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时间:2022-05-02 18:29:2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第1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 实习生产教学

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来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具有重要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等特性。不同的内容、教学对象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重要性角度

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速发展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课程的开篇可以采用讲授法,强化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激励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增强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打下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在生产过程中,工艺规程是全体有关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的纪律性文件;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关系,以及工艺文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打好基础。课堂讲授法主要在教室内完成,教学方法要点为精选教学内容、精心锤炼语言、精心设计板书、精心选用实例。

精选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备课,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解析清楚。

精心锤炼语言:教学语言组织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做到通俗易懂,节奏分明。

精心设计板书:板书标题要排列清楚,做到整齐、美观、有序。

精心选用实例:该课程相关的生产实例很多,教师平常要注意筛选。

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技术性角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涌现,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例如,各种无切削工艺的问世,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节省了金属材料,并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高硬度刀具材料的出现,实现了对工件淬硬表面的切削,其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可与磨削媲美;特别是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小批量乃至单件生产能够实现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生产。这一部分内容教学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得心应手,教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现场参观,加深学生对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感性认识;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解决理论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问题。如可以通过电脑制作,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比较规范的加工、装配过程,还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最新成果应用示例制作成视频,配以声音、动画,用投影仪播放,可以形象逼真地把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表现出来,从视觉、听觉方面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好、学精专业技术,掌握职业技能,为机械制造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综合性角度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错综复杂,它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工作,还包括生产准备工作和生产辅助工作。工艺过程是指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繁杂,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要做到有条不紊,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做到灵活多变。例如,在进行第四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理论教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是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其次讲解清楚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笔者是这样安排第五章车削教学过程的:首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参观,让学生在生产现场观摩、了解和学习车床的部件及其功用、传动原理,主要附件和工件的一般装夹方法;然后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车削内容、方式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车削的主要内容、方式;而对于车削的工艺特点,除了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理解车削是工件旋转做主运动、车刀移动做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外,还要通过实习教学让学生掌握车削的工艺生产技术要点,做到一专多能。

第2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启发式教学法 创设情境法 角色互换法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高职院校持续升温,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同时在技工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遭遇越来越多的尴尬。往往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台下却鸦雀无声、无人回应。任你慷慨激昂,声嘶力竭,学生依旧面无表情,我行我素。如何化解这种尴尬,如何激活“沉睡”的课堂,是需要现代技工院校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多年,在课堂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加工工艺过程复杂以及机床刀具种类繁多,再加上有些机械加工实训条件不足,致使该课程的教学面临很大困难,讲解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笔者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中,男生占98%以上,他们普遍学习基础不扎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缺乏信心。受学生素质和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下列三种问题:

1.课堂纪律松散

技工院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城镇困难家庭,这些孩子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隔代教育溺爱的弊端使他们缺乏目标,学生无心学习,纪律性差,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淡漠。

2.小部分学生的课堂

大部分学生基础差,缺乏毅力,听不懂课堂内容,教师经过反复努力后也失去耐心,只好带着少数基础好的学生上课。差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关注,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无所谓,造成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3.一言堂

“填鸭式”教学法使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的“演讲课”,师生交流较少,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待提高。

二、让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堂中动起来

1.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故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中动起来。比如在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课时,让学生自学第一节内容“基本概念”,首先给学生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索、交流,有疑问的随时提出,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提问。比如“基本概念”找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由基本概念引申的问题找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使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思考有所收获。

2.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

(1)课堂穿插趣味话题,激发学生兴趣。上课初,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教师可按计划进行。课堂进行到一半左右时,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这时教师应该中断正常的学习,来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机械专业方面的典故、学生身边的趣事或者当前热门的新闻话题等,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放松,重新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课程的很多内容如各种机床、刀具、夹具结构和加工使用方法的教学比较抽象,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采用视频或者图片教学,声形并茂,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角色扮演法教学,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

采取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首先把学生分组,6~10人一组,全班分5~6个小组;然后布置任务,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各小组内部自主分工,比如有的负责画图,有的负责讲解,有的负责补充或回答台下学生的提问,有的负责维持秩序等等。时间一到,让各小组成员按序上台讲课。每个小组讲课完毕,要小组互评,最后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团队。笔者试验过的班级,曾经有一个团队采取群口相声的方式讲课,很有创意,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优秀团队能够体验成功感,落后的团队也会吸取教训,期待下一次比赛。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教师要理论实践一体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3篇

    1.1有效地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使用PPT的同时,不能忽略实物教具的使用。在讲解一些机床结构、刀具夹具等知识时,仅靠教师的理论讲述无法使学生完全理解,可通过现场教学手段,利用实习工厂、生产工厂的机械设备,在短时间内解决黑板上难以讲透的问题。没有现场教学条件的,可结合具体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拍摄一些生产过程教学短片,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式、研究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1.2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不同于纯粹的理论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效果对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学校已有的实习工厂、生产工厂的条件,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与学习相互穿插的方式,或者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并行的方式,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大为增强,不仅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采用合理全面的考核方式

