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内控体系建设

财务内控体系建设

时间:2023-06-07 09:11:41

财务内控体系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内控、体系建设

财务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制度,是医院为维护财产物资安全、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资料真实、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检查的控制系统,其目的主要在于防微杜渐,及时兴利除弊,进而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目前,部分医院的财务内控制度仍有一些问题,内控体系建设仍有较大空间。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对财务内控制度不够重视

目前,仍有部分医疗单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医院内部对财务内控认识有误区,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不需要在医院全部管理过程中执行。即使制定了一些内控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按章执行,使得财务内控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执行内控制度运行成本增加,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发展

内部控制体系正常运行需建立严密的控制程序,相应要产生一定的运行成本。一般而言,内控体系设置的环节多,效果会较好,内控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但这也增加了运行成本。基于此,医院领导往往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财务物力,使内控制度受到一定的制约。

3.财务基础薄弱,内部控制弱化

过去,部分医院存在账务处理不及时或者违规操作等现象,导致仍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尚待解决;目前,仍有部分医院资产验收入库手续不完善,财务物资的报废、转移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物不符。近年来,医院在大多数药品、材料、设备采购上已实行了政府集中招标,但在设备采购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现象。

4.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财务控制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

在绝大多数医院中,财会部门只能作为后勤辅助科室,积极配合其他科室进行日常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发挥组织和控制的关键作用。许多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对其他科室来说,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可实施性。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的问题普遍存在,即使在财务内控相对完善的医院,也大量存在财会主要岗位人员配备不足,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地对业务进行事前控制等诸多问题。承担财务内部控制职责的是财会人员,而内控人员需具备金融、市场、法律、信息等多方面知识,医院对于人员招聘大多重医剂轻后勤,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弱,缺乏相应的内控知识,导致内控效果不理想。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财务内控观念,重视内控体系建设

医院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财务内控观念,培养了正确的财务内控意识,才能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大力开展工作,才有可能统筹全院,在各个科室、各个环节开展内控工作。内控体系的建设在短期来看会增加医院的成本,但在长期来看却是保证医院规范运营、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让医院领导了解内控、重视内控,才能权衡好短期与长期的利益,才能真正的在医院内部建设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

2.健全财务部门,提高人员素质

医院应高度重视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在内控体系中的作用,完善和健全财会机构,科学设置财务岗位,合理配置财务人员,使各岗位协调有序,各尽其责,最大限度地发挥财会人员在内控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要有计划地开展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操作知识培训,使财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具备从事内控工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3.做好资产保护的控制

医院的资产保护控制应从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领用以及保管等环节入手。对大型设备购置、基本建设、大型修缮等项目要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接受内部财务控制和外部社会监督。要建立严格的资产采购、付款程序,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规定的用途合理使用采购资金,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必须要按政府采购的规定办理。

4.做好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财务管理手段现代化

构建统一、安全、高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开发资源共享的财务网络信息平台是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手段的新飞跃,通过网络技术处理各种信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因此,医院要大力推广发展财务电算化,实现财务管理手段现代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以推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全面提高。

5.建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

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及独立性的缺失,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医院内部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医院应制定出整套的内部监督制度,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将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对医院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使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要求。

6.建立有效的内控评价体系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健全性,评价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否全面建立。二是适用性,评价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三是协调性,评价内控制度与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四是经济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兼顾健全性与经济性。

总之,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李丽.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及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中国卫生经济,2010

【2】张大勇.专科医院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浅析.会计师,2009

【3】范增强.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城市建设,2009

【4】段新倩,高晓立,宋彦杰.加强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势在必行.四省市卫生经济管理, 2007(9)

第2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经营活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2-0102-02

一、财务内控系统建设的背景

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应当坚持“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原则,管理层应根据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对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再造,规范各项具体经营活动,并针对企业管理的重心和经营特点,对各项业务的具体流程加以规范。因此,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核心是将企业的财务活动从会计政策、标准流程、部门职责、金额权限、标准文挡五个方面加以界定,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内控系统设计的需求

全面预算和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因为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良好的运作平台和管理基础,并且还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的支持。

推行全面预算需要建立一个金字塔式的预算管理体系:企业本部――基层单位――班组……,逐层分解,层层考核,需要跨越多层级的组织,涉及到企业的全部人员、各项业务,于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传递迟缓,信息失真,不同部门或人员难以沟通和协作,预算管理本身的工作量巨大等一系列问题。

依托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能使预算指标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平衡、调整以及执行与考核等信息的传递都通过网络完成,从而大大节省了信息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传递的时间,实现了不同部门或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并且,企业可以将与预算相关的业务流程固化在信息化系统中,每项经济业务只有依次经历标准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顺利流转,从而充分保证了预算的严格执行,使预算和内控真正成为一种“硬”约束。

三、财务内控系统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系统建设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应用,正确处理好数据安全保密与数据资源共享的关系。系统将从软件安全、运行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系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访问控制列表、子网隔离和“防火墙”等安全控制措施,对网络病毒的传播提供防范措施,保证网络安全运行。系统能保护数据,保证数据完整、可靠,不被非法读取或更改。

2.实用性。系统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切实地进行设计和实施,不盲目求大求新,保证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能适应多层次用户的不同需求。

3.标准性。标准性即规范性。一方面指系统开发采用大多数厂商支持的国际标准协议,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另一方面指系统设计、实施要严格执行财政部的相关业务规范和标准。

4.开放性。系统开发采用符合开放标准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协议,总体设计中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使系统能够兼容其他系统,可以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运行,或可以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能导入导出大量基础数据,避免重复进行繁琐的数据录入工作。

5.先进性。选用先进的关键技术和设备,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案,保证系统功能先进,性能优良。

6.可靠性。系统开发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能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地不间断运行。

四、财务内控系统功能的概要

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主要应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预算管理业务模块:主要包括基层非归口预算编制、归口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汇总、预算审批、预算调整、预算编制及调整查询、预算实际使用情况的查询和分析等功能,该模块实现了全企业年度(或季、月)预算编制的全部功能,为内控系统的基础模块。

2.日常费用报销业务模块:主要涵盖了各部门的归口预算费用及非归口费用的报销业务。系统可灵活的按照各项费用报销管理的要求进行流程和录入界面的设置,并可实现自动计算功能,并根据财务基础工作的要求,在单据录入上严格进行控制,设置了强制性的录入项目,以保证财务费用报销数据的严谨性,规范性。系统在审批中,对审批人配备了加密狗及电子签名,增强了审批过程的严肃性、安全性、惟一性。系统对费用报销有查询分析统计功能。

3.合同付款内控信息业务模块:主要对合同的条款和付款条件进行预置录入,以防止各工程项目付款阶段的人为性操作,避免差错,并可通过扫描,数码、文件导入等方式将合法有效的财务所需的信息作为附件放入各单项合同中,以方便日后资金支付的查询资料。通过合同付款信息模块,财务部门和各主办部门可查询各项工程的付款进度情况及质量保证金的情况。

4.各项工程的付款业务模块。主要用于对资本性支出的各项阶段性支出的控制。如预付款支付流程、进度款支付流程、进度款支付登记、工程完工结算发票登记,完工结算款支付流程五类业务,通过相关业务控制,可实现资本性支出预算的控制。

5.备用金管理业务。主要对备用金借款和还款的业务控制。

6.财务科内部业务。主要是涉及到财务科内部处理的各项工作的业务流程。这类业务在于对财务科内部日常事务处理的业务加强控制,以完善财务内部基础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通过标准的业务流程来加强财务科的自身建设。

7.票据业务模块。主要是对各项票据的登记、领用、核销、作废通过流程加强规范,杜绝不规范的事情发生,主要包括发票、收据、支票等票据的业务管理。

五、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投入运行,将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提高了全体员工的预算意识,通过全面预算控制,变财务事后控制为管理事前控制,通过内部控制的实现,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成本控制工具,使各项预算控制更加准确和有效,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效果。

第3篇

【关键词】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投资管理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为公司管理层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公司经济活动的优化,确保工作效率的提升。通过建立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的确保公司财产的安全性,确保会计记录的可靠性,而且能够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增加公司的盈余,有利于更好的降低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及时发现公司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及时纠正。在公司财务内部体系建设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各项具体措施,以便于公司财务内部体系的完善。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

在当前公司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薄弱,所以需要加强对其进行完善。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要更好的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所以需要对其职位职责、交接手段及岗位轮流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存入档案。同时在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业务发展的均衡性及财务信息制度的规范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使其能够在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完善,也有利于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控制。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对采购、预算和管理制度等进行完善,而且对于固定资产采购、招标和验收的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建立相互牵制的制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确保固定资产采购价格的真实性,避免出现与供应商联合起来虚报的现象发生。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需要与设备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共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确保账物相符。管理企业在建工程时,需要保存好招标前的项目预算,而且在工程完工验收结构后要及时进行资金移交。在进行实物资产购买、转移和处理过程中需要具有完善的手续,合理对固定资产进行配置,确保其使用效率的提升。

