求企业在技术、设备、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实现技工教学与职业环境的对接,尽全力使技工学校形成“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长期机制。三是促进提高技工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做到对学生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四是促进技工院校教育的改革,调整技工教育专业、改革课程、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和就业岗位同步。开展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就是让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要、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

2.依托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水平

在日常教学中始终贯穿职业的概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与技工专业相关的职业需求。教师应该针对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和企业对多元化、复合型、综合能力强的全面素质化人才的需求讲述相关教学内容,将这些职业名称、应具备的相关技能以及市场的需求状况详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拓展了塑料,提高了学生对技工相关职业的认知水平。

3.以强化实践技能为突破,提升技工职业技能拓展教育的应用

技工职业拓展是以本专业为基础,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加强技能训练,一是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技工技能训练的热情与兴趣。积极的兴趣可以促使技工专业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解。并且兴趣高的学生能更加自觉的去熟练技能操作步骤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社会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教师将技能操作训练制作成多媒体的形式来传授给技工专业的学生。多媒体由于在声音、图像、文字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多媒体的灵活性可以方面教师在教学时避免单纯授课的枯燥,极大的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能激发技工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训练思维,注重理解,针对技工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课中直觉思维,学生能很快对教学内容、技能操作步骤、操作要领有一个直接的觉察。在技工技能训练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三是模拟各种职业场景,让实验场地与职业实际状态相符合,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结束语

我国的技工教育的职业拓展既处于发展阶段,又处于摸索阶段。技工学校要不断创新理念、制度、模式及措施,充分总结、探索和研究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认真的落实和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让技工教育的职业拓展之路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这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促进技工的职业能力拓展与社会岗位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强调了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在此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 学校教育成本是指提供某种类教育所需要的相应教育服务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其可分为学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学校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教学成本(如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如公务费、业务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运转与维修成本(如教学设施购置费、维修费、水电费等)。这些费用与提供教育服务直接相关,没有这些学校将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学校间接成本包括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之外的行政管理费、公用设备、公务用房(如教学楼、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费、购置费、折旧费以及购买和租赁耐用资产的支出。这些花费与培养学生的关系是间接相关的,没有这些耗费,学校不能提供有效率的教学服务。 二、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成本不单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社会概念,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加强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投资事实上被当作是国家无偿给予教育单位的福利,教育单位既不存在或很少有自有资金投入,也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更不存在任何意义的亏损或破产的威胁。因此,他们往往不考虑怎样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也无须进行成本核算,因而,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无偿占用学校资源、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等不良现象。鉴于此,学校教育应该实行成本核算,打破学校只计支出不计成本的核算方法,正确归集和控制培养合格人才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使各部门都具有成本意识,真正做到勤俭办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学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为社会其他资本进入学校创造条件。 (二)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政府拨款 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成本逐年增加,政府的财政支持相对紧缩,学生缴费收入在学校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学生学费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学校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应与学生适当交费并举。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应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而不应将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给学生和家庭。因此,学校的学费标准应考虑学校教育成本和学生及家庭的支付能力两方面的因素。教育收费的标准主要是由教育成本和教育的社会需求来决定的,因此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确定正确的生均培养成本对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意义重大。 (三) 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教育经费紧张是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税、费、产、社、基”六个方面。所谓财,就是财政教育拨款;税,就是教育税费;费,就是学费;产,就是校办产业;社,就是社会捐赠;基,就是基金。但本应占主体地位的财政教育拨款的作用越来越弱化,财政拨款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减少,名称也由财政拨款转为财政补助收入。此种形势逼迫各学校必须加大自筹经费的力度。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迫使各学校不得不开源节流,成本核算势在必行。各学校教育经费和其他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培养的学生质量是否合格,以及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的确定,为学校间提供了一个可以横向比较办学效益的标准,从而有利于从价值形态评价学校教育的办学效益,使各学校树立起投资与成本核算观念,加强学校的理财意识和学校的财务管理。 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我国学校目前的成本核算还没有真正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基础数据,有些学校有一些数据,也是

第8篇

关键词 全球化 多元文化教育 学生事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bstract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popularity development stage, with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s increased every year, the university's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to adapt to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strengthen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establish student-centered, and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多元文化教育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影响遍及整个西方世界,不少国家将多元文化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从今天来看,多元文化教育已摆脱纯粹的理论探究形态,深入到教育各个方面,尤其是学生事务管理。同时,一个专业的学生事务管理是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正向和谐发展。