    职业教育应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卷面考试成绩的好坏很难全面说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宜采用合理全面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功利地受迫学习,而是自觉、主动的地习,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此可以对学生在实践环节、课堂环节、测试环节、操作环节等分别进行多形式考核,最后再综合评定,从而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

    1.4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动态结合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时教师应与时俱进,注意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及时收集学科最新的发展态势进行介绍,使学生在感受到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理解学习传统知识的重要性,增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收集感兴趣的前沿科技,培养自学能力。

    1.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与生产结合的综合能力。许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生产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呈现出“纸上谈兵”的局面。因此,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参加项目开发等方式,加强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课程研究;探讨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22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中职院校的终极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然而许多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实习条件不足的现象,而且许多教师在教授磨削、镗削、铸造、锻造等方面的知识,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授的理论知识完全与动手实践操作技术脱节,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不能有效得到解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出现厌学心理,导致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始终成为一种理想。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教师队伍四个方面着手,以期能够提高中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1 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调整课程结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实践性较强,囊括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然在有效地课时内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职业教育改革对中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将市场需求作为培养导向,培养出技能型人才。虽然机械制造专业的教材一直在修订,但是教材中的内容及结构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然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教材中许多内容过于陈旧,根本不能满足新市场的岗位需求。所以中职院校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就是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进而适应现实培养目标的需要。其中改进措施具体如下:①教师针对各专业的需求,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比例科学进行分配;②将不合实际的陈旧内容删减,调整教材结构;③根据专业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将重心放在实际应用上。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增强教学效果。

2 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类相关专业的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由于缺乏对机床的感性认识,很容易参上学习枯燥无趣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讲解机床的部件功用及运动情况等基本知识,然后采用现场参观教学的手段加强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让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巩固,形成专业性思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器具方面,应该在粉笔、三角板、圆规、模型、挂图等基础上增添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先进的教学器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只能将其作为辅助手段,科学应用,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还要使学生对书本知识充分理解,必须对每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反复考虑,精心设计,并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专业基础,对专业知识的有关概念、原理、公式规律等理解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上课采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注意理论教学的直观化。为了能让学生较快的接受十分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的利用挂图,通过明白易懂的直观语言进行授课。

3 建构评价机制,创新考核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武汉某中职院校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理论考核方面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期中考试,总评成绩根据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的比例进行分配。然而笔者认为,该校的改革措施还不充分,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师若是想要将考试评价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操作如下:加大评价考核评价所占的比重,调整至40%,期末成绩变为60%。在原30%中,出勤占10%,测验占10%,作业占10%,教师应该将作业所占比重增至20%。出勤表现具体包含的内容有学生课堂出勤情况、问题回答情况、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等。测验具体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鉴定,评价方式具体包括两种:提问测试、书面测试。增大作业评价的比重,主要是考虑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原有评价体系中,书面作业完成次数及质量好坏所占比例为10%,教师还应该增加10%实践作业评价份额。由于实践课中的内容趋于形式化,学生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教师不能立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紧盯,所以学生对实践课没有压力,缺乏学习激情,导致这门课程不能实现为专业课服务的目标。因此,笔者建议调整实践课考核份额标准,重点突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让学生能够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

4 打造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若想调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时,应该以能力为本位,将“实用为准”作为教学原则。这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双向并重,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机械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即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的素质。中职院校的教师即使具备了双师型素质,也不能完全胜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教师还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指导学生,严格遵循“多褒奖、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的原则,消除学生的浮躁、困惑情绪,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5 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建构评价机制,保证学生切实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

第5篇

1.实物教学法

教师利用教学挂图、实物模型、演示教具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获得教学内容的直观印象,便于接受和理解,并起到启发思维活动的作用。如:在讲解“车削刀具”内容时,教师利用各种刀具实物介绍车刀的规格形状、切削部分的组成等,然后配合教学挂图,讲解刀具切削部分的各种角度、切削性能特点等,这样具体直观,又容易理解,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后面车削刀具选择和刃磨的教学内容。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图文并茂的生动形象,将一些难以实现或表达的实践内容和操作过程再现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认识得更为深刻。如:在讲解焊接方法时,教师利用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片,通过声音、图像的演示,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焊接全过程,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种焊接的类型、方法和特点。

2.实地教学法

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车间机械制造的现场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认识生产实际场所、设备、工具、量具及生产过程,切实地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工艺过程和工艺特点。

如:在讲解“砂型的制作”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参观铸造车间及手工造型的现场,直接了解砂箱、模型、砂型、型芯等工艺材料及装备,亲眼观察铸件外观缺陷的特征,也很直接具体地了解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再如:在讲解“铣削、镗削、磨削”等加工方法时,教师组织学生到加工现场,先介绍机床的主要结构、作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以及基本的操作方法,再示范工件的装夹方法、刀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机床的加工方法。在讲解万能分度头的分度功能时,教师指导学生在现场进行分度头的实际操作。另外,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老师做现场操作解答。