三、加强资金往来与原始票据的审核

在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还需要在资金往来过程中加强对资金和费用的管理和控制。在公司日常经营过程中,内部单位或是单位与银行之间存在着频繁的资金往来,作为财务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对账,做到日清月结,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挂账时,则不允许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为了实现对公司各项费用的有效控制,则各部门负责人需要对原始票据进行严格审核,特别是在报销单据时,更需要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核对,做到谨慎处理,更好的维护公司的利益。

四、重视公司风险投资管理

目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投资业务,这就需要建立投资业务管理制度,而且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需要在具体决策时财务部门及投资部门共同参与,同时还要对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实现对对外投资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在具体投资行为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跟踪、监督和检查工作,将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进行贯彻落实。同时公司的财务部门和投资部门还需要对投资对象进行深入的资信调查和实地考察,然后才能根据分析的最后结果来对是否立项进行确定。对于已经立项的对外投资业务,则需要财务部门按照项目所需的资金额、预期流量和投资后的收益权、风险等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更好的降低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

五、加强采购和销售过程中货款的监督管理

在公司进行采购和销售过程中会涉及到付款和收款业务,所以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及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在销售业务活动中,需要分别设立销售、发货和收款等业务部门,确保岗位相互分离,建立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同时在销售合同的审批、订立和产品定位上,也需要实行职位分离。在企业销售过程中很难避免一些赊销业务的发生,在赊销业务发生时,需要严格遵循公司的相关销售规定和信用政策进行,即使赊销与所有规定相符,也需要审批人批准后才进行赊销业务的办理。在公司进行原材料采购过程中,需要对采购过程中的程序进行严格规定,确定采购方式,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确保整个采购过程中的透明性。公司各关键岗位在配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人员,同时还要实施不相容职务和岗位的相互分离,这样可以相互进行牵制和制衡,有效的降低舞弊行为的发生,不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从而为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六、结束语

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涉及公司的每一个部门和员工,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是反映一个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公司在实践中应定期不断分析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方案,使内部控制机制不断健全。特别是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保持财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为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路桥建设;财务报表;控制体系;研究分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出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遇,企业为了能在这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利益,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管理并且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科技,从而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行改革,为避免自身被淘汰,就必须全面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由于国外企业的不断融入,直接冲击着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企业应该在竞争中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于财务是企业的经济基础,所以企业应该首先从财务会计方面入手,进行适当的改革,这样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与发展。

一、路桥建设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在正处于发展阶段的路桥建设企业,都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特点,比如企业股东掌握企业的财务管理权,对于企业的物产人财供销都实行“一把抓”。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会将路桥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重要性工作带入一个认识误区。

由于我国的路桥建设企业单位属于城市建设机构,其财务的控制效果和水平,对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这就对路桥建设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将路桥建设企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路桥建设企业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于路桥建设企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路桥建设企业财务报告内部管理现状

1.财务报告内部管理模式过于传统

我国相当多的路桥企业都存在着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高度统一,为了保证自身的领导权力,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往往会选择传统、老旧的管理模式,并不关注财务报告内部管理创新以及改革,但是如此一来,这些老旧的模式会导致企业各岗位、各部门的职责和职权相对来说比较模糊,进而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大大降低,一些监管不严、财务信息失真以及管理混乱的问题屡见不鲜。另外,这些传统财务报告内部管理模式的实施也令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的财务管理难以相互融合,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阻碍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和生存。

2.财务报告管理内部监控力度不够

如今,在路桥建设企业集团中,往往由于财务管理分权或集权管理模式的限制,而造成内部审计的不健全,其主要因素在于没有完善的审计机制。首先企业缺少强有力的审计部门,而是通过对企业高层管理性质作对比,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高层定位,这就使得审计实际性造成缺失,其次,企业集团缺少监督力度会造成审计工作往往只局限于形式,丢失了其存在的实际意义,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效能性大大地降低,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管理,对于公司内部造成一些可以避免但却未曾避免的损失。

3.路桥建设企业财务报表管理方式单一

财务报表是指路桥建设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策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企业潜在的或者已有的资源,包括固定资产、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等进行具体核算的表现形式。财务报表的详细程度,直接标显着路桥建设企业的内部资源结构,能够对路桥建设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但是目前仍有一些路桥建设企业对于财务报表管理的方式并不是很到位,在分析时过于单一,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发展,也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路桥建设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

1.解决增值税转型前企业报表存在问题的对策

在增值税转型后,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企业的入账数量都会发生变化,入账价值、企业的入账数量的变化也会使得企业财务报表和企业的总资产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应该从企业固定资产报表中的利润变化、支出变化等方面进行讨论。增值税转型后虽然会引起企业所得税的波动,其整体的波动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企业所得税的上升幅度不大,由于增值税转型会对利润表中的利润项目、营业税金项目和管理费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购买固定资产的价钱,与此同时,还会适当的降低固定资产折旧比例,帮助企业增加利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因此,增值税转型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建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有效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强化风险防范能力,是企业规避风险、查漏防弊的重要保障。因此,路桥建设企业应培养内部成员正确的风险意识,建立专职风险评估分析及管理防控部门,扎实推进风险“预警”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对风险的管理力度,形成科学严密的风险管理系统,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3.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实现内控的自我诊断

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坚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路线方针,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以审计部门为主体,采取主动措施,进行有效监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需要审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独立的审计体制,有利于保证企业财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企业资源的安全性,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分析和评测,提出应对策略和发展建议,从而达到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最终实现内控的自我诊断,实现计量的精准、客观性,促进企业收益的提高。

4.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来提高财务报表管理水平

制度是任何工作中的管理依据,没有健全的制度,有效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的财务报表管理也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监督、预算管理、财务活动分析、利润的分配等等,并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加强执行力。

5.加强路桥建设企业的资金管理

路桥建设企业发展的根本就是为了收益更多的“资金”,因此做好企业资金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要做好资金的配置和调动工作,实现对企业资金的统一管理和分配,尽量做到开源节流,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其次,企业要加强企业结构的调整,寻求并开拓低成本的筹资渠道,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减少闲置资金。最后,对于路桥建设企业的应收款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多管齐下全面防止企业资金的坏账情况。

四、结论

在现今的路桥建设企业制度中,财务管理体系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是企业实现现代化制度的首要前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路桥建设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路桥建设企业受到传统财务报表控制管理模式的影响,使得路桥建设企业的财务报表控制管理没有办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不仅影响了路桥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为该项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带来了难题,进而导致我国国民经济的滞塞,所以对路桥建设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改革,不断地挖掘财务潜能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是摆在企业发展面前的首要工作。

参考文献:

[1]袁敏.财务报表重述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基于戴尔公司案例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2(04):28-35

[2]温青山,何涛,姚淑瑜,陈姗姗.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J].会计研究,2011(10):10-17

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一、引言

在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化,国内商业银行的运营和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有效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其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规避其运营中的各类风险,这已然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的不足

1.经济政策支持有所局限

我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有限,诸多企业在资金筹备与周转方面的自控力较差,由于商业银行以货币作为拓展对象,其自身的经营具有一定特殊性,所以在业务拓展情况相对集中的运作下,它表现出的投资风险损益程度就相对较高。目前,商业银行仍存在着不良贷款堆积、庞杂实务较多、工作强度较大等问题,这种现状为其发展设置了阻碍。而政策方面,虽然政府对商业银行采取政策支持的态度,但由于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均未达到最理想状态,商业银行的冗余工作还是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轻。

2.财务风险管理不够规范

要建设好商业银行的财务内控体系,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规范化管理,尝试建立完善的财产流通计划和物资管理制度,严格监管财务收入和支出,通过统一化、规范化的程序对财务进行记录和整理。目前,国内很多商行在运营的过程中都缺少风险规避意识,只专注于扩张内部业务需求,而忽略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种财务风险管理的缺失来源于集中管理银行内部风险的机构的匮乏、风险管理人才的流失、风险评估机制的落后等,如果不对其加以规范化管理,那么它就可能成为国内商行运营发展的一个隐患。

3.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机制不够科学完善的问题,一旦在业务操作上出现了疏漏,银行就只能通过某种既定的业务规范加强管理,而行业业务制度难以根据经济环境和具体工作进行及时的改进和修补,其中有些制度缺乏变通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国内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系统完善,不仅整体性较差,而且整体中各部分的优化配置也急需加强。

4.职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是行业核心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行业发展的先进程度息息相关,我国商业银行的职员业务素质也影响着银行财务内部控制活动的内容质量和办事效率,部分银行职员在行业基础知识上有不足,部分银行职员在实践操作上有短板,还有职员遇事不会变通,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商业银行员工业务能力的缺失不仅表现在个体上,还表现在行业整体的人才配置不够优化的问题上,要实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就要提高职员各方面素质和优化行业的人才资源配置。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的策略

1.适应经济环境,强化政策支持

要建设好商业银行的财务内控体系,首先要牢牢把握住我国经济发展背景,时刻根据新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财务措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发掘融资渠道,扩展业务范围,不断寻求新的利润点,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用户共同打造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商业银行还应有效利用政府支持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必要的琐碎业务,把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银行的核心业务领域。