1 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

在20世纪50~ 6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几乎是多元民族教育的代名词,主要是从消除种族歧视、为不同种族或民族的人提供同等教育机会的角度来说的。20 世纪60年代以后,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扩展到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不再仅限于消除种族歧视上。概要而言,多元文化教育就是促使学生了解并认同自己所属的文化,并尊重与自己不同的其他人的文化,进而掌握文化接触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教育活动。①

多元文化教育的总体目的,体现在学生个人、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就学生而言,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可以使其正确认识民族、社会群体间的文化差异,正确判断其他文化与自己文化间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影响,养成处理不同文化的得当的行为模式,促进个人的自我发展。就社会而言,通过学生的社会化,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并适应多元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各族群的和谐发展。就文化而言,通过学生的文化化,掌握所属社会群体的文化,进而接受不同文化的陶冶,适应不同文化的需要,在传承各文化体系遗产的同时,促进所属文化的变革。②

2 我国多元文化学生事务管理的现状

2.1 我国高校多元文化现状和背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生活习惯。因此,高校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南北学生生活习惯差异化。同时随着国家之间的联合办学和学校之间的合作项目增多,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学生中有一部分留学生,随着我国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国留学生从曾经以亚非拉地区学生为主发展到来自欧美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学生。这提高了我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难度和学生事务管理的复杂性。

2.2 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不尊重多元文化教育的具体问题体现

(1)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老师不够专业化,机构结构设置不合理。我国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老师从文凭上统计,大部分还是本科毕业,而具有硕士文凭的老师人数少,同时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文凭的老师人数比例较少。在结业指导、心理咨询、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老师,呈现的是个兼职的状态,不是研究这个专业领域的老师,也不是能全天为学生提供这方面服务的专职人员。在招聘学生事务管理老师的时候没有兼顾到工作人员之间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搭配问题。

(2)没有考虑到多元文化差异,对学生统一要求不尊重学生的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地发展阶段,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和跨省份的学习,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没有采取措施来满足这部分人群的生活习惯、生活需要和发展方向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会给留学生的学习造成许多困难,由于留学生语言上的差异、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学习勤奋程度上的差异都会给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适从而影响其留学效果。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的规定,教育必须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此而论, 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制度的需要, 在生活和学习上没有给学生需要留下个人空间。而且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过分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坚持了以儒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教育传统,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绝对尊重,学生要服从学术权威和权力权威,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需求要服从组织、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

(3)没有回归服务和促进“学生学习”。学生事务管理对学生的服务不仅着眼于学生当前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但要服务学生个人,而且要促进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善;不仅要服务学生的主观要求,而且要服务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④

(4)为留学生提供的服务停留在表面上,是简单的、单方面的文化传播。我国高校设立了留学生服务中心或配有专门的老师、机构和服务,但是这部分的留学生是被圈限在为他们设置的服务区域里,使得他们不能进入我国真正的大学生人群中生活和学习,虽然为他们提供过中国节日和集体参加有中国特色的活动机会,只是让留学生单方面的在课余时间学习我国文化,参加简单的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活动和节日,没有深入完全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和中国的家庭特征等。让他们只是停留在表面体验中国文化,没有让这部分的留学生完全领会中国文化的内涵。

(5)忽视人的社会化,使得学生适应多元文化社会较慢。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存在,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⑤我国现阶段的学生事务管理在将学生社会化这方面是一个空缺,在就业指导和管理方面做的不到位,使得学生陷入两难境界,没有帮助对学生自我评价和职业定向,传授求职和择业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在社会上的危机感、危险性,加大了大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过程中的成本。

3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下的学生事务管理建议

3.1 加强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的建设

我国应该明确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涵,建立专业化的标准、明确统一的工作职责和规范工作绩效考核,从制度上进一步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地位、作用、实施、考核评估进行政策上的规定。同时,根据从事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工作情况制定详细点的工作细则,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加以细化,要求工作人员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在针对教师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学生事务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规划和个人兴趣,鼓励工作人员向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形势政策师等多个方面发展,为有能力和有意向的教师提供学习和培养机会,使之成为专业人才。