3.实操教学法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包括各种机械制造工艺的操作方法和过程,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教师采取实操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比如,在讲解万能分度头的分度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在生产加工的现场进行零件分度的实际操作,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在现场进行操作和讲解。这样,学生对万能分度头的分度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就很容易掌握了。

再如,在讲解“轴类零件的加工”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依据学校工厂加工的设备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要求分析、工艺问题分析,综合考虑定位基准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以及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等。学生本着优质、高产、低消耗的原则编制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采取讨论式、对比式、启发式等方式进行。讨论式就是让学生自由组织,集体讨论,综合考虑制订方案。对比式是让学生将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加以比较,认识加工的工艺特点、工艺过程的不同。启发式是由教师先引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案,然后教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各工序所用机床及工艺装备,掌握机械加工的一般工艺过程。

二、“三实”教学法实施的有关问题

实施“三实”教学法实践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方面

实施“三实”教学法,学校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还需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过硬的高水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学生方面

一是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看图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结合所学课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是学生学习的惰性大,不论问题简单或复杂,自己都不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是学生练习的目的不明确,没有理解到要从练习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丰富知识。

3.教学设施方面

学校需要建立完备的教学条件,如多媒体教室、实训车间、实习基地以及教学所需的仪器、仪表、设备、工量、夹具、刀具等,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三、“三实”教学方法的特点

“三实”教学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能够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是能够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6篇

中职“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笔者所研究的对象是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该门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了铸造、锻压、焊接、车削、刨削、钻削、铣削等几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知识点多,概念性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但在现行教学中,由于大多采用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或理论与实践相对分割的教学模式,使不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缺乏,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可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上非常强调“做”,在方法上主张“教学做合一”,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所以,笔者认为,借鉴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结合中职课程的特色,《机械制造基础课》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方法、学练结合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下面,笔者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的“砂型铸造”及“车工切削”两部分的内容为例,探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实践。

一、砂型铸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建立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如某些设备无法满足,可安排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学习。笔者将砂型铸造的教学放在了铸造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里完成,里面有理论教学区和实践工位区。铸造在学生的认知领域里基本空白,首先老师在理论教学区讲授铸造理论知识,对于铸造的基本的概念,考虑到机械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笔者通过农村里利用模具制作糯米糕的例子以及演示橡皮泥利用模型造型的例子来创设铸造的学习情境。接着,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讲解砂型铸造的过程。

理论讲解完毕后,笔者马上到实训区域现场向学生用熔蜡代替熔融金属演示砂型铸造的过程,在制作的过程中讲清楚造型和造芯的注意要点。然后采用小组工作方式,每6个学生一个小组,各组长分配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的形式,而教师在其间进行指导。通过教、学、做的紧密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在动手过程中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填砂,有的紧砂,有的开浇冒口,有的小心翼翼地取出模样,再仔细地修整,有的浇注蜡油。学生个个热情饱满,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变得乐趣横生,制作砂型的过程还培养了学生细心的工作习惯。在实训项目中坚持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通过“劳力上劳心”,获得真知。等到下一次课上,学生脸上个个流露出期望的神采,因为今天学生要完成落砂的工作,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笔者先向学生讲解了落砂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动手去做。当一个个白玉似的工件出来的时候,各个小组之间又互相比较谁的做的好,有的工件有缺陷的小组面露失望的神色。然后,蜡模工件检验完毕后,笔者首先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表扬完成的比较好的同学,然后针对有缺陷的工件,和学生分析铸造工艺的缺陷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最后,再到理论教学区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其它铸造方法,注重让学生了解与砂型铸造相比较的特点及适用场合。“砂型铸造”这一课题通过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做”字当头,学生乐在其中,老师在做中教,教的轻松,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学得上心,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

二、车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例

在讲授《车削》这节内容时,笔者带学生在车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专业教室完成教学任务。车削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尤为重要的学习任务。笔者先将车削内容分成若干个任务,如认识普通车床;探究车刀基本知识和各类车刀的选用与刃磨;车削各类轴类零件等。整个学习任务主要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示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实施各项任务时,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个小组内部要进行组织讨论,制定相应的计划,并要对机床的维护、零件加工的步骤和操作环境的改善共同负责,小组集体分享工作成果。学生边学边练、做中学、学中做,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不仅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可以学习到工作过程知识和工作技能,并能提高职业素质。

例如,“车削”第一节课关于“认识车床”课题的教学,笔者先带学生他们观察一下CA6140车床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之后,再到理论教学区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地向学生讲授车床的分类,CA6140车床的传动系统及车床的主要部件等。然后向学生发放学生工作页,主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根据图纸找出车床相应各部分,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第7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高科技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1机械制造工艺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机械制造往往是国家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与技术支撑,是国家发展和地位上升的坚强后盾。而机械制造工艺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在人类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起到的巨大作用是其他领域难以企及的。机械制造工艺,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幸福指数的提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机械制造工艺的兴旺发展,是人类幸福安康的物质与技术柱础。机械制造工艺是社会物质丰富、商品云集,工具制作,交通运输等一切行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谁占领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竞争中的主动权和占领市场的先机。

