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三数学课程

初三数学课程

时间:2023-05-29 17:47:56

初三数学课程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三维目标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必须强调它的统一性,即: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实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来实现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从而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着力落实三维目标:

一、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对象”意识,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不是老师在唱独角戏,离开了学生的“学”,也就无所谓老师的“教”,因而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数学新课程规定的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真正含义,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有效教学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友爱、平等、快乐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在讨论问题时同学之间有畅通、正常的交流渠道,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是应试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为了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的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分裂开来,培养出来的只是高分低能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

数学教育家柯朗指出:“数学的教学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演算习题的训练,无助于对数学的真正理解,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大多只是给学生布置成套的题目进行模式化训练,致使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不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多停留在口头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有全面素质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通过创设情境,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现代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打破“教师是课堂主角,是课堂中心”的旧思想,要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通过创设情境,用情节、背景真实的问题引导出所学的内容,通过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形成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在给学生上浙教版八年级“等腰三角形应用”的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等腰三角形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如何用所学等腰三角形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动机,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所学的有关三角公式和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再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五、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行为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接受,一种是主动发现。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方式,从而导致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思考性的发现方式在逐渐消失。被动的接受方式窒息了学生主动发现的能力,抑制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学生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思考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情感的投入,才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六、结束语

老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数学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莉 王志红 王忠卫 中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Z5。

[2]严先元 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D].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3。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2

[论文摘要]对初中数学,就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认知水平。

现在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教师的素养,关注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提高。尽管在大学里,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教与学;尽管在实习中,学生也有一些接触实际教学的机会,但由于时间极短,所以他们对教育理论课程的认知并不深刻,也无法实现对教育理论课程的内化,换句话说,教师对教育理论课程的深刻的认识与真正的内化,是在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是在相应的专业化教育与专业化实践的结合之中,是在积极的职后教育或成人教育之中。在这种意义之下,数学教师对相应的理论课程的深刻的认识与内化,当然应当在相应的数学专业化教育与数学专业化实践的过程之中,是在针对数学教师成长与成才的职后教育或成人教育之中,尤其是对初中数学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更需加强他们的课程认知水平。初中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认知,可从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一、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

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认知,至少要从课程内容的构成、选择、编排和呈现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构成。为了比较,特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简说如下。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出示的,主要有“数及其运算”、“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初步”、“统计初步”、“平面几何”,其中包括直线形(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相似形和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领域出示的,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是“数与代数”(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与《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就其知识主线来说,差别不大,但传统课程内容在大纲中规定较死。《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第三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这就体现了灵活性与选择性,而且《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有多种编排方式。

(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选择最具基础性和工具性价值并且是初中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未来社会对数学需要的较新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比如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和预测,对数据的采集、归纳和分析并做出解释,对实际问题的模型化和运用模型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电子计算器的酌情引入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除了基础性原则外,考虑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下,选择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初中学生的能力,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是: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把知识的系统性和证明的严谨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性相结合;突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相关知识(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地进行编排;知识结构力求简明;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还应适当编排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作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例如一些有关正负数与无理数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几何原本》与《九章算术》这两种数学的源头,勾股定理及其典型证法,等等。

(四)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与第一、第二学段相比,整个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已经能够初步体现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在“数与代数”中,“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呈现方式是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的;在“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直线型”的;在“统计与概率”中,呈现方式以强调“过程体验”与利于“探究发现”为主;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课题学习”以“切近初中生生活”与“提倡合作交流”为主。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内容的表述上要注意趣味性、可读性,在内容的呈现上要图文并茂、有直观性,在内容的组织上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对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以教材的呈现与教法的落实而体现。教材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法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法,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初中数学教材综述。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基本上实施“一纲一本”的策略,“一纲”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一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数学教材。从1992年开始,国家教委实行“一纲多本”的措施。从1993年秋季开始,出现了6种初中数学教材,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适用于三年制或四年制初中)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四年制初中)出版、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沿海地区的三年制初中)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内地的三年制初中)出版、另有国家教委“中学实验教材研究组”编写的《三年制初中数学实验教材(普及本)》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写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材。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一、选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素材”,“二、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三、体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五、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七、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在这种基本理念和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许多省市都编写出版了体现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初中数学教材。数学教师在使用和研究本省教材的同时,也一定要参考其他教材,开发各种优秀资源,为课程内容服务。