1.规范风险管理,统一业务标准

商业银行应该增强自身的风险规避意识,对其内部基本财务实务情况进行精细处理,并加强这些财务问题的核算,提高财务报表内容的准确性,这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抵御风险的有效保障,商业银行还可以适当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在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激发业务活力。此外,商业银行应建立统一的业务流程规范,建设集中管理银行内部风险的部门,采取鼓励机制吸引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并定期对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改进内控机制,完善内控体系

我国许多商业银行把目标局限在自身发展上,但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带动了金融全球化的深化,商业银行应该将发展目标长远化,在健全其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时充分考虑国家利益,致力于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建设先进可行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设立专门管理部门和行业制度标准,确保银行内控制度的统一性。

3.提高职员素质,优化资源配置

就员工个体素质而言,商业银行在招聘职员时,应全方位考察其业务能力,如行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风险的判断能力和防范意识、遇特殊情况的变通能力等。就行业职工配置而言,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员工队伍建设,推动行业整体的人才优化配置,对于绩效较好或勤勉负责的员工采取鼓励机制,定期进行嘉奖,对于绩效较差或懈怠渎职的员工采取问责与惩处机制,对其加以警告。

四、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阶段,商业银行的发展也迎来的新的发展环境,建设好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从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入手,增强责任意识、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才能在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中取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10多万个,总资产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而且保持着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转型,如何正确面对新的形势,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最大化发挥资金和资产的效益,是需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财务内部控制是制度、程序、措施相结合的体系,事业单位对内部资源进行控制,有助于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确保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实现内部牵制,防止财务舞弊,达到防护引导、查错防弊的目的;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单位资产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同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利于评估事业单位风险,及时找出各风险点,从而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并修补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财务内部控制逐渐超越防治腐败与舞弊的功能,走向以效能提升为主,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加强信息沟通共享,理顺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为事业单位提高效能与创造价值服务。

三、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

事业单位属于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单位,长期以来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因此财务工作显得简单、低效。第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重投入轻绩效的问题,财务岗位权责不清,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内部控制不到位,经常越位、错位、缺位处理经济事项。第二,资金管理缺乏规范,预算超支成为常态。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以财政预算为主,因此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会计人员缺乏节约意识和控制意识,资金使用混乱,预算控制流于形式。第三,财务沟通交流不足,难以实时共享信息。财务人员缺乏精细化管理意识,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情况愈来愈突出,部分财务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加剧了财务风险程度。第四,审计监督流于形式,风险防御能力有限。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力量配备不强,审计部门独立性较低,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无法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使得财务风险累积甚至恶化。

四、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路径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2014年1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正式施行,事业单位必须从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沟通、风险评估、内部监督五要素出发,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制度、流程、方法、策略体系,事业单位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明确内部职责分工,运用多种工具方法,从财会制度、财务机构、财务岗位、财务队伍、会计基础、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对货币资金、预算经费、实物资产、集中采购等业务活动制定详细的控制细则。应明确职务分工,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各级管理层、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和办理经济业务。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授权批准控制原则,按程序办理审批,防止出现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现象。财政部正大力主推CMA证书,事业单位应加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训,督促会计人员加强职业进修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我国财务转型的大趋势。

(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绩效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应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深化预算编制方法,优化预算分配结构,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在预算编制、上报、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等环节加强控制,对单位现金流、应收账款、筹资投资等进行实时动态控制,切实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编制预算的各项收支,按类、款、项、目进行细化分类,并及时反馈预算信息,纠正偏离预算目标的行为。同时,预算部门要建立健全预算分析跟踪与评价制度,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资金用途与资金使用范围进行动态监控,并且编制预算分析报告,认真分析预算与实际出现差异的原因,防止出现编制、执行两张皮的现象。2014年,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预算要遵循绩效原则”,事业单位要改革预算模式和编制方法,建立健全财政绩效管理体系,把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摸索整体控制预算的方法,提高对整个预算的控制能力。

(三)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部门横向联网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组织管理中,为组织创造价值。事业单位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大财务信息化的资源投入,加快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以便于财务部门及时收集、分析、处理数据信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整合,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加强横向联系与协调,确保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提升财务管理的及时性、公开性、有效性。财务部门应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发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传递,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财务精细化,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日常运营情况进行专业细致分析,然后把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整改措施反馈给管理者,并以此实现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信息系统是推行公务卡结算、国库集中支付的技术保障,财务部门要落实定额标准,规范报销流程,加强与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税务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网,以实时动态监控财政资金。

(四)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升风险防御能力

内部审计部门扮演着“经济卫士”、“经济警察”的角色,是保障财务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保障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变“把关型审计”为“管理型审计”,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常规审计与专项稽查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过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随时发现会计制度的漏洞以及执行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且要加强风险防范控制,特别关注各个关键的风险控制点,重点关注“三公”经费、“假发票”、转移开支、“小金库”以及基建腐败等,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同时严格实行岗位履职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对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通报和反馈,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以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五、结语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内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事业单位必须突破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准确识别单位面临的各种风险,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防范财务风险,保障资产安全,以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国民经济和公共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沈阳市沈河区房产局法律顾问室)

参考文献

[1] 李松森,孙晓峰.国有资产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第7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 医院 财务工作流程 改进

当前,我国医疗事业正处在改革阶段,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对现代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日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不仅使得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加剧,还使得公立医院逐渐要受到民立医院、外资医院等其他资本形式医院的激烈竞争。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结合现代管理方式,有必要在医院引进现代企I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并且有效优化医院的经济活动流程。而医院经济活动中财务工作流程是关键环节,对财务工作流程的内部控制是国际市场上对传统管理模式弊端的有益尝试,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内部控制体系在医院财务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1.明确目标,理清职责

首先由医院管理者与财务部门通过沟通交流,依靠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来达成医院财务工作短期、中期或长期的发展目标。其次,医院财务工作的职责分工比较复杂,各项岗位分工既独立但又有联系,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来理清医院财务工作流程中的各项职责,明确其岗位的责任控制,针对各个岗位的责任控制确定其工作内容和范围,准确制定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以及协调机制,确保医院财务各岗位能够紧密配合并保证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同时使各个财务工作岗位都能清楚地明确职、权、责,做到专责,管理标准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将医院直接财务工作流程纳入控制体系

比如对医院财务收入支出的控制,医院的收入项目多且复杂,既有医疗业务活动相关的收入,又有国家财政的拨款和科研基金项目的资助,种类非常多。财务内部管理所针对的收费项目,需要配合强化凭证、票据管理等措施,提高收入管理水平。医院的支出管理则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以确保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规范化和合理性,并且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和内部监督部门配合进行双重监督管理。另外,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体系更是至关重要,进行科学的财务预算,通过财务预算对医院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约束,并且在预算体制下明确考核依据,都需要对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3.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医院其他部门工作流程与财务工作有机的联系,既保证全院工作的流畅,又能互相制约,规避风险

如对医院资产的控制,医院资产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办公用房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由后勤资产部门和财务部门通过既有联系又有制约的控制流程对这些医院资产实施风险控制,确保医院资产管理中的账务情况与实物支出情况保持一致。还有医院合同管理,在合同流程中增加财务控制,既能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又可以减少医院的经济风险,保障医院的经济利益。

4.通过风险控制体系,尽可能规避财务工作风险,保护财务人员

由于医院所有的经济活动基本都与财务工作有关,因此财务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就会很大,而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识别出医院工作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分析的结果,制订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从而提升医院整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财务工作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另外通过风险识别,明确责任主体,也能保护财务人员,避免其受到不合理对待。

二、改进前医院财务工作的现状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前的医院财务工作流程繁杂,一般按财务工作岗位来确定各自的工作流程,根据某医院相关制度查验财务工作流程至少有现金出纳工作流程、银行出纳工作流程、银行支付业务审核流程、会计凭证录入工作流程、往来账核销工作流程、记账凭证审核工作流程、工资奖金发放流程、科研财务工作流程、报表上报工作流程、基建财务工作流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等等,这些工作流程各自独立运作,条理性较差,也较容易产生财务风险。

而根据上述这么多工作流程又需要设置各式各样的财务工作岗位,比如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凭证录入、凭证审核、核销人员、工资人员,等等,在人员编制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一个财务人员要承担几份财务工作流程中的职责,这就使得有些财务人员职责不清晰,容易出现不相容岗位无法分离的情况,可能导致舞弊现象的发生。

另外,财务工作流程与医院其他部门工作流程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之前还会发生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明确,实际应该由其他部门负责的事项因医院长期形成的习惯,变成了财务部门应承担的职责,而一旦财务部门承担了该项职责又可能会造成财务部门自身岗位的不相容,从而产生财务风险。比如由于长期工作习惯,某医院财务人员单独承担了人员工资奖金的计算、发放和记账工作,造成本应相互制约监督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监督。