2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港口制造工艺,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为港口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更好的促进港口建设,寻找发现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港口机械制造工艺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港口未来建设,对助推港口机械制造工艺的升级换代,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都意义非常。近年来,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行业有了天翻地覆的发展变化,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十分落后主要体现在:

2.1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的管理,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上,其管理方式、方法囿于习惯的束缚没有采取更为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而,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模式的基础上,已经开始运用现代化的新思维、新科学、新技术、普遍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模式。然,当前我国只有一小部分大型的现代企业采取了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大部分港口机械制造工艺企业依旧还在经验管理运行的阶段。

2.2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方法存在落伍的境地

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在现代管理制度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采取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机械制造的设计参数、信息数据甚至执行标准进行不断的更新。所采用的是现代化设计思维模式、全新的设计方法。普遍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对机械制造工艺予以辅助设计,这种新技术(英语简称为CAD)。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型骨干企业也已运用无图纸化的设计与生产模式,极大地取得占领市场的优势。然,国内利用采用CAD新的技术企业属于凤毛麟角。

2.3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处在落伍的劣势

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处于严重的劣势状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3.1在新技术采用方面

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早已普遍采取精密、精细甚至微细等加工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方国家在机械制造加工上开始尝纳米、激光、电磁、复合、塑加等更新的加工工艺技术。然,国内企业对这方面的加工技术几乎没有什么普及率。许多新技术还在研发、学习摸索中。

2.3.2在自动化程度与精细管理方面

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广泛采用现代的数控机床、产品加工制造中心以及柔性制造单元、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体系。基本上达到了机械工艺制造的自动、智能、集成化。而,国内仍然处在单机制造的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初始落后阶段,我国制造企业鲜有柔性制造单元等系统在生产中使用,其精细化管理更是空白一片。

3机械制造工艺未来发展的趋势

3.1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机械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是机械制造工艺行业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机械制造全自动化技术,对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与品质,对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对提高产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节俭生产成本、提高劳动者的人身安全系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自动化技术在中现代的机械制造工艺生产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改善,产品的加工质量与产品的功能品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港口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自动化是当今世界机械制造业的主题追求,更是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3.2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机械制造业市场的竞争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如果,机械制造企业不能站在全球的高度,站在发展的角度看清机械制造业竞争的最大优势、最核心的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会被世界发展的浪潮席卷,在革新技术的大浪中被湮灭。

3.3向着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机械制造自动化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的出现和普及推动了该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为机械制造业和其核心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向着集成化发展方向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机械制造工艺分散的加工模式也已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壮大急迫要求,企业在没有发展前途的窘迫尴尬的情况下不得不不约而同向机械制造自动化和集成化的方向演变。以保持制造业本身的特质和固有的连续与规模性。虽然当前,机械制造的集成化数字化重点还只是针对零件或小规模、一次性加工任务,然,机械制造向着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脚步无人可挡。

4结论

机械制造工艺属于机械制造的技术核心,当前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先进成分还太少,仍然处在发展的阶段。因此,探索研究港口机械制造工艺如何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世界的领跑位置,对推动港口机械制造工艺的进步,为我国港口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祁卡军.“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J].煤炭高等教育,2001(03).

[2]刘震.先进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发展趋势[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03).

第8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 工艺 可靠性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010-01

引言: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各个企业均十分注重科技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机械制造业产品的研究周期有所缩短,产品生产具有了批量化的特点,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机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产品的使用时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不断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机械产品的故障率才能够得到控制,进而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将更加高效。

1、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1.1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作为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加工与检测等,具体是借助不同的技术、设备、工具等对原材料、半成品等进行机械加工,最终实现了产品的制造。机械制造的依据为用户需求,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流动过程、工艺差异、工序安排等。机械制造工艺主要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热处理及相应的辅助过程等[1]。

1.2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

此时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点为可靠的产品,另一点为可靠的工艺。前者是指产品随时间变化的质量,可靠性仅是产品质量的一部分。后者主要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对零部件进行加工,此时的合格率便是可靠程度,其评判依据为加工工艺的质量是否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特点十分显著,主要为相关性、综合性、系统性与全面性等,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要考虑各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机械制造的各项工艺均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各要素的综合研究,才能够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2、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2.1 研究思想

目前,部分机械制造企业缺少对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关注,仅关注了产品设计环节,缺少对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研究,未能明确其中各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与关联性。在此背景下,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难以实现有效的解决,如:不合适的选材、不适合的生产加工环境、破损的零部件、老旧的加工设备等。近几年,机械制造可靠性的研究有所开展,但多数是关于产品可靠性的研究,缺少关于工艺可靠性的研究,进而机械制造实践缺少完善的理论指导。

2.2 评定标准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生产制造中对每道工序均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定,在评定标准的作用下,产品的可靠性才能够有所保障。目前,生产制造应用统一的评定工序加工稳定度能力指数,该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未能实现对所有工序影响因素的整合。同时,企业为了实现对产品可靠性的评定,采取了样本实验与性能测试等方法,在此基础上,虽然获取了标准数据,但其评定方法缺少全面性、系统性与科学性,进而企业生产的产品难以具备可靠性[2]。