(二)初中数学教法综述。刘云章、赵雄辉所编的《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波利亚著作选讲》(湖志教育出版社)中说,波利亚提出了三条学与教的原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循序阶段原则,这三条原则也适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这三条原则中,最本质的一条是主动学习原则。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3

一、加强校内资源开发,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1、本学期凡开研究课都必须有专题。促进高校课堂个案研究的深入,初步探索育英二外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一系列开课人、说课、自评、反思,听课人他评等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以教学推动研究,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以数学课题组、中心组为核心继续加强数学组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帮教活动,以利优势互补,具体安排师徒结对

刘学俊 陈 俊

徐敏: 王洪燕:

林森 李峥嵘

何卫群 顾林根

殷艳: 王英:

王 萍 王星

二、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与整合,建立数学资料库。

为改变过去资料零散无系统的状况,从现在开始各年级教研组由专人负责,系统收集本年级数学每个章节课时的课件、电子教案、单元测试卷。各种教研活动的资料、文件,各级公开课的课件、教案等,建立电子和文本的资料库,为今后的教学与活动提供资源。有关资料员的具体分工

初三组:李峥嵘负责

初二组:林森、何卫群共同负责

初一组:顾林根、王萍共同负责

三、开发数学第二课堂校本课程。

目前各年级数学组都开设了思维拓展训练的学科活动课,但尚不系统。本学期由各年级教研组负责编撰《数学思维拓展训练》的校本课程,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劳动为老师减负,在今后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完善。

四、教研活动行事历

二月份:

1、学科组长、年级教研组长及课题组召集人共同讨论研究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同时建立数学教研中心组。成员:初三,于信渤、徐敏、王洪燕。初二:王莹、林森。初一:殷艳、顾林根。

2、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交流意见。

3、各年级完成数学教学计划、安排全学期教学进度。

三月份:

1、落实帮教结对,以便优势互补。

2、初三毕业班一轮复习研讨、制定数学复习计划,并将复习内容存入资料库,组织参加南京市数学中考专题研讨活动。

3、各年级教研组讨论确定第二课堂校本课程,有关内容入库。

4、教研组与课题组统一确定课题研究课相关事宜。

四月份:

1、初二数学展示课题研究课,执教者林森、何卫群。

2、初一、初二数学期中阶段复习并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3、初三数学进行中考一模并搞好质量分析。

五月份:

1、数学区级公开课展示。初三执教者:陈俊;初二执教者:刘学俊。

2、初三数学二轮研讨。

3、初一数学王萍上汇报课,顾林根上研究课。

六月份: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4

1.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

1.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构成。为了比较,特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简说如下。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出示的,主要有“数及其运算”、“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初步”、“统计初步”、“平面几何”,其中包括直线形(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相似形和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领域出示的,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是“数与代数”(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与《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就其知识主线来说,差别不大,但传统课程内容在大纲中规定较死。《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第三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这就体现了灵活性与选择性,而且《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有多种编排方式。

1.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选择最具基础性和工具性价值并且是初中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未来社会对数学需要的较新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比如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和预测,对数据的采集、归纳和分析并做出解释,对实际问题的模型化和运用模型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电子计算器的酌情引入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除了基础性原则外,考虑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下,选择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初中学生的能力,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1.3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是: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把知识的系统性和证明的严谨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性相结合;突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相关知识(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地进行编排;知识结构力求简明;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还应适当编排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作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例如一些有关正负数与无理数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几何原本》与《九章算术》这两种数学的源头,勾股定理及其典型证法,等等。

1.4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与第一、第二学段相比,整个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已经能够初步体现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在“数与代数”中,“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呈现方式是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的;在“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直线型”的;在“统计与概率”中,呈现方式以强调“过程体验”与利于“探究发现”为主;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课题学习”以“切近初中生生活”与“提倡合作交流”为主。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内容的表述上要注意趣味性、可读性,在内容的呈现上要图文并茂、有直观性,在内容的组织上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对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以教材的呈现与教法的落实而体现。教材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法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法,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