三、改进后对医院实际财务工作流程的影响

(一)加强流程管控

加强财务工作流程的管控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使得财务工作流程尽可能的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具有合规性。在流程改造过程中,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使财务工作流程不再是针对某个单独的财务工作岗位来确定,而是为了控制不同的风险点来设置相应的流程,这样使得财务流程更具有条理性。另外,改进后的财务工作流程将不相容责任岗位明确表述出来,也就避免了财务人员的职责不清晰,并且权责分离也使岗位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制约和监督,从而减少财务风险。

(二)分清相互职责

医院组织结构一般按照职能部门设置和分布,医院职能部门包括院务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科研教育处、人力资源处、采购处、后勤保障处、绩效处、财务处、信息处等。这些繁多的职能部门有着各自的业务流程,而各职能部门只要有经济业务就会与财务处的工作流程发生联系,因此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和业务流程,避免各职能部门和财务处之间的职责不清,防止出现一涉及到经济业务方面的问题就认为是财务处的责任这种情况,实现部门间的互相牵制,权责对等,不能由某个机构或个人单独进行重大决策。就拿前面提到的改进前某医院由财务人员单独承担人员工资奖金的计算、发放和记账工作的业务流程为例来说,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内控人员识别了这个风险缺陷,从而改进了相关业务流程,由人力资源处和绩效处分别设置控制岗位承担工资和奖金的计算汇总工作,计算后的工资和奖金通过系统直接委托银行,财务处则是根据银行回单进行记账工作,这一简单的业务流程改造,分清了人力资源处(绩效处)和财务处之间的职责,规避了原来财务处因职责不清可能产生的风险。

(三)提高运行效率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之前,通常会看到医院工作人员拿着单据找各级领导审批,财务人员需要不断为医院工作人员解释和提供咨询指导,由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不利于单据审批和财务审核工作的开展。建立内控制度体系以后,有利于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流程,通过内部控制手册使得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能熟悉财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使财务管理制度能生动全面地展现出来,也为财务转岗人员提供了帮助,大大缩减财务人员的转岗适应周期,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四)节约人力资源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仅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而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还能简化工作流程,大幅度降低医院内部的沟通成本以及信息封闭所造成的内部舞弊。财务信息化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流程再造,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财务流程,既明确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也减少了财务工作中的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汇总各方信息分析医院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数据,并以此作为分析对象,实现对财务内控工作动态的实时了解,更便于加强控制监督工作。

四、结论

当前,医院正处于国家医疗改革的特殊时期,一方面面临着老百姓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医院面临的风险和竞争环境又使医院发展要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从内部的角度来看,医院的资源有局限,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全面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医院财务工作流程改进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抽水蓄能电站;财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084-02

一、财务内部控制内涵界定

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营运的效率效果、则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由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企业或单位的治理结构、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财务内部控制处于整个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地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做的好与不好,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ABC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分别由X、Y、Z公司三方以51%、44%和5%的比例合资兴建,具体到ABC蓄能电站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应从实际出发,应以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电力企业标准和制度为依据,以不断建设和完善电站自身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为切入点,逐步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了中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这是继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之后会计界有一重大改革,并鼓励国有大型企业率先施行。

2010年初,国家电网公司为了贯彻落实财务集约化实施方案,统一规范财务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要求,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要求电网公司下属的各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监督与评价工作,确保内部控制在各单位能够有效实施。ABC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与?菖?菖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成立财务内部控制课题组,切实开展ABC抽水蓄能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工作。

二、构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维护,加强蓄能电站的内部控制建设直接关系到蓄能电站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其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又处在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位置,为此,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逻辑严密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成为加强蓄能电站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提高电站整体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具体来说,ABC抽水蓄能电站构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及国网新源控股公司有关内控建设的要求。构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有利于公司贯彻落实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统一规范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风险防控能力。(2)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电力企业资产主要是国家投资形成的。作为股东,国家必然要求资产投运后能不断保值和增值,并采取措施防范国有资产被侵蚀。(3)有利于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大量事实说明,权利未受到制约,内控制度缺乏或形同虚设,财务管理混乱等是违法犯罪能够得逞的根本原因,由此也说明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4)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

三、ABC抽水蓄能电站财务内控建设现状分析

(一)ABC抽水蓄能电站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ABC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是M省第一个大型水电建设工程,这对于调节结构单一、调峰困难、由纯火电机组构成的M省电网具有重要的意义。蓄能电站财务内控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电站运营效率,课题组对ABC抽水蓄能电站财务内控建设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近年来,ABC蓄能电站为保障资产安全性、提高财务执行力,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有效防范内部风险,预防各类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司具有较好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具备构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内部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构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无论是公司总经理还是财务部主任都高度重视蓄能电站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对构建和完善蓄能电站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2)公司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科学。公司已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公司组织及管理架构,该架构符合《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体现了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理之间的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及协调运作的内控思路。(3)公司财务内控建设较为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梳理分析,ABC抽水蓄能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建立了15项最新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内容涉及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产权等;另外,ABC蓄能电站根据循序渐进、由点及面的原则,将零星出台的各项制度、办法依据最新的15项工作标准修订了22项最新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其中,资产产权与会计核算类各修订5个,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各修订4个,基建财务管理类修订1个。这些标准和制度为保证公司财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4)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虽然上述表明,ABC蓄能电站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细节,主要体现在:现有内控制度不能有机构成内控体系以及缺少财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考核机制。我们认为,科学合理、逻辑严密的财务内控体系,应该包括清晰、明确的财务内部控制主体、客体,财务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以及完善的配套制度,比如财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考核机制与自我约束机制。其中,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以覆盖各项业务流程的制度、办法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二)ABC抽水蓄能电站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内控水平,我们构建了一套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ABC抽水蓄能电站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包括内部财务控制主体与客体、内部财务控制目标与重点、内部财务控制方法、内部监督机制、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这几个基本要素。

财务内部控制的主体应该是蓄能电站的决策者、执行者与监督者的统一,而财务内部控制的客体是蓄能电站的资金(货币资金与实物资产)运动,它既包括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和资金分配的控制,也包括对资金循环、资金周转、资金流量、资金存量、资金结构、资金成本等的控制。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作为财务内控体系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建立健全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管理分权、财务集中的运作模式,形成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考核的全过程财务内部控制的良性循环。在上述总目标指导下,具体目标定位于:(1)能够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能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能够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4)能够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5)能够操作且易行,有效推动蓄能电站工作;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点内容在于蓄能电站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蓄能电站修订完成的最新的制度、办法被整理划分到“预算管理类、会计核算类、资金管理类、资产产权类、基建与财务管理类及评价稽核类”六大类中,使得“体系”中又有“体系”逻辑更加严密。内部监督机制、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不仅影响财务内部控制的好坏,而且影响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

ABC抽水蓄能电站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本身固然重要,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构建之后的各项工作中,没有“最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只有“不断更加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相关部门不仅应当从思想上重视加强蓄能电站的财务内部控制,更要从行动中落实各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ABC抽水蓄能电站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电站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美]COSO制定.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M].方红星,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

[2]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9.

[3]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6, (1):69-76.

[4]凌智勤.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06 ,(11):65-68.

[5]郑石桥.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6]闫秀丽.内部控制大家谈[J].财务与会计,2007,(1).

第9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动力问责

进入2016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看起来火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红火。笔者作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发现课堂听课人数的大幅增加,接受电话和当面咨询的频率直线上升,这道分水岭是非常明显的。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经历,开始冷静思考到底2016年以来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火”是真火还是虚火,这把火还能够烧多久,以及这把火怎样才能烧得更久。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怎么“火”起来的

(一)观望期

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定的开始实施日期是2014年1月1日。与以往法规出台之后的情况相比,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派人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实操技术,也没有聘请外部咨询机构为本单位进行风险诊断和操作手册编制,观望气氛非常浓厚。因此,笔者组织团队开始研究如何把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经验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特征进行改造以后,按照《规范》的要求为几家单位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并形成模板,为今后推广内控项目打下基础。不少咨询公司与笔者的观点类似,纷纷为此组织资源,开发软件模板,迎接新业务迅猛发展的机会,可是新项目数量并没有达到预期规模,单位咨询项目产出也距离预期非常遥远,特别是软件服务商类的咨询公司业绩更为惨淡。虽然组织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培训班,但是生源寥寥,根据笔者的调研和判断,依靠自身力量建设本单位内部控制,对于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来讲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据此可以推断,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系统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没有系统建设内部控制,不是说这些单位没有内部控制)。究其原因,单位负责人的主流观点认为内部控制建设是对自身权力的约束。在“爱与恨的纠结”中,恨的成分更重一些,加上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是财政部门的会计条线,没有其他强力部门的支持,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部分单位尝试期

党的十以来,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之后,中纪委逐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此时虽然各单位没有力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是反腐倡廉工作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很高的重合度,基本方法和举措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也就是说,此时各单位已经在实质性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除了反腐倡廉的功能以外,内部控制体系是规模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顺畅运行必备的保障。特别是一些新履职的单位领导,以及具备发展前途的领导,不愿意因为下属违规而承担领导责任,开始派出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财务人员学习认识到内部控制不仅对国家和单位有益,对自身也是一种保护,开始游说本单位领导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财政部门了解到《规范》的实施情况以后,率先垂范,财政部及其下属厅局,以及直属事业单位都按照《规范》的要求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响应者逐步增多。在财政部门等政策制定部门,以及咨询公司等的推动下,很多单位开始系统化地建设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三)全面铺开落实期