2.3 工艺管理

机械制造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便是工艺管理,主要是工艺管理直接关系着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机械制造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工艺管理的水平,对每道工序均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以此保证机械产品符合可靠性的要求,进而机械产品生产的故障率也将得到控制。

3、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提高对策

3.1 提高系统认识

针对机械制造企业未能重视工艺可靠性研究,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设计环节,还要关注工艺可靠性的相关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选材的标准性、生产环境的合理性与设备的及时维护等,通过全面的研究,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将有所提高。虽然机械制造中各个影响因素的研究难度与控制难度均相对较高,但通过深入研究,机械制造企业的效益将更加显著,进而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2 构建评价体系

机械制造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的可靠性,要构建完善的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是对每道生产工序进行质量要求、生产环境规范与零部件标准确定等。通过反复的试验,获取适合的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工艺可靠率、工艺稳定性、工艺遗传性、工艺自修正性与工艺故障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进而机械制造工艺的标准将具备可靠性。通过评价体系,保证了生产定量化目标的实现,同时在监督机制、责任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每个生产环节的可靠性均将得到保障[3]。

3.3 积极开展管理

机械制造中的管理十分重要,一方面,误差管理。在实际制造过程中,要求各个孔位间的误差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由于加工顺序对误差有所影响,因此,要对加工顺序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安排。通常情况,对加工误差类型的划分主要包括一般、较为重要与重要,其中重要类的加工误差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其余的类型展开合理控制。通过加工误差控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同时也控制了系统运行的费用,降低了工艺误差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工艺故障率管理。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提高的主要措施便是减少工艺故障的发生率,工艺故障严重制约着产品可靠性,同时也延长了加工进度、增加了产品成本、浪费了企业资源,因此,在各个环节需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以此预防工艺故障的出现。通常情况下,机械制造企业采用的方法为定期与顺序维修,通过检测,使工艺故障发生率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内[4]。

总结:综上所述,目前,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工艺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生产的效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概况,并阐述了影响机械制造工艺可靠型的因素,同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相信,在各个措施落实的基础上,机械制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将有所提高,并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进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平.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2] 王欣满.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06:27+171.

[3] 徐进.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4:293.

[4] 张磊,徐豪.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4,14:52-53.

第9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探讨

1引言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机械制造工艺起到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的方便人们生产,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的效率。在保证机械利用的同时,需要保证其设计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寿命,也更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需要提升机械设计水准的提高。

2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就是将原材料制作成合格的产品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是机械制造行业的基础技术之一,不管在何种的机械制造行业,采取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才是确保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也能够很好的提高企业的效益。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有一下几种,制作程序和技术的程序,首先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有制作程序和技术程序两方面,其中制作程序可以将原材料通过制造将其转化为产品,而技术程序则是对半成品作进一步的加工过程,就是用机器生产方式,使得半成品能够生产完成产品。这是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步骤和形式,其次是定位,零件的定位是现在机械制造中常用的一种制造工艺,这种定位工作对于零件的质量有着很重的作用,因为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零件选择不同的加工形式,这样也能提高机械制作的质量。同时,根据市场的不断改变,相应的标准也要做出改变,这对于机械制作来说,也是一种挑战[1]。

3机械设计过程中注意事项

在实际的机械制作过程中,想要实现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就应该在这个过程的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设计策划方案时候,要对机械设计的要求进行全面了解,并且对这些方面进行改进,促进设计理念和工程的进步。当然,还有就对机械策划总程序进行良好的规划,因为机械策划的总程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规范程度。有利于规划方案能够全面实施,然后,适宜的方案策划能够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最后,对于装置实现具体调解的控制管理过程,要在具体过程中做到系统化。

4机械制造工艺中机械设计合理化措施

4.1提高加工精度工艺措施

机械策划制造程序中,是会存在一定差异的,对此,需要对形成不一样原因进行分析,增加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性,首先就要提高机械设计的总体水平,机械制造的标准是不同的,而且精度也需要及时的调整,保证设计能够符合要求。如果和实际生产的标准差异过大,就会导致让机械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很多事故,给生产带来了很大威胁。所以,对于加工精度工艺进行一定的设计,改进测量工具来提高进度,在对产品检测的时候要保证误差尽量减少。经过长时间的机械制造,很多机械设备在精确度上就存在不足,热变形、道具磨损、内部应力等情况,根据相应的状况采取措施,比如减少误差补偿法,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法。

4.2提高表面质量工艺措施

在机械加工时,加工表面质量指的是在机械加工之后,零件的表面会出现一定的不平整,也就是所说的粗糙度,零件出现了粗糙度就会让产品整体的性能和质量,甚至会缩短产品的使用时间,那么如果要提高表面质量,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刀具,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刀具,对产品表面的粗燥度尽量减少损坏。其次,在进行切割条件选择时,要根据材料的硬度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要减少积屑的残留,同时,还可以选择切割液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产品表面的质量[2]。