2.1初中数学教法综述。刘云章、赵雄辉所编的《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波利亚着作选讲》(湖志教育出版社)中说,波利亚提出了三条学与教的原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循序阶段原则,这三条原则也适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这三条原则中,最本质的一条是主动学习原则。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现阶段,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较以往表现出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还不必避免的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了制约作用。为此,本文首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析,之后提出了几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数学学科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规定了教学活动的三S目标;但是,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还限于“考什么,教什么”的层面之上,使得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目标相脱离,这种教学目标的不合理定位严重制约了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频繁且低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课堂提问频繁且低效的层面之上。对于提问而言,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方面会起到辅助作用。目前,频繁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是问题的设计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得学生的思维运用仅仅停留在表面之上。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也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现代教学提倡的是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从“教为主”到“学为主”的转变;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过度重视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甚至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反复的强调,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随意性处理教材例题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求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注重对广度和深度的把握,切实发挥出教材这一教学资源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教材的处理较为随意,并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和透彻的分析,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知识衔接不当、例题难度跨度大等现象,使得学生感到知识太难,进而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而且是初中教育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初中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根本需求。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点策略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之一,教师应以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实现实际生活和知识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代数式”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列出男生和女生的身高预测公式(x+y)/2×1.08和(0.923x+y)/2,告知学生其中的x和y分别代表的是父亲和母亲的身高;学生怀着好奇心进行计算得知自己可能会长到的身高,此时教师点拨“求出的这个数值就是这个代数式的值,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这样的设计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如借助多媒体和文具等实物开展平面或立体几何的教学。例如,在讲授函数相关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坚持举一反三的原则,为学生提供①y=x2-2x+1,②y=x2-x-6,③y=x2-x+2这三个函数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其在同一个坐标轴上画出图像,指导其思考不同函数和x轴的交点,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创设和谐学习氛围

环境对于人的发展会起到较大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则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正确的意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寓教于乐。例如,在围绕《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这一章节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常数项”、“一次项系数”、“二次项系数”等概念角色,由教师列出方程式,学生对号入座找到自己所代表的数字,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增强了学生对记忆。

(四)构建科学测评体系

科学的测评环节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坚持难度由低到高的原则来设计各种变式题目。例如,在讲授《圆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如何在同一个平面当中最快的画出一个圆,并找出其中的等弧;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学生能够利用“过三个点可作一个圆”和“在同圆或等圆总,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相等”等知识点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求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对教材内容实现透彻全面的把握,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涛.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7):73.

[2]姚海林. 课程开发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J]. 学周刊,2016,(16):70-71.

[3]何芬,侯万胜,刘霞霞.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J]. 亚太教育,2016,(12):34.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初三复习;四个注重

引言

中考考察的是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全面掌握情况,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情况,是一项综合性的考察。为了适应中考的考核方式,老师需要在初三阶段对初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提高复习的效果,成为每一位数学老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初中数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复习模式的僵化

比较常见的复习模式就是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和归纳,在课堂上再重头到尾将一遍,学生只要负责听就可以了。教师占用了复习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课堂上也只有教师的声音,学生成为了教学的陪衬。复习课不同于新课,这是一个梳理的过程、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一个构建体系的过程,老师的在对知识进行整理讲解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分清主次,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2.复习方法的脱节

目前采用的初中数学复习方法大多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地毯式复习抓知识,第二步综合复习抓能力,第三步题海复习抓速度。这样的复习方法看似井井有条,毫无缺陷,但是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互相渗透的过程,是不可割裂的。知识复习中,只注重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点,将复习停留在对教材浅层次的认识上,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然不到位,如何进行第二轮的能力提升,更别谈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

3.学生对于复习课认识的偏差

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复习课是一个查漏补缺提升自我的阶段,将复习单纯地当做解题课,忙于题海战术,却迷失了过海的方向。只关心自己会做多少题,成绩是上升了还是下滑了,忽视了自己是否具备了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只会解做过的题目、题型,不会分析思考,更不能举一反三。这样缺乏思维能力的课堂,自然效率低下,这也是初三复习课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从“四个注重”谈初三数学课堂复习的有效措施

1.注重中考的重点和热点

初三复习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复习的方向,只有大方向对了才能谈具体的细节。通过各种检测、题型来考察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应用能力,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各方面的状态。抓住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例如近两年的课程标准要求中考要考察学生的发展性、教育性、创造性,因此,老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扩散性思维的锻炼,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