2015年底,财政部颁布了《财政部关于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在2016年又颁布了《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要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在2016年9月30日前完成基础性评价工作,并于当年年底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虽然各部委及其下属单位步调并不一致,但还是有很多单位开始行动起来,一时间授课教师严重不足,咨询机构也承接不及,可以说盛况空前。然而,笔者在参与此过程中发现很多单位应付差事的情节很重,基础性评价工作打分随意性很大,没有实质性证据材料作为支撑,很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虚火”很盛(当然也不排除不少单位实心实意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火”起来的外部动力

(一)纪委问责和巡视是内部控制“火”起来的原动力

落实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构建这一机制的主要手段。党的十以来的问责和巡视制度,不仅通过巡视对直接责任人问责,还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和主要领导责任的领导问责。《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督促党员自律,如果违反规定则由《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处罚,这种处罚的效果相信每一位体制内的人员都会感觉得到。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由冷忽然转热的原动力是纪委问责和巡视制度的深入开展,是问责和巡视促进单位“一把手”重新权衡利弊的结果。通过问责和巡视制度把动力传递给单位“一把手”,单位“一把手”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为此要分析为何“一把手”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持观望态度。正如笔者在其他文章中所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性还没有达到完全大公无私的境界,正是由于纪委对直接领导责任和主要领导责任的要求,让很多单位的“一把手”认识到:虽然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会让自己手中的权力缩水,但是权衡利弊,通过内部控制流程梳理,对下属部门和个人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因为下属出事而受牵连,应该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所以,各单位“一把手”虽然希望保持对管辖范围内事务的自由裁量权,但考虑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风险和领导责任,问责和巡视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只得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以降低自身风险,单位“一把手”助力内部控制的积极性越来越强。

(二)财政部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火”起来的直接动力

财政部会计司作为会计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范化,通过财务规范化降低腐败发生的概率,从而确保财政资金与财政干部“两个安全”,最终实现反腐倡廉。从财政部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角度来看,每一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合并而非汇总视角),如果能够针对每一家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个报表项目设计和实施相关内部控制流程,并且二者皆有效实施,财务信息虚假的概率就大大降低,财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以这些围观单位的财务信息为基础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整个国家的资产和负债等家底就容易摸得清楚,为国家领导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财政部门虽然依靠自身影响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接连了系列文件,甚至可以用“十二道金牌”来形容,但是仍然很多单位并不响应。虽说很多单位依照《规范》和相关通知精神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但没有建设内部控制的单位比比皆是,在不同部委管辖范围内差异很大。综观我国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每家单位都要与众多其他单位发生关联,在这些关联当中,财政部门法规的相对重要性就不见得一定那么强。地方单位关注的主要还是上级主管部委的文件精神,如果没有其他部委的积极配合,财政部文件的落实程度可能就大打折扣。财政部门推行内部控制的是会计条线,而会计ANDU20172内部控制条线在财政部门内部又属于边缘部门,因此推行内部控制的力度就更差一些。财政部为了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了解到其他部门没有建设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于是率先垂范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要求下属事业单位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希望通过基础性评价“以评促建”,不少单位热热闹闹的自我评价实则走过场,为分数高低而纠结,分数太低觉得没有颜面,分数高了又怕木秀于林,分数自然很难经得住检验。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合发文,将内部控制建设与单位负责人仕途挂钩,效果相对要好点。

(三)相关部委(含下属单位)是内部控制

“火”起来的具体动力相关部委(含下属单位)和财政部(含下属单位)之间的关系,与具体单位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类似。各部委在遵守相关法规基础上,既要在效率和风险之间保持平衡,又担心影响效率而抵制内部控制。同时,各部委担心下属单位流程不严而产生舞弊现象,发文要求下属单位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就具有了动力。财政部和其他部委基本上属于同等级别,虽说各部门分工不同,其他部委也要执行《规范》及相关通知的规定。根据笔者的调研,大部分部委都转发财政部文件,但时间上并不及时,有的甚至至今仍未转发到下级单位,笔者在培训班上做现场调查时发现还有不少单位没有接到正式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通知文件。即便做得比较好的部委,大部分也是把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时间推延到年底。各部委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也有自身难处,虽然要求2014年起就开始实施《规范》,但是财政部在2016年年中提出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和建设的时间节点,其他部委及下属基层单位即使想做内部控制优化和信息化,也没有预算资金支持。或许财政部此文件时希望每家单位自行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所以没有考虑由此产生的资金需求。关于各单位是否能有效自行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笔者认为即便不考虑各单位的技术能力(绝大部分由财务部门牵头),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就足以让自行建设的内部控制体系效果打折。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火”起来的内部动力

(一)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内部控制“火”起来的内部核心动力吗

如前文所述,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内部控制逐步重视起来,要求本单位相关部门下大力气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但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括党政“一把手”要对全局负责,对内部控制建设要权衡利弊,既要规避风险,又要考虑效率,需要在风险和效率之间保持平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掌舵者,要考虑各个分管领导的意见,进行综合平衡。因此,即使作为体制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也无法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落实到底,受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牵制,决策依据的标准可能不是单位的发展,而是各方利益的平衡。正如笔者参加某单位内部控制启动会上的一段经历,单位负责人迫于业务部门的压力,认为内部控制不能限制其他部门的工作效率,本单位不是制度不健全,而是流程过于复杂,希望笔者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笔者通过该负责人的观点可以看出,该单位部门之间利益冲突严重,业务部门希望提高工作效率但不希望受到约束,而职能部门希望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约束风险。如果业务部门的意见占主导地位,单位负责人就会倾向于突出效率而把风险放在第二位;如果单位负责人关注风险导致的领导责任,则会倾向于听取职能部门意见,即便适度牺牲效率也要加强管控。因此,单位负责人必须意识到效率须与风险保持平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单位负责人要承担相应责任,也就是说,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推动往往会受到各种力量的制衡而动摇,但是离开他们的支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想“火”起来,就会失去核心动力。

(二)分管领导会与单位主要负责人一道推动内部控制

“火”起来吗各单位领导班子副职,作为分管领导要为主要负责人分忧,同时还存在本位利益。随着年龄的增长,笔者不再对本位利益过分苛责,从人的本性来看,没有本位利益反而是不正常的,当前就怕嘴上说坚持原则而行本位利益之实,那是对组织不诚实的表现。分管领导一方面对分管范围内的业务具有推动内部控制流程防范风险的动力,但对其他领导分管业务的态度则较为复杂,甚至发生分管领导向各部门打招呼而破坏内部控制的现象。即便存在这么复杂的局面,分管领导从整体上来看也是愿意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火”起来。

(三)业务部门会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火起来吗

业务部门也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在实务工作中的表现就是提出质疑:本来很简单的事情,现在要走很多流程,严重降低工作效率。这种说法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大部分人看似是为国、为单位思考问题,实则为了个人利益找托词而已。最近形势发生了较好的变化,不少以前抵制内部控制的单位在接受巡视以后,发现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说得清楚,即便是在高危行业也没有抓人,从而对内部控制的好与不好有了重新认识,对其他类似单位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因此,业务部门也并非一定抵制内部控制建设,也是有可能成为内部控制体系火起来的动力。

(四)财务部门有能力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火起来吗

大部分财务人员希望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来规避个人风险,因为财务是业务流程的最终环节,业务部门的领导和职工如果为了追求业绩,可能在财务规则边缘行事,甚至违反相关法规,财务被动承担风险让很多财务部门负责人夜不能寐。如果财务部门没有从业务的源头涉入,如果业务违规或打球,业务部门的领导甚至分管领导会暗示财务部门通过特殊处理来掩盖,并美其名曰为了本单位的战略发展,财务部门应多发挥服务职能。如此一来,财务部门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就名存实亡,而财务部门领导和人员因此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大数据时代,各类监督手段越来越发达,数据加工之后也是有迹可循,被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发现是迟早的事情,只有想不想查,不存在查不查得出来的问题。因此,财务人员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强烈的愿望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减轻自身压力。正如笔者鼓励财务负责人,即便面临巨大压力和阻力也要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因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财务人员来讲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情。特别是实现了信息化以后,单位各级领导再也不能用暗示的方法要求财务人员就范,一旦出事就由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当替罪羊。也就是说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客观上还是对财务人员个人的保护。因此,出于人性分析,财务人员是单位中为数不多的发自内心地力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力量。当然,财务部门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态度也不尽一致,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财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一般不是很积极。笔者与不少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交流发现,这些单位的业务相对简单,财务部门不愿意牵扯到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中。虽然财务人员也纠结,但总体上财务人员还是愿意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这种动力还是发自肺腑的,只是由于担心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会影响其他部门利益,导致自身在单位难以立足而已。