4.3加强绿色制造的工艺措施

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的理念进行创新,不断改进设计的方案,能够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彻进去,则能够极大的提升机械制造的环保力度。不断对设计的理念进行更新,完善设计理念,保证设计理念能很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还有,对于机械设计制造的材料,也要保证其污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作者:董红军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安装;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必然导致机械设备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也促使机械设备的安装工艺具有了自身的特点。机械设备的安装是在企业土建工程结束后进行的,其目的是要保证企业产品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机械设备的多样性,导致机械设备的安装也十分复杂,技术跨度大,门类复杂,对工作人员的现场应变要求高。笔者认为机械设备的安装是一门必不可缺的应用技术,对于其工艺的探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流程

1.1 清点与检查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运输到制造工厂后,首先开展相关的编号和检查工作,并且对合金钢材质的设备做光谱分析,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按照设备图纸相关规定,利用所记的就位方向,除了进行设备加工厂的文字说明,必须对所有的设备进行解体和检修,并能记录好详细的技术参数。此外,应该检查制造设备和设计院设计的设备接口能否匹配,还应该检查制造设备地脚螺栓孔和土建预留孔能否匹配。并且需要确认各重要设备和管道接口之间的装配关系,对于机械设备未封闭部位须进行加盖封闭处理,防止污染源进入机械设备。

1.2 设备基础及浇注

完成基础土建的工作,还要进行工作的实践和转移签证。基础划线通过基准点,利用设备对称线和相关基础房屋作为参考进行基础划线。为了应保证设备的安全,设备机架底部和基础上表面要有大于50mm的间隙。并且,必须琢平放垫铁处的混凝土面,使接触面接触良好,保证接触面积在75%以上,其中的每一组不超过三块垫铁。在进行二次浇注前,必须清理台板、基础框架以及地脚螺栓孔,进行表面处理并打除毛面。此过程要填写“设备二次浇注申请单”,并派专门的管理员指导二次浇注,最终完成机座架浇注。其中,二次灌浆层的安全系数要在1.2以上,方可实施对轮二次找正,进行下一步地脚螺栓与管道加固。

1.3 设备轴承、联轴节、减速机安装

对于设备应用的滑动轴承,其确保轴瓦光洁并且不得有诸如裂纹、砂眼和气孔等缺陷。所选取的滚动轴承的型号应相配,外观上也不能有锈蚀、裂纹和重皮等缺陷。此外,按照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轴承的总游动间隙在规定范围之内。对于轴承座,确保其不得有应砂眼和裂纹,并且内外均无型砂和毛刺等的残缺。在安装前必须对轴承座冷却水室和油室中的冷却水管进行水压试验,其中的联轴节应按照规定成对使用。在进行装配联轴节时,不能依靠垫片和对轴进行冲打取得紧力。在选取键与键槽时,配合中不得有间隙,在顶部径向可以保留0.2~0.5mm 的缝隙。在选用的减速机中,轴和齿轮的装配应保持紧密。使法兰与机盖有良好的密封,防止漏油。对于轴承座油杯利用丝堵进行防渗油处理。

1.4 设备安装

机械未实地安装前,认真复查机械的紧闭机构,确保机械的紧闭机构可靠。若机械没有基础座,现场进行制造基础座,进行完基础座安装再进行设备安装。未得到设备厂家批准,禁止对设备进行切割和施焊,如必需进行变更,也必须联系厂家征得同意后方可开展。进行安装过程时,如有制造缺陷立刻与制造厂家沟通,不得利用自身经验处置。

1.5 设备密封面处理

实施密封面封闭处理时,对于密封面相应的进行涂色操作,进行平板的接触状态验证,按照规定确保法兰和主要阀门密封面整圈无间断接触。对于油结合面,应保证有平整光洁的接触,并且接触不得存在贯通沟痕现象。当有接触不良时,应对设备接触进行研制处理,对于设备的油接口法兰面,应进行涂色检查,若不符合要求应对接触进行研制处理,对于丝扣联接件,应涂相应的涂料和垫料确保联接的牢固性。

2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流程

设备安装受到设备加工和产品运作的两者制约,起到媒介作用。这要求制造厂加工机械的情况,另外还应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设备安装时,为了更高的运转情况,要进行减小偏差处理,但在某些方面还要增扩安装的偏差,从而来提高机器的性能。其中,误差叠加还应引起注意。

从某种角度思考,设备安装实际上延续制造过程,安装和设备制造过程也直接的相关联。所以,制作误差和安装偏差就会加到一起。例如,轴颈水平度安装中就与轴承的加工有关。安装者应掌握相关的加工工艺知识,充分考虑制造厂的安装允差和设备精度,努力让偏差服务于现实运用,使偏差趋近于有利的方面发展,实现性能的良好的目的。由于设备有生产工艺的要求,精度值变化范围比较小。对于这些相关的值,要进行严格控制。使安装工艺表现良好,必须控制每一步骤的误差进行相关的措施。所以,安装人员应熟悉机械设备使用要求和生产工艺。