3.2 尊重学生的多元文化,大学文化丰富多彩

高校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源泉,校园文化就是国家文化的继承和繁荣,他也是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大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把具有强制性的教育外化为虽带有教育意图但却以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完成的大学环境,它是一种以文化的形态或潜性课程参与教育全过程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是通过教育环境的营造,以一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行为养成的方式实现教育目的并影响教育。⑥

学生事务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活动,让来自于不同种族族群团体的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减少校园里人际关系方面的不良现象。如举办民族聚会或某个团体的特殊庆祝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络感情,消除成见,以利于学生对本民族及其他民族和社团所作出的贡献产生良好印象和感觉。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大学生个人品质,增强对自己的文化和与自己不同的其他人的文化的尊重。

3.3 目标管理,回归服务和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事务管理的本质也是应该为服务学生和促进学生学习。现在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全人发展是站在管理者的高度去衡量学生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感到大学生活动不能够自主,让他们在完成学术学习后有过重的负担。因此,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应该减少对学生的管理,要促进学生在教室外的学习、生活层面而非智力因素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高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管理不仅要整体服务学生,同时要使促进学生学习的专家,个体权益的捍卫者、个性化环境的倡导者。

3.4 针对留学生建立相互交流平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1991年在华外国留学生首次超过万人,2000年增加到5万到如今2010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6万人。⑦外国留学生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种宝贵资源,他是打开在校大学生眼界和开放性思维最便宜高效的途径之一。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不仅要提供国际化的服务,同时更要以国际化的标准尺来衡量,在为留学生提供优异的住宿条件或可选择住宿环境,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在中国家庭里的生活机会,以使来华留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化。

在全球化和高校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的结构不再单一化,学生对自己的多元文化发展和需求多样化与日俱增。因此,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要以国际化的标准,加快学生事务管理的师资队伍和设置的专业化建设,在符合中国的国情、特色和人口结构的多元文化下,建立适合多元文化下的各国学生的平等、自由、多元发展下,促进学生发展和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学生事务管理。

注释

①②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20-28.

③ 王恩林.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236-237.

④⑤储祖旺主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科学出版社,2008.

第9篇

一、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

当前多数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评估功能和模式单一。目前多数职业学校评估模式基本上都是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泰勒的“目标行为模式”,目的在于强化教育行政管理和督导工作,是一种由上级部门组织的行政评估。而专家评估、社会评估、自我评估的成分却很少,这势必影响教育评估的全面性和被评对象的积极性。②对教育评估缺乏校验。没有评估体系的校验,教育评估就有可能失去了检查、监督、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提高功能,就很难保证各个环节的合理无误。

二、完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对策

1.教学管理组织的构建

(1)构建“协作型”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组织具有多目标、多层次和组织活动开展的多序列性。一是学校领导层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从普遍意义上讲,我国职业学校一般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副校长作为校长的助手,实行分工管理。即为最为简单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如果各职能部门与直线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对于需要多部门合作的事项,责任的归属难以确定,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难以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层成员,必须在团结、协作的前提下分工负责。二是教学管理操作层成员间的协作。要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就应进一步强调各成员间的协作。但是随着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要求的提高,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专业和学科之间出现交叉,这就要求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面对新的形势,各专业和学科之间成员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2)建立“学习型”的教学管理组织。根据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努力构建“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职业学校中所有成员要面对现实,加强学习,超越自我,学校要充分考虑到个人成长对组织成功的价值,积极创建鼓励个人发展的组织环境,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团体学习,有助于教师形成共同的正确认识,促进创建良性、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将教师的学习目标和学校的组织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3)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组织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各学院、系、部成为教学管理的实体性组织,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以教学为中心,以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同时创建以人为本的机制,使广大教职工积极向上、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确保人在管理体制中的核心地位,培养人的使命感、成就感、荣誉感,使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出主人翁精神。(4)加快教学管理组织网络化进程。教学管理组织网络化不但能缩短教学与其他组织的时空距离,形成开放的教学管理平台,简化教学管理层次,丰富教学管理组织的信息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自主型组织结构的形成。网络化管理模式是未来组织结构的重要特征,学校教学管理组织要有前瞻性,要加快教学管理组织网络化进程。