老师要对历年的中考数学试卷进行整理分析,寻找中考考核的规律,关注近年来考试的热点,以及一些几年都没有考到的重点知识点。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一年的中考试卷都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和一些核心的知识点,这与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相对应的。另外,中考试题还比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历年的试题进行详细准确的分析就能够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基础能力包括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数学技能的拥有,基础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前提,只有掌握好了基础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同时,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无论是新课程的要求还是中考的检测标准都比较重视基础知识掌握。老师要引导、带领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理解,寻找在第一轮学习中没有掌握到死角,并且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避免他们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方向性。例如在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入,问题的难度要逐渐递增,帮助学生清理出三角形的主要脉络,三角形的角和边都有哪些性质,三角形根据角和边的性质都有哪些分类,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如何判定等等。

3.注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知识的学习是一条明线,方法的教学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者的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数学思想体系。在数学方法的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四种思想方法就是数学理论方法、数学逻辑方法、数学思维方法与数学思想,例如数学学习中常用到的待定系数法、分析法、归纳和演示、分类讨论思想等都是这些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老师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方法教育,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4.注重评价与错题的矫正

学生是学习的探索者,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方法的不当,方向的偏离,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纠正与指导,因此,学习评价对于初中复习至关重要。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判断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指导。此外,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针对掌握不到位、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及时纠正,做再多对的题目也没有弄懂一道错题意义大。错题纠正的重要环节就是试卷讲评课,老师在试卷讲评之间要对全面的做题情况进行一个整体的统计,了解全班出现错误的重点和题型,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决定讲评时哪些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只要一笔带过。上课时,可以根据知识点也可以根据题型,将错误的题目进行分类讲解,讲解时要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讲评后要让同学们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彻底解决错误。

作为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在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所在,然后可以针对性地给予辅导。所以课下多与学生沟通对作为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在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所在,然后可以针对性地给予辅导。

总之,初三复习是一个回顾的过程一个提升的过程,老师要抓住复习的重点,把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周萍.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2012(02)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7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 衔接 研究

一、探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背景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延续性,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关。没有初中数学扎实的基础,学生将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初中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是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主要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中考数学的导向性作用,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试图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对初中数学教学为适应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对初中数学教学为适应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二)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初中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三)为学生有效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四)为初中数学教学设置一个知识上限,研究对象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能有效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三、研究内容

(一)初、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衔接内容的教学要求:

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认为存在但初中已删除需衔接的内容

1.常用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方法: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两数和立方公式、两数差立方公式、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推导及应用(正用和逆用),熟练掌握十字相乘法、简单的分组分解法,高次多项式分解(竖式除法)

2.分类讨论:含字母的绝对值,分段解题与参数讨论,含字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3.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根式的概念与运用,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4.代数式运算与变形:分子(母)有理化,多项式的除法(竖式除法),分式拆分,分式乘方

5.方程与方程组:简单的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含绝对值的方程,含有字母的方程,双二次方程,多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韦达定理,巩固换元法

6.一次分式函数:在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如:平移和中心对称)来定性作图研究分式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巩固和深化数形结合能力

7.三个“二次”:熟练掌握配方法,掌握图象顶点和对称轴公式的记忆和推导,熟练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用根的判别式研究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8.平行与相似:介绍平行的传递性,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梯形中位线,合比定理,等比定理,介绍预备定理的概念,有关简单的相似命题的证明,截三角形两边或延长线的直线平行于第三边的判定定理

9.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和证明:补充射影的概念和射影定理,巩固用特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来计算三角函数值,识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补充简单的三角恒等式证明,三角函数中的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0.图形:补充三角形面积公式(两边夹角、三边)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多边形中有关边长、边心距等计算公式,简单的等积变换,三角形四心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点公式,内角平分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边长间的关系

11.圆:圆的有关定理:垂经定理及逆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弦定理,两圆连心线性质定理,两圆公切线性质定理;相切作图,简单的有关圆命题证明,介绍四点共圆的概念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巩固圆的性质,介绍圆切角、圆内角、圆外角的概念,等分圆周,三角形的内切圆,轨迹定义

12.其它:介绍锥度、斜角的概念,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数学思想方法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运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思想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充分反映出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以适应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内容容量大,从概念的发生发展、理解、灵活运用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和举一反三、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要求。