设备在完成安装后会处于长时间运行状态,但安装设备都是在非运行中操作,这可能引起在运行中如冷缩、振动及中心的跑偏等许多方面的变化,甚至有些安装数据会产生大幅变动。若不能减小这种情况,即使有良好的安装工艺也不能使设备精确的运转,甚至在某些情况会产生严重事故。为此,应合理处理安装偏差,预控设备的运作状态,这也是项有挑战的工作。

机器生产周期中,一些零件会出现磨损,并且初期的破坏最严重,随着磨损跑合破坏也逐渐减缓。因此,一些精度良好的设备也会发生破坏,就应该采取措施控制安装偏差,力求机器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然而,有的设备存在生产热变形、安装允差值、基础沉降曲线、设备接口形式和结合部许可错位量等各有关因素,应待基础沉降稳定后进行机器的进一步精确矫正。然后,通过分析上述有关因素,按照一般允差进行补偿,留出进行调整的范围。难以避免安装中出现偏差,但我们可控制其调整范围。若单纯的回避或只顾减小偏差,往往不能达到好的结果。反之,若能灵活安装工艺误差,使其贯穿于设备安装中,则对于整个生产有良好的促进生产。

3 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安装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它连接着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工作,起着枢纽和关键的作用。同时,所进行的机械设备安装属于跨学科作业,在实际操作中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在进行设备安装时,必须按照规范安装工艺来安装,以保证安装的质量。能否合理进行机械设备安装,直接涉及企业经营效益和安全生产等相关问题。工人操作水平对安装质量有直接关系,安装质量还与材料设备制造设计、土建施工等因素有关。因此,要想合理控制质量,必须严格执行规范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艺并不是高深莫测,无法避免会出现安装偏差。机械设备安装对于技术人员有严格的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积累和更新专业知识,方能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1] 雷雄军.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探讨[J].综合研究.机电信息,2011,(09).

[2] 史建秋.浅谈机械设备安装工艺[J].科技资讯,2010,(04).

[3] 吴建华.陈玉光,关于机械设备安装工艺的几点看法[J].科技论坛,2009,(11).

第11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评价指标

机械制造过程是指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机械加工或处理,使之成为最终产品的制造过程。具体来说,制造任务根据用户需求确定,是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工艺因素的动态影响,机械制造过程要在这样复杂的动态背景下生产出具备高可靠性的产品,并保证产品的可靠性,面临巨大的挑战。

1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定义及评定指标

机械制造产品研制包括从设计到制造全过程,涉及人员、机器、材料、工艺、测量、等,是将产品的设计转化为产品实体的生产阶段。对于机械制造过程这种复杂的系统,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对其工艺可靠性研究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没有评定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合适指标,对产品可靠性指标与机械制造过程可控变量模糊,对产品可靠性的保障效果评定方法缺乏理解,缺乏小样本条件下可靠性指标验证方法。基于以上这些问题,在设计过程中确定的可靠性指标,为及时改进相应工艺提供有效支持。机械制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机械制造过程就是产品的机械加工阶段,结合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实现制造任务所需的所有设备的要求,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产品的相关要坟,以保证产品具有规定的可靠性水平的能力。产品可靠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规定的条件下,产品设计、工艺和使用可靠性通过对机械制造过程的控制都是该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个原则,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各自具有自身的特性和内在规律,有机集成各要素,优化组合,统一协调,是产品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实现保障产品可靠性的最终目标。工艺可靠性涉及到多门学科,应与其它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必须全面考虑。充分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及早发现,及时纠正故障,以避免矛盾、减少重复、防止反复,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效率、节约经费。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是抽象的概念,要考虑工艺可靠性要求的各个方面,对一个具体的加工过程,要能够与机械制造过程的运行机制相适应,需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工艺可靠性水平,能在实际机械制造过程中进行定量计算,要求在理解机械制造过程功能的基础上,对机械制造过程完成规定功能起作用,确定评价制造过程,指标体系应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制造过程,保障产品可靠性能力的定量指标。考虑其多加工设备和多工序的特点,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程度,应该尽量避免工艺故障的发生,具备要求的精度和偏差,确保加工误差在工艺文件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可靠性要求产品的效率。

2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建模

产品可靠性在工件孔位特征加工过程形成,根据可靠性的定义,是否符合工艺规范的要求,定义孔位特征加工的任务可靠性为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获得保障。孔位特征的加工过程在规定的加工时间内,保证产品生产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关键孔位特征加工过程的任务相应的概率度量,建立对产品的物理失效机制充分掌握基础。对给定的产品进行分析有显著影响的孔位特征过,确定专家对给定的产品可靠性指标与孔位特征,结合实际产品进行判断。工艺可靠性模型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通过工艺可靠性框图,依据多种因素的影响,将不同关键孔位特征加工过程的、工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工艺可靠度与机械制造过程建立准确的工艺可靠度表达式,并以将工艺可靠度的关系表示出来,通过以上的内容实现计算工艺可靠度基础。根据前面建立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模型,保障产品可靠性的目标,工艺可靠度能否达到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键孔位特征加工的任务可靠度,面对大量的影响因素,是否具备要求的水平,应采取定性信息定量化分析的方法,保障关键孔位特征加工的任务可靠度。