2.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构建

(1)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是建立合理、客观、有效的,特别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也是监控体系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客观性。教学管理过程是规范教学行为、引导教学观念、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过程,这就要求评价标准作为规范更应当客观地反映教学实际。这里既包括教师主观认识和自身教学水平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②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就是这些活动符合既定的教学目的的程度。也就是说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但要反映对教学的要求,还要反映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③导向性。只有建立以现代教学观念为引导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对传统的不合理教学观念加以修正和超越。(2)教学质量评价手段。评价手段包括教与学两方面,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与教与学的内在要求相符合。这样才能够真正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效果。①通过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把控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把教学管理质量,同时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观念和评价手段的引导下,共同来关注教学过程。②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应由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及教师本人等多维主体一起对教学进行评价。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的直接参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学生通过自身感受参与评价教学,不但强化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教师改进教学设计的有益参考。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将教学过程的诸多指标都量化为数据,并用不同的权重系数来计算而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同时要强调评价过程中人文因素的作用,强调人与人间的对话与情感交流,强调在定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定性研究的方法。

作者:何疆平

第10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这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不少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致使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在本文中,笔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中职体育教学实践,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在不少中职学校的教学中,体育教学常常被忽视,体育教学的器材设备和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有效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兴趣不高,课堂学习训练没有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不服从教师管理,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师管理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如下现象:上课已经开始几分钟后,学生才散漫地来到操场,并且手拿饮料、食品,边走边吃;教师在示范讲解项目动作要领时,学生在旁边嬉戏打闹,有的学生说笑话、做怪动作,分散学生听课注意力;当教师指出学生的训练问题时,学生不以为然或顶撞教师等。以上这些现象的发生,使教师需要不断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学生原因。有不少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使学生不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环境。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经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大、易发怒、不能专心学习、爱动等问题,甚至个别学生的挑衅行为与敌对心理比较严重,故意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服从教师管理,寻衅滋事等。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学生上进心不强。社会上不少人对中职学生有偏见,再加上学生不能公正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易产生较强自卑心理,学习热情不高,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由于中职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又得不到教师和学校的爱护和关心,心理失落感强,存在自暴自弃心理。这些原因造成学生上课不服从管理,问题较多。2.体育场地与器材原因。一些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训练器材、设施缺乏,投入却严重不足。因缺少场地和练习设施、器材,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

二、中职体育教学课堂管理策略

(一)加强思想教育,保障教学秩序。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严格的课堂组织纪律能有效避免学生的散漫自由、打闹嬉戏等不良行为现象的发生。教师要和学校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采取多种措施和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改正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强调和督促学生遵守上课时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制度,对于旷课、无故缺席或迟到的学生加强教育和交流沟通,并对学生进行积极批评教育,使学生能认识到错误,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训练的自觉性,为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中职学生来自农村的人数较多,他们对体育锻炼和健康理念知识掌握了解不多,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教学时,要广泛宣传“阳光健身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健康理念。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观念,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方法的指导。根据大多数学生喜爱观看体育比赛的特点,教师应经常介绍国内国际重大体育比赛情况,与学生共同探讨热点体育话题,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比赛规则与比赛精神,增强学生更好地遵守规则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育和启发学生了解各种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三)营造和谐氛围,促进课堂管理。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效果,体育教师就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效果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把对学生严格要求和信任尊重有机结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看待,积极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经常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体育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中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就需要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张芳琴 单位:山西省万荣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第11篇

一、强师德,凝心聚力,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队伍是学校前进的动力,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到校伊始,我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层以上干部及教师的思想动态,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交心谈心,关心教职工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化解相关矛盾,并让他们为学校长远发展出谋划策。这样,不仅拉近了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激发了员工的内动力。同时,为了更好的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我校以《重庆市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南川区师德师风五条禁令和十条规定》等为准绳,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和劳动纪律教育,筑牢师德师纪防线。面对折翼天使,我们秉持“培聪启智,奉献爱心”的育人理念,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扎实开展教职工献爱心、有耐心、尽责任心“三心”教育活动,让干部教师俯下身去关心爱护学生,以春风化雨般的爱滋润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开展野外拓展训练、为教职工集体过生、节假日送温馨送祝福、法律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其团结协作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缓解精神压力,凝聚人心,提振教职工的精气神。