四、实施初高中教学衔接具体做法

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方法宜采取初、高中一线教师合作研究方式,对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考试导向作全面的比较分析,提出对初中数学适应性学习教学的要求,为初中数学教学指定出适应高中教学的具体目标,从而解决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脱节的问题。

(一)实验法:“分组合作教学”,提炼出初中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初中参加实验班级每周授课时间设置为5+2模式,即5节课为正常完成教学任务时间,2节课为根据教学进度找到高初中知识衔接点进行实时渗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课本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深化理解。

(二)总结法:参与实验教师做教案设计,活动记实,具体教学衔接内容的研究,教学反思等。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8

关键字:电子白板 初中数学 应用

【分类号】G633.6

电子白板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运用中,电子白板以其自身所具有的技术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老师和学生的认可。现行电子白板已经成为初中课堂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借助于电子白板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创建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扩充课容量的同时,保障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和兴趣。笔者结合电子白板的教学价值作用,从设计情境,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互动教学活动;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数学教学难点三个方面,对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1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1屏幕批注功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屏幕批注功能能够使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注解、批注,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知识的讲解过程。教师通过批注功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批注,通过下划线、画圈、加重点符号等方式,使重点问题更加突出,便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辅导。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还能创造一种互动的学习环境,它能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2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即可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思维活动,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比如,教师在讲解相关的数学定理、数学公式、试题的时候,可以实现使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隐藏部分要讲解的内容,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尤其是在讲授几何内容时,可以实现讲一些辅助线进行隐藏,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之后进行相关的展示,这样,既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的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实现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2电子白板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2.1设计情境,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初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而言难度系数较高,特别是复杂的数学概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借助电子白板的作用为学生设计出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向学生展现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图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数学的概念部分,切实提高教训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的学习时,传统的教学课堂是由教师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口头向学生解释该定理的含义。而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我情境,实现人机的互动,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的本质含义。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开展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先教后学”的教学原则,合理的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学本节课的基础之上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如此,在开展正式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写出“勾股定理”的关系式,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就“勾股定理”如何得出的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推动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数学概念,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

2.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互动教学活动

由于电子白板技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极易于学生掌握,这为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开展提供了便捷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设计出相关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直接与电子白板进行互动,教师只从旁进行指导,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电子白板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开展有效的互动教学活动。

与此同时,通过电子白板能够调用计算机所有程序的特征,能够利用迷你教学软件或教学程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互联网中包含了大量的初中数学教学程序,诸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程序。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程序录入到电子白板中,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自主开发容量较小的教学软件,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

2.3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事实上,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十分抽象,传统的教学课堂只简单的由教师进行口头论述,或是在黑板上板书,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具体含义,对学习知识的不理解就导致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才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为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含义,从而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现出三角形全等的动态流程,让学生基本明确了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要素,并且三个元素有一定的位置关系。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演示“角边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角边角”来进行证明。通过这佯的教学环节,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判断规律,这也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出的要求。因此,可以说,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使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牢牢把握住学习中的重难点,促进学生更好的初中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文兵. 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法的巧用[J]. 才智. 2010(18)

[2] 郑琳欣.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J]. 才智. 2010(24)

[3] 黄广泽.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11)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9

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主要因素:

1、内容和难度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高考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高一上学期必须完成必修1、必修4两本教材共六章内容。

2、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初中教师可以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课程紧,教师如果象初中教师那样上课就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习方法上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 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4、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上了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数学处于无趣的被动局面。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

一、有效地处理教材的衔接

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上拓展和升华,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讲正负角的概念时,先复习初一学过的正负数的概念,类比得出正负角概念。

2、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二、有效地处理教学教法衔接,培养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从学生学法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衔接

由于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师教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也应随着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在初中,课程内容少,教师讲得详细,类型归纳得全面,学生惯于跟着教师转;而到了高中,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包括:

(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高中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有时一节课便要学习几个定理、公式,几道例题,学生若不进行课前预习,便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也难保证听课的针对性。事实上,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较能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

(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

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专心听讲,特别是教师对核心概念的讲解、典型例题的分析,同时要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出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找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最后还应适当作些笔记或批注,以提高听课效率。

(3)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10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师 新课程理念 调查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开展规模巨大的课程改革。本次数学课程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知识技能”目标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三个过程目标的载体。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目前,呼伦贝尔市承担基础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理念把握的怎样?数学教学过程中落实得如何?这将直接影响呼伦贝尔市的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来自呼伦贝尔市各地区13个旗县(市)的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来,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一直在学习、研究和践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经历对数学的火热思考,而且应该提高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为了了解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借助于呼伦贝尔市个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师来到呼伦贝尔学院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我对参加听课的67名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共计提出三个问题:

1.您在每天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经常做数学实验吗?各举出一个数学定量试验和定性试验的例子。

2.您认为祖冲之和刘徽的工作有什么不同?谁的工作更重要?