3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评定

制造过程工艺可靠性指标验证是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工艺可靠性指标只有在验证通过之后,利用制造过程中收集的数据,确保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具备的要求,在可靠性试验获得零失效数据的基础上保障制造出来的产品的可靠性达到要求。机械制造过程开始运行的阶段,在实际工作中是最容易出现工艺故障的阶段。要在小样本工艺故障数据的条件下,通过制造过程前期运行的信息,提出评定所需满足的假设条件,来评定稳定运行阶段的工艺故障发生率。为了估计产品可靠性,通过对工艺故障发生率的评定,在给定分布的条件下,从系统的角度来综合评价影响因素,可以为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水平验证其未知参数如期望,评定提供参考。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试生产数据验证工艺可靠性指标。

作者:王伟 单位:长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第12篇

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环境下,机械加工工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机械加工工艺是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的发展,但机械加工中存在的误差影响着工艺的完善。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机械加工工艺,分析了其重要性,介绍了其中的误差,并提出了几点完善的措施,旨在推动机械加工工艺的有序、健康与持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加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此项工艺对于机械加工而言是重要的,它影响着机械产品的质量。在生产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效结合的基础上,机械加工工艺实现了发展与创新,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误差的问题仍然存在,为了进一步提高此工艺,本文提出了控制误差率、优选工艺路线及提升设备效率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机械加工工艺将具有高效性与科学性。

1、机械加工工艺的重要性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机械加工工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关系着生产的有序性与高效性。其一,机械加工工艺要将机械加工制造技术与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新产品、新技术与新设备才能够不断推出,对于机械制造而言,机械加工工艺是重要的,因此,相关的人员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其二,机械加工时,工艺流程的管理十分关键,相关的人员要注重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与高效生产,如果机械出现故障,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维修与检查。在现代机械设备生产中,设备的安全性是企业生产的坚持基础。其三,机械加工工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机械高效生产的可靠保障,在工艺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机械设备生产的效率将有所提高,企业生产的目标也将逐步达成。

2、机械加工中存在的误差

2.1机床与刀具误差

在对刀具加工过程中,其成形运动是借助机床完成的,因此,机床的精度对刀具的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机床制造误差受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与传动链误差等影响;刀具误差直接影响着加工精度,该误差受刀具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2.2定位误差

定位误差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不重合基准误差;另一方面为定位副制造失准误差。其中的设计基准主要是指借助零件图,确定某一表面尺寸与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2.3工艺系统误差

工艺系统误差主要受力变形与受热变形而产生的,前者的力主要源于工件刚度、刀具刚度与机床部件刚度三方面,后者主要影响的是加工精度,其中对于精度加工与大件加工的影响最为显著。

2.4调整误差

机械加工中存在一系列的工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对工艺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在调整时未能保证绝对的准确性,此时便出现了调整误差。工艺系统中工件与刀具的位置精度,主要是通过对机床、工件与刀具等调整实现的。

3、完善机械加工工艺的措施

3.1控制误差率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加工的精度,要对不同的误差进行控制。对于原始误差而言,减少此误差要提高机床、工具与量具的精度,同时对工艺系统的误差进行控制,此时变形误差将得到控制,在测量误差有所减少的基础上,原始误差将得到控制。同时,误差补偿法的运用也利于实现原始误差的控制,主要是由于此方法降低了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误差补偿法主要是指利用人为因素对原始误差进行制造,以此补偿或者抵销工艺系统中的原始误差,进而加工误差将有所减少,加工精度将得到提高。在机械产品加工中,误差率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生产,为了实现机械加工工艺的完善,要对加工误差率进行有效的控制。通常情况下,误差率主要表现在加工的初级阶段,即:产品的设计阶段。此时设计人员要对设计展开合理的规划与科学的计算,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与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误差率将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车削加工,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工件变形的问题,为了消除此现象,要对生产进行科学的规划,以此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有序与高效生产。

3.2优选工艺路线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选择是重要的,它作为机械加工的关键环节,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工艺路线进行选择,以此降低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选择时,要保证生产的高效性与加工成品的质量,再者要对环境、资源等因素给予关注,在此基础上,不仅机械加工效率能够提高,还实现了环境的保护,此时企业的发展将具有可持续性。

3.3提升设备效率

机械加工工艺中加工设备是实现生产的可靠保障,加工设备作为机械产品生产的重要工艺,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控,以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对国内外的先进设备进行引进,此时加工工艺的水平将得到提升。在实际生产时,要对落后的设备与工艺进行淘汰,对新工艺、新设备与新技术等进行积极的运用,此时,生产成本将得到控制,生产效率将不断提高。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