(五)纪检监察与审计部门会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火起来吗

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领导在之前发挥作用受到很大限制。还是基于人性的分析,这些部门曾经是边缘部门,如果实施监督会开罪本单位的很多人。目前,各单位按照中央精神建立机关纪委,从组织和人员方面都进行充实,未来发挥更大作用则充满期望。要实现对纪检监察与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还需要对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绩效评价的导向进行优化。不少单位以大案要案的数量作为这些部门的绩效考核标准,如果仅以这个标准作为指挥棒,那么会导致什么结果?他们或许会对小的舞弊现象视而不见,就等这些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再出手,这对国家和单位都是非常有害的。建议对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绩效评价方向变为: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部门,应尽力发现设计和实施的缺陷,最终实现内外部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都不出问题,也查不出问题。因此,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能够“火”起来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怎样才能持续“火”下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冷”与“火”都是各利益主体博弈形成的结果,内外部各部门和单位都有推动内部控制“火”起来的动力,也有“冷”处理的可能。如果希望内部控制是真的火,而不是“虚火”,就要推动利益引导机制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致,让各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为我国反腐倡廉和公共服务效率效果提升作出贡献。

(一)通过问责机制将单位负责人的利益与内部控制建设效果挂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各单位负责人也追求利益最大化,问责机制落实,让很多观望的各级领导干部放下侥幸,一心一意做好内控,按照流程施政。这一点从基层单位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就可以感觉得到,如果没有问责机制,基层单位的“一把手”几乎没有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动力,内部控制即便火,也是虚火。

(二)建立部委之间联动机制

财政部颁布的《规范》等法规,管辖范围仅限于经济业务领域,如果扩大范围则存在越权风险,而这些规定要落地就需要其他部委的配合。财政部门应当寻找自己的同盟军,例如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财政部就联合了其他五部委(后来国资委退出文件联署)。那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同盟军是谁?当然如果组织部门和纪委能与财政部联合起来推动内部控制是好办法,可是毕竟分别属于党政系统,不如与审计署(含下属单位)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含下属单位)联合文件。如果各个部门仅仅应付内控建设,审计部门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把发现的问题向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反馈,就会形成对各个部门领导的外在压力,这种压力传导下来就会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三)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力量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但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两回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新生事物,据笔者了解,很多高级会计师对此也是无感,很希望借助外部力量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是,咨询机构需要以收入补偿成本,还需要纳税和盈利。而财政部文件时,很多单位没有提前把咨询费用纳入预算,因此内控建设没有按照规定实施也是有一定理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由专业咨询机构承担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业务,行政事业单位购买服务,可以提高质量和效率。

(四)以信息化固化责任和流程节点

信息化建设完成以后,责任和流程固定下来以后,每个人都会因为责任而收敛自己的行为。笔者不建议各单位直接建立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系统,因为有些单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若直接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由于自身需求表达不准确(即便表达准确,系统实施人员理解也不见得一定准确),导致后期的软件升级和更新频繁,系统运行速度大幅下降。建议先由管理咨询类机构协助完成流程优化并落地实施以后,再由软件公司协助完成信息化建设。同时,建议财政部门统一建设预决算、资产和政府采购等系统之间的接口,减少数据来回拷贝带来的风险,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虽然原理相通,但是实施起来存在很大差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等来自于国家为主,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虽有外部动力,但是动力随时都有衰减的可能。为了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真正火起来,必须深入分析人性的光辉和不足,通过指挥棒的引导,让单位负责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客观上起到推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Z],2012-11-29.

[2]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5-12-04.

[3]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5-12-21.

[4]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Z],2016-06-24.

[5]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Z],2015-10.

第10篇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以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机制为契机,建立健全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时,建立完善整个公司范围内的财务内控体系,是提高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

1.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客观真实。管理靠决策、决策靠信息,准确、及时的信息是决策成败的关键。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实现保障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客观真实以及反映企业内部经营信息。

2.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公司资产资金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要保证企业资产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来监督和制衡。

3.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通过制度建设、业务流程创新,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程序和要求,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4.规避风险。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和管理,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化解、弱化或转嫁风险。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方向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公司要有积极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要建立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内部控制环境,由单一的执行制度转变为体系的整体运转与企业文化引导。

2.建立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风险评估是识别和分析那些妨碍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困难因素的活动,对风险的分析评估构成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

3.建立控制活动及控制文档。控制活动是为了合理地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对控制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内容要留下实施控制的痕迹,形成控制文档,由以往的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控。实施控制活动和控制文档制度,建立内控工作底稿,是实现企业管理系统化、制度化、流程化的重要手段。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内容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以及战略转型的新形势,只有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控和加强财务内控建设,才能切实保证企业经营高效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内控文化,树立风险意识。第一,培养财务内控文化,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企业管理层应树立现代财务内控思想,倡导一种正直道德风气,宣传企业管理宗旨、经营方式等一些政策,使职员自觉管理其活动和履行他们的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制度确保全体员工明确自己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让财务内控思想在企业各个层面贯穿上下。第二,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首先,所有员工应树立风险意识。主动加强内部控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其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管理。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并且在技术上制定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2.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内控政策与程序。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结合财务信息化,通过梳理流程、诊断问题,完善统一的内控规范,明晰组织责任边界,规范财务内控体系的政策与程序。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定期信息披露机制,不断改善信息披露范围和质量。按照季度披露关键运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信息披露范围和披露频率,提高企业透明度,使广大股东及时、全面地了解所有信息。二是全面提升统计职能和规范财务预警指标。三是建立重大事项报备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各子公司今后凡遇重大、重要财务事项必须事先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虚报、谎报或事后再报。四是全面加强财务监督检查监控工作。五是推进财务内控与其他相关接口部门的合作、沟通与规范。上市公司着重通过财务与业务循环的有机融合,主要业务循环政策与程序的严格规范,保证内控规范的有效执行。

3.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的保障体系。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效的组织保障为财务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环境。为保证内控体系建设顺利进行,要成立公司内控项目组织机构,并成立强有力的内控项目工作组,为实施财务内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同时,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组织实施财务内控提供基础。

(2)落实风险责任控制。建立业务、营账系统、计费信息系统和财务各个环节的信息生成责任制度,形成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从输入到输出整个流程处理的正确性。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及报告责任,逐级对财务报告签署《声明函》,承诺所报告信息已经本人认真审核,保证其真实、完整,对上报报表承担责任。强化会计监督、财务检查及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执行对财务信息的真实及会计制度的定期检查,防范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

第1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构建策略

在多元化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然由高速发展时期逐渐步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显著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如今,传统的财务内控体系已然难以达成单位现代化管理目标,若想使得单位内部运行效率更进一步,有效增进单位内在竞争力和生命力,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单位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单位需不断健全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进单位服务水平在经济稳定发展的现代化经济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模式逐步由以往的发展型转变为服务型,这也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也需随之发生转变,方可切实适应现代化管理指标。因此,单位依据实际运营情况,积极完善财务内控体系,不仅可充分强化整体管理效率,还可有效增进服务水平。

(二)有利于增进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依然存在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基于此,唯有构建完备的一套财务内控机制,健全单位内控体系,方可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水平始终难以提升的问题。同时,通过配备相应的考核制度,还可充分发掘单位内部人员工作潜力,促使其相互配合、相互约束,全面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从而在整体上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得到有效强化,为单位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推进廉政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与建设是推动单位取得长效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财务内控体系建设方面,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体系不仅可严格规范员工工作职责,还可使其始终秉持廉洁清正的工作原则,有效规避管理过程中舞弊、贪腐等现实问题,继而有效推进廉政建设[1]。

(四)有利于保障信息可靠性行政事业单位若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需如实记录单位发展现状以及相关公职人员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做好财务内控工作,管理好内控信息[2]。就目前来讲,完备的财务内控体系建设都是依托于现代化数据库技术而执行的,现代化数据库有着即时性、可靠性、完整性、高效性和信息同步性等多种应用优势。因此,通过合理利用数据库平台,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内控信息的可靠性,还能够促进内部职员个人发展,继而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更多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管理体系较为落后单位领导切实关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是保障内控体系可行性、实效性的前提保障,唯有单位领导加强重视度,方能推动全员参与。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往往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思维和全局意识,在内控体系建设方面重视度相对匮乏,并未从单位长远发展角度切实认知到财务内控体系所具备的应用优势,在推行相关制度时存在力度相对不足的问题,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渐渐变为一纸空文[3]。

(二)体系内人员责任不明确现如今,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虽已积极构建了财务内控体系,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导致各级员工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内控体系时并未充分对本单位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致使财务内控制度在财务人员参与业务活动时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位财务内控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4]。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内控体系时并未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内控制度,抑或是虽建立了相关制度却并未针对具体业务制定相关细则,致使各岗位、各部门的职责缺乏一定明确性,相关业务流程也未得到有效梳理。三是单位内部在职权制衡机制建设方面较为薄弱,致使内部牵制机制的实际效用难以被充分发挥,给部分职工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四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考核机制建设方面缺乏一定重视度,致使考核反馈结果应用价值被削弱,职工责任意识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方面相对于企业而言依然较为薄弱,缺乏一定的风险防控意识。建设单位财务内控体系首要目的就在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若单位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愿投入精力积极构建风险预警机制,不愿转变固有工作习惯和业务流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单位财务内控机制所具备的风控效用,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稳定发展。