3.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数学科学有两个侧面,您是怎样理解的?您以前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二)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现场发下67张问卷,要求每位教师独立回答自己的想法和意见。67张问卷及时全部回收。

(三)调查对象

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教师,来自于呼伦贝尔市的13个旗县(市)。样本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被调查的教师为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教师。

(四)调查步骤

二、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1:(1)做过,但不经常;(2)不知道;(3)以前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通过老师今的讲解懂了部分。

教师2:(1)不做实验;(2)刘辉的重要,教授的方法,祖冲之是成果,对于我们而言,方法更重要;(3)没思考过;

教师3:(1)不做;(2)同样重要;(3)不理解,以前没思考过;

教师4:(1)不做;(2)我认为祖冲之重要;(3)不知道;

教师5:(1)不做;(2)不研究此类问题;(3)理解的不够深入;

教师6:(1)不做数学实验;(2)刘徽的重要,他教的是方法,祖冲之的是成果,方法更重要;(3)没考虑过,没思考过;

……

教师67:(1)做过,用三角形纸膜,撕开求三角形内角和;(2)不知道;(3)我不会。

(一)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教师学习、践行新课标的状况

1.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过程目标部分强调学生探索:“学生要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但是,调查发现100%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实验的概念不理解。

2.新课标的理念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调查结果表明:43.3%的初中数学教师不知道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

3.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教材体现了波利亚关于数学科学具有归纳、演绎二重性的思想。但是,调查结果表明:有71.6%的初中数学教师明确表示对这一问题没有思考过,还有22.4%的初中数学教师回答不知道波利亚关于数学科学的两个侧面。

(二)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不理解

调查结果表明:有100%的初中数学教师没能举例说明数学的定性和定量试验。其实,数学教学中,在论证定理的正确性之后,常给学生一些满足定理条件的例子,去验证定理。有时也常给学生一些不满足定理条件的反例,从而去强化定理的条件,这些都是定性试验。例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命题时,常用割补法将三角形进行割补,这就是定量试验。初中数学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数学实验,那么,必将影响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验、观察等教学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师也就很难理解新课标的理念。

2.初中数学教师不知道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张奠宙在《数学教育学导论》里强调: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的教育形态。认为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往往来自于个别范例和具体活动;强调火热的思考,应该提高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我们在运用数学是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也要强调刘徽的地位,因为他的成就不是一个具体成果,而是一整套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数学教师不知道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将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实现。

3.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不够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归纳的机会或条件。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得到一个模型,再运用模型去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调查发现71.6%的初中数学教师回答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效。

三、对调查所发现问题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实验的概念不理解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师之所以对数学实验的概念不理解,其主观原因是对数学方法论等相关理论书籍阅读的较少,暴露了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理论基础的薄弱。初中数学教师们常常讲观察、实验,但是对数学实验的概念不求甚解,教研风气浮躁,仍然忙于对应试教育的常规问题的解答中,对新课程的理念重视不够。客观原因是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忽视对基本理论问题的学习,教学研究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对数学方法论的学习不够。理论的欠缺必然要抑制课程改革的成效。

2.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的原因

新课程的理念一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但是调查发现43.3%的初中数学教师不清楚是一个具体的研究成果重要,还是一整套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观念重要。这说明对新课程的理念的学习不够,受传统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范例的解答和思考,教育教学研究还没有上升到数学方法论的层面,对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程度有待加强。校本课程对数学史的学习和研究的较少。