二、建制度,依法治校,着力强化学校管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一个学校就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就要建立和完善与内部发展协调一致的良性机制,要依制度办事;凡事有法可依,有章可查,有规可循。制定学校《章程》。我们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南川区特殊教育中心章程》,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由学校颁步实施。《章程》将根据依法治校的要求,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健全学校党支部、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为主体的决策机制和议事制度;规范完善管理体制及内部治理结构;对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咨询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职责及运行机制做出明确规定。学校《章程》,是学校依法治校、建构现代学校制度的总纲,是办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准则。学校以此为依据,组织教职工反复讨论,制定《南川区特殊教育中心五年发展规划》。这样更进一步规范和指明了学校发展的路径,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形成学校发展与全体教职工息息相关的“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制度。根据实际,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南川区特教中心竞聘上岗工作方案》《职称评审工作方案》《特教中心重大事项民主管理办法》等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学校管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务公开,着力提升学校的执行力、服务力和公信力,逐步营造“自由与平等、公正与法治”的良好氛围。优化考评机制。制定《南川区特教中心师德师风考核方案》《南川区特教中心培智与聋教课堂教学考核评价实施方案》等考核评价指标,看过程、重细节,让老师们看到希望,跳一跳,摸得着。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岗位晋级、年度考核等方面,向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一线优秀教师倾斜。

三、搭平台,提高素质,着力提升专业水平

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北京、南京、重庆等市内外专家作专题报告,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工作压力,消除职业倦怠,增强了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选派教学骨干到渝中区、钢梁、綦江等兄弟区县参加教学研讨,观摩学习。根据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着力加强培智教育“医教结合”的教师培训,把医学知识与儿童康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建构综合的康复训练体系,对各类特殊儿童有效地实施集体康复和个别化康复。组织教学骨干教师到广西南宁参加国培,了解特殊教育的最新动态,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专业水平。开展学科赛课,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三笔字、手语等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引导教师制定3—5年的专业成长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成长路径。

四、研课题,主动发展,着力提升科研水平

建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术委员会,开展学术研讨,发扬学术民主,扎实推进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激励教师实现主动发展。深入研究“特校残健融合教育策略研究”课题,加强管理,开展送教上门、与普校联谊及特殊教育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明确职责和研究路径,推进融合教育研究,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感恩的能力。强化残疾学生劳动技能的实践和探索,充分利用残疾人培训基地,培养残疾儿童美工剪纸、缝纫、根雕等职业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五、树典型,培养骨干,着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12篇

1提高教育技术管理的建议措施

1.1加强管理机构的改革

首先职业学校必须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明确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责所在。而教育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其次,职业学校要针对教育技术中心制定出有效的管理体制。职业学校可以将计算机网络中心以及教育技术中心进行合并,并针对合并后的中心指定出科学的管理体制,然后将职业学校中与教育技术有关的资源都划入合并后的教育技术中心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实现对中心运行的规范管理以及各个中心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地提高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职业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应该和职业学校教务处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教育技术中心一般都是从职业学校的教务处分离出来的,而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务处的主要职责都是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都是以推广教育技术以及实现信息化教育为目标。因此,教育技术中心应该加强建立与职业学校教务处的良好协作关系,同心协力的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努力实现信息化教育的目标。

1.2加强重视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

首先职业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应该涉及理论和实践。关于理论方面的培训,职业学校可以通过邀请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技术专家到职业学校进行理论讲座,使教师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关于实践方面的培训,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使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网络多媒体教师的使用。其次,培训的形式应该具备多样化和灵活性。职业学校要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课余时间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其中包括面对面的培训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通过开设网络培训课程可以使教师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理念和能力。

1.3加强建设优秀的教育技术人员队伍

首先职业学校应该明确教育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使教育技术人员能够以技术和管理为核心,并积极配合职业学校的各个部门,为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教育技术人员,在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谦和。职业学校在分配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育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如果在不影响其本质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安排教育技术人员进行简单的教学工作,这样有利于教育技术人员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念。此外,由于教育技术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技术人员的本职工作是服务和管理,而且难以进行量化,因此,职业学校应该根据这一实际差异为教育技术人员制定专门的考核标准,并在对教育技术人员的考核和晋升过程中充分分析教育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态度、业绩以及贡献,不能只注重的数量以及科学研究项目。

2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技术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地促进信息化教育目标的实现,职业学校应该制定出科学的管理体制,并加强对职业学校教育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使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通过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的作用,使教育技术中心与职业学校各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以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的目标。

作者:张宏浩 单位:宿迁市淮海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