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和忠告

(一)增强风险意识针对上文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意识相对匮乏的问题,单位领导需不断加强财务内控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全员提升风险意识,形成“自上而下,逐级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5]。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需深入分析单位现状,依据单位实情建立财务内控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各项管理制度,为财务内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环境和可靠依据,以降低财务风险。第二,健全风险内控制度。在单位内部设置明确的风险管理牵头部门或职能部门,使其在风险内控过程中执行协调沟通工作,并定期对单位经济活动、外部环境进行客观、系统、全面的风险评估。第三,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合同管理、建设项目、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重要风险点,并及时制订应对方案,规避风险。第四,针对岗位风险,需明确岗位职责,做到分工合理,分离不相容岗位,实施轮岗机制,以此来规避权利被岗位关键负责人垄断所产生的潜在管理风险,起到控制风险、制约的效用。第五,加强财务核算管理。首先,为规避收入业务风险,单位除了合理设置岗位外,还需加强票据管理,避免票据领用、保管、财务核算负责人为同一人,借助财经法规、思政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为员工筑牢职业道德防线,以此来避免财会人员借助职务之便任意挪用公款。其次,为规避资产流失风险,单位在构建相关财务内控制度时需增设个人向单位借款的具体细则,包括“可借款期限、数额上限、借款业务范围”等内容,以此来防范非法占有国有资产、欺上瞒下等违法行为。同时,单位财务需在每年度末严格分析应收款项并积极催收账款,以此来规避资产流失风险。第六,完善内部预算制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需在实际工作中,合理编制预算实施方案,分解各项预算指标的同时将各项指标具体落实到个人,以保障预算执行的明晰性,从根本上杜绝资金被挪用、占用现象,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加强决算编制、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严格依据实际的账面收支情况执行决算编制、预算管理工作,增进编制管理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加强内控管理。

(二)注重防范,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若想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就需加强防范,强化内控意识,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力度,具体措施如下:第一,为确保内控体系的规范化、合理化,我们需在强化内控意识的同时及时发现内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为单位健康发展扫清障碍。内控负责人员需要注重各部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以增进自身全局意识,提升内控管理能力,继而全面发挥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财务内控制度的积极效用。第二,增进人员综合素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具体制度可包括财务人员工作纪律、岗位指标、思想教育、岗位责任制、职权制衡机制、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支票分管制、出纳账簿、经济事项负责人签章、货币资金核查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例如,为解决单位内部在职权制衡机制建设方面较为薄弱的问题,即可在内控制度中增设职权制衡制度方面的内容:①领导人直系亲属不可担任行政事业单位出纳人员、会计主管人员、会计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直系亲属亦可在本单位担任出纳人员。②单位内部管理资金账户的部门需分别设计稽核岗位、出纳岗位、会计岗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岗位责任细则。③稽核、出纳、会计业务需相互制约。收付款业务经由出纳人员办理的必须交由单位会计人员负责制单,严格依据职能上报相关领导,经由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办理。财务人员不可擅自调度、调整银行账户资金,无拨款依据不得擅自拨付资金,不得将未经领导签字批准的相关票据留存抵库。稽核人员需定期审核单位资金收付款业务,并在会计凭证上签字。④出纳在岗人员不得兼任会计档案保管、票据管理、稽核、债务、债券、收支账目的登记和核对工作。⑤单位需实行票据(支票)与印鉴分管制度,设立印鉴管理登记簿。

(三)明确责任,内控制度的落实与实施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高层领导需注重防范,在加强自身内控意识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加强监督,实施内控制度,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带动单位全员参与到体系建设任务中,为员工们营造一个透明、正能量的财务内控氛围。第二,相关负责人需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部门之间不仅可以相互监督,还可加强合作,逐步构建出一个高效、整体的财务内控系统,以此来确保各项内控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与实施。第三,加强财务部门的专项培训力度,以此来提升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与高效性。具体措施如下:①在培训内容选择方面可选择财务信息上报、核实、计算、统计等方面的专业项目培训。②优化人员管理体系,健全奖惩制度,对不合法的职工行为予以严格处罚,以此来规避单位人员出现知法犯法的现象。③加强云会计应用。所谓云会计,即指借助云端技术统一处理会计信息,并将核算结果及时向客户进行反馈的专业化工具。云会计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助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因此,在落实相关内控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可合理加强云会计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力度。第四,做好铺垫工作,加强内控手册宣传力度。良好的铺垫工作是有效保障内控制度试运行效果的基础措施。其中,内控手册宣传则是做好内控制度铺垫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将手册下发至每个部门人员手中,促使每位员工皆可知悉最新内控制度。其次可通过定期召开培训会议来为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在岗人员普及内控体系建设后的相关业务流程、职责分工、业务制度等事项的具体变化情况,助力员工们可在最短时间内知悉单位现行内控制度具体内容。第五,借助信息系统,增进内控制度实施效率。众所周知,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增进管理效率积极效用,因此,在实施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可将相关制度“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为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有效技术保障。一方面,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有效控制认为操作失误所带来的影响,实现常态化、程序化管理目标;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而开展的内控管理工作,可促使单位内控制度具体执行情况实现实时反映,助力相关负责人灵活调整制度实施细则,增进内控制度的实效性。第六,加强内部沟通,科学应用试运行成果。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内控体系时,需积极加强内部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推行试运行成果,这是贯彻实施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单位内部相关负责人需实时整理内控体系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顺畅事项及各项不足,并及时与内控小组沟通,将试运行成果向其进行反馈,以便内控小组及时研究整改方案,经由内控领导小组决议后,对内控手册进行优化和修订,不断增进内控制度的适用性。

第12篇

2008年,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颁发,它规范了我国企业内控管理,夯实了我国企业内控制度实施的基础。该规范明确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企业内控制度的主线是对企业经济运行的控制,而其基础则是财务控制,这是由财务信息在企业内控制度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的。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五条中,强调“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这一规范包括的要素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内容。

其每一因素均离不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离不开准确而客观的会计信息。可见,在企业的内部控制诸因素中,财务控制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其实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投资人的根本利益。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护投资者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财经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就频繁暴出不少企业由于内部财务控制缺位、无效而导致企业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讨论与研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和会计理论界的广大学者们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文从我国企业目前在财务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了在企业中建立、健全、改革和实施完善的财务制度的一些思路,希望能对建设中的现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做出些微的贡献。

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一)企业财务控制理论研究不足,企业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财务控制研究较多,对其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较少;介绍、借鉴、消化西方内部控制理论较多,针对国内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进行的研究较少。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既融合国际先进经验,又体现我国企业自主创新,适合我国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控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较少。在此背景下,部分企业领导,在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往往是重经营而轻管理,尤其是企业的费用预算和财务控制方面,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内部财务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领导不重视,导致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速度缓慢。

(二)企业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内部控制环境不尽如人意

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各项规范基本都是近几年制订的。由于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建设起步较晚,加之企业本身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诸多原因,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研究、设计、建立、完善难度较大,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有不少企业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致使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领导往往是一言堂,权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制衡;其次,企业领导的内部财务控制观念落后,管理层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导致在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中,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严重被忽视,人为造成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环境障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流于形式,以为财务就是记记账、提供一些会计数据,在观念上没有把财务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没有将其视为企业领导做出决策过程中的参谋与助手。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内审弱化现象严重

企业财务控制的监督通常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大方面。内部监督主要指内部审计体系,内审系统担负着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重要使命,但目前我国企业内审制度建设并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还未建设内审制度,处于观望和研究过程中;部分企业已认识到内审制度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建设内审制度;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也有了一定数量的内审人员,但企业领导不重视,或因这样那样的主客观原因,内审工作随意性大,不按照统一的行业审计规范和实务标准进行操作,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导致企业相关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受到局限,严重缺乏独立性,审计结果也缺乏权威性,内审功能的发挥和执行力度均不足;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有关财经制度得不到严肃的贯彻和落实,企业财经纪律的维护大多依赖于企业领导层的人品与道德水平,一旦出现企业内部管理层道德缺失,容易导致经济腐败的发生,如收益不入账、以个人名义将企业资产私自对外投资、违反财经制度,私设“小金库”,甚至发生个别企业负责人携巨额公款外逃的恶性事件等。不一而足,企业资金管理出现空白地带。

(四)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自我考核制度不健全,控制效率较低

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应该配备相应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考核制度。从我国目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来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监督、考核体制尚不完善。相比而言,工业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要早于其他行业。但即便是工业企业,内部每一项财务控制子系统是否真正切合了企业实际情况,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要,各项财务手续是否符合财经制度要求,针对资金循环中各环节的财务管理措施的实际完成情况怎么样,能否发挥事前控制的功能,能否有效预防财务违规、经济舞弊及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果真出现了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纠正等等,以我国现有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评价系统的水平,尚不能进行自身的确切评价,更难以准确衡量内部财务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内部财务控制的监控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之间缺乏协调与信息交流。