3.初中数学教师对教材编排体系的归纳演绎二重性重视不够的原因

对教材编排体系的归纳、演绎二重性不了解,原因是中学数学教师对教材的学习、研究不够,对经典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研读较少。阅读面较窄制约着教师的知识面。例如,绝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没有阅读过被誉为二战后的经典著作,波利亚的《怎样解题》、《数学与猜想》、《数学发现》。这些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思想不为初中数学教师所了解,这将为数学课程改革造成巨大损失。也是中学数学教师不能把握教材编排体系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中学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切实把握相关的教育理念。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要深入研究,涉及的数学教育理论要切实把握,广泛阅读各种教育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各中学的教研组活动应该把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读书结合实践谈体会,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2.切实把新课标所提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落到实处。把一般化、特殊化、归纳法、演绎法、类比等数学思想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研究,在教学中把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落实在各教学环节中,教会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责承负责教研的工作人员,筛选出重要的理论书籍推荐给中小学教师阅读。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经常阅读一些经典的著作,从中汲取数学思想方法,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系,知道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四、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制约初中数学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的不足之处。正是这些看似小的问题,仔细研究发现它们非常重要。例如,初中数学教师每天都在做数学实验,却不知道这是在数学实验。正是对这些关键概念的不求甚解,制约着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今后,笔者对这一课题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张奠宙,李士,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困生;教师队伍建设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材(苏科版)》与教学大纲指导,数学教师应当明确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即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学,这些年来一直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工具以及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革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基于我国经济化、信息化与素质化社会背景下,新课改也面临了一些传统与现实的困境,制约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1.过度预习,导致教学设计失质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想要更好地实现其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教学,课前预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师进行指导与规划,针对一些课本上的新课内容与数学理论进行预习,从而服务于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然而,物极必反,一些年轻教师过度地强调划分课前预习内容、教学范围等,其等同于提前告知初中生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与目标,导致课前预习过于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却违背了“以人为本”教学中的教师职能:教学组织、指导与参与。例如,“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一课中,提前进行了过度的预习,导致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教学内容成为学生的已知知识,进而影响了教学设计与“疑”的情境创设以及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不显著。

2.教学太精,思维创新能力不足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大部分的教师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形成一套较为优秀的教学方式,更是懂得教学的要点、重点以及难点等。从初中数学基础教学的角度而言,其优秀不言而喻。然而,应试化的教育体制以及新课程改革,其数学测试、考试等内容也得以改善与提升,变得更加素质化、灵活化以及知识化,但初中生往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归根结底,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等过分把握,虽然形成了较多精心化、设计化以及易懂化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帆风顺”,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与知识的探索与理解,课堂教学有“交流”、无“争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未能高涨以及未能形成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导致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在一些初中数学测试与考评中,优秀成绩的学生数量较少,多数为普通成绩,证明了新课程改革未能实质上取得成效。

3.教师失职,教学职能转变单一化

所谓的教师失职,笔者认为可作如下解释: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有时候会出现一堂数学课结束,其教学职能仅发挥为主导者即教学职能转变单一化,未能全面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人本教学理念,也未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多种教学职能的转变过程,从而导致其教学效率缺失科学发展观,无法逐年提升其教学水平。

4.重形失质,忽视“学困生”教学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普及化,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也就是无法形成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根据笔者实践所得,大部分的年轻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技能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就缺乏了传统的优秀教学经验,只知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提问、解析等过程的开展,却忽视了针对“学困生”的教学。不懂得结合学生的综合学情以及个人性格特征等方面,只知教学设计的按部就班,从一定的程度上出现“重形失质”的不良现象。例如,优秀学生不断提升、普通学生原地踏步、“学困生”出现弃学,此类教学结果,大大地违背了我国中小学数学素质化教育理念以及减缓其教育进程发展。

二、优化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想法

1.加快专业化与职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加快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仅提升教育的内需,即教学师资力量,更是有效地规范教师的素质、技能、知识等方面。如此,才能全面性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是推进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专业化与职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策:(1)发展教师学术交流以及教研活动;(2)进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的培训;(3)各年级召开演讲、经验交流等活动,形成新老教师互相交流学习。笔者认为,如此,才能更好地加快专业化与职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提升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2.关注“学困生”,提升学生数学整体水平

现阶段“95后”的初中生,受其成长环境以及学习经历的影响,出现部分“学困生”的问题也应当值得十分关注。就笔者所知,有两点:(1)有部分家长在对待自身孩子数学“学困生”的状况,其表现为不重视的态度;(2)部分“学困生”其内心对待教师、数学以及学习兴趣等三方面存在消极的态度。综述上述现象,也让教师无法用心、细心与耐心地对待“学困生”,“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变得与“学困生”无关。然而,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多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关注与关爱“学困生”的生活与学习,多进行语言、内心以及情感的交流,以鼓励、谅解的交流技能为主,赢得“学困生”的信赖,让“学困生”也热爱教师与数学以及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解决“学困生”的不良发展,从而提升初中生数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初中数学实验教材(苏科版)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

[2]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陈祥富.新课标下提升初中数学问题教学实效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生活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逻辑、重思考、重实践的课程,由于多年的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使得学生形成了一种懒于思考、懒于动手的习惯。初中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教师单独唱戏的舞台,也不是学生单纯等待知识灌注的场所,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广阔天地。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互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主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互动、合作能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学生也能更加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方式需改善

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须讲究逻辑性,而当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革新却处在一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怪圈里,使得每个学生、每位教师都不知不觉的陷入题海学习中。应试教育下,教师为了保证对题型讲解的完整性而去带有目的的讲题。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会担心自己没做的那道题考出来导致丢分。

基于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就是必然的。因此,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需要胆气。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只有教师能抓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并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情况,才能从本质上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了解有多少;然后分别挑选几个同学在题板上画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中线、以及其顶角的角平分线,再给学生充足的课堂互动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合作交流中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知识。

二、课堂学习的策略

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新课程的实施,一贯严谨的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热闹的场景,不但众多的示范课和研讨课都在“热闹”中度过,就连普通的常规课、随堂课,也生机勃勃,大家都在努力追求一个“动”字,似乎课堂已经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体现。但静下心来分析这些轰轰烈烈的场面便会发现:数学课堂在许多时候虽然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的互动,但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即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互动的实质,“形”动而“神”未动。

⑴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参与互动

在初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情境,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的学习中,参与互动。例如我在进行“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边、角、边”一节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课前用剪刀剪出一个边长分别为 15 厘米和 20 厘米,夹角为 30°的三角形,上课时,让前后左右的学生对照观察他们的三角形,学生们惊奇的发现,他们“不约而同”的剪出了一样的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然后,我顺势启发学生们思考:“三角形三个边、三个角,为什么我要求你们按照确定的两个边和其夹角剪出的三角形全等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的进行讨论和互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⑵展开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

为了达成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通过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教学的学习教学策略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并要求教师对课堂资源和课堂气氛有着灵活的运用和准确的判断。课堂学习的教学策略大都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灵活性和目的性,能够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合作学习的策略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策略,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① 分组竞赛法

在这种策略中,小组由四至五人组成,教学可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师全班授课,小组学习,教学比赛,成绩评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主要作用便在于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保证所有成员都学会教师讲授的内容。

②小组分层记分法

由小测验代替教学比赛。在成绩评定时也要划分出能力同质的记分组,每个学生的成绩根据所在分组的相对位置来确定,然后再合计总分。

③集体研究法

小组由两到六人组成。在这种策略中,学习任务也被分成不同的部分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但强调在小组内展开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学生共同收集、整理、解释有关信息,并通过分析、综合信息加工过程推导出适当的结论,再在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使全体学生形成对某一课题的深入认识,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对班级学习的贡献。

④小组教学法

在这种策略中没有特别的程序,学生享有较高的自。小组成员围绕某一课题共同探讨解决方略,力求达成一致的结论或选择最佳方案。这样小组讨论的结果便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果,它将每个成员的贡献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从而使合作性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习的方式。

⑤吉格索法

小组由五六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将同一课题中承担同一部分作为学习任务,由各小组承担同一部分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学习,再回到原来的组教会其他同学,然后测试每个学生对全部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数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初中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都充斥着数学的影子。而随着经济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在各种日常生活,交通运输,管理生态等方面都有渗透。在传统的应试观念教学下,我们几乎对这些能够运用于生活的数学常识视而不见,只是通过单向式的教学指导、以及枯燥的数学技巧来授课,最终导致学生对数学的思维理解很模糊,既讨厌数学又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束手无策。

要想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又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会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充分的导入与数学问题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出发,去建立相关的“问题模型”,进而去解决问题、拓展问题。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为他们自己积累一些解题经验与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尚奎.浅谈初中数学互动教学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17.