此外,由于我国为数不少的企业尚无能力全面实施MRP、ERP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只是进行简单的软件操作和运行。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速度,不能满足企业财务活动要求相互牵制,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等财务管理目的。而且没有形成制度管人的良好氛围,相当部分企业中大量的会计信息提取、传递、核算、校验和报告等环节控制效率低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形同虚设,导致财务信息难以迅速有效的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参考,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很好的发挥参谋与助手的作用。

三、西方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的启示

二战以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国际商品市场不断扩大,各国企业为了规避投资风险,日益注重财务管理的制度完善。至七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完全市场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基本成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已趋于完善。这为我国企业建设与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西方国家企业有着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为适应企业在资金筹措、营运、收益分配方面完全按市场经济操作的需要,

西方各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形成了全局的、战略性的、发展的、动态的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目标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把最终目标确定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他们在财务活动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视经济性和效率性,力求以最少的资金成本、合理的资金结构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以争取最大的投资回报。

(二)西方国家企业财务制度的宏观环境健全

1.成熟的法制环境。西方国家政府一般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而是让企业自由竞争,不过,这种自由竞争是以严格的法律约束作为界定范围的。目前,大多西方国家均已拥有健全而成熟的法律制度,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和调控,而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来完成。西方各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正是通过不断使用法制手段,完善市场秩序来实现的。西方市场经济实质是法制经济。

2.规范的税收环境。西方各国已经拥有健全而规范的税收制度。企业主要缴纳公司所得税(日本称为法人税)。西方国家虽然税种多,而且覆盖面宽,涵盖企业投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重叠性较高。但税收制度一旦颁布,就相对稳定而不会朝令夕改。企业不需要时刻注意国家税收政策的改变,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追求持续的、长期的收益上面,企业财务人员只需要谨慎对待应税业务所产生的纳税问题,而且,政府通过各种制度的实施帮助企业减免税收负担。可见,西方企业事实上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和充分的政策关怀。

3.发达的市场环境。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建成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西方资本市场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均已达到组织严密,法规健全。国家通过完备的法律,以及运用税率、利率、汇率等市场经济杠杆完成市场的宏观调控,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微观企业的投资与经营活动则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来完成,每个独立企业都拥有完全的自主权进行资金筹措、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企业投融资环境优越,国家则通过税收法律来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三)西方国家企业大多建立了规范的内部财务体制

目前,西方企业财务已形成以长期财务经营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和以筹资决策、资本预算、现金预算、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的、规范的和标准的内部财务管理方法体系,且它与外界时刻保持着密切而直接的联系,是外向而开放的企业。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筹资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几大方面。

1.筹资管理制度。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法制健全,且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企业内也建立了相应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筹集资金的相关制度、资本金管理制度、市场预测与分析制度、风险控制制度、有关公积金管理制度、对外负债管理制度等等,企业筹资活动能依法规范进行。只要具备基本的企业法人资格,就能采用诸如向金融或非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债券、租赁等多种合法方式筹措企业所需资金。

2.企业内部投资管理制度。西方企业根据现金流量财务报表、投资报酬率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及投资风险考量等一系列科学计算与分析,做出对企业股东负责的、正确的投资决策。虽然也受国家经济杠杆的引导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但是完全由企业独立完成决策。

3.收益分配管理制度。西方政府通过法律的制定,保证企业拥有收益分配的充分权利。目前,多数西方国家,受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企业财务在进行收益分配时,不仅要考虑资金资本的投入回报,同时还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投入与回报。认可了企业在整个财富的创造过程中,除资金资本外,知识、技术、人力资源等在企业运营中的重大作用,并将人力资本给予“资本”待遇。

四、改革与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分析与建议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须认真研究、建立并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笔者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研究、建设与完善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企业领导层要增强内部财务控制意识,重视财务内控的基础性作用

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企业高级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内部财务控制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内部财务控制不仅是对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的严格约束、控制关键,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明确划分责、权、利的制度保障。它涉及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行为和资金循环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在思想上重视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建设与完善,行动上带头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让自觉遵守、严格遵守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成为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的优秀传统和良好习惯。要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与执行中来,树立全员内部财务控制意识,让企业全体员工了解其职责,掌握其绩效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以及评价过程中的绩效标准,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能,调动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内控制度、具体控制责任、相关控制措施层层贯彻、落实、执行,才能发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最大效力。

(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设计良好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1.应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是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设计、建设和具体实施的基本保障,是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关键,是企业内部最基本的控制环境。由于董事会在企业治理机制中的关键地位,决定了其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中必将发挥核心作用。因此,首先要将企业权力机构,包括董事会、股东代表大会、监事会、企业经营管理层等在责、权、利方面进行明确地划分与确定,确立在此基础上的有关企业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的三权分离和相互制衡关系。此外,对经营管理者要有足够的激励措施,将经营者的绩效与投资人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企业更具有活力,而且还可弥补企业监督机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2.应明确规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约束机制的目标,并根据此目标研究、制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以加强财务监督。包括财务管理模式、内部核算体系、内部财务控制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划分等,以规范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具体操作与发展方向。使广大财务管理者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作用。不过,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一旦确定,应保持相对的稳定,尽量避免朝令夕改。

3.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财务控制流程,即财务控制行为的工作顺序。制定相对稳定、完善的财务控制工作流程,并将其制度化,有利于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测试,能较准确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保障企业财务安全,其有效性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质量高低。[4]企业应根据内部管理体制,具体规定企业各级财务机构的职责和具体财务工作岗位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起草内部财务控制流程。财务控制流程的主要构成是若干个控制点,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制度目标、环境要求、控制文件、流程描述、使用范围、关键控制点、特例解释、流程说明等八个要素。笔者认为,要顺利实现企业财务控制目标,应做好三个层次的财务控制操作:第一层次,在企业的供、产、销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入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财务内控制度,目的是以“防”为主;第二层次,以日常会计核算为基础,建立针对企业的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稽核检查的事中控制机制,目的是以“堵”为主;第三层次,可考虑根据企业纪律检查部门、内部审计、会计稽核组成企业审计委员会,建立长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监督体系,目的是以“查”为主。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财务内控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监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可能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实施控制时,还需要注意把握关键控制点,十分注意它们在保证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目标中的关键影响。关键控制点是指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甚至决定全局成效的控制点。比如企业采购业务中的“验收”控制点就是一个关键控制点,通过这一控制点的正确实施,能保证采购业务的真实性、完备性、采购的材料物资的安全性和采购数据的可靠性等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抓住了内部财务控制中的关键控制点,也就抓住了内部财务控制中的主要矛盾。

(三)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内审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环境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企业其它生产经营过程实施内部监督的主要手段。因此建设、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首先应建设并完善企业内审监控机制。建议各企业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独立于企业管理层的内审机构。使企业内审成为独立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且不受企业管理层制约的一个负有特殊使命的职能部门,以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独立性。彻底改变监督手段滞后、监管不到位、检查不及时的状况,全面贯彻事前、事中和广泛监督的原则。在有关内审制度中,企业应根据内部财务控制规范的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职责、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等从制度上做出明确的界定,以便内审人员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活动。

内审人员不具备经营活动的指挥权,不能直接插手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但他们有权随时接触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项生产经营计划、各项资金支出预算、采购与销售合同、全部会计数据资料、各业务部门的相关报表等资料和文件,有权参加企业相关财务会议,有权对企业发生的严重事件按照审计规范采取应急措施,有权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有权随时向公司董事会直接报告企业重大事项等。为此,建议各企业配备专职的、审计实践经验丰富的、具备较高业务水平的内审人员。建立并完善内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严格内审考核制度,重视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使内审人员成为熟悉有关财经法规、具备相当生产经营管理、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熟悉审计知识、精通会计核算业务的复合的专家型人才。内审人员要成为设计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过程的顾问,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配合企业管理层建立积极的、健康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所有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范办事,从而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的监督质量,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注重企业资金管理,将资金风险防患于未然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注重资金管理,有效预防可能的资金风险。建议在企业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可考虑借鉴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由企业实施具体的运营管理。企业所有资金均由结算中心统一安排、调度、支配,这样可以集中企业全部资金进行合理安排与使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地增强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同时还能对企业各部门的资金运营和业务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排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隐患。

(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完善财务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制。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要保证健康、正常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与外界保持经常的、不间断的信息沟通与联系。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不仅能保障企业与外界的持续联系,还是实施财务控制制度的最佳手段。为建立良好的财务信息系统,要求企业要制定一个良好的、相对稳定的、畅通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保证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沟通问题。一般来讲,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方案是由企业财务部门具体实施的,但显而易见,仅依靠财务人员是难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事实上,在实施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过程中,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诸环节均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着影响和制约作用。因此,要实现企业财务控制目标,需要每一个生产经营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